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黄瓜霜霉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

黄瓜霜霉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董根中,杜丽丽,卢浩坡,徐明磊(洛阳市汝阳工业区农业服务中心471200)黄瓜具有高营养、美容等效果,是我们常见的很受欢迎的蔬菜之一。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的常见病,严重危害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我们采用50%福美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防治黄瓜的霜霉病进行了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试验以中农12黄瓜品种为研究对象。
试验场地安排在汝阳县上店镇西街村,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砂壤土,灌溉便利。
土壤肥力中上等,有机质含量2.0%。
于2008年2月27日育苗,3月31日移栽,种植密度为4200株/亩,采用小拱棚覆盖,4月29日揭膜。
试验前近期未使用其他杀菌剂,试验时黄瓜处于开花结瓜期、霜霉病开始发生。
试验药剂分别为50%福美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山东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天津市捷康化学品有限公司)。
具体田间试验设计见表1。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注.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重复4次。
试验分别于2008年5月2日、5月9日、5月16日上午9时施药,共用药3次。
使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喷头孔径1.0mm,亩喷药液40公斤。
2008年5月2日药前调查小区病情基数,2008年5月23日调查施药后防治效果。
调查方法为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2株,调查其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并标记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叶分级标准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0级:无病斑;1级: 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 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10%; 5级: 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11%~25%; 7级: 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6%~50%; 9级: 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为:5.结果与分析经过田间观察和记录,我们对50%福美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进行显著性分析,如下表2:表2.50%福美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结果注:①各处理的防效分别为四次重复的平均值;②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 ”法进行;③差异显著性比较采用字母表示法,凡相同字母者表示在同一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大棚黄瓜霜霉病药剂试验及防治技术

湿度,适时适量浇水,但也不要浇水过多,以免烂 根。
日光温室或大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5 ^以下, 温度过髙要适当放风降温,以25 ~30^C 为宜,这样 既能保证茼蒿的快速生长,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4病虫害防治茼蒿常见病虫害有叶枯病、霜霉病、褐斑病、潜 叶蝇、白粉虱、蚜虫等。
病虫害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 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搞好健身栽培茼蒿与瓜类、茄果类、十字花科类、豆类蔬菜实 行轮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施人充分腐熟 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选择晴天浇水,防止大水漫 灌,保持田间不积水;及时剔除病株、病叶。
收获后 及时清园,搞好田园清洁;保护地加强通风透光,降 低湿度。
栽培抗病品种,减少发病。
4.2药剂防治在立枯病发病初期,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 800倍液、41 %聚砹•嘧霉胺600倍液、20%甲基立枯 磷乳油1 22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7 ~10d 喷一次。
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科並蚩农植物医生科曰思农ZH IW U YISH EN G叶枯病。
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70%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
可用80%大 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7~10d 喷一次,连喷2~3 次。
菜螟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 时,用5%抑太保乳油4 000倍液喷雾,7 ~10 d 喷一 次,连喷2 ~3次,注意将药液喷到菜心上。
防治潜 叶蝇可用2.5%辉丰菊酯乳油、4.5%髙效氯氰菊酯 乳油2 000倍液、0.9%虫螨克乳油1 500倍液、1.8% 虫螨克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可用10%蚜虱净 乳油1 500倍液、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 液、25%抗蚜威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并可 兼治白粉虱。
采收前15 d 停止用药。
大棚黄瓜霜霉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大棚黄瓜霜霉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摘要:为了有效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合理用药,降低防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采用不同药剂量的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及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效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75,300 g/hm2及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 458 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到74.32%,73.46%,74.07%,化学药剂防治同时要搞好预测预报及农业防治。
关键词:大棚黄瓜;霜霉病;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常发的病害,俗称“跑马干”、“黑毛病”。
该病在黄瓜苗期、成株期都会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表现为局部的病斑。
