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风情之塞北建筑
「诗词鉴赏」八一将至,十首塞上曲,送给边疆战士们

「诗词鉴赏」八一将至,十首塞上曲,送给边疆战士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每年的八一将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日,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敬意和感激之情,向边疆战士们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和感谢。
边疆战士们,他们是国家的守护者,是边疆的守望者,是祖国的最坚强的堡垒。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镇守在祖国的边疆,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和稳定。
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发展,付出着辛勤的汗水和血液。
为了表达我们对边疆战士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我们特意准备了十首塞上曲,送给他们。
这十首诗词,是对边疆战士们的歌颂和赞美,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第一首《长安古意》穿越千年,长安古意,耳畔风声,心头雪肴。
战士王侯,舞剑挥戈,铁骑横插,塞上长歌。
第二首《战鼓擂动》战鼓擂动,边疆夜长,征战征战,誓保国殇。
鹰眼狼心,死守要隘,千军万马,共赴国光。
第三首《塞外风情》塞外风情,铁马横扫,大漠戈壁,豪情万丈。
英勇豪杰,冲霄踏鹰,卫国卫家,誓言永存。
第四首《边疆壮志》边疆壮志,战旗招展,长刀利矛,怒指边疆。
风云变幻,忠诚义气,边疆战士,永不离弃。
第五首《胡马争鸣》胡马争鸣,烽火横京,边疆卫士,英勇无惧。
铁血柔情,誓死卫土,祖国安宁,战士放归。
第六首《铁骑千里》铁骑千里,疆场长阔,边疆战士,誓护家国。
战马奔腾,横刀立马,英雄豪迈,铁血胸襟。
第七首《塞北戍边》塞北戍边,风沙滚滚,战士守望,铁马疆界。
牺牲奉献,忠勇无私,边疆壮志,国家边防。
第八首《神州边防》神州边防,千里铁马,雄心壮志,护卫家邦。
骠勇豪杰,守土辽源,誓守疆土,永不退让。
第十首《神兵草原》神兵草原,远望边疆,铁甲马靴,日夜巡弋。
誓守疆土,铁血战神,国之利矢,边之守卫。
这十首塞上曲,是我们对边疆战士们最真挚的祝福和感谢。
愿他们风雨无阻,誓死守护祖国的边疆,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和安宁贡献自己的一切!八一将至,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边疆永安!致敬边疆战士们,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篇示例:八月将至,正值边疆战士们奋战的时候。
《出塞》与《使至塞上》的塞北风光与边疆壮志

《出塞》与《使至塞上》的塞北风光与边疆壮志1. 引言1.1 概述塞北风光和边疆壮志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主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出塞》和《使至塞上》作为两部经典作品,通过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塞北地区的风光以及边疆上人民的奋斗和壮志。
这两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大漠河山的壮丽景色,更呈现了塞北边境地带的荣耀与使命,反映出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和进取的精神。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出塞》和《使至塞上》对于塞北风光和边疆壮志的描绘:首先,我们会详细描述塞北风光的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以及天气气候特点;其次,我们将分析边疆壮志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与边境安全保障、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主题推动等方面的体现;接着,我们将对比《出塞》和《使至塞上》这两部作品在题材选择及创作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对塞北风光和边疆壮志的描绘所相似之处的意义解读;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并提出一些引申思考和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出塞》和《使至塞上》对于塞北风光和边疆壮志的描绘,进一步探讨其艺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这两部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自然景观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主题,从而推动我们对我国历史、文学以及民族团结与进步的认识。
2. 塞北风光的描写:2.1 自然景观:塞北地区位于我国的边疆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拥有广袤的草原和壮丽的山脉。
在这片土地上,风光壮美、景色迷人。
首先,优美的大草原是塞北风光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无边无垠的草原延伸至天际,绿意盎然,让人心旷神怡。
其次,塞北地区还有雄伟壮观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在金黄色沙丘之间感受到它们的无垠辽阔。
此外,在塞北还可以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湖泊和江河景观。
如内蒙古的贝加尔大湖、黑龙江流经塞北等都是自然界宝藏。
2.2 动植物资源:塞北地区独特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为其增添了别样魅力。
草原上牛羊成群、驰骋奔跑;森林中各类珍稀树木生机盎然;湖泊和河流中有各种珍稀鱼类游弋于其间。
走过千山万水,领略各地风土人情作文(3篇)

第1篇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前行,走过千山万水,见识到不同的风景,领略到各地的风土人情。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珍惜。
