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预防禽流感教案

预防禽流感教案

预防禽流感教案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后,人体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禽流感非常重要。

三、预防禽流感的措施:1.尽量避免接触禽流感病例,必须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食物要煮熟,生活用具也要加热消毒处理。

4.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状态。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6.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7.坚持体育锻炼,维持健康行为,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四、师生交流: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于预防禽流感的看法和方法,加深他们对于禽流感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补充和提醒。

五、活动总结:教师强调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出现急性起病的临床症状,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实变体征等。

预防人禽流感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禽和病禽的排泄物。

2.对禽类食物应彻底煮熟,65℃30分钟,100℃2分钟可以杀死病毒。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关键。

早睡早起,生活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多吃蔬果,不抽烟,少喝酒,养成一个好的生活惯。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5.一旦接触病禽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治疗。

预防禽流感教案

预防禽流感教案

预防禽流感教案
引言概述: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
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预防禽流感教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性、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症状识别和医疗救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性
1.1 了解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1.2 提高对禽类及其产品的防范意识
1.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二、预防措施
2.1 定期消毒家禽舍和周围环境
2.2 饲养禽类时做好个人防护
2.3 严格控制禽类交易和运输
三、应急处理
3.1 及时报告禽类异常死亡情况
3.2 隔离疑似感染禽类
3.3 启动紧急预案,进行疫情控制
四、症状识别
4.1 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4.2 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4.3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五、医疗救治
5.1 采取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5.2 给予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5.3 加强患者的护理和康复管理
结语:
预防禽流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预防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禽流感的传播风险,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希望本文的教案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禽流感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共同为预防疫情传播贡献力量。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 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 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 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 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 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 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

xx年, 在我国的香港地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 6人死亡, 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xx年11月为止, 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

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 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 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 起病很急, 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表现为发热, 体温大多在39℃以上, 持续1~7天, 一般为3~4天, 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人感染禽流感的防治2024PPT

人感染禽流感的防治2024PPT
人感染禽流感的防治
01
02
0304禽流感的源自播途径呼吸道传播01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禽流 感病毒颗粒的飞沫或气溶胶进行传播。
02
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因素
人群普遍缺乏对禽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 但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 性,一般认为人群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 仅可造成少数个体暴露后感染和发病。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A 型)流感病 毒属。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
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5N2、H5N6、H5N8、H6N1、H7N2、 H7N3、H7N4、H7N5、H7N7、H9N2、H10N3、H10N5、H10N7 和 H10N8等。
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疑似病例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 毒治疗,无需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
支持性治疗和监护
重症病例需进行呼吸支持、循环 支持等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中医治疗
初期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主 ;进展期泻肺通腑,益气解毒; 危重期回阳固脱,解毒开窍;恢 复期清解余热,益气养阴。
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03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应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包括野生鸟 类,与动物或其环境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 和手卫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 ,生肉煮熟后食用;不要购买活禽,鼓励 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
接触传播
禽流感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 沫和污染物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缺乏禽流感预存免疫,但特定职 业人群更易感。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禽类及可能被禽类污染的物 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人感染禽 流 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人感染禽 流 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县人民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2、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4、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5、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6、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7、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8、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

预防禽流感安全预案

预防禽流感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近年来,禽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我国也时有发生。

禽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预防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领导预防禽流感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预防禽流感工作。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商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预防禽流感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禽流感疫情监测网络,对禽类养殖、交易、屠宰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测。

(2)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和疫情及时上报。

2. 加强禽类养殖管理(1)推广禽类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2)加强禽类养殖场防疫设施建设,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3)严格执行禽类免疫制度,提高禽类群体免疫水平。

3. 加强市场管理(1)加强对禽类交易市场的监管,严禁销售病禽、死禽及来源不明禽类产品。

(2)加强活禽经营场所的消毒和通风,确保市场环境卫生。

4. 加强宣传教育(1)广泛开展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禽流感疫情信息,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疫情。

5. 加强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禽流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防禽流感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预防禽流感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预防禽流感工作。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预防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各级预防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

