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防治要点
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黄瓜常见病害的病症与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黄瓜常见病害的病症与防治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果菜,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深受市场欢迎。
而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常见的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严重危害黄瓜种植的产量品质。
那么,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一起来看看吧。
一、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
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2.烟雾法。
用45%烟渊烟剂熏烟。
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二、黄瓜靶斑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
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三、黄瓜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和治疗

防治方法
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用药安全
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
监测与预警
加强病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 措施控制病害的扩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风
温度和湿度的配合
在温度和湿度配合适宜的条件下,霜 霉病容易发生和流行。例如,在春季 和秋季,当温度适中且连续阴雨天气 时,霜霉病容易大发生。
大风会加速病原菌的传播,扩大病害 的侵染范围。
03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黄 瓜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
使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 0.3%的瑞毒霉锰锌拌种,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03
清洁田园
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带出田外 深埋或烧毁。
02
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并定 期熏蒸,彻底消毒。
04
轮作换茬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药物治疗
01
烟雾法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 次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 交替使用2~3次。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防治效果评估主要通过比较防治 前后的病情指数、发病率、产量 等指标来进行。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田间调查、实验室检测 等方法,对防治效果进行定量和 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得出防治措 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 方面的结论。
注意事项
防治时期
选择在发病初期或发病高峰前进行防治,以 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发生与防治

切寄主。
生 态 防 治
新 叶外 , 其 它 叶 片均 死 亡 , 病株 上 的果小 质 劣 。
2 管 理 。 增施 充 分 腐 熟 的 有机 肥 及磷 、 钾肥 , 推广配 方施肥 技术 , 提 倡 施 用 沼 渣 沼 液 。控 制湿 度 是 防治 霜 霉 病 的关 键 , 在生 长前 期 要 保温 、 提温 , 适 当控制浇水 , 以促 进 植 株 根 系 生 长 , 增 强 抗 病性 , 结 瓜 后 要 防止 大 水 漫 灌 。浇水 要 选 择
收 稿 日期 : 2 01 4 — 0 2 — 1 7
3 . 4
药 剂 防 治
1 ) 种 子 消 毒 。将 种 子 用 多 菌 灵 5 0 0倍 液 浸 泡
3 0分 钟 , 再 用 清 水 冲洗 干 净 , 以 消灭 种 子 上 所 带 的
2 0 l 4 . 0 3
地园艺
病虫 防治
则 的 多 角形 病 斑 , 受 叶柄 限制 。湿度 大 时 叶背 有 灰 黑 色 霉层 , 后 期 病 斑 连 片枯 死 , 病 斑不 穿 孔 、 不 危 害
块, 合理灌水 , 降低 湿 度 。 轮 作倒 茬 。 增施有机肥 , 注 意氮 磷 钾 及 其他 微 量 元 素 的合 理 搭 配 , 在底 肥 中增
2 ) 科学放风。 上 午 闭棚 升 温 , 升至 3 2℃时 开 始
通风 , 下 午温度降至 2 0 - 2 5℃时 闭棚 , 阴 雨 天 短 时
间通 风 。
3 . 3 物理 防治 选 晴 天 中 午 进 行 高 温 闷棚 ,使 黄
瓜 生 长 点 部位 温 度 上 升 至 4 4  ̄ 4 6℃ ( 注 意要 严 格 控
防治 黄 瓜 霜 霉病 要 树 立 “ 以 防为 主 , 防重于治” 的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VS
在发病高峰期前,定期喷洒保护性 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菜农对霜霉病的认识和防治技术 水平。
定期组织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化学药 剂
发病前预防性药剂的使用
百菌清
喷洒百菌清可以有效地预防霜霉病的发作,减少病 原菌的数量。
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喷洒后可形成一层 保护膜,抑制病原菌的侵入。
丙森锌
丙森锌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霜霉病的杀菌剂,可抑 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发病初期及时治疗性药剂的使用
光照控制
总结词
光照控制对防治黄瓜霜霉病同光合作用,提高其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的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0小时以上, 光照强度应在3000-4000勒克斯之间。在阴天或雨天 时,可以通过增加人工光照来补充光照不足的问题。同 时,要保持棚膜清洁,避免杂物遮挡阳光。
将植物提取物制成乳油或可湿性粉剂等制剂 ,在黄瓜叶片上喷洒,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
发生。
生物工程方法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黄瓜 品种中,培育出抗霜霉病的黄瓜新品种, 从根本上解决黄瓜霜霉病的问题。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具有特 定功能的抗菌蛋白质,以杀灭或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为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 新的途径。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2023-11-05
目录
• 黄瓜霜霉病的基本信息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农业措施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化学药剂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物理防治方法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其防治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黄瓜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其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
