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往事依依》课文原文阅读

合集下载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篇一:往事依依阅读答案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12)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10、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11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

(2分)1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3分)1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1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3分)参考答案:10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11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1)。

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1)12、(3分,答对2格得1分,不设0.5分。

意思对即可,完全照搬原文扣1分。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不设统一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12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2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6分)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代课老师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分)参考答案:22、回忆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激起课处阅读兴趣的情景。

23、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开始爱读辛弃疾词代课老师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24、讲课有感情、能培养学生兴趣……25、26、略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0 《往事依依》(第2课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10 《往事依依》(第2课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本文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难忘事件,抒发了作 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告 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知识、有智慧、志趣高 尚的人。
1.积累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 2.妙笔生花,写写你自己的依依往事。可以借鉴课文中运 用的描写方法,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 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问题探究
2.结合作者的经历,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没说什么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 理做人的道理,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导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 一日,从中受益匪浅,所以“我”永远将老师的话铭刻在心且一生 受用不尽。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 “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 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设置悬念。 “搜索枯肠”用得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 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 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
问题探究
3.结合课文所选的几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 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 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其次,从第5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国文 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 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 要的作用。
品味语言
1 . 文中哪些词 语 用得准确 ? 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哪些语句 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 景?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专题01 新增课文《往事依依》(原卷版+解析版)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专题01 新增课文《往事依依》(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1 《往事依依》1.给加点的字注音。

徜徉..( )浩淼.( )镌.刻( )如晦.( )芳菲.( )雕镂.( )婵.娟( )萦.绕( )绚.丽( )谆谆.( )【答案】cháng yáng miǎo juān huì fēi lòu chán yíng xuànzhūn【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hào miǎo):水面辽阔无边。

镌刻(juān kè):雕刻。

如晦(rú huì):像晚上一样。

芳菲(fāng fēi):花草的芳香,或花草。

雕镂(diāo lòu):雕刻。

婵娟(chán juān):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萦绕(yíng rào):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

绚丽(xuàn lì):耀眼而华丽。

谆谆(zhūn zhūn):形容恳切教导。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àn()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瞭乱,(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节选自于漪《往事依依》)(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xuàn 丽沉浸.(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3)根据括号里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答案】(1)绚jìn (2)(1分)瞭—缭(3)(1分)心旷神怡【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音。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注意“绚”不要写成“炫”。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于漪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往事依依(9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一小题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小题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4分)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代课的老师同学们都被深深感动小题3:“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小题1: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往事依依》苏教版

《往事依依》苏教版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 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 是销售 的开始 。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 甜苦辣 ,相依 相随, 无须过 于在意 ,人生 如梦看 淡一切 ,看淡 曾经的 伤痛, 好好珍 惜自己 、善待 自己。
年少万兜 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盔.]
田汉<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
老师常对我们说(谆谆教诲):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 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推荐书目:
❖智慧背囊 ❖时文选粹 ❖中华国艺文选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 皆有规 律,我 们只能 坦然地 接受;有些事 ,只要 你愿意 努力, 矢志不 渝地付 出,就 能慢慢 改变它 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 自己的 心,做 好自己 的事, 比什么 都强。 人生无 完美, 曲折亦 风景。 别把失 去看得 过重, 放弃是 另一种 拥有;不要经 常艳羡 他人, 人做到 了,心 悟到了 ,相信 属于你 的风景 就在下 一个拐 弯处。

第10课 《往事依依》(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0课 《往事依依》(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本文主要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的变革有关,特别是素质教育 和人文化教育的强调。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调人文关怀和审美教育。于漪老师,作为一位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 多年的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执着,对中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关注。这些个人背景和教育环境的变革,为《往事依 依》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篇文章不仅回忆了 作者的童年生活,还表达了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往事依依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 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
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
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 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从她深情追溯的往事中去探寻 她成长的源头。
一方面,启发青少年要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做一 名懂得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于漪老师用文学的语言深情回忆少年读书的往事,抒发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启示青少年要多读 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你能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吗?可以从读书意 义、读书方法等角度来谈。
1.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往事怀有怎
样的情感?
轻柔的样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 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第2段:儿时看山水。看图画,是看 家里一幅普通的山水画,但看的时间长了, 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看《水浒传》更是 身临其境,于是,我借助身边的景物来解 读《水浒传》的故事,真是趣味无穷。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往事依依》课文赏析 苏教版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往事依依》课文赏析 苏教版

《往事依依》课文赏析【原文回放】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

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赏析】《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优美散文。

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对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情景的深情回忆,分明是用老师注满情思的眼睛,来激发爱国情怀。

选文开头先感谢两位老师“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这是“我”后来能热爱文学,走上文学之路的重要因素。

“雕镂”是雕刻的意思。

写出了两位老师的影响之深,就好像用刀刻在心里一样,用不忘记。

接着,作者回忆了两位老师的不同之处:教古文的老师喜欢大声朗诵,而且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这是对老师教课时入情状态的描写。

也正是老师这种忘我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慷慨悲壮,从而产生爱国情怀。

年轻的白话文老师采用的是另一种感染学生的方法,他是用自己满含深情的眼睛,在演绎着田汉《南归》所表达的爱国之情,使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往事依依》课文阅读
一、
年华似流水。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二、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三、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四、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产,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五、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次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六、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七、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