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

***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人间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H5、H7、H9)跨越物种界限,引起人类感染的一种新发传染病;被国际上列为反生物恐怖内容之一。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自1997年我国香港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以来,不断发生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预示着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我县气候温暖潮湿,人口众多,加之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流动人口增加,非常适合流感病毒传播及自然界的变异重组,如防控不力,会造成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给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1 目的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禽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采样、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卫生系统人禽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3 分类分级根据人禽流感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疫情分为四级:Ⅰ级疫情(红色预警)、Ⅱ级疫情(橙色预警)、Ⅲ级疫情(黄色预警)、Ⅳ级疫情(蓝色预警),具体分级标准如下:3.1Ⅰ级疫情(红色预警):本县范围内证实禽流感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出现人禽流感暴发流行。

3.2Ⅱ级疫情(橙色预警):本县范围内发生3例以上人间禽流感确诊病例,或发生1例或1例以上人间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

3.3Ⅲ级疫情(黄色预警):本县范围内发生1例人间禽流感确诊病例,或周边省县发生多起人间禽流感确诊病例。

3.4Ⅳ级疫情(蓝色预警):本县范围内禽群中发生禽流感疫情。

4 分级响应依照疫情分类标准,并结合禽鸟类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情况、是否有聚集病例发生、是否具备人传人能力以及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大小、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结合禽流感在人的流行特征对禽流感疫情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疫情预警级别,采取不同的响应措施:4.1Ⅰ级疫情(红色预警):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挥下,省、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开展现场处置。

2024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方案

2024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方案

2024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方案为了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的传播,制定了以下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监测和早期警报系统、禽流感的防控措施、医疗资源的准备以及公众教育和宣传。

一、监测和早期警报系统:1.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包括设立监测站点、提升监测能力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2. 提高动物疫情报告和监测的灵敏度,加大对农场和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禽流感病例和疫情。

3. 发展并完善禽流感的早期警报系统,确保能够及时预警和采取应急措施。

二、禽流感的防控措施:1. 建立禽流感防控重点区域,对高风险地区加强监测和防控力度。

2. 落实禽流感的消毒措施,包括对家禽养殖场、市场等场所的定期消毒和卫生管理。

3. 加强禽类养殖和贸易的监管,严禁活禽交易和非法禽类运输。

4. 提高家禽饲养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禽类养殖场的检查和指导。

5. 提高动物防疫系统的建设,加强禽流感的疫苗研发和生产。

三、医疗资源的准备:1. 加强医疗机构的动员和组织,提前准备好足够的临床用药和呼吸机等救治设备。

2. 提高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应急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地应对疫情。

3. 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和分配,确保在疫情高发地区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支持。

四、公众教育和宣传:1.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 推广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3. 提供禽流感防控相关的科普知识,回答公众的疑问和解释相关政策。

以上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的监测和早期警报系统、禽流感的防控措施、医疗资源的准备以及公众教育和宣传,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传播的目的。

同时,需要政府、行业、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禽流感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写在课前的话
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中需要牢记两件事,首先,截至目前H5N1 禽流感病毒还不具备人传人的生物学特征,只能由禽类或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传染到人身上。

另外,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

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人禽流感的监测
(一)监测步骤
怎样才能做好人禽流感病毒的预防控制
工作呢?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禽流感的监测工
作。

禽流感的监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
农业部门,需要对禽类和其他动物进行禽流感
病毒的监测。

另一部分,作为卫生系统来讲,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有关人感染禽流感病
毒的监测。

目前为止,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还是
一个偶发事件,我们如果花大力气仅仅去做禽
流感病毒的监测,很显然,我们还达不到的这
个水平。

所以,我们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把人禽流感监测与流感监测有机结合。

有关人禽流感的监测,主要的分以下几步:
第一类监测就是类流感病例监测。

有关季节性流感的监测,主要是集中在大城市,因为流感的流行往往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实现。