该病菌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发病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危害黄瓜叶片,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步发展为不规则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有时连接成片,叶缘卷缩干枯,以致整株枯萎,只有顶部几片新叶无病斑。
黄瓜霜霉病菌通过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或卵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囊呈卵圆或椭圆形,浅灰或紫红色,成熟的孢子囊从孢囊梗上脱落,随风或水滴飞溅传播。
孢子囊在寄主植物叶表面需水膜才能萌发,萌发通常是间接的:孢子囊在水中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向气孔并定殖,失去鞭毛形成胞囊,然后从胞囊长出芽管,穿透气孔到达叶组织,在叶片气孔腔的菌丝上产生附着胞,这种气孔穿透是此类病菌常见的穿透机制,直接穿透是罕见的。
2、防治措施由于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一旦发生很难防治,生产中主要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其他防治方法为辅的防治措施。
2.1选育抗病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不仅能适当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霜霉病的危害。
2.2 农业防治一些好的农田管理措施对黄瓜霜霉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发病或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采用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将苗床消毒,培育无病的壮苗;及时清除收获后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减少田间残留的病原体数量;提高耕作水平,将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套种;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风好的地块种植,并适度调整作物的播种期以及降低植株的种植密度,这些措施均可相对降低叶片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科学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等。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黄瓜霜霉病是湖南省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该病在各个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经常造成黄瓜生产的重大损失,发病田,严重可减产10%~30%,局部田块可导致植株死亡率50%以上,甚至绝收。
黄瓜发生该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 防治现状1.1 防治方式单一、化学防治占主导盲目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化学防治相对省工省时、防效迅速明显,广大农户依然把它当作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甚至唯一选择,很少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其他防效相对较慢的防治措施。
大量重复施用化学药剂不仅加大了病原菌的选择压力,从而降低防效,而且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1.2 防治药剂老化、防治方法不科学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兼容性好的新农药因为相对价格较贵,推广应用速度不快,许多农户仍长期使用甲霜灵、乙膦铝等常规内吸性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见病就打、重复使用同种或同一类型的药剂,导致病原菌对这些杀菌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
另外防治方法不科学,施药不及时,造成防效不理想;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农药残留量超标,安全卫生质量受到威胁。
1.3 施药器械落后、防治技术不到位黄瓜霜霉病防治器械仍以20世纪70~80年代推广的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为主,费工费力,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得不到保障。
且进行防治时采用喷雨或粗喷雾的方法,或用水量不够,致使黄瓜叶面等发病部位药液覆盖不周,降低了防治效果。
2 综合防治措施2.1 农业防治①清洁菜园,病区灭菌处理黄瓜收获后,拔除残株败叶集中沤肥或烧毁,以减小残留在田中的病原数量。
重发病地块,在收获结束、拔秧之前,每667平方米用5%石灰水100kg均匀喷布全株和地面或每667平方米用熟石灰粉20kg进行喷粉处理。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一)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一)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简介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导致叶片变黄、凋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基本防治方法1.清除病残物: 及时将病残叶片、枯黄的植株部分等清除,防止病原菌滋生。
2.通风透光: 每天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
3.节水: 避免使用过多的水浇灌,保持叶片的干燥。
有机防治方法1.草木灰: 将适量的草木灰撒在受病植株周围,草木灰中的钾元素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红薯叶浸泡液: 将红薯叶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浸泡液喷洒在受病处,可有效抑制霉菌的繁殖。
3.拌种剂: 在播种时,将黄瓜种子拌匀一定量的石硫合剂或黄膏硫悬浮剂,可以有效抑制霉菌感染。
生物防治方法1.装置烟雾光疗法: 在霉菌高发期,用特殊配方的烟雾装置进行光疗,可杀死病菌和病毒,防治霉菌病害。
2.植物提取物: 提取一些具备抑菌作用的植物,如尤加利叶提取物、茶树油等,浓度适当稀释后可喷洒在植株上,达到抑制霉菌生长的目的。
3.使用拮抗微生物制剂: 酵母、放线菌等拮抗微生物对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试用这些制剂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谨慎使用)1.草铵膦: 草铵膦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霉菌的防治,但使用时要注意适当浓度和使用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2.有机磷酸盐类杀菌剂: 这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浓度,避免对黄瓜植株造成伤害。
3.其他杀菌剂: 如醋酸铜、硫酸亚铁等,可以试用这些杀菌剂进行霉菌防治,但要遵守使用说明,防止过量使用。
注意:化学防治方法应谨慎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结语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防治,注意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农药的选择和使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综合防治方案针对黄瓜霜霉病,我们可以综合多种防治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灰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角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白粉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烂龙头、茶黄螨、蓟马、根结线虫病等。