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正面叶脉间出现淡黄色病斑,黄色病斑的反面可见受叶脉限制、边缘呈清晰水渍状的多角形病斑;随着病情继续发展,正面表现为多角形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反面会产生一层灰黑色霜霉层;发病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萎,顶端只剩下新生叶,严重影响黄瓜产量。
为了经济、有效、及时防治此病,减少广大菜农的损失,淄博市良种繁殖场选用不同浓度的烯酰吗啉和霜脲・锰锌开展保护地黄瓜霜霉病防治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1.2 供试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1.3 试验方法1.4 施药时间及方法1.5 调查内容及方法第一次喷药前调查各小区发病基数,最后1次药后14 d调查发病情况。
每小区采用4点取样,每点固定3株,共调查12株,按下列9级分级标准逐叶记载发病基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3 小结与讨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及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大棚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使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 458 g/hm2进行防治,第2次药后14 d进行调查,防治效果为73.46%~74.32%,效果较好。
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word精品文档4页

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黄瓜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年四季在大棚、温室、大田黄瓜上危害,主要靠气流、雨水传播。
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 ℃,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
病田严重的可减产10%~30%,局部田块可导致死亡率50%以上,甚至绝收。
黄瓜发生该病后,叶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1-6]。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长期重复使用防治对象单一、作用位点少的内吸性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不仅加重了农药残留,且病原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7-9]。
因此,选择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农药,不仅可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显著提高化学防治效果,减缓抗药性的产生[10-12]。
本文通过研究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明确其防治效果、合理用量及使用安全性,为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在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进行,试验田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田块栽培条件均匀一致,供试黄瓜品种为津春4号。
供试药剂: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10g/hm2(A)、315 g/hm2(B)、420 g/hm2(C);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62.5 g/hm2(D);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E);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997.5 g/hm2(F);空白对照(CK)。
4次重复,共28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
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5月18日及5月24日,分别按处理浓度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压缩喷雾器喷雾处理,喷水量300 kg/hm2。
几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012'‘''“‘'”•$%&'()(*+,-./00230""1!"#!"#$%&'(!)*+,-./01234567128$9:;'$%&<=>?@A '()%%%BC/DEFG*+$%%%BC+,-./0128$H),-.!&/.$-0.&I)%&JKLM*1$!%%BC+,-./018N20-,!&/)3-)#&'!O)*P18QRSTU'N,-V0WXYV 病盛期用药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而且对黄瓜生产安全无药害,建议作为弥渡县大棚黄瓜霜霉0127pq)rI s0)&tu.vFG*1#""BCw4x)y2518j,0-33&z':{)*1治效果均在65.75%~79.71%,防治效果也十分理想,且几个供试药剂均无药害,速效性与持效性也较好,作为12黄瓜霜霉病的药*用关键词:杀菌剂;大棚黄瓜;霜霉病FGHI23JKLMNOPQR89H@.S 生蔓延快,防治不及时易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大棚蔬菜生产。
为筛选岀防治黄瓜霜霉病高效、安全的替代药剂,提高防病效果,为菜农大面积防治黄瓜霜霉病科学用药提供参考,特药效,果D!()*+,!"!-./)供药剂为4%%霜'(B‘产',“波)原金牛农业科技限];68%霜*1,&=™-)%%*1,生=科技限-7%%霜*+B农,学-限C 5#%*1B<=,-限C4%%'(B,Q生农生限C/*+,效剂-,生物科技有限-D供试作物黄瓜D !"#-.012棚23J,8防,4,6%8,棚面积8%%8!,面积#458!,!"#$%01492152"6作'()%*+,497"6-,/,01234,农67,8要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E-mail:85<x=x>?16#.@a8作物为黄瓜,DE 6.7#,D黄瓜植$为!%18#9,植为1.58,,5%@83,%@8,植为,.5FG8!,植6HFG8!,I、+、J为15%%.6HFG8!,!" #$%.#HFG8!%&D!"$-.34'(7)*+,*+K:1%%霜'(600倍液;处理B(CK):清水对照;处理(:68%精霜*1#%%,-*+M:8%%*11!00倍液处理E:70%霜*+600倍液处理N:5#O*1150倍液处理1:10%'C8000倍液4*+ 1000倍液。
六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六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刘新社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02)006
【摘要】用抑快净、灭克、克露等六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试验表明52.5%抑快净WG1500倍和60%灭克WP1000倍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在发病前或初期每7d施1次药,共3次防效均在85%以上.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刘新社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4
【相关文献】
1.6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J], 胡冠芳
2.7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J], 苏春松;许长敏
3.6种杀菌剂对胶东地区保护地黄瓜霜霉病防治药效试验 [J], 赵明;殷岩
4.8种杀菌剂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J], 续建花