禽流感跟季节性流感完全不一样,目前来讲,禽流感主要还是跟禽有高等密切接触的农村地区呈现高发状况。

所以,人禽流感监测应扩大到农村,主要的目的就要早期掌握流感的流行动态,
早期发现人禽流感病人。

第二类监测是有关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非常有特异性,它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两个疾病:SAS和禽流感,目前来讲,其实国内发现的部分病例,就是在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中发现的。

所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在禽流感的防控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早期发现人禽流感病人,减少死亡。

同时能及早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控制蔓延。

第三类监测是流感或类流感爆发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这类监测,才能了解有关禽流感包括季节性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

为什么要做禽流感的监测,主要是担心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会不会发生变异,演变成适合于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从而引起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所以,在爆发疫情中监测流感病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第四类监测是有关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及早发现新亚型病毒。

流感大流行的定义也非常明确,就是有一个新的亚型在人群当中出现流行之后,出现大规模的跨越国界,跨越洲界的流行。

第五类监测是应急监测。

目前特异性的针对禽流感或人禽流感爆发流行之后,开展的一项监测。

这种监测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人传人现象,所以这个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网络
目前,人禽流感监测网络主要是依托流感监测网络。

我们国家的流感监测网络是比较健全的一个网络,它上至卫生部,下至区县,都会参与到流感的监测中来。

(三)监测内容
1.流感样病例监测
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这样一类病例就是流感样病例。

在这个概念中,要明确它跟流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流感样病例就是像流感的病例,但是可能通过临床的一系列诊断,还不一定是流感。

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接近200个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网络,所以这个网络是非常庞大的。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年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在这个监测系统中,除了要监测不明原因肺炎外,还要排查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和非典型肺炎。

3.病原学监测
有关病原学的监测,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有关季节性流感病毒的监测,各地每年都会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监测,比如说我国南方城市是全年监测,北方城市是半年监测,根据流行季节往往都采取10月1号,到3月31号,这么一个6个月的监测时间。

第二个部分是专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目前,禽流感病毒监测仅仅局限于国家疾控中心。

因为,有关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需要由P3级实验室进行,除了有个别的省市CDC 具备这种条件之外,我们国家的大部分CDC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这项工作,主要是在国家CDC开展。

有些CDC不能开展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还是很少的,仅仅只有几十例,相对季节性流感来讲,是一个极为有限的数字,所以,也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监测和分离。

禽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目前,专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仅仅局限于国家疾控中心,为什么不能像流感病毒的监测一样大范围开展呢?
4.应急监测
发生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相关地区应立即启动人禽流感应急监测工作。

发生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也包括从水禽或野生侯鸟等分离到禽流感H5N1病毒。

出现人禽流感待查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

毗邻接壤国家或地区发生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人禽流感疫情。

(一)三同
三同时指的就是我们卫生系统要和农业部门同时到达现场,要和农业部门同时开展调查,要和农业部门同时进行疫情的处理。

应该把禽流感当成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于人畜共患病,除了要做好人的保护还要做好疫情的处理,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识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趋势或流行环节等,为将来更好地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四早
对于卫生系统来讲,我们更要做好的就是四早。

所谓四早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所谓早发现就是通过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早报告就是及时向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逐级上报;早诊断,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的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就会大大的得到控制。

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的一个措施。

所以,三同四早,是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一)调查目的
为核实病例提供流行病学证据;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人禽流感自然史,积累个案调查资料,描述分析流行现状;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人禽流感待查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的密切接触者;
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

四、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处理
(一)禽流感密切接触者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包括: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现场流调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对可能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采样、处理标本、检测等实验室操作或者违反其他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工作人员。

(二)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处理措施
在医学观察期间不限制医学观察对象的活动,但病(死)禽密切接触者须在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范围(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内活动。

人禽流感待查、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每天必须按照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医学观察,如体温测量等。

医学观察期限暂定为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医学观察期间,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的专业卫生人员每日对密切接触者测试1次体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并做好个案登记,县级疾控机构每日汇总上报。

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的,按照《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进行诊断和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不仅包括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还包括哪些人群?
目前,卫生部对有关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一,要求各个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一旦发生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之后,应该及时启动预案,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人禽流感病例和危重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