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

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
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直齿圆柱齿轮、圆锥滚子轴承、阶梯轴、载荷变动小、传动平稳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圆锥滚子轴承选择依据: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向的力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选择依据:传动平稳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油润滑选择依据:齿轮圆周速度中低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毡圈、端盖凸缘式选择依据:更好的密封轴肩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定位的话可以用轴肩、端盖、套筒、挡圈,圆螺母。 选择依据:用外力对零件进行约束,使零件在轴向无法产生相对位移。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答:是。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20198

1.3.7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1.设计资料 某厂房双向板肋粱楼盖的结构布置如图1.3.19所示,板厚选用100mm ,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15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 5.0kN/m q =,混凝土为C20(2c 9.6N/mm f =),钢筋为HPB300级 (2y 270N/mm f =),支承粱截面尺寸200mm 500mm b h ?=?。 图1.3.19 结构平面布置图 2.荷载计算 (原理P47,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 20mm 厚水泥砂浆面积 320.02m 20kN/m 0.40kN/m ?= 15mm 厚水泥砂浆天棚抹灰 320.015m 17kN/m 0.26kN/m ?= 板自重 320.10m 25kN/m 2.50kN/m ?= 恒荷载标准值 23.16 kN/m = 恒荷载设计值 22 g=3.16kN/m 1.2 3.8kN/m ?= 活荷载设计值 22 =5.0kN/m 1.3 6.5kN/m q ?= 合计: 2 =10.3kN/m p g q =+ 3.按弹性理论计算 求跨截面最大正弯矩,按均布恒荷载及棋盘式布活载。采用近似力分析方法:把棋盘式布置的活荷载分解为各区格板满布的对称荷载/2q 和区格板棋盘

式布置的反对称荷载/2 q ±。 对称荷载 2 22 6.5 kN/m '=g+ =3.8 kN/m+=7.05 kN/m 22 q g 反对称荷载 2 2 6.5 kN/m '=== 3.25 kN/m 22 q q±±± 在'g作用下,中间区格板的均可视为四面固定的单区格双向板,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的外边界支撑条件按实际情况确定,某些区格板跨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q作用下,中间区格板所有中间支座均视为铰支座,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的外边界支撑条件按实际情况确定,跨最大正弯矩则在中心点处。计算时,可近似取二者之和作为跨最大正弯矩值。 求各中间支座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按恒荷载及活荷载均满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 2 10.3 kN/m p g q =+= 按附录进行力计算,计算简图及计算结果见表1.3.1。 由表1.3.1可见,板间支座弯矩是不平衡的,实际应用时可近似取相邻两区格板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即 表1.3.1 双向板弯矩计算

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第二篇、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3、掌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①各种轴; ②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止退垫圈、轴端挡板、轴用弹性垫圈、孔用弹性垫圈、螺钉、螺母等。 ③工具包括活搬手、游标卡尺、胀钳。 ④铅笔、三角尺等绘图工具自备。 三、概述 轴系结构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轴系结构设计的问题多、实践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既是教师讲授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最不易掌握的内容。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经过装配、调整、拆卸等全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轴系零部件结构的感性认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领,达到提高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

的。 四、实验内容 1、每组同学根据轴系简图装配轴系部件; 2、分析并测绘部件,在简图上标出零、部件尺寸; 3、编写实验报告,并画出轴系部件装配草图。 五、实验步骤 ①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在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②分析轴系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a.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b.轴上各零件是否处于指定位置; c.轴上各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合理、可靠,如防松、轴承拆卸等; d.轴系能否实现回转运动,运动是否灵活; e.轴系沿轴线方向的位置是否确定,轴向力能否传到机座上; f.轴系的轴向位置是否需要调整,需要时,如何调整。 ③在确认实际装配结构无误时,测绘各零件的实际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④将实验零件放回箱内,排列整齐,工具放回原处; ⑤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只标出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公差配合及其余尺寸不标注,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注意: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忽略过盈配合的松紧程度、轴肩过渡

