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应用

合集下载

空气灌肠整复对婴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价值

空气灌肠整复对婴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价值

空气灌肠整复对婴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价值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对婴儿急性肠套叠的诊疗价值。

方法选取二连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3年100例急性肠套叠婴幼儿,用空气灌肠整復位方法进行整复治疗。

结果治疗康复86例,无效14例。

结论对急性肠套叠的婴幼儿,首选治疗方法应为空气灌肠整复方法,即用自动控制压力机,调整空气压力结合腹部按摩。

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灌肠整复法;肠套叠;诊治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多以肠梗阻症状表现,腹痛、呕吐。

体征腹胀,腹部包块。

病理表现为肠管或肠系膜套入肠腔引起组织供血供氧代谢障碍[1]。

治疗应尽早诊断,尽早使用保守治疗方法。

本院使用空气灌肠整复方法,结合腹部按摩,效果理想[2,3]。

为此,本文收集本院2008~2013年间100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病例,作一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婴幼儿患者中,年龄8个月~3岁,男58例,女42例,保守治疗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内。

确诊以腹痛,呕吐症状和腹胀,腹部包块体征,实验室腹部彩超见套筒征和X线见杯口征。

1.2 方法:使用自动压力的肠套叠复位机,对确诊患儿首先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发现杯口状包块影后,持续加大空气压力,一般空气压力控制在8~14kpa 之间,待”套筒状”影逐渐缩小,并且渐渐消失后,临床治疗成功,如果加压空气持续时间较长,杯口状包块影缩小缓慢,可予腹部按摩,环形揉压,并给予解痉药物。

治疗成功的标志是:透视下肿块消失,气体象闪光一样进入回肠,回肠内气体增多,腹部肿块消失,患儿安静,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为明确治疗效果,用活性炭1g给婴幼儿口服,待活性炭于12h内排出后,充分证明治疗成功。

2. 结果本院5年100例急性婴幼儿肠套叠病例,此法治愈86例,无效14例,治愈率86%,说明用空气灌肠整复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行。

3. 讨论急性婴幼儿肠套叠是腹部多发急症之一,在病理表现上多见不完全性小肠梗阻[4]。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最常见的首选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即采用空气灌肠疗法。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使肠套叠部位得以扩张,从而使肠套叠得以解除。

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也十分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小儿肠套叠患儿均可通过空气灌肠疗法成功治愈,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空气灌肠疗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或者患儿存在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肠套叠的部位进行复位,解除肠套叠。

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除了空气灌肠疗法和手术治疗外,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就诊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小儿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避免小儿肠套叠再次发作。

总之,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首选方法是空气灌肠疗法,可以有效解除肠套叠,避免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就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有效的康复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小儿肠套叠,保护小儿的健康。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维普资讯

12・ 5
JunlfCicl n xe m na dc eV16 o 1 N v2 0 ora l i dE pr etl in o ,N . 1 o. 0 9 o naa i Me i .
全 麻 下 空气 灌肠 治 疗 难 复性 肠 套 叠
2 1 腹部平片 腹部乎 片对 肠套 叠有 一定 的诊 断价值 。肠 脉滴 注 , . 每小时 2~ gk , 到麻醉效果 。氯胺酮应用和复 5m / g达
套叠的腹部乎 片多表现 为: ①右 侧腹部密实 , 充气肠 管影 或无 位操作 全过程均有麻 醉医师在现场 , 过程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 无 全 结肠充气影像 , 表现为右侧腹空虚 一右肠 曲空虚症 。②右侧 中上 下进行 , 并备有氧气 , 吸引器 , 醉喉镜及 气管插管 设备 , 麻 防止肠 腹或左 侧腹部 软组织块影 。③ 不完全 性低位 肠梗阻表 现。④ 小 穿孔后 出现心衰及呼 吸衰竭 , 便于抢救 。 儿保 护性脊柱侧弯 。 2 2 B超检查 .
结肠 内注气 , 肿块影逆行 回缩 至 回盲部 , 速度与 注气压力 和 肿块 硬且张力大者 ; 移行 ④多次复发 疑有器 质性病变 者 ; 小肠 型肠 ⑤
套叠部位的松 紧度 密 切相 关 。整 复成 功 时大 量 气体 进 入 回 套叠。
毒感染有关 。 2 肠套 叠检查方法
患儿在麻醉 医师监护下 , 卧在数 字 胃肠机 检 乎
查床 , 首先给予氯胺 酮 2~5mgk , / g 缓慢 静脉 注射 ,0~ 0s 3 9 起 效, 可维持 5~1 i, 0 mn 单次 注入 诱导后 , 0 1 氯胺酮 溶液静 排列 , 回肠末端如发生强烈蠕动 , 界注入结肠的压力和腹内压力 差变 小 , 也就是说使肠套叠整复作 用力变小 ] 。 既可套入结肠。还 有 ̄ J 回盲瓣本身肥厚 , IL , 脱垂 , 水肿 , 炎症 及局