今天,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走过千山万水,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江南水乡的柔情江南,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在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让人陶醉。
走进江南,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之中。
在苏州,我们参观了拙政园、留园等古典园林,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走在青石板上,听着潺潺流水,感受着江南的柔情。
夜晚,我们漫步在苏州河畔,欣赏着两岸的灯火阑珊,仿佛置身于梦境。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灵隐寺等名胜古迹。
西湖的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在灵隐寺,我们领略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宁静与和谐。
二、塞北雪域的豪情与江南的柔情相比,塞北雪域则显得更加豪放。
在这里,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雪山、奔腾的河流,构成了独特的塞北风光。
在内蒙古,我们参观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见识到了蒙古包、马背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草原上,我们骑马、射箭、篝火晚会,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与豪情。
在西藏,我们游览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宗教圣地。
在珠穆朗玛峰下,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壮美。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塞北雪域的神秘与神圣。
三、西域边陲的异域风情西域,一个充满神秘的名字。
在这里,丝绸之路的繁华、古堡的沧桑、异域的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在新疆,我们参观了喀纳斯湖、天山天池等自然风光。
在喀纳斯湖,我们见识到了神秘的喀纳斯水怪;在天山天池,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敦煌,我们参观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名胜古迹。
在莫高窟,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辉煌;在鸣沙山月牙泉,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中原腹地的厚重文化中原,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厚重底蕴。
在西安,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遗迹。
在兵马俑,我们见证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在大雁塔,我们领略了佛教文化的传播。
塞北风情之塞北河流

塞北风情之塞北河流燕塞之地面积约39519平方公里,地处燕山腹地,北部是茫茫林海,广袤草原;中部为低山丘陵,林木茂盛;南部峰峦重迭,峡谷幽深。
是河北省第一大河――滦河的发源地,大小河流众多,养育着370万中华儿女,孕育古老的塞北历史:1.滦河: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巴彦古尔图山北麓,汇入内蒙古自治区,称为闪电河。
在多伦县附近,上渡河流入大滦河,经过曲折后又回到河北省。
在郭家屯附近遇到小滦河后,被称为滦河。
中游穿过燕山山脉。
承德地区先后与兴州河、义逊河、五里河、鹦鹉河(热河)、柳河、包河等支流汇合,在西丰口穿越长城。
回青龙江的下游最终在乐亭县和昌黎县之间分成几条小溪,通过一个约50公里(30英里)宽的三角洲流入渤海湾。
滦河全长885公里,干流向东南流经燕山和冀东平原。
全长833公里,流域面积 4.49万平方公里。
上游流经坝上地区。
河床宽而浅,水流平缓,沿河有许多沼泽。
夏季可以通过承德的小船是古代唯一一条运送军需物资到承德的水道,也是河北各地通往长城以外地区的贸易通道。
滦河中游河谷深、坡度陡、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在瀑布河汇入滦河的地方修建了潘家口水库,库容29.3亿立方米。
1983年,引滦工程从潘家口水库引水,为唐山和天津两市供水。
饮用水工程全长234公里。
这是中国最长的引水工程(截至1995年),平均每年向天津输送8.1亿立方米淡水。
滦河水系发达,全年有500多条支流通水。
主要支流有伊逊河、青龙河等,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6.3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
水力资源理论储量为59.64万千瓦。
由于流域植被覆盖良好,多年来河流(滦县站)含沙量平均仅为4.73 kg/m3。
已在干流上修建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
由于上游引水过度,滦河下游近10年来,经常断流,失去了流水的冲刷,泥沙迅速淤积,河床已经迅速抬升,一旦出现较大洪水,必定阻碍泻洪,造成巨大危害。
2.潮河:潮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黄岐镇哈拉海村曹岩子沟南山脚下,一路向南流淌。
《塞北曲》课文解析

《塞北曲》课文解析塞北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北方边塞地区的艰苦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
本文将对《塞北曲》进行深入解析,从文学形式、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塞北曲》采用了诗歌形式进行表达,其以五言古诗的形式展现出北方边塞的壮美景色以及边疆军民的生活。
这种形式不仅具有韵律美,还能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塞北地区的雄伟壮丽。
二、塞北文化的独特韵味1. 边塞环境的特点:《塞北曲》以充满草原风情的北方边塞为背景,描绘出那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广袤的草原、奔驰的骏马和辽阔的天空。