实验一 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一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 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为轴系结构设计提供感性认识; 3. 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4. 掌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综合创新轴系结构设计方案。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箱内提供可组成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轴系三类轴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并进行模块化轴段设计,可组装不同结构的轴系部件。 2. 实验箱按照组合设计法,采用较少的零部件,可以组合出尽可能多的轴系部件,以满足实验的要求。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联接件类等8类40种168个零件。 3. 测量及绘图工具:直尺、游标卡尺、铅笔、三角板、稿纸等(除游标卡尺外,其余需自带)。 三、实验原理 1. 轴系的基本组成 轴系是由轴、轴承、传动件、机座及其它辅助零件组成的,以轴为中心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系统。传动件是指带轮、链轮、齿轮和其它做回转运动的零件。辅助零件是指键、轴承端盖、调整垫片和密封圈等一类零件。 2. 轴系零件的功用 轴用于支承传动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轴承用于支承轴,机座用于支承轴承,辅助零件起联接、定位、调整和密封等作用。 3. 轴系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1)定位和固定要求: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可靠的工作位置; (2)强度要求:轴系零件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热胀冷缩要求:轴的支承应能适应轴系的温度变化; (4)工艺性要求:轴系零件要便于制造、装拆、调整和维护。 四、实验内容 1. 根据教学要求每组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等); 2. 熟悉实验箱内的全套零部件,根据提供的轴系装配方案(可参考图1-图6),选择相应的零部件进行轴系结构模型的组装; 3. 分析轴系结构模型的装拆顺序,传动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方法,轴的类型、支承形式、间隙调整、润滑和密封方式;

新型组合结构概述1

新型组合结构概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组合结构已不能满足建筑不断增长的功能要求,为使更多人了解新型组合结构,作者从组合结构构件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根据结构的基本组成,分别从组合柱、组合梁以及组合板三个方面对当前新型组合结构,比如薄壁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FRP-混凝土、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做简单概述。 关键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柱组合梁组合板 Introduction on New Types of Composite Construc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ing of society, traditional composite constructions haven’t accommodated the demand of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For introduce new types of composite constructions to more people, author gives the explanation form the aspect of composite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element of construction, author introduces composite colum n, composite beam and deck, for examples,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steel tubes, concrete- 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es, FRP-concrete,steel encased concrete and composite void-web deck. Keywords: new types of composite construction composite column composite beam composite deck 1 引言 组合结构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形式。狭义的组合结构仅包括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组合柱、组合梁、组合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结构物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组合结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功能要求。广义组合结构是指将不同材料或构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同时在设计时应将不同材料和构件的性能纳入整体进行考虑,以最有效地发挥各种材料和构件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构性能和综合效益。 广义组合结构在材料使用上具有更广的范围。除了传统的钢材与混凝土, 各种新型材料的发展为组合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FR P、玻璃、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与钢材、混凝土和木材等传统材料组合, 可进一步发挥出各自的材料优势, 形成不同类型的组合构件。广义组合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和途径, 如材料间的粘结力、机械连接件的抗剪抗拔力、构件或材料间的相互约束与支持等。合理运用各种组合方式,可以使各种材料扬长避短,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越的组合构件或体系。组合结构将多种材料或构件通过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组合后的整体工作性能要明显优于各自性能的简单叠加。。现代广义组合结构应进一步开发对高性能材料的有效利用,并使结构形式和体系更加合理化和多样化。深入理解广义组合结构的特性和原理,可以开发出更高性能的组合结构形式并建立新的设计概念,使组合结构的设计趋于更合理、更可靠、更经济、更耐久。本文针对现代组合结构构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别从组合结构柱、梁以及组合结构楼板等几个方面介绍现代组合结构发展状况并对组合结构的发展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分析

姓名 学号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一)设计资料 某厂房拟采用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支承梁截面取为200mm ×500mm ,板厚取为100mm 。 环境类别为一类;楼盖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板自重加上面层、粉刷层等,恒荷载 2k m kN 5.3 g ,采用C30混凝土,板中钢筋采用HRB400钢筋。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及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按不同用途的工业车间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柱网尺寸见表2,每位学生按学号顺序根据表3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柱网布置

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1,荷载设计值 q=1.3×10=13.0 KN/m2 g=1.2×3.5=4.2 KN/m2 g+ q/2=4.2+13/2=10.7 KN/m2 q/2=6.5 KN/m2 g+ q=4.2+13=17.2 KN/m22,计算跨度