空气加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患儿效果分析

空气加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患儿效果分析

空气加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患儿效果分析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它是一部分肠管套入另一部分肠管内形成肠梗阻。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出现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根据套叠的部分可分为空空型肠套叠、空回型肠套叠、回回型肠套叠、回盲型肠套叠、回结型肠套叠、结结型肠套叠几种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回结型肠套叠。

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空气加压灌肠治疗肠套叠187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7例患儿拟诊肠套叠,其中男112例,女75例;年龄3个月至6岁;发病时间最短2.5h,最长72h。

1.2 临床表现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包块是肠套叠典型的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腹痛183例,呕吐170例,果酱样大便137例,腹部包块102例。

1.3 治疗方法患儿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在数字胃肠机的监控下进行治疗。

患儿平卧在数字胃肠机上,用气囊导尿管蘸取少量石蜡油插入肛门,气囊内注入15~20ml空气阻塞肛门,必要时可向外牵拉以免漏气。

先设置诊断压力4~6kPa缓慢注气,确诊有无肠套叠,观察套头及套鞘情况。

确诊后整复仪工作状态设定为脉冲式,并设定保险压力为12kPa,在6~12kPa范围内逐渐提高压力,并适当辅以手法复位提高复位成功率。

空气加压灌肠复位失败,患儿一般情况较好者,可在2~3h 后再次复位。

当观察到结肠内软组织块影向回盲区移动,逐渐缩小最后消失,气柱前端杯口影消失,大量气体从结肠进入小肠表示肠套叠复位成功。

2 结果187例患儿复位成功179例,其中19例二次复位成功;5例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3例因病程较长超过48h,一般情况较差,仅作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行手术治疗。

本组134例在24h 内整复,一次性整复成功为131例,成功率97.8%;全组187例复位成功率95.7%(179/187),与文献报道肠套叠空气加压灌肠成功率92.5%~100.0%相似。

间苯三酚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

间苯三酚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

间苯 三 酚 在 空气 灌 肠 整 复s L bJ 急性 肠 套 叠 中 的应 用 价 值
朱 晓敏 黄益 民 张 亦鹏
摘 要 目的 : 讨 间苯三 酚在 空气灌肠整 复小 儿急性肠 套叠 中的应 用价 值 。方法 : 临床 经 B超 确诊 探 将
并符合 空 气灌肠 指征的肠套 叠 患儿 17例 分成 两组进 行空 气灌肠。实验 组 7 5 9例在 空 气灌肠 前 1 i 注 5mn肌
sn r er er gl s [ ] e s i ua h a n s J on l i o
S r,2 0 11 8 :3 — 3 . ug 0 5,3 ( ) 7 0 7 2
Ar h c Ot lr n o a Ne k o a y g l He d c
( 收稿 :0 0 0 —1 编辑 : 2 1— 8 2 李强 )
耳 鸣 眩 晕 越 重 , 效 就 越 差 , 伴 有 耳 鸣 眩 晕 的 患 疗 不 者 治疗 效 果相 对 较 好 。 大 量 的研 究 证 实 .经 鼓 膜 鼓 室 注射 类 固醇 是 安全的 . 组 4 本 3例 病 例 鼓 室 注 射 治 疗 期 间均 无 听 力 下 降 、 膜 感 染 、 晕 耳 鸣 加剧 及 听 力进 一 步 下 鼓 眩 降 等并 发 症 出现 。
杂 志 ,2 0 , 9 2 ) 14 —1 3 0 5 1 (2 :0 0 0 . 4
值。
4 参 考 文献
u [ ] M r S . It t pnc se o d p r s o f r s d e 1 a o J z n a m ai t r i e f i n o u d n ry
HedN c ug 0 5 12 4)5 7 5 1 a ekS r ,2 0 ,3 ( : 2 — 3 . [ ] C adaehrS S R bnti 3 hn rsk a , u is n R Y, K at rJA, e 1 e w re l t . a

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难复性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用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法对7例均经过第一次空气常规方法灌肠复位失败的病例进行灌肠复位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6例复位成功,1例复位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全组病例无并发肠穿孔病例。

结论使用“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可明显降低肠套叠开腹手术的比率。

【关键词】全麻脉冲式空气灌肠肠套叠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计7例,男5例,女2例,年龄最大为2岁8个月,最小7个月。