这些描写展示了北方边塞的独特韵味,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2. 边塞人民的豪情壮志:塞北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但他们坚忍不拔,勇敢无畏。
他们英勇抵抗外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家园。
这种豪情壮志贯穿整个《塞北曲》,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启迪。
3. 边塞文化的独特性:塞北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边塞文化。
《塞北曲》中的描述和描绘展示了这种独特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边塞文化的魅力。
三、文本描写的细腻入微《塞北曲》以其独特的细腻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描绘边塞自然景观时,它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将风、云、草原等元素描绘得入木三分,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在描写人物时,它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军民的形象,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1. 爱国主义情怀:《塞北曲》通过描绘北方边塞的军民形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品中展现出的英勇斗争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读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奋斗。
2. 励志情怀:作品中的边塞英雄形象为读者树立了榜样。
他们不畏艰险,坚毅不拔,以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创造了辉煌。
这种励志情怀激励着读者,鼓舞着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战胜困难。
五、塞北曲艺术特色的体现1. 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塞北曲》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描绘,展现边塞人民的艰难生活和抗争历程。
《骏马 秋风 塞北》PPT课件

书写指导:撇捺要舒展开,盖 住下面的“土”。
jiāo
骄
音序:J 部首:马 结构:左右
组词:骄傲 骄纵 造句:骄阳似火,知了在 柳树上不停地叫着。
书写指导:第三笔横变提,第 八笔是竖撇。
dǎo
岛
音序:D 部首:山 结构:半包围
组词:小岛 岛屿
书写指导:第四笔竖折折钩向
造句:海洋中有许多岛屿。 右凸出,“山”稍扁略偏左。
2.根据拼音写词语。 sài běi jiāo yánɡ
塞北 骄阳
hǎi dǎo ɡāo yuán
海岛 高原
3.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骏马奔跑在_________塞__北__草__原__上________________。 (2)杏花___________在__春__雨__中__开__放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椰__树__生__长__在___________________海岛上。 (4)______我__和__妈__妈______________在___公__园__里__玩______。
(2)___春__雨____秋__风____骄__阳___冰__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椰__树____杏__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塞__北____高__原____江__南___海__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阵 )秋风 一( 场 )春雨 一( 匹 )骏马 一( 头 )牦牛
一( 朵 )杏花 一( 棵 )椰树
5. 把下列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骏马
春雨
椰树
张家口塞北

张家口塞北几千年来,张家口成为一座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这里是多元文化多样性的合并之地。
据说张家口古城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张家口塞北曾是河北省最重要的北方围城,也是清王朝最雄伟的陆军驻地。
如今,张家口塞扮演着锦衣卫的角色,保护着周边地区免受邪恶的侵害。
具体来说,它的墙垣实际上已经建立了跨省,甚至跨国的屏障防线,从而阻挡贵族、冒险家、大强国及海盗等游牧民族和朝廷之间的冲突。
张家口塞北以壮观的景象美丽在外,具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景点。
城墙环绕,四周高山环绕,杨松翠柏起伏不定,风景如画,犹如一座安乐窝。
走进城墙,可以看到地面上刻有不少的古文字、花纹和图案,表明它曾经的活跃生活。
要说景点,排在第一位的绝对是著名的张家口阡陌古道。
这条古道被傍山而建,沿途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峰、蜿蜒的溪流和清澈的湖泊。
更令人惊叹的是,路上经常有文化灿烂的古屋拔地而起。
张家口塞北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周边自然美景,也可以体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迹。
塞北古城既是游人观光的热门景点,也是文化旅游者和古迹探寻者必去之地。
无论是古城游览,还是自然景观游览,张家口塞北都会让你有绝佳的体验。
这里有许多迷人的体验,不仅让人着迷,而且能让游客体会到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走在古城的街道,静静的感受亲情、友情和古研究之情,感受张家口的历史的渊源。
探访这里的精致的景点,更能深刻的体会张家口塞北的文化和宗教。
总而言之,张家口塞北由此而立,令四方百姓视之为珍贵,有许多的事情发生在这里,应受到赞誉。
塞北风情之塞北长城

塞北风情之塞北长城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41公里(2009年修订)。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北风情之塞北建筑塞北地区建筑风格属于南北建筑交融,古今建筑独具特色。
主要是以承德避暑山庄及承德周边为主的古代皇家建筑群,以宽城县季家大院为代表的古代民间建筑和普通民居建筑:一、承德避暑山庄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