内跨L0=L C(轴线间距离),边跨:L0=L C+100 3,弯矩计算 泊松比=0.2,跨中最大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在g+ q/2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内支座绞支时在q/2作用下的弯矩值之和。支座最大负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g+ q作用下的支座弯矩。 根据不同的支撑情况,整个楼盖可以分为A,B,C,D四种区格板。 A区格板:L01/ L02=0.94,周边固支时,由附表查得L01,L02方向的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203、0.0171,支座弯矩系数分别为-0.0558、-0.0531;周边简支时,由附表查得L01,L02方向的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419、0.0363 。于是 m1=(0.0203+0.2×0.0171)( g+ q/2) L012+(0.0419+0.0363×0.2) ×q×L012/2=11.61 KN.m m2=(0.0171+0.2×0.0203)( g+ q/2) L012+(0.0363+0.0419×0.2) ×q×L012/2=10.47 KN.m m1’= m1”=-0.0558( g+ q) L012=-19.44 KN.m m2’= m2”=-0.0531( g+ q) L012=-18.49 KN.m 对边区格板的简支边,取m’或m”=0.各区格板分别算得的弯矩值,列于下表中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与参考答案图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主要的实验设备 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题目 1.单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2.二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3. 二级齿轮减速器中间轴轴系结构 4.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5.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详见“轴系机构明细表” 四、实验要求 每位同学选择设计题目中一个轴系结构,根据该结构简图和搭接零件明细表设计轴系结构装配图(建议采用M=1:1比例,3#坐标纸,手绘)。 2.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3.分析轴上的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4.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5.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6.携带所绘制的完整的装配图在实验室进行轴系搭接实验。 7.按照轴系结构模块的可行方案修改原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轴系结构的设计与搭接。 8.课后根据实验修改设计画出正确装配图。完成实验报告。 (注:装配图采用1:1比例,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 五、思考题 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的轴颈,轴头和轴身各轴段,对轴各段的过渡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你设计的轴系中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实际当中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该轴系固定方式是用“两端固定”还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如何考虑轴的受热伸长问题?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

XXXX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土木1111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 06 月 15 日

内容摘要 按结构形式,楼盖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又称板柱结构)。本文以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为研究方向,以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现场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并根据设计题目给出的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对结构平面进行计算并做出初步设计图,然后对结构的板、次梁、主梁进行合理化分析、设计。最后,详细深入的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常见问题与质量通病,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及工程实例经验,全面的阐述了有关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截面有效高度;配筋计算;建筑施工质量

目录 内容摘要 ............................................................................................................................ 引言 . 0 1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及前景 (1) 1.1 混凝土结构应用现状 (1)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前景 (1) 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 2.1 基本设计资料 (2) 2.2 结构平面布置,板、次梁、主梁截面尺寸选定 (4) 2.3 板的设计 (4) 2.4 次梁的设计 (7) 2.5 主梁的设计 (10) 3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16) 3.1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性 (16) 3.2 常见的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16) 参考文献 (19)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某三层房屋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要进行第二层楼面梁柱布置以确定 梁、板、柱截面尺寸,计算梁板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本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 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 (1)进一步理解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 (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 (3)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 (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 二、设计资料(7)学习运用规范。 1、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1图示(楼梯间在此平面外),按不同用途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主、 次梁的截面大小以及跨度均见表1,每位学生根据表1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图1 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图 表1 楼面活荷载、梁跨度及主梁截面一览表 主梁跨度 ll次梁跨度主梁截面主梁截面序楼面活荷载 yx2方案一方案二号标准值(kN/m)(mm)(mm) 1 76300 6600 300×650 300×700 2 6.5 6300 6600 300×650 300×700 3 6 6300 6600 300×650 300×700 4 7 6300 6300 300×650 300×700 5 6.5 6300 6300 300×650 300×700 6 6 6300 6300 300×600 300×650 7 7 6300 6000 300×600 300×650 8 6.5 6300 6000 300×600 300×650 9 6 6300 6000 300×600 300×650 300×65010 7 6000 6900 300×700 (C25) 11 6.5 6000 6900 300×650 300×700 12 6 6000 6900 300×650 300×700

