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往事依依》的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的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的阅读答案在作者的往事中,老师是让他难忘的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往事依依》的阅读答案。

希望大家喜欢。

往事依依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10、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11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

(2分)1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3分)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代课老师1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1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3分)参考答案10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11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1)。

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往事依依》阅读答案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22、用一句话简要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6分)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代课老师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分)参考答案:22、回忆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激起课处阅读兴趣的情景。

23、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开始爱读辛弃疾词代课老师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24、讲课有感情、能培养学生兴趣……25、26、略。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8篇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8篇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往事依依》阅读答案8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往事依依》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共12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3分)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3分)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代课老师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3分)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3分)【附答案】:1、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3分。

意思对即可。

)2、(3分,答对2格得1分,不设0.5分。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往事依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2)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3)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4)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5)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6)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7)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8)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9)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10)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11)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12)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13)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解释文中的词语。

慷慨 ___________ 油然而生___________感慨万端_______ 依稀______________2、用“//”划分段落内部的结构层次。

(1)(2)(3)(4)(5)(6)(7)(8)(9)(10)(11)(12)(13)3、“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________描写,生动而传神。

4、本段文字的第(1)句与第(12)句从意思表达上来看,显然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而本段文字内在结构上则鲜明地表现出___________的思路特点。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篇一:往事依依阅读答案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12)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10、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11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

(2分)1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3分)1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1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3分)参考答案:10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11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1)。

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1)12、(3分,答对2格得1分,不设0.5分。

意思对即可,完全照搬原文扣1分。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不设统一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12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2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6分)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代课老师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分)参考答案:22、回忆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激起课处阅读兴趣的情景。

23、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开始爱读辛弃疾词代课老师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24、讲课有感情、能培养学生兴趣……25、26、略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往事依依阅读理解题目试题和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理解题目试题和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理解题目试题和答案往事依依阅读理解题目试题和答案阅读《往事依依》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各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的词语。

油然而生信口2、找出并用横线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3、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你把这些句子摘录在下边的横线上。

(至少两句)4、第二段中老师指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写出两句与“书”有关的名人名言来印证它。

参考答案:1、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信口:随口2、第一句3、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4、“略”。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专题01 新增课文《往事依依》(原卷版+解析版)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专题01 新增课文《往事依依》(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1 《往事依依》1.给加点的字注音。

徜徉..( )浩淼.( )镌.刻( )如晦.( )芳菲.( )雕镂.( )婵.娟( )萦.绕( )绚.丽( )谆谆.( )【答案】cháng yáng miǎo juān huì fēi lòu chán yíng xuànzhūn【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hào miǎo):水面辽阔无边。

镌刻(juān kè):雕刻。

如晦(rú huì):像晚上一样。

芳菲(fāng fēi):花草的芳香,或花草。

雕镂(diāo lòu):雕刻。

婵娟(chán juān):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萦绕(yíng rào):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

绚丽(xuàn lì):耀眼而华丽。

谆谆(zhūn zhūn):形容恳切教导。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àn()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瞭乱,(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节选自于漪《往事依依》)(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xuàn 丽沉浸.(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3)根据括号里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答案】(1)绚jìn (2)(1分)瞭—缭(3)(1分)心旷神怡【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音。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注意“绚”不要写成“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22、用一句话简要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
23、根据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6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代课
老师
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
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22、回忆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激起课处阅读兴趣的情景。

23、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代课老师
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24、讲课有感情、能培养学生兴趣……
25、
2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