其宫殿区建筑风格独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民宅相似,青砖素瓦,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绘,木显本色,显得格外清爽、古朴、淡雅而恬静。
1、云山胜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
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
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1间。
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自然磴道。
因其踞岗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故有此名。
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
从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
2、文津阁在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
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形式修建。
阁的东面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阁碑记》一通。
阁为外观2层内为3层的砖木结构,上悬乾隆帝御书“文津阁”匾额。
阁前池水清澈,假山、阁影倒映池中;假山上东建月台,西建趣亭,布局严谨,环境清幽。
此阁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合称北四阁,为皇家藏书楼。
阁内原存《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辛亥革命后,《四库全书》运往北京图书馆,《古今图书集成》早年已被军阀盗卖净尽。
3、丽正门避暑山庄正门。
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
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迎面有红照壁,门上有阁楼,下有3门,高敞宏伟。
中门上方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三字,取《易经》“日月丽乎于天”之意,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刻成。
它和门内上方乾隆题诗“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象征着国内各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统一。
4、澹泊敬诚在丽正门北。
是避暑山庄正殿。
殿前有外、内午门。
朝房、乐亭,后有四知书屋、寝宫等建筑。
内午门为清帝每年到承德木兰围场进行秋猎时举行小型阅射之所,门上悬有康熙御书“避暑山庄”四字匾额,东西两壁是乾隆御制《阅射六韵》诗刻石。
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称楠木殿。
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卷棚歇山顶。
殿内悬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额。
面积583平方米,窗扉、平綦精雕蝙蝠、万字、寿字、卷草等图案,每当阴雨之季,殿内楠木浓香扑鼻。
清帝每年万寿节和举行庆祝大典时,均在此接见国内各民族首领、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
乾隆四十五年班禅六世自西藏山庄祝寿,乾隆即在此接见。
5、金山在避暑山庄澄湖东侧。
包括“康熙三十六景”第十八景的“天宇咸畅”和第三十二景的“镜水云岑”两组建筑。
康熙帝南巡,欣赏江苏镇江金山景物,因于山庄内仿造此景。
筑亭台楼阁于岩怪之间,三面环湖,一面临溪,一派江南景色。
“天宇咸畅”在山阜平台南部,正殿3间,殿北筑上帝阁,原供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
阁3层,六角攒尖顶,是山庄湖区最高点,凭栏远眺,湖光山影,一览无余。
“镜水云岑”位于上帝阁之下,殿5间,面西。
两侧曲廊环绕,正面门廊,原有康熙题“金山”匾额。
前面石堤蜿蜒,堤下石阶两出直达水面,可由此泛舟湖上。
殿南为爬山廊,北为芳洲亭。
建筑设计玲珑精巧,高低前后错落有致,匠心独运。
6、万壑松风在避暑山庄松鹤斋之北。
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
由万壑松风殿、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蓬阆咸映等建筑组成,踞岗背湖,布局灵活,具有南方园林特点。
周围古松甚多,故有此题名。
这组建筑是康熙帝批阅奏章、召见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地,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六景。
万壑松风为正殿,风景极佳。
乾隆帝髻龄常在此聆听祖训,即位后改名纪恩堂,并作《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一文纪念乃祖。
殿后为鉴始斋,系乾隆幼年在山庄读书之所。
7、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
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御笔题额,乾隆十九年(1754年)列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八景。
榭建于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榭3座,南北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
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的诗意。
榭东原有仿苏州狮子林建的文园狮子林,内有十六景,玲珑秀丽,是山庄园中之园。
榭之东北山岗上,苍松翠柳之中,有*鱼亭,与水心榭相对成趣。
8、四知书屋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后。
是一座5间大殿,康熙帝曾题名“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题“四知书屋”。
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
周有回廊,曲折叠绕,使庭园清幽,诗意盎然。