高速轴轴系部件设计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齿轮传动高速轴的轴系部件系别: 班号: 姓名: 日期:2014.11.29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设计带式运输机中的齿轮传动 设计原始数据: 带式运输机传动方案如图1所示。 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带式运输机设计中的已知数据 电动机工作功率Pd (kW)电动机满载转 速 (/min) m n r 工作机的转 速 (/min) w n r 第一 级传 动比 1 i 轴承中 心高H (mm) 最 短 工 作 年 工作环境 3 960 90 1.8 150 1班室外、有尘 图1 带式运输机运动方案及各轴名称

目录 1 轴材料的选择 (3) 2 初算轴径 (3) 3 结构设计 (3) 3.1 确定轴的轴向固定方式 (4) 3.2 确定轴承类型及其润滑和密封方式 (4) 3.3 确定各段轴的径向尺寸 (4) 3.4 确定轴承端盖的尺寸 (5) 3.5 确定各段轴的轴向尺寸 (5) 3.6 确定各段轴的跨距 (6) 3.7 确定箱体的尺寸 (6) 3.8 确定键的尺寸 (7) 4 轴的受力分析 (7) 4.1 画出轴的受力简图 (7) 4.2 计算轴承的支承反力 (7) 4.3 画出轴的弯矩图 (7) 4.4 画出轴的转矩图 (9) 5 校核轴的强度 (9) 5.1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9) 5.2 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9) 6 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11) 7 轴承寿命计算 (11) 8 绘制高速轴装配图 (12) 9参考文献 (12)

1 轴材料的选择 因传递功率不大,且对质量及结构尺寸无特殊要求,故需选用常用材料45钢,并调质处理。 2 初算轴径 由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可得各轴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见表2。 表2 各轴的运动及动力参数 高速轴作为转轴,这里按照扭转强度初算轴径 3n P C d ?≥ 式中: P ——高速轴(即I 轴)传递的功率,kW ,由表2可知,kW P 88.2=; n ——高速轴的转速,min /r ,由表2可知,min /533r n =; C ——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查参考文献[1]表10.2得106~118=C ,取112=C 。 由上述数据计算轴径得 mm d 7.19533 88.21123=?≥ 由于轴上有一个键槽,因此,轴径需要增大5%,即 mm d 7.207.1905.1min =?= 根据GB/T 2822—200520a R 系列圆整得mm d 22min =。 3 结构设计 轴名 功率P/ kW 转矩T/ (N ·m) 转速n/ (r/min) 传动比i 效率η 电机轴 3 29.8 960 1.8 0.96 Ⅰ轴 2.88 51.49 533 5.9 0.96 Ⅱ轴 2.77 291.73 90 1 0.98 卷筒轴 2.71 285.92 90

最新组合结构考试题

组合结构复习题集 简答题: 1.组合结构中组合效应是如何取得的?组合结构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组合结构的组合效应的取得主要是依靠参与组合的不同材料或不同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组合效应一般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能起到传递组合界面上纵向剪力的作用。二是能抵抗组合界面之间的掀起作用。 (我自己瞎编的,尽量不要信)为了某种确定且有效的目的,将不同材料或构件进行合理组合,保证整体共同工作,同时每种材料或构件各自发挥其优点,扬长避短,物尽其用,受力合理,传力明确,边界条件可靠。 2.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有什么特点?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承载能力高 型钢混凝土构件中配置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含钢量高,对于同等截面,型钢混凝土构件比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型钢对于内部核心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抗震性能好 型钢混凝土结构含钢量较钢筋混凝土大,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耗能能力。特别是实腹式配钢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与钢结构相当,因此型钢混凝土结构特别适用于抗震要求高的建筑中; (3)施工速度快 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中配置实腹和空腹型钢骨架,可以在工厂制作,能达到提高建筑物施工的工厂化程度;同时这些型钢骨架可以在施工时作为承重骨架,承受模板及其他施工荷载,极大地便利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刚度大 型钢混凝土结构外包的混凝土对提高构件的刚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含钢量相等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的刚度增大明显,因此在超高层建筑及高耸结构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或下部局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克服高层及高耸钢结构变形过大的缺点; (2)防火、防锈蚀能力好 早期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包混凝土提高钢结构的防火能力,由于型钢混凝土结构外部有混凝土的保护作用,其防火和防锈蚀能力与钢结构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 (3)稳定性好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外包的混凝土对内部钢材起到了很好的包裹作用,对提高其稳定性十分有利,实验表明,在构件达到极限承载能力前,型钢很少发生局部屈曲,所以一般在构件中配置的型钢不需要加设加劲板。 3.简述组合梁设计中主要包括的内容。 组合梁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剪承载力计算、抗剪连接件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混凝土翼缘板及其板托纵向界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变形验算、负弯矩区段内混凝土翼缘板的最大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构造设计。 4.列举圆钢管混凝土柱有几种计算方法,并说明这几种方法的分析思路。 流行的有3种:套箍指标设计法、强度增值设计法、组合强度设计法。其分析思路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