全部病例均经过第一次空气灌肠复位失败。

发病时间最短8小时,最长72小时,本组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胀,无腹腹刺激征。

治疗方法: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至全麻下空气灌肠复位这段时间称为复位间歇期,大约2小时,此期间以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为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再次复位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钠3mg/kg和皮下注射阿托品0.01mg/kg。

患儿在麻醉医师监护下,平卧在数字胃肠机检查床。

首先给予氯胺酮2—5 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起效,可维持5~10 rain,单次注人诱导后,用0.1%氯胺酮溶液静脉滴注,每小时2—5 mg/kg,达到麻醉效果。

氯胺酮应用和复位操作全过程均有麻醉医师在现场,全过程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下进行,并备相关的急救设备,防止肠穿孔后出现心衰及呼吸衰竭,便于抢救。

在实施氯氨酮全麻后,用F16 Foley’s管封堵肛门,另一端连接今健JS-628E全自动灌肠仪。

设定压力保险为110mmHg,开始以60mmHg压力注入气,显示套头位置后,改用脉冲式注气,压力增加至90mmHg(最大压力不超过110mmHg)向内注气,整复过程中可以反复注气-排气-注气。

必要时辅以手法按摩,直至透视下见肿块阴影消失!气体迅速进入回肠,回肠内气体增多,肠隔不停地移动,拔出肛管后排出大量气体和果酱样血便或黄色粪便,提示复位成功,等患者清醒后,常规口服活性碳粉1g,以证实脱套。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血便等。

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以尽快解除患儿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小儿肠套叠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空气灌肠疗法。

空气灌肠疗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进行空气灌肠疗法时,首先需要将患儿置于X光透视下,然后通过肛门插入导管,将空气缓慢注入肠道,使肠套叠部位得到扩张,最终达到消除肠套叠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无需手术切口,对患儿的伤害较小,恢复较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空气灌肠疗法的成功率较高,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儿,其疗效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对于早期发现的小儿肠套叠患儿,采用空气灌肠疗法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我们应当优先选择空气灌肠疗法进行治疗。

除了空气灌肠疗法外,对于一些复杂、严重的小儿肠套叠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虽然能够迅速解除肠套叠,但手术本身对患儿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因此应当谨慎选择手术治疗,尽量避免手术的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我们应当优先选择空气灌肠疗法,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然,在进行治疗时,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儿能够尽快康复。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治疗,每一个患儿都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回到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1 临床 诊 断 为 急 性肠 套 叠 的 7 2月 8例患 儿 , 先 行 空气 压 力 灌 肠 整 复 , 复未 成 功 者 ,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结 果 :8例 患 儿 中 , 复 均 整 行 7 整
成功6 6例 , 成功率 为 8 . % , 中 l 46 其 2例因套叠程度深 、 水肿严重 , 复位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 对病程在 2 4 h之 内、 无其 他并 发症 的小儿肠套叠 , 在基层医院应 首选空气灌肠 整复 , 功率可达 8 % 以上 , 成 4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空气灌肠整复 ; 肠套叠 ; 基层 ; 应用价值
t n s v r d ma Co cu i n I h ra me to nu s s e t n c i r n o o re w ti 4 h, i o oh r c mp iain , h rt i , e e e e e . n ls o n t e te t n fi t su c p i h l e fc u s i n 2 w t n te o l t s t e f o o d h h c 特殊疾病 , 病因及发病 机 L ̄ 其 制至今 尚未完全明了 _ , l 可能与腺病毒感染 、 J 回肠 远端淋 巴组 织增生及肠功能紊乱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阵发性哭 闹 或频繁呕吐、 果酱或黏液血便 、 腹部包块 、 腹胀 、 发热 、 脱水等。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 , 基层医 院对 确诊 的肠 套叠患儿 实施空气
c oc n bai o pi l sare e a, n h u c s ae i e o g 8 h ie i sc h s t s i i n m a d t e S c e s rt s b y n 4% , t g l ln c p lc t n v l e a wih ahih yc iia a pi ai a u . l o K e o ds: Ai n ma tc niue; t s u c pi n; i r ; l yW r re e e h q hiu s s e to Prma Vaue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应用
目的: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采用空气灌肠的治疗,解除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非手术的康复率,减少手术、穿孔及休克的发生。