一、黄瓜霜霉病1、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为淡褐色,潮湿时病斑生有黑色霉层。
病叶由中上部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
2、药剂防治: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克抗灵1500倍液,另加300倍液的白糖和醋防治霜霉病;当混合发生角斑病时加入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
近年的新型药剂如10%科佳悬浮剂,成分为氰霜唑,是一种新的进口药,用在黄瓜、甜瓜和葡萄的霜霉病的预防,一般在定植缓苗后喷2-3遍,用2000倍液,间隔7~10天。
也可以作为治疗剂,发病初期用1000~15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此药持效期为10~14天,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可于大多数杀虫剂、杀菌剂混用,如与53%金雷500倍液混合,增加内吸传导性。
二、黄瓜灰霉病1.发病症状: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叶茎受害,多为病花落在叶面及茎部引起,形成大型枯斑,使茎叶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2.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克菌丹1000倍液喷洒,连续3~4次。
三、黄瓜炭疽病1、发病症状: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
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一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
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
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再次侵染频繁、流行性很强的病害。
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如何有效防治霜霉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以期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
黄瓜的霜霉病是温室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对黄瓜霜霉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发病严重,甚至个别棚室出现了三分之二叶片干枯的情况,影响了产量和效益。
1.发病原因
1.1不同部位叶片抗病性不同
黄瓜叶片生理年龄与霜霉病的发生关系很大。
在成株期,不同部位叶片抗病性差异较大,一般植株顶端嫩叶不发病,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发病很轻,以植株中间的叶片发病较重。
嫩叶不发病的原因是气孔尚未形成或数目不多,老叶片是因钙、氮和糖的含量急剧下降等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有轻微病症出现。
因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以中间的功能叶片受害最重。
1.2温湿度控制不当
在春季,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在发病的季节里温度是比较适宜的,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是湿度问题。
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
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
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白天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
在病害盛发期尽量少浇水,将湿度降到不利于病菌侵染为宜。
1.3栽培与肥水管理不当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加重发生。
黄瓜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后浇水次数不可过多,白天应及时通风透光,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要增施有机肥料。
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较长,可以不断地供应黄瓜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增强抗病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对促进根系发育与机械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黄瓜的抗病力。
密植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不能过密,密度大了,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也是诱发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症状识别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病初期产生浅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因而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卷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3.防治技术
3.1 培育壮苗
常规的育苗法大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
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加强光照,增强抗病能力。
3.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黄瓜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目前推广的大都是垂直抗性的品种,有的品种抗病性容易退化。
在生产中表现较好。
3.3 加强栽培管理
建造大棚时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料。
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
结瓜后要防止大水漫灌。
出现零星病叶要及时摘除,可以喷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加糖等进行保护。
要注意通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湿度保持90%以下为宜。
3.4 高温闷棚
春季,当密闭温室气温能达到45℃时采用。
在准备闷棚的前一天浇1次大水,次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使室温迅速上升到45℃左右,并要保持1.5~2.0h。
温度超过45℃时,遮荫降温,不能放风。
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开始放风,风口要逐渐加大,使室温缓慢降低。
次日摘除枯老病叶后再浇1次水。
霜霉病暴发时,第1次闷棚后,4d左右再进行1次。
3.5 清洁田园
及时摘除病叶及植株底部枯、黄、老叶等。
一茬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所有的蔬菜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并远离菜地烧毁,以清除病菌的一切寄主,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3.6 药剂防治
由于霜霉病发展迅速,流行性强,药剂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一般在发病前喷1次药。
间隔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中部叶片要重点喷。
常用的药剂有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8%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以上几种杀菌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注意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