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指针和洗手措施
医护手卫生流程及注意事项

处理体液或污染物后,务必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手卫生培训
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的培训和技能考核。
每季度
确保所有医护人员了解并遵守手卫生流程
监督与反馈监督手卫生Fra bibliotek行情况,并提供反馈
定期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记录并反馈改进建议。
每月
对不符合手卫生标准的行为及时纠正
流程优化
收集意见并优化手卫生流程
收集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流程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每半年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程,提高手卫生效果。
干手
使用一次性纸巾或干手器
用一次性纸巾或干手器将手部彻底擦干
每次洗手后
避免用不干净的布巾或空气干手器
使用手部消毒剂
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
在手部干燥的情况下,涂抹适量的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揉搓至少20秒。
每次接触病人前后
确保消毒剂覆盖全手,并充分揉搓。
特殊情况处理
处理手部接触体液、伤口或污染物
使用手套,处理完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医护手卫生流程及注意事项
步骤
操作内容
具体说明
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检查手部状态
确保手部无伤口、干燥、清洁。
每次洗手前
检查手部有无污垢或损伤,避免直接接触污物。
洗手
使用肥皂和水洗手
用流水和肥皂清洗双手,揉搓至少20秒,包括手掌、手背、指缝和指尖。
每次接触病人前后
按照标准流程彻底清洗,确保所有部位均被清洁。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标准版)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旳职业安全,规定如下:
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贯彻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二、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防止医院感染旳意识,掌握必要旳手卫生知识及措施,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医院手术室、产房、重症医学科、口腔科、妇产科人流室等重点部门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流动水洗手,洗手液和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四、进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
五、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应掌握对旳旳六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
在频繁接触病人旳诊断过程中,当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替代洗手;当接触传染病人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七、定期对全院各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旳监测,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关于手部卫生的标准和措施。
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是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重要步骤,对患者和自身健康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内容:1. 洗手:医务人员应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接触了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病原体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
洗手时间应控制在20秒以上,包括手腕、指间、指尖以及手背。
2. 消毒: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使用酒精洗手液进行消毒。
酒精洗手液应涂满双手,按摩至干燥,整个过程约需20秒。
3. 戴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与体液接触的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手套。
手套应在进入患者隔离室或直接接触患者之前戴好,并在接触完患者后立即脱下,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
4. 专用手套:特定工作场所和操作需要使用特殊功能的手套,如抗菌手套、耐化学手套等。
医务人员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专用手套,确保安全和卫生。
5. 避免做面部接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和体液时,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自己的脸部,以防止疾病传播。
如有必要,应先洗手或消毒后再接触自己的面部。
6. 常规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进行常规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液消毒双手。
特别是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病原体后要立即进行手卫生。
7. 隔离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隔离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进入患者隔离室前要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接触完患者后立即脱下,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8. 保持手部皮肤完整:医务人员应保持双手皮肤的完整性,避免伤口、破损和皮肤病变。
如有皮肤问题,应及时处理和报告,以免对患者和自身造成交叉感染。
9. 定期修剪指甲:医务人员应定期修剪指甲,确保指甲干净整齐,以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10. 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医务人员应积极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时刻保持双手干净卫生。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定期检查和评估等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习惯。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要求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
以下是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基本要求:1.洗手要彻底: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之中、之后都要进行洗手。
洗手的时间应该至少持续20秒,要确保每个手指、手背、手腕都被充分清洁。
2.使用合适的洗手液:医务人员应该选择具有杀菌功效的洗手液,以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洗手液应该是无菌的,且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3.正确使用洗手液:医务人员应该将适量的洗手液涂抹在双手上,然后搓揉双手,包括手指、手背、手腕等部位,直到产生泡沫。
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
4.避免污染:医务人员在洗手后应该使用纸巾或者干净的吹风机将双手擦干,避免使用公共毛巾或者空气干燥器,以免再次污染双手。
5.戴手套的使用:医务人员应该在接触患者的时候佩戴手套。
手套应该是无菌的,并且佩戴之前要确保双手已经彻底清洁。
6.正确脱手套:医务人员在脱手套的时候应该避免接触到外面的表面,应该从手套内部向外翻转脱下,并且避免双手接触到污染的表面。
7.避免触摸脸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应该避免触摸自己的脸部,以防止病原体通过口鼻进入自己的体内。
