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
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就医习惯难改。
调研中发现,影响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的宣传方式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对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
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
另外,一些群众的就医行为很大程度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惯性”影响,就医看病无原则地追求大医院、追求著名医学专家。
二、基层诊疗水平薄弱,服务能力不强。
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但当前,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
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无法开展疾病诊治所需的常规检查,是导致群众没有选择首诊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我区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缺口达2000万左右。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口达304人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同时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差,工作后部分基层医疗卫技人没就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因此培养好了就调走了,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
三是全科医生紧缺,按我国每万民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我区全科医生缺口达130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四是区域内的“双向转诊”平台已初步建立,但下转依然较少,从数据显示,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而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仅81人,由此挫伤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积极性。
三是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平台尚未建立,造成区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
县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

县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调研报告县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按照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成立调研组,从5月中旬开始,深入县医院、中医院以及驿马、赤城、土桥等乡镇卫生院共21个医疗卫生机构,对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及省、市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工作意见,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合理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7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0个,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53个;民营医院2个,个体诊所51个),卫生工作者1697人(卫生系统正式干部职工1090人,临聘人员464人,民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143人),开设病床71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2张,拥有医生0.78名,拥有护士0.86名。
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8人,各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221台(件)。
建立完善以县级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村级卫生所为补充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联体医疗机构,组织架构进一步纵向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上下联动全覆盖。
严格执行双向转诊。
县级医院执行250+N种分级诊疗病种和危重症抢救,疑难病症向上转诊,接受市级医院转诊的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50+N种分级诊疗病种、预防接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县级医院转诊的术后恢复期患者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
县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

**县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我县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引导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以医疗集团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家坐诊、双向转诊和疑难病症会诊等工作制度规范,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一、分级诊疗实施工作基础扎实1、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
县级医院瞄准“三级医院”水平,重点加强了ICU、急诊科、呼吸科、输血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标准化建设。
深入开展“提业务水平、提服务质量,降就医负担,控运行成本”行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体验。
2、医联体协作能力不断加强。
依托四家县级医疗机构,每个机构分别与部分卫生院建立协作关系,建立专业人员和技术“错层下沉”机制,全面提高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基层需求,合理调整下派人员,开展帮扶支援。
2017年,集团内专家到基层开展坐诊837人次、接诊病人9723人次、应急会诊91人次、协作手术792台、接受基层进修学习人员32人。
通过对口支援的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人才梯队建设正在逐渐形成。
2018年4月,县人民医院与**镇卫生院启动了新的医共体试点工作。
除县域内集团协作外,县人民医院和**医院,**市中心医院;县中医院和++市中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与**市儿童医院,也都建立了医联体或专科联盟。
县人民医院还分别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省立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及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开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预约挂号绿色通道,全面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贴近群众。
2017年启动县域内全民健康大查体,共查体45.8万人,占全县农村常住人口的70.5%。
结合查体活动同步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9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开展上门巡诊。
医疗分级诊疗研究报告

医疗分级诊疗研究报告医疗分级诊疗是指将患者按照病情的复杂程度和所需医疗资源的消耗分为不同的等级,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接受相应的医疗服务。
医疗分级诊疗的目的是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疗分级诊疗的实施可以使医生集中精力处理疑难病例和复杂病情,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完成,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医疗分级诊疗还可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其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体制改革。
然而,医疗分级诊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分级标准的制定需要科学准确,需要有严格的评估指标和流程,否则可能导致病情评估不准确,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
其次,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仪器不足,人才缺乏,无法满足分级诊疗的要求,导致患者只能选择到高级医疗机构就诊,加重了大医院的负担。
此外,医疗服务的计价和费用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分级计价和费用报销制度,保障患者的利益。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首先,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和评估指标,确保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设备仪器和人才水平,保障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
最后,需要建立统一的分级计价和费用报销制度,避免患者受到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困扰。
总之,医疗分级诊疗是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实施医疗分级诊疗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来解决。
只有科学规范地推进医疗分级诊疗,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现状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在医疗体系改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分级诊疗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分级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减轻大医院压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患者能够在就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减少看病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如何?目前的研究现状又是怎样呢?本文将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说是比较复杂和多样化的。
在一些发达城市,分级诊疗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关联互动比较紧密,医疗资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
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由于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条件有限,导致患者仍然倾向于到大医院就医,导致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如何在不同地区和地域内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分级体系,仍然是我国分级诊疗制度需要研究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现状1. 分级诊疗制度对医疗资源的影响近年来,有学者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对医疗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有效地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政策支持,一些地区的分级诊疗制度仍然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一致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监管力度。
除了对医疗资源的影响外,分级诊疗制度还对患者就医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患者更倾向于在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一些轻微疾病和常见病。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医院的看病压力,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量。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一些患者并不放心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仍然倾向于到大医院就医,导致大医院的看病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