这里是清帝召见朝臣及各族王公,处理军国要务及举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处。
据载,清帝在此召见了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三世、四世、班禅六世,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
9、春好轩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南。
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为皇帝欣赏三春好景之处。
三春是指轩内遍植的秋海棠花,乾隆帝和嘉庆帝均曾赋诗咏景。
近年春好轩修复。
坐北向南,门殿3楹,内为四合院;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殿额为乾隆御题“花际霞峰”;东西配殿各3间,殿后一亭曰“巢翠”。
10、松鹤斋在避暑山庄正殿东侧。
松鹤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清圣宪皇太后(乾隆母)和嫔妃居此。
当年“青松蟠户外,白鹤舞庭前”,乾隆帝取松鹤益寿延年之意题名,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
这一组建筑包括门殿、松鹤斋(后改名为含辉堂)、绥成殿(后改名为继德堂)、十七间房、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畅远楼等。
绥成殿乃嘉庆帝为皇子时读书起居之所,道光十二年(1832年)以后,在此供奉清朝历代皇帝之神位。
不寿堂是圣宪皇太后居住的寝宫,嘉庆帝晚年亦常居于此。
畅远楼形制与“云山胜地”相同,是观赏湖区风景的高视点。
楼后有垂花门,出门即为万壑松风殿。
二、承德市周边古建筑群:1、魁星楼:始建于清代道光8年(公元1828年),原楼立于半壁山之巅,是一座三间硬山布泥瓦殿,当时香火鼎盛,为进香往来方便,还在半壁山下建立码头、茶棚。
后来,魁星楼由于年久失修而毁。
新楼位于原址半壁山上,占地一百余亩,魁星楼其建筑规模比原楼要大出许多,魁星楼又增添了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内容。
整组建筑色彩绚丽,宏伟壮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主要观赏景点分布在广场苑区、宫殿区、园林绿化区等三个区内:有龙门、中斗宫、七十二福地、荣仕乐真殿、弘文殿、魁星主楼、承天台、聪明泉、环山栈道等。
其中荣仕乐真殿为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寿、喜、乐、合”和“福、禄、财、安”八尊神像,彩绘形象,雕制精美,别具一格。
弘文殿为景内一组重要建筑,由正面碑廊与两侧爬山走廊巧妙连接而成。
殿内选录了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68位,选其一生中精华一点,以图像及简要成就刻于碑上,碑刻上方还有仿红木大型情景木雕画,记录我国古代“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等刻苦读书的典范11例。
殿内还有魁星文化特色碑16块。
整组雕刻构成一幅启迪后人,激发进取,光彩照人的历史画卷。
2、普宁寺:普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
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
清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
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
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
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
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3、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在避暑山庄以北,“须弥福寿之庙”的西侧,是一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
全庙除主体大红台、大白台等外,还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样的僧房佛殿白台和塔台,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处,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
漫步五孔石桥,进入藏式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
亭内竖着三座石,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载《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
碑亭后是五塔门。
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有五座喇嘛塔,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
顺着石甬路沿坡而上,穿过拱门;循阶直登主体建筑大红台。
大红台全高43米,底座高18米,平面上1 万平方米,在这宽大的基座上建起高25米紫红钯的大台,故称大红台。
墙上有6层盲窗,大红台正中是6座琉璃佛龛,龛内雕一大万寿佛和许多小万寿佛。
大红台中央称“万法归一”殿,为重檐攒尖顶方形大殿,上覆鎏金鱼鳞瓦、脊兽、铎铃。
共用黄14000 余两,殿内供有多尊铜刻佛像。
4、罗汉堂位于承德市区北郊狮子园原24军军部院内,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弘历南巡江浙,游历浙江海宁安国寺,见庙内香火极盛,人们对500罗汉非常崇敬,遂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在热河仿安国寺敕建此庙。
罗汉堂为汉式寺庙,座北朝南,原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罗汉殿等,组成四合院的格局。
山门前有五孔石桥通向庙宇,庙内都是青石甬道。
高大的天王殿里,四大天王脚下的八大怪物,刻画的形象逼真,非常醒目引人。
罗汉殿中,木制金漆的508尊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这里独特的景观。
据史料记载,全国各地所有寺庙中建造的罗汉像,除承德罗汉堂之外,均为泥塑,只有这里的为木制。
5、广安寺: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位于普陀宗乘之庙和殊像寺之间,因其主体建筑为"戒台",又称"戒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