XXXX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_________ 年级:土木1111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2014 年06月15日

内容摘要 按结构形式,楼盖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又称板柱结构)。本文以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为研究方向,以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现场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并根据设计题目给出的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对结构平面进行计算并做出初步设计图,然后对结构的板、次梁、主梁进行合理化分析、设计。最后,详细深入的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常见问题与质量通病,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及工程实例经验,全面 的阐述了有关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截面有效高度;配筋计算;建筑施工质量

内容摘要.................................................................. I...引言.. (1) 1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及前景 (2) 1.1混凝土结构应用现状 (2)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前景 (2) 2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3) 2.1基本设计资料 (3) 2.2结构平面布置,板、次梁、主梁截面尺寸选定 (4) 2.3板的设计 (5) 2.4次梁的设计 (7) 2.5主梁的设计 (10) 3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16) 3.1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性 (16) 3.2常见的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16) 参考文献 (19)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组装的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该实验箱能够方便的组合二十种以上的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图选取零件和标准件进行组装分析,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方案组装。 该设备主要零件包括底板、轴承、垫圈、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端盖、轴承座、齿轮、蜗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套、键、套杯、螺栓、螺钉、螺母等。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及三角板(学生自备)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 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或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 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 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 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 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样式)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new1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者: 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援助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 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选择依据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选择依据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选择依据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 选择依据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 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 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 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2、轴上各零件(如齿轮、轴承)能否装到指定位置。 3、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可靠。 4、轴承能否拆下。

01.3梁板结构——1.3、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课件)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荷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发生弯曲且都不能忽略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的支承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边支承或四点支承。 双向板的平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双向板梁板结构。又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图1.3.1。 双重井式楼盖或井式楼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于四边支承的板,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若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 量的构造钢筋;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 单向板计算。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1、四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

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中的四边支承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个板带分配的荷载,与长跨和短跨的跨度比值 ()0201l 相关。 当跨度比值()0201l 接近时,两个方向板带的弯矩值较为接近。随着()0201l 的增大,短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增大,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长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减小。而且,最大弯矩值不发生在跨中截面,而是偏离跨中截面,图1.3.2。这是因为,短向板带对长向板带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 2、四边支承双向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位移与变形

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竖向位移呈碟形,板的四角处有向上翘起的趋势。 ●裂缝与破坏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方形平面四边简支双向板: ●在裂缝出现之前,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两个方向配筋相同(正方形板),第一批裂缝 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该裂缝沿对角线方向向板的四角扩展,直至 因板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大 体呈圆弧形的环状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 向裂缝的发展。图1.3.3a。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平面四边简支双向板: ●在裂缝出现之前,也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随着荷载的增加,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且平行于板的 长边方向,该裂缝向板角处延伸,与板边大体呈45°角, ●在接近破坏时,板四角处顶面也出现圆弧形裂缝,最终由于跨中及 45°角方向裂缝处截面的受拉钢筋达到屈服,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 而导致双向板破坏,图1.3.3b。 ●塑性铰线 双向板裂缝处截面的钢筋,从开始屈服到截面即将破坏这个阶段,截面处于第Ⅲ工作阶段,与前面所讨论的塑性铰的概念相同,此处因钢筋达到屈服所形成的临界裂缝,称为塑性铰线。塑性铰线的出现,使结构被裂缝分割的若干板块,称为几何可变体系,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滚动轴承轴系的组合结构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滚动轴承,轴系的组合结构设计 课程名称:机械学基础 姓名:潘瑞 学号: 班级: 0936104 院系:英才学院自动化 设计要求: 一钢制圆轴,装有两胶带轮A和B,两轮有相同的直径D=360mm,重量为P=1kN,A轮上胶带的张力是水平方向的,B轮胶带的张力是垂直方向的,它们的大小如下图所示。设圆轴的许用应力[σ]=80MPa,轴的转速n=960r/min,带轮宽b=60mm,寿命为50000小时。 1). 按强度条件求轴所需的最小直径 2). 选择轴承型号(按受力条件及寿命要求) 3). 按双支点单向固定的方法,设计轴承与轴的组合装配结构,画出装配图(3号图纸) 4). 从装配图中拆出轴,并画出轴的零件图(3号图纸) 设计步骤: 一、根据强度条件计算轴所需的最小直径 1、先计算C、D支点处的受力 从而可得D点所受轴向力 从而可得D点所受轴向力

