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精)

合集下载

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38-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由环宇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而国内资源储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更是加剧了能源匿乏。

另一方面,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经济的发展愈发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

以石油为原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传统汽车已经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汽车产业也必须肩负起节能减排的责任,转变原有的耗能方式,努力寻求清洁新能源这条出路。

作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保危机的有效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国家大力支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投人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究,但是由于很多因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技术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核心,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中许多核心技术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大大提高了技术成本,国内不能掌握很多技术核心,也缺乏有实力、能创新的技术团队,而且市场不断淘汰很多已过时的技术,大大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1.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资金有限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一创新产业领域,无论是相关的技术研究还是设备建设,都涉及到非常大的资金投人,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汽油车为主,相关的生产线也都还是旧的生产线,因此,若要更快、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研发投人、生产工艺革新、市场推广等方面都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支持,这比传统的汽车制造成本要高出很多,而当前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支持有限也正是制约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最新)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最新)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我国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大国,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国际上对节能减排产品的青睐,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抢抓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壮大。

2017年我国销售了77.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3%,占世界新能源销量的54.71%。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在国际新能源汽车生产上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主要出口东南亚、东亚、欧美国家,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喜欢,并且迅速占领当地市场。

(一)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有10多年发展历程,有记录的出口数据从2017年1月开始,由于海关在2017在《协调制度》中单独为新能源机动车1设立HS编码,分别是870304、870305、870306、870307、870308。

2017年中国出口了10.51万台新能源汽车,进口6.93万台。

从出口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每季度出口量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第二季度出口量是第一季度的7.6倍,第三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90.5%,第四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3.2%,2017年出口量月均增长率达62.9%,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且整车出口数量远远高于进口数。

从贸易金额来看,2017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为2.36亿美元,进口额为30.77亿元,平均每台新能源汽车出口价格约2252美元,平均每台进口新能源汽车价格为44595美元,每台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为进口均价的1/20,出口金额低于进口金额,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二)新能源汽车出口种类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型和混动型,其中混动型包括插电混动型和非插电混动型。

2017年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97.86%是纯电动型,混动型只占2.14%,在进口的新能源汽车汽车中,纯电动车型占比28.16%,混动占71.84%。

纯电动车型出口多进口少,混动车型进出口少进口多,由于目前非插电混动车国家补贴较少,纯电动车的国家补贴高,激励厂家生产纯电动车型,并且非插电混动车的生产专利主要在丰田公司中,国内企业掌握更多的是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的技术,在生产能力还没有跟上。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前景论⽂(精)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前景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tuation an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bout new energy vehicle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速发展能源和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寻找能够代替化⽯能源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了重要解决问题途径。

为了对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以及认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应⽤前景在此进⾏介绍并且谈谈新能源汽车的种类等. Abstract Since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and pollution issues facing to find new energy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described here, and new energy vehicle types.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前景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dvelop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世纪,全球能源与环境形势异常严峻,有关资料统计,到2012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全球⽯油储量能过在维持约40年,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各⾏业⼯作中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可以宽泛的理解为了燃⽤汽油和轴的传统动⼒汽车以外的第三排放环保汽车,对我国这个⽯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的国家来说,⼤⼒发展能源汽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从另⼀个⾓度来说—2009年中国的⽯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油消费量和净进⼝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同时,这些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已经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提高。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例如,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设等。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库存量已达到400万辆,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提高。

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问题分析1)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技术存在缺失新能源汽车的高端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导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端市场上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

2)国人仍无法完全接受新能源汽车我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存在疑虑。

另一方面,普及程度不高的充电设施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这导致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市场上的销售量相对较低。

3)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仍需完善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的实施范围有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对策建议1)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我国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

同时,应该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论文范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问题及对策

论文范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问题及对策

论文范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交通能源处于转型期,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15-01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解决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跟进型,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在研究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也作为一个研究热点日益受到国内许多研究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各大汽车企业的重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研究中并已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果。

与传统车辆相比,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差距不大,但是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方面较滞后,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1、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政策纲要初步构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为中国汽车工业朝向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优势目前我国每千人拥有汽车不足5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0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需求量迅速上升,而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设施也日渐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飞速发展。