澄城县实行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调研报告——澄城县医疗质量监督控制专家组一、调查目的全面了解我县近年来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就诊流向,为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力争2016年底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二、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以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县内外新农合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出院病历资料为调查依据。
(二)调查方法:在县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县、乡两级医院的配合下,我们先后采取了查阅病历、个案分析、疾病分类、数量统计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合疗住院患者的就诊、转诊、流向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类汇总,科学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工作建议。
三、调查结果(一)新农合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基本趋势表1-1:2013—2014年上半年合疗患者在县内外就诊的基本情况项目2013年度占比(%)2014年上半年占比(%)总住院人次33010 19152县外人次4448 13.47 2041 10.66 县内人次28562 86.53 17111 89.34其中:1县级22336 67.66 12105 63.202乡镇6226 18.86 5006 26.14表1-2: 2013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负担的基本情况分类2013年度(人)总费用(元)合规费用(元)次均费用(元)县外总数444878224677.4572120673.1117586.00县内总数2856283806066.6382164591.802934.00其中:1县级22336 75051728.25 73354000.94 3360.00 2乡镇6226 8754338.38 7274879.00 1406.00县外县内合计33010 162030744.10 154285264.90 4908.5表1-3: 2013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的合疗基金补偿情况分类补偿费用(元)次均补偿(元)补偿比(%)总比(%)县外33674004.60 7571.00 43.05 37.08县内57141770.40 2001.00 68.18 62.92其中:1县级49866891.40 2233.00 66.44 54.91 2乡镇7274879.00 1168.00 83.10 8.01县外县内合计90815775.00 2751.00 56.05表1-4 :2014年上半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负担和合疗基金补偿情况项目总人数总费用(元)合规费用(元)补偿费用(元)次均费用(元)次均补偿(元)补偿比(%)总住院比(%)总补偿比(%)县外204135873611.08 32743494.73152709002.515756 7486 42.59 10.66 30.37县内1711150360640.93 49528507.6935032623.80 2943 2047 69.56 89.34 69.631县级1210542916047.96 42127178.6128981524.30 3545 2394 67.53 63.20 57.602乡镇5006 7444592.97 7401329.08 6051099.50 1487 1209 81.28 26.14 12.03合计1915286234252.01 82272002.4250311626.30 4503 2627 58.34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提醒应注意以下几点:1.我县合疗患者的就诊流向结构不尽合理:2013年县外就诊率13.47%,县级医院占67.66%,乡镇卫生院占18.86%,县、乡两级就诊率倒挂现象明显。
分级诊疗 调研报告

分级诊疗调研报告分级诊疗是一种基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医疗模式,旨在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患者分级、医疗资源评估、医疗服务分配和患者流转管理。
本次调研主要就分级诊疗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目前,分级诊疗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采用了分级诊疗模式,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紧急、急诊和非急诊等级,并根据不同级别安排医疗资源。
此外,中国大陆也正逐步推行分级诊疗,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实施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然而,分级诊疗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不均衡是一个普遍的难题。
一些地区缺乏高级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生,导致患者就医不便。
其次,患者对分级诊疗模式的接受度不高。
一些患者认为该模式会增加就医难度和费用,不愿意接受。
此外,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配套还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制约了分级诊疗的全面推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分级诊疗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首先,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其次,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同时,可以逐步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和预约制度,方便患者就医。
最后,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确保分级诊疗能够落地生根。
总结起来,分级诊疗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然而,当前分级诊疗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投入和配套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的进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分级诊疗调研汇报材料

威海海大医院关于分级诊疗等工作情况的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今天,非常荣幸迎来各位领导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体现了省、市各位领导对我们民营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代表海大医院全体员工向调研组一行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院医疗管理、分级诊疗、医疗垃圾处理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会后请各位领导实地检查指导。
威海海大医院成立于2008年5月,位于威海经济开发区核心地段,北临威海火车站、汽车站,东连威海港,南接威海机场,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开放床位200张。
现有职工4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5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239人。
医疗设施配有飞利浦64排螺旋CT、美国GE螺旋CT,0.5T核磁共振、日本东芝四维彩超、日本阿洛卡彩照、进口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电子胃肠镜等大型设备,医疗资产总值约为1.3亿元。
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模式,重点专科有不孕不育专科、妇产科、脑瘫及脊柱矫形外科、肿瘤微创治疗、糖尿病足治疗专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同时医院在辖区范围内开设了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二级民营医院。
医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威海市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山东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和威海市“120”院前急救定点医院。
2009年3月,我院被中华慈善总会命名为“中华慈善威海医院”,这是威海市唯一一家。
2015年我院门急诊量在万人次,年收治入院病人近人次,床位使用率%,完成手术人次,年抢救危重病人余人,抢救成功率达以上。
目前,由威海市民政和卫生部门批准成立的海大医院东院区及海大老年康复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计划于2016年10月份正式营业。
该项目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设有医疗床位张,护理养老床位张,总投资约亿元,由海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远东宏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是威海首家集医疗护理、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城县实行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
调研报告
——澄城县医疗质量监督控制专家组
一、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我县近年来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就诊流向,为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力争年底使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以年至年上半年县内外新农合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出院病历资料为调查依据。
(二)调查方法:在县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县、乡两级医院的配合下,我们先后采取了查阅病历、个案分析、疾病分类、数量统计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合疗住院患者的就诊、转诊、流向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类汇总,科学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工作建议。
三、调查结果
(一)新农合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基本趋势
表:—年上半年合疗患者在县内外就诊的基本情况
项目年度占比()年上半年占比()
总住院人次
县外人次
县内人次
其中县级
乡镇
表: 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负担的基本情况
分类年度(人)总费用(元)合规费用(元)次均费用(元)县外总数
县内总数
其中:县级
乡镇
县外县内合计
表: 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的合疗基金补偿情况
分类补偿费用(元)次均补偿(元)补偿比()总比()
县外
县内
其中:县级
乡镇
县外县内合计
表:年上半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负担和合疗基金补偿情况
项目总人数
总费用
(元)合规费用(元)补偿费用(元)
次均费
用(元)
次均补
偿(元)
补偿比
()
总住院
比()
总补偿
比()
县外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