8.保持双手干燥:医务人员应该尽量保持双手干燥,因为湿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9.定期修剪指甲:医务人员应该保持指甲的整洁,并且定期修剪指甲,以免污染手部和传播病原体。
10.避免佩戴手饰:医务人员应该避免佩戴手饰,如戒指、手链等,因为这些手饰会增加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机会。
11.定期接受培训: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关于手卫生的培训,学习新的洗手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自己的手卫生水平。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只有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
因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以上的手卫生基本要求,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手卫生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最新版本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最新版本在医院里,手卫生是重中之重。
医务人员的手,时刻与病人接触,责任重大。
对患者的关心,往往体现在细节上,手卫生便是最基本的细节之一。
1. 手卫生的基本原则1.1 洗手时机想象一下,一个医生刚为病人做完检查,手上可能沾了细菌、病毒。
此时,洗手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处理任何医疗器械前后,都需要认真洗手。
简简单单的动作,却能拯救无数生命。
1.2 洗手方法说到洗手,方法也不能马虎。
先用清水湿润双手,接着挤出适量洗手液,揉搓20秒以上。
这个时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短了可洗不干净,长了又没必要。
指缝、指甲、手腕,都得照顾到,别让细菌有可乘之机。
洗完后,擦干也是个关键。
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绝对不能用肮脏的东西。
2. 手消毒的意义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不仅洗手,手消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
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效果非常好。
可是,选择时要注意,浓度不能太低,至少要在60%以上。
这才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2.2 使用手消毒液的步骤先把消毒液倒在手心,接着双手搓揉,直到液体完全干透。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秒,稍微多一点也无妨,反正没坏处。
平时外出,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消毒,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2.3 注意事项要记住,手上如果沾了明显的脏东西,比如血液、体液,直接用水冲洗是第一步,消毒液是后话。
千万别图省事,直接用消毒液,这样不仅没用,还可能把细菌留在手上。
3. 特殊情况的处理3.1 面对传染病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手卫生显得更加重要。
比如说流感、肠道病毒,这时候更要小心谨慎。
患者频繁接触的地方,务必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2 照顾特殊人群在照顾婴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时,手卫生更是不能马虎。
细小的病菌,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
每一次接触,都要认真洗手,做好防护。
4. 提高手卫生意识培养手卫生意识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光是医务人员,普通人也要加入进来。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措施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措施1.洗手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必须洗手:-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患者体液、分泌物等)之前和之后-接触环境污染物之后洗手的正确方法包括:-用流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的肥皂涂抹双手,揉搓至起泡-揉搓掌心、手背、指缝、指尖、腕部等部位,至少应持续20秒-用清水冲洗干净-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手,并用纸巾关闭水龙头2.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当无法使用肥皂和水进行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的方法包括:-取适量洗手液或消毒剂,使手部湿润-揉搓双手,至少应持续20秒,确保洗涤到掌心、手背、指缝、指尖、腕部等部位-手掌各个部位均要揉搓均匀,确保消毒到位-让双手自然风干,不要用纸巾擦干3.戴手套医务人员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戴手套,如进行手术、接触患者体液和分泌物、处理污染物等。
戴手套前应先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戴手套后,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每次戴手套前都要检查是否有破损或污染-使用手套后,不可触摸其他物品,否则应更换手套-使用完手套后,应正确脱掉并进行手部清洁4.避免触碰面部、口鼻和眼睛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处理污染物后,要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口鼻和眼睛。
这些部位是病原体进入体内的途径之一,避免触碰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定期修剪指甲医务人员需要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指甲的短平整。
长指甲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总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措施是确保医疗环境安全、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戴手套,避免触碰面部、口鼻和眼睛,并定期修剪指甲,以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并探讨其重要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部清洁: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首先确保自己的手部清洁。
要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并注意彻底清洁手腕、指间缝隙和手背等易被忽视的部位。
2.使用洗手液:除了使用肥皂,医务人员还应该配备洗手液。
洗手液应含有对细菌和病毒有杀菌作用的成分,比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
使用洗手液时,应按照说明书的指示使用,并充分揉搓至少20秒。
3.穿戴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直接接触伤口、体液和分泌物的场合等,应穿戴手套进行操作。
穿戴手套要注意避免手套破损,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下手套,并进行手部清洁。
4.合理使用抗菌洗手液:在医务人员手部清洁之后,可以使用抗菌洗手液进行进一步的消毒。
抗菌洗手液应按照说明书的指示使用,并注意充分涂搓至少20秒。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重要性:1.保护患者安全:医务人员的手部是最容易成为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携带者之一、通过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可以减少医务人员手部的致病微生物数量,从而降低传染疾病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安全。