2、计算弯矩,求得最小直径 水平方向上: 0120x ≤≤时 10A M F x -?= 1 2.5M x = 120300x <≤时 2(120)0A Cy M F x F x -?+?-= 25 5003 M x =-+ 竖直方向上: 0120x ≤≤时 10A M P x +?= 1M x =- 120210x <≤时 2(120)A Cy M P x F x +?-?- 229 41012 M x = - 210300x <≤时 3(120)()(120)0A Cy B B M P x F x F P x +?-?-++?-= 由弯矩图判断可得:C 点为危险点,故可得: 解得 223 32 323.1127037.7[] d mm π≥+=?σ 所以,最小直径为37.7mm 。 二、轴材料的确定 根据已知条件的[σ]=80MPa ,为对称循环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弯曲力,确定材料为合金钢。以上最小直径是按弯曲扭转组合强度计算而得来的,即在[σ]=80MPa 的合金钢情况下, 37.3d mm ≥,强度足以达到要求。 三、受力条件及寿命要求选择轴承型号 由前面的受力分析可知:所要设计的轴仅受径向作用力,故优先考虑选择深沟球轴承。 分析:若选择深沟球轴承,0a F =, 0e =, 1X =, 0Y =,15388.4r F N =,21987.8r F N =, 1.4d f =, 所以: 根据题意 经查GB/T 276-1994,选择6412型深沟球轴承,60d mm =,109r C kN =。 带入验证: 所以, 1010[]50000h h L L ≥=,符合要求,故选择 6412。以下为深沟球

项目名称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新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项目名称:达到国5排放标准要求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推荐奖种:技术发明类 主要完成单位:福州大学、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魏可镁、肖益鸿、翁希明、蔡国辉、詹瑛瑛、郑勇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发明专利: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25000.6 )2、发明专利:汽车尾气净化器高性能纳米组合催化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810070757.2)3、实用新型专利:长跨度微孔阵列通孔检测仪(专利号:ZL201020284431.2)4、实用新型专利:气动双头螺杆锁紧夹头(专利号:ZL201020281986.1)5、实用新型专利:物料烘干送料机(专利号:ZL201020285145.8)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焊接工装(专利号:ZL201020279725.6)7、实用新型专利:零件装配压装工装(专利号:ZL201020280178.2)8、实用新型专利:法兰焊接专机(专利号:ZL201020280206.1)9、实用新型专利:氧传感器法兰及应用该氧传感器座的三元催化器(专利号:ZL200920137069.3) 项目简介: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福州大学化肥催化中心尾气课题组在魏可镁院士的率领下,自1996年开始始终坚持以产业化为目标,研发的FD汽车尾气催化剂在国内与巴斯夫、优美克、庄信等外企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一汽、长丰、江铃等主流汽车厂,产品性能满足国5排放标准要求,并批量供货。 研究和开发具有长寿命高转化效率的催化剂,关键在于以下高性能催化基础材料和催化剂制备工艺的自主创新。 主要技术发明创新点: 1、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结构组成创新。 1.1发明了共沉淀法结合常压水热回流技术合成均相铈锆纳米复合氧化物储氧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合成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高储氧和耐高温性能。 1.2发明了分步共沉淀法制备具有“类核壳结构”氧化铝纳米复合氧化物材料,这种方法能对材料的表面结构进行调变,合成的材料在1100℃高温下焙烧4小时后仍有100m2/g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