5.几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J], 陈钫; 郑丽萍; 王彩萍; 江丽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种杀菌剂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黄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侵染黄瓜叶片造成,受侵染叶片表面可生灰黑色霉层,随后子叶变黄、干枯,造成农民常说的“跑马干”、“干叶子”。
发病多为成株期,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浅绿色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外形呈多角形,病情发展至后期,病斑处黄绿色转淡褐色,病斑连片,常造成全叶干枯,如不及时防治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最适宜侵染繁殖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均较难侵染。
尤其夏季雨后,棚室内湿度为85%以上时,最易受病菌侵染发病。
一旦出现适宜霜霉病病菌生长环境便可导致病原菌侵染萌发,染病后病原菌可随水滴等传播,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植株发病防治不及时可能造成绝产。
为探索出高效安全的实用型防治药剂,笔者对8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得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有效防治药剂。
1材料和方法1.1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0%氟啶胺可湿性粉剂(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1.2试验对象及防治病害供试作物:黄瓜;防治病害:黄瓜霜霉病。
1.3试验环境试验地点: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塑料大棚内。
地理环境:试验棚室为塑料大棚,种植面积0.9亩,当地气候较为潮湿,夏季多高温高湿天气,秋季多阴雨天气,地势平坦,土质为褐土,该棚室连续种植黄瓜2年,土壤肥力中等,雨天易出现积水。
栽培条件: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kg,起25cm小高畦。
每亩定植2000株,每畦栽两行,株距50cm,小行距30cm。
试药时间:9月14日,施药前试验地刚刚下过8种杀菌剂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续建花(夏县农业农村局山西夏县044400)摘要:为得到高效实用的保护地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将8种市售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6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评估试验简报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其中,R 2=0.377,P=0.015<0.05(R=0.614),该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降水量(X 1)与生长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增加,越有利于猴面包树的生长。
(6)Y 6=0.003X 1+1.214其中,R 2=0.345,P=0.021<0.05(R=0.588),该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降水量(X 1)与树高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增加,越有利于猴面包树树高的增长。
(7)Y 7=0.531X 5+17.334其中,R 2=0.415,P=0.01<0.05(R=0.644),该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极端最低气温(X 5)与胸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短时的极端低温则促进其生长。
3结论与讨论(1)猴面包树的主要观赏性状,如树高、分枝数、冠幅等指标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猴面包树树高、分枝数、冠幅的生长。
其次,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对其树高、分枝数等性状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2)极端最高温与胸径呈显著负相关性,极端最低温与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气温过高则抑制猴面包树胸径的生长,反而短时的极端低温则促进其生长。
(3)通过偏相关分析可以发现,结实指数与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猴面包树的观赏性状影响较大。
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相对较高、猴面包树结果越多;平均相对湿度越高,结果越少。
气候因子对猴面包树的观赏性状影响较为明显,由于国内的各省份气候条件与非洲原产地相差较大。
若以猴面包树在原产地的观赏形态及人们对猴面包树的审美(以倒栽葱的干型为美),国内种植猴面包树分枝数越多,干型观赏价值不高;然而猴面包树在国内部分省份种植,花果量异常丰富,若按国内观赏以观花果为主,干型为辅,整体观赏价值还算高。
本文通过对猴面包树主要观赏性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气候因子对猴面包树观赏性状的影响因子和影响程度,可以通过一定的园林手段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猴面包树,有利于提高国内猴面包树的种植水平和观赏性的培育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用抑快净、灭克、克露等六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
试验表
明52.5%抑快净WG1500 倍和60%灭克WP1000 倍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在发病前或初期每7d 施1 次药,共3 次防效均在85%以上。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uonospora
crbensis(Berk.et curt.)Rostsv.]侵染所致。
菌丝体无隔无色,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发育,以卵形或指状分枝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霜
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温湿度的关系非常大,当相对湿度在85%以上,
温度在10-26℃的范围内都可受到霜霉病的侵染,而且湿度越大发病愈
严重。
大棚黄瓜栽培中由于湿度大,更易发生这种病害。
在幼苗期便可
感病,成株发病多在进入开花结瓜以后。
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渍状浅
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其色泽变为黄绿、黄色,最后
变为褐色,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面的病斑处长出黑色霉层。
由于此病
蔓延迅速,危害严重,防治必须及时,用药合理。
近几年广大菜农在防
治该病时往往不注意轮换用药和间断用药,过分依赖某种高效农药并连
年使用,导致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为了筛选出既具保护活性又有治疗活性,防效好残效期长的药剂,笔者于2002 年上半年对六种杀菌剂进行
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及处理
试验选择了市场销售的六种药剂。
试验设7 个处理:(1)60%
灭克WP(有效成分:氟吗啉、代森锰锌,沈阳化工研究院)1000 倍;(2)52.5%抑快净WG(有效成分:恶唑菌酮、霜脲氰,美国杜邦公司)1500 倍;(3)72%克露WP(有效成分:霜脲氰,美国杜邦公司)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