方法:空气灌肠。

结果:快速非手术复位治疗急性肠套叠。

结论:急性肠套叠非手术复位成功率高,穿孔及休克的发生率低。

标签: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非手术复位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98—02
空气灌肠是诊断和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快速非手术复位治疗急性肠套叠成功率高,可达93%左右,复发率为7.5%左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1998~2008年360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患者资料,其中1岁以下占50%,2岁以下占80%,4~10个月婴幼儿为高发年龄,男女比为2~3:1。

1.2方法
①签定患儿家长知情书。

②立位胸腹透视。

必要时摄片,站立位或左侧卧位,与床面平行的侧方投照,缺少这种照片,腹腔中的游离气体常常不能被发现。

③肛门插入带气囊双腔管,气囊注入30~40ml的空气后,向肛门内注入空气,诊断压力6.6~8.0kPa,复位压12~13kPa,最大压小于18kPa(最好用脉冲压灌注)。

1.3适应证
发病时间小于48h;便血小于24h;无大量鲜血样血便;无脱水,腹软,腹胀;无腹膜刺激征,无酸中毒,无呼吸困难的患儿。

1.4禁忌证
患儿发病时间大于48h;有精神萎靡,脱水明显,肠胀气显著,腹部压痛,肿块僵硬压痛者;套入部在乙状结肠以下;气灌时套叠部到横结肠不动者;在盲肠升结肠内出现“弹簧症”:回回结肠型发病时间大于24h者;立位片显示完全性肠梗阻者;肠坏死者;气腹;腹膜炎;肠梗阻3 d以上;发烧38℃以上;白细胞大于1.4万;过敏性紫癜肠道型者;继发性肠套叠(回虫型)等。

1.5手术指征
肠套叠空气灌肠未复位者。

复发3次以上,疑气质性病变。

大于48 h,全身状况不良,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休克。

2结果
360例患儿非手术复位334例,复发27例,手术26例。

非手术复位急性肠套叠成功率高,可达93%左右,复发率为75%左右。

3讨论
套叠部复位表现,可见沸腾状或礼花状扩张及皂泡状阴影,少数包块消失时无气(局部水肿,粪便阻塞,不入回盲瓣或未全套复,无气时可追踪1 d)。

空气灌肠终止指征:①注气后见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复套存在,复位可能性小。

②注气过程中见鞘部明显扩张,而套入部退缩不明显或见套入部退而复进,表示套入部颈部过紧,复位困难。

③注气后肿块渐渐后退,过回盲弁后,肿物消失,小肠广泛充气,表示复位成功,如肿物已消失,但小肠迟迟不见进气,提示复位不全,应密切观察2~3 h后,原肠套叠症状再出现,可再次充气复位,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气灌肠复位失败后,第2次气灌肠复位率也可达50%~60%以上。

可见首次复位失败,不一定终止气灌肠疗法,只有病情不稳定,全身及腹部情况均不佳者,既可终止继续复位。

④复位过程中肿物消失,但荧光屏上突然有闪光改变,透光度突然增加,透视下肠壁内外显示清楚,既见膈下游离气体表示肠穿孔,停止注气。

气腹的处理:1/1000发生穿孔,注气过程中发生气腹后,紧急在肛门排气。

如果气体泄露量不多,未影响患儿的呼吸循环,可迅速做术前准备,应即手术。

如气体大量外溢,应以粗针头行腹腔穿刺排气,同时吸氧,输液,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

套叠近端小肠积气,结肠脱套后留下的小肠套叠头变小,甚至难以看见,套叠有无复位较难确诊,这时应转动患儿体位,多轴位观察套叠头是否存在。

反复灌注了解近端肠管气体有无增多,必要时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气灌观察,同时注意有无临床症状。

肠坏死的诊断:①血便出现早,频繁,量多。

②套叠头大,约3.5cm。

③头活动差,不动。

④套鞘松弛,结肠明显扩张,实体较易进入套入部与套鞘之间,套入部大显示呈长柱状或卷曲状。

提高复位率:灌注前15~20 min,热敷15 min左右,肌注山莨菪碱解痉,严重者手术室麻醉阿托品,苯比妥钠,水合氯醛。

反复加压,持续10~20 s主动放气。

放压后顺着包块退缩方向挤压按摩。

10min以上仍未复位者,患儿休息,
补液改善血循,减轻水肿,再灌。

对肯定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做如下观察:拔出气囊肛管后。

小儿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皿便和黄色粪水。

患兒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

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包块。

口服0.5~1.0 g的活性炭,6~8 h排出的粪便内含有炭剂,证实肠道通畅。

如症状未消失,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复位不全或复发。

掌握了上述结果并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空气灌肠的复位率,保证了患儿的健康。

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尽可能地控制了肠穿孔的出现以避免患儿死亡的发生,给患儿带来了福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