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则很容易实现交通能源的多样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 一) 现在 电动汽车行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诸 多问题
电动汽车 的续航里程难以达到市场 的需 求 , 较传统动 力汽 车还差之甚远 。在汽车推 动力方面 , 电机 的推动力远不 如发动 机的力量大 。电动车 的电池寿命短 , 更换 所需成本 不菲。国家
本文就电动汽车行业 的发展现 状做 了深入调查 研究, 总结 出部
( 三) 法律法规逐步标准化 , 利于产业化发展 到 目前为止 , 我 国已制定 了关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多项 标准 , 为各类电动汽车 的研发生产及检测认证 提供 了可靠依据 。早在
2 0 0 7 年《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就 已经发 布并实施 , 电
动汽车正式 向产业化形成和发展的道路进军 。
电动能源 汽车集 中投入运行 , 累计 4 O O万公里运行里程 , 4 O 0多 万人 次 的运送 客 量 , 此 次 电动汽车 示范运 行 乃奥运 史上 规模
之最 。
持、 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还需政 府提供相关 的政 策。政 府政策
的不足, 法律法规 的不健全阻挡 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前进步伐 , 二 者需更加完善才能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 三、 对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出的建议 ( 一) 增强政府政策引导 力度 , 加快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建立 从“ 十五” 到“ 十二五” , 国家都 强调 了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 ,
严谨的数据分析之后 , 致力 于发 展电动汽车 的动力 系统技术 以
及研发其核心部件 , 增强推动电动汽车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力度。 f 二) 市场开始 引进电动汽车进行小规模计划运行
近几年 , 多类新型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考 核在多个经 济较发
达城市先后 开展 , 累计 超过 5 0 0辆投入运 行 的车辆 , 超过 1 5 0 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新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关注,中国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应对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发展现状1.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相关部门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销售纯电动乘用车超过500万辆,占全球销量近50%。

2. 企业竞争激烈目前,我国有众多企业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且竞争激烈。

一方面有传统大型企业如比亚迪、北汽等,另一方面也有一大批新兴企业如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

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进步。

3.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仍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驾驶等方面。

4. 相关部门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

如国家补贴、免征购置税等。

这些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三、存在问题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基础设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充电桩数量仍然不足,并且分布不均衡。

这给用户带来了使用不便和焦虑感。

2. 电池技术与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在电池技术方面仍然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相对滞后。

此外,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电池的热失控、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3. 产业链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完善,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存在依赖进口的问题。