2.预防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往往是不同疾病患者集中的地方,存在着多种疾病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通过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将病原体带入患者身体,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提高医疗质量: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可以减少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4.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体现。
通过长期的规范手卫生操作,可以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习惯,增强他们对个人卫生和患者安全的意识。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对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操作,旨在预防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手部传播,保障医疗安全。
手卫生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基础性措施之一,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下面将列举出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具体操作步骤。
1.着装规范:医务人员应穿着整洁、合适的工作服,头发应保持整洁,长发应盘起或扎起。
戴手表、首饰等物品可能滋生病菌和传播感染的应物理隔离或摘除。
2.洗手规范:医务人员在按手卫生前应先摘除手表、戒指、手镯等物品,用流水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洗手液,擦洗20~30秒,使指同时被洗液充分接触,不漏洗任何指。
对手指还可互拇指交叉转搓5~10次,揉搓指夹部位。
洗手时中途不触碰污染物,指尖要向下。
清洗时最好选择一种含有双氧水或氯贝他洗手液。
3.漱口规范:医务人员完成患者处理后应及时漱口,可用含氯己定0.05%~0.2%漱口液,或者含有氟化物的洗手液,进行口腔清洁。
4.肥皂规范:医务人员不宜使用契尔氏皂制品洗手。
因为契尔氏皂非无菌产品,其中包含细菌的含量大于洗手液,容易污染手部皮肤。
5.消毒规范:医务人员应定期消毒双手,将双手伸入氯己定溶液中,确保液体温度适中,浸泡时间3~5分钟。
消毒完之后,要轻轻拍干,并迅速带上无菌手套。
6.无菌手套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分泌物、体液、黏膜溅射等时,应穿戴无菌手套。
先洗手再戴手套,脱手套时应从手套被反弯的边缘部位将手套剥离,以防传染物沾染到自己的手上。
7.手术手消规范:手术手消应根据手术的性质、手术部位及医师的准备时间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正己烷消毒法、手消毒剂清洗法、紫外线消毒法、电石碱加强洗手法等。
8.手部保湿规范:医务人员要定期涂抹保湿剂进行护理,以防止皮肤干燥裂伤。
保湿剂要选择无菌且符合洗手指导原则的产品。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和医务人员个人健康都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指针和洗手措施【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洗手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8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受到各种感染的机会,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达标是阻断患者在住院期间再感染的一道重要关卡[1]。
因此,医务人员作为病人健康守护者因充分认识到手卫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止因医务人员的手造成医院交叉感染。
1.易发生手污染的环节
1.1 病房中接触不同的病人,接触病人床单位周围的环境。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1.2 接触病人的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1.3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4 护士执行各种护理操作之前、之后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避免因手的再污染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
1.5 医生查房时不注意手卫生,查完一个病人没有洗手又查另外的病人造成的交叉感染。
1.6 助理护士在送标本后未及时洗手去药房取药。
1.7 医生的听诊器不定期消毒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
1.8 护士站的医疗用具血压计、听诊器、血氧饱和度监测器等也是造成手污染的因素之一。
2.洗手设施是执行手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特别是对高危人群的防护,完善监测体系和防护设施避免医院感染
洗手设施:包括流动的水和洗手设施,洗手产品分为抗菌剂的产品和不含抗菌剂的普通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如存放不当,它们可被污染而成为微生物的温床。
因此,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因遵循科学原则,盛放皂液的容器为一次性的,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重,减少细菌的滋生避免交叉感染。
2.1 肥皂是即经济清洁效果又好的洗手产品,新的未用过的干肥皂洗手效果最好,用过的潮湿肥皂效果最差。
因此,在使用肥皂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其干燥,我们采用可沥水的肥皂盒放置肥皂,每天清洗肥皂盒;还可使用多功能磁力肥皂吸附器,保持肥皂干燥,减少细菌的污染。
2.2 手套。
戴手套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2]。
然而,在临床诊疗和护理过程中,许多医护人员考虑耗材的费用问题和戴手套摘手套麻烦浪费时间,戴同一双手套诊疗和护理所有的病人,或戴同一双手套给同一个病人做不同的生活护理,尤其是当他们的手存在伤口也是如此。
2.3 干手用物。
干手用物是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必备的工具,其感染的细菌数直接影响医务人员手的清洁度,也是造成医务人员手再污染、直接给病人造成感染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鉴于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洗手频率高,如采用纸巾或毛巾擦手不仅浪费大,消毒不彻底给病人造成交叉感染的几率更高,我们采用热风烘干器干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洗手原则
3.1 检查手上有无肉眼可见的污染。
3.2 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取2ml洁肤柔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手缝。
采用六步洗手法,整个搓手过程不小于15秒,每个动作比小于5次。
3.3 每个病房门口配备洁肤柔凝胶洗手液。
3.4 治疗车上配备洁肤柔凝胶洗手液,保证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后快速洗手。
3.5 病例车上也同样配备洁肤柔凝胶洗手液,使医生查完每一个病人后能及时洗手。
3.6 当手有明显的血迹和被病人的分泌物污染时立即回护士站采用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
4.体会
从2005年以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强化医务人员手意识,普及手卫生知识,医院根据各科的床位数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和含抗菌剂的洗手液,全院制定规章制度治疗车上必须配备免洗手
的消毒液,做到每接触一个病人洗一次手。
必须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杜绝因医务人员手卫生造成的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刑红霞,张红英.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39.
[2]曾铁英,钱媛,黄玉兰,胡春华.医护人员手相关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2-174.
[3]尚少梅,王宜芝.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3(6):5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