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老师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身边人和事》,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老师手》。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观察、描述老师手,并学会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老师手特点,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情感。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老师手,并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卡片、录音机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老师手,引导幼儿关注手特点,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图片为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图片中老师手,并让幼儿尝试用自己话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幼儿互相观察、描述彼此手,并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 语言表达(10分钟)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跟读,学习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内容:观察手特点描述手特点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老师手,并描述手特点。
写一段话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答案:画出老师手要尽量符合实际,描述要准确。
例:老师手很大,很温暖,她用这双手帮助我们学习,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表达等环节,让幼儿学会关注身边事物,并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恰当语言表达,避免过于简单或重复描述。
2. 拓展延伸:开展“我爱老师”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写信、做手工等方式,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培养幼儿尊敬老师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处理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生动语言和表情,激发幼儿好奇心。
2024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围绕认识老师的手及其作用,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知和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老师的手,知道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帮助。
2.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老师的手,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儿歌CD、老师的手偶。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佩戴手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的手的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手,引出主题。
2. 故事讲解(5分钟)讲述《老师的手》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
结合PPT,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老师的手的动作和表情。
3. 儿歌学习(5分钟)学习《老师的手》儿歌,让幼儿感受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帮助。
邀请幼儿上台表演,增强参与感。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请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老师的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师的手》2. 重点词汇:老师、手、关爱、敬爱3. 儿歌歌词:《老师的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2.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了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引导幼儿表达对老师敬爱之情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老师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老师的手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画有老师的手的图片、幼儿用书第3册第2单元第3题的图片。
2.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各种手势,知道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手,思考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
2. 主题活动:让幼儿观察画有老师的手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3.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老师的手”游戏,让幼儿体验老师的手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手,了解家人的手可以做什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老师的手”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老师的手的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表达、合作等方面。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对老师的手的描述能力。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一些关于老师的手的实物物品,如教师用的教科书、笔记本、粉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对手的认知有基本的了解,知道手可以进行各种动作。
七、活动过程:1. 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老师使用手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老师的手还可以进行哪些教学活动,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八、活动延伸:1. 创意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创作一幅关于老师的画的,可以是在纸上画,也可以是利用手印、手指画等方式进行创作。
2. 家园联系: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手,了解他们的手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并尝试用语言进行描述。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手的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幅关于老师手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如手指画、手链等。
3. 准备一首关于手的儿歌或故事。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引导他们注意老师手的特点和功能。
2. 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关于老师手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一下老师的手的特点和功能。
3. 手工活动: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用手指画、手链等材料制作关于手的手工作品。
4. 儿歌或故事:唱一首关于手的儿歌或讲一个关于手的故事,让幼儿倾听并参与互动。
四、活动总结1. 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回顾一下活动中的内容,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老师手的认识和感受。
2. 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大家欣赏和评价。
3. 结束活动:总结活动的目标,鼓励幼儿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五、活动延伸1. 家园联系: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关于手的展示区,展示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
3. 教学活动:开展其他关于身体部位的教学活动,如《我的脚》、《我的眼睛》等。
六、教学内容1. 故事理解:《老师的手》是一个关于老师手的简单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 词汇拓展:教授与手相关的词汇,如:握、拍、指、画等。
3.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手,也要尊重和感激老师。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难点:让幼儿运用手势和词汇描述老师的手。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词汇。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老师》,具体内容为《老师手》。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作用,解老师手在不同场合用途。
2. 学会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老师手》。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不同场合下老师手有什作用。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里感受到老师关爱事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老师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如:照顾幼儿、教授知识、关爱幼儿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自己感受到老师手作用。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小结(5分钟)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贴纸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板书内容:老师手:关爱、照顾、教授、引导幼儿感激:语言表达、创意画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笔和贴纸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并简单描述画作中场景和情感。
2. 答案示例:画作描述:画面中,老师手正拿着一颗爱心,爱心下面是一群欢快幼儿。
幼儿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表达对老师感激和敬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听懂故事《老师的手》的内容。
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3.能模仿故事中的动作,增强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4.通过反思使孩子明白老师的辛劳和付出。
教学准备:故事《老师的手》的故事卡片、幼儿手指操、音响、引导反思的问题等。
教学过程:1.温暖导入(1)教师挥动手臂,孩子们模仿挥动手臂,并一起说手练好了,好好写字。
(2)教师问孩子们:老师有多少根手指?孩子们回答。
(3)教师问孩子们:老师有哪些用途?孩子们回答。
2.导入故事(1)教师出示故事卡片,介绍故事《老师的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的手》,让孩子们仔细倾听。
3.理解故事(1)教师出示故事卡片,让孩子们回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提问:故事中老师的手做了什么?孩子们回答。
4.朗读故事(1)教师朗读故事《老师的手》,指导孩子们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孩子们跟读故事,教师逐句纠正。
5.模仿动作(1)教师示范故事中老师的动作,如握笔、抄写、洗衣服等。
(2)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并一起说出动作的名称。
6.游戏互动(1)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幼儿手指操,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2)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找手”,游戏中找出不同颜色的手。
7.引导反思(1)教师提问:你们平时有注意到老师的辛劳吗?孩子们回答。
(2)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老师用手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帮我们画画,是不是很辛苦呢?(3)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4)教师引导孩子们画老师的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8.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会感恩和思考他人的付出。
(2)教师鼓励孩子们像老师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到了老师辛苦的一面,明白到了自己享受到的幸福并非来之不易。
故事的讲述和模仿动作的练习使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老师的付出,并引导他们思考以及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发现手的特征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老师的手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知道手的重要性,懂得保护自己的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细节,用语言描述手的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手模型、贴纸。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手,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老师的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教师示范如何用语言表达手的特征,如:“老师的手很大,手指长长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老师的手,注意观察手的细节。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手的特征。
4. 手的功能学习(10分钟)讲解手的功能,如拿东西、画画、写字等。
通过实物手模型,让幼儿了解手的结构,知道手的重要性。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给幼儿发放贴纸,让幼儿将贴纸贴在自己的手上,体验手的感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手。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手的特征:大小、形状、颜色手的功能:拿东西、画画、写字等保护手:珍惜、注意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和家人的手,并描述手的特征。
2. 答案示例:我的手小小的,手指短短的,颜色有点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体验等环节,让幼儿充分了解手的特点和功能。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的老师》,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体验并描述老师的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老师手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表达力。
3. 激发幼儿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培养幼儿的感恩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流畅的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教学重点:观察老师的手,体验并表达对老师手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老师的手套)、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着手套进入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老师手里藏着什么?”教师脱下手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老师的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你们看,老师的手是什么样的?”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课文内容,让幼儿跟读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引导幼儿画出老师的手。
幼儿互相展示作品,用流畅的语言描述:“我画的老师的手是这样的……”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老师的手为什么这么温暖?”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手的感受:“我觉得老师的手……”教师鼓励幼儿向老师表达敬爱之情:“我要对老师说……”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板书内容:老师的手:温暖、有力、灵巧描述老师的手:形状、颜色、触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老师的手是温暖的,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描述老师的手,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表达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心中的老师”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老师的手
活动目标:
1.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着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2.尝试迁移句式,引导幼儿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幼儿欣赏PPT,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以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二、学习诗歌《老师的手》,并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画册,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理解诗歌内容并提问: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2.理解捏、折、做等动词。
3.可个别或小组表演并朗诵。
三、仿编诗歌
1.老师还有好多本领,你们知道吗?
出示PPT,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做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四、鼓励幼儿认真跟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的更能干。
附儿歌: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