4. 市场竞争不充分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

源汽车是指采用 非常规的车用燃料 作为动力来 上 汽集团 已在燃 料 电池 、 合动力 、 电 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车用燃 料 、 采用新 型车载动力 动三大领域布局 。 目 已推 出荣威 7 0 前 5 混合动 在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装置 )综合车辆 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 力 、 , 荣威 30 电动轿车 、 5纯 上海牌燃料 电池轿车 有相 当的距离,即使在发展较快的油电混合动车 技术 , 形成 的技术原理先 进 、 具有新 技术 、 结 三款代表 不 同技 术方 向的新 能源汽 车 。计划 技术上也与美 国和 日 新 本有—定的差距。集中体现
构 的汽车 。 新能源 汽车包括 混合动力 汽车( E ) 纯 HV、 电动汽车 ( E 包括太 阳能汽 车)燃料 电池电 B V, 、 动汽车 ( C v)氢发动机汽车 、 FE 、 燃气汽车 、 生物 乙醇汽车等其他新 能源 ( 如高效储 能器 、二 甲 醚) 汽车等 。 混 合动力 汽车 :是 指那些 采用传 统燃 料 的,同时配 以电动机 和发动机来改善低速 动力 输 出和燃油消耗 的车 型。 按照燃料种类 的不同 , 主要又可 以分为 汽油 混合动力 和柴油 混合 动力 两种 。 目前 国内市 场上 , 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 是汽油混合动力 ,而 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 动力 车型发展也很快 。 纯 电动 汽车 : 是指主要采 用电力驱动 的汽 车, 有的车辆将 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 内, 的直 有 接 以车轮作为 四台电动 机的转子 ,目前大部 分 电动汽车是直接采用 电机驱动 。纯 电动汽车 的 优点是彻底摆脱 了对石油 的依赖且零排放 。电 动汽车可 以充分 利用 晚间用 电低谷时 富余 的电 力充电 , 使发 电设备 E夜都能充分利用 , l 大大提 高其经济效益 。 其技 术难 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 电池容量不够 , 以支撑长时间行驶 。 难 燃料 电池 汽车 :燃料 电池 汽车是指 以氢 21 0 2年推 出 自主 品牌 的插 电式混 合动力 车 和 纯 电动 汽车 。一汽集 团已确定以混合动力为主 导 的新能 源发展 战略 ,02年将 建成年 产 1 21 . 1 万 台混合动力轿车生产基地 。 比亚迪则是 国内新能源汽 车领 先者 ,0 8 20 年 已推出插 电式混合 动力车 F D 2 0 3 M,0 9年推 出纯 电动轿车 E , 6 计划 以新 能源汽车进 军 国际 市场 ,成为 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 的领 先企业 。 长城 汽车新 能源 汽车 的代表车 型是 欧拉 电动车 。 作为未来 的量产车型 , 欧拉采用锂离子 动力 电池 ,永磁 同步 直 流电机 ,百公 里耗 电 1k h 0w , 续驶里程 10 m 最 高车 速 10 k / , 6k , 3 mh 这 可 以说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研 究方 向。 长安 汽车新 能源发 展 内外 结合 、逐步 推 进 。2 0 年杰勋 H V是 国内首款 自主 品牌混 08 E 合动力轿 车 ,0 9 2 0 年底 推出 了纯 电动奔奔 l 一 I I i n, i已在重庆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 奇瑞多种新能 源技术 齐头并进 , 涉及 混合 动力 、 纯电动、 生物柴油多个领域 。20 0 8年已推 出轻混 、 中混版 A 混合动力 汽车 , 0 年 推出 5 2 9 0 Q 3 V 瑞麒 Ml E V、 虎 3 V等 多 款纯 QE 、 — 瑞 E 电动轿车。 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控制技术 、 电池系统技术、 电 机驱动技术、 动力耦合技术、 发动机及变速箱控制 技术等等, 这些都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22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 建设急需进一 . 步配套 新能 源汽 车的推广 使用 , 首要的前 提条件 是基础设施 的建设和完善 , 也就是说 , 在推 广使 用新能源汽车前 , 要建设足够的充电基础设 施、 氢燃料 补给基础设施并 解决氢燃料 的生产等 , 充 电站 、 加氢站 、 加气站的数量 和质量及其运行 成 本的高低 决定 着新 能源汽 车 的发展 能走多 快、 能走多远。 在我 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 设刚刚起步的时候 , 发展插 电式作为过度 , 基础 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充 电基础设 施建设为例 ,国家最大 的电力公 司—— 中国国 家电网公司已在北 京、 天津 、 山东及深圳等地建 立汽车充电站 , 但这 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 起来的新能源汽车的需要 。 2 . 3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亟待进一步完 善 技 术标 准化 已成为一个 行业 是否成 熟发 展的方向标 。 目 前我 国尚未建立系统的新能源 汽车的技术标准 ,仅仅 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门沁日,七
产业经济■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童媛媛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我国交通能源处于转型期,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15-01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解决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跟进型,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在研究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也作为一个研究热点日益受到国内许多研究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各大汽车企业的重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研究中并已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果。

与传统车辆相比,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差距不大,但是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方面较滞后。

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l、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政策纲要初步构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为中国汽车工业朝向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优势
目前我国每千人拥有汽车不足5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0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需求量迅速上升,而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设施也日渐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飞速发展。

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则很容易实现交通能源的多样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另外,我国还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直接为汽车企业提供技研发支持。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I恪的挑战l、专业人才不足,关键技术没有突破
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材料研发的科技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国内的科研院所、企业普遍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重要的核心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仍然很不完善。

2、基础设施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配套服务环境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健全,没有完善的配套维修网络等跟进措施,后续保养不方便,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整合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攻关、示范推广也需要大量资金。

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金筹措渠道非常有限,资金量远远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

三、如何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
(一)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完善检测标准与手段
要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创新合作机制。

对关键部件进行技术攻关,对基础研究开展分工合作,实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集中有限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检测标准与认证程序。

(二)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包括动力电池产业、高效电机制造业、电控技术和基础材料产业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与这些核心产业紧密结合、联合研发,才能形成价格、技术优势,具备产品竞争力。

(三)建立财税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

(四)完善售后服务系统、鼓励低碳型消费,拓展营销模式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鼓励汽车低碳消费,同时拓展新的营销模式扩大销售量。

总之,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产业化,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财税金融政策的有效支持,核心技术的提升和产品性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高。

相信随着上述各种资源的进一步良性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明天。

参考文献:
【1J欧阳明高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汽车工程.2006,(4).【21庄恩思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历程(2001年--2009年).中国新能源・2010。

(7).【31段喜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
会与挑战.中国汽车界,2010,(7).【4】吴琼.三大因素束缚中国新能源车市场.2008.(6).
15】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价格理论与
实践,2010“).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