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防治措施是什么

合集下载

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黄瓜常见病害的病症与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黄瓜常见病害的病症与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黄瓜常见病害的病症与防治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果菜,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深受市场欢迎。

而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常见的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严重危害黄瓜种植的产量品质。

那么,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一起来看看吧。

一、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

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2.烟雾法。

用45%烟渊烟剂熏烟。

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二、黄瓜靶斑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

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三、黄瓜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

大棚黄瓜霜霉病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

大棚黄瓜霜霉病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

作者简介 :孙 雪燕 ,勉 县植保 植检站 助理农 艺师 ,从 事植保技 术推 广工作 。

3l 一
畜 牧 科 技
中也在发生 自发性突变 。在这们 丑 中,病毒可进化 程 成新的毒株 ,这种新毒株可感染以前 曾感染过该类病 毒的人和动物 。若感染没有产生免疫力的人和动物 , 如在长期阴湿天气下猪可感染人流感病毒 ,也可感染 禽流感病毒 ,两种流感病毒之间相互交换遗传物质就
农 业 科 技
汉中 21年第1 科技 01
大棚黄瓜霜霉病发生原 因及综 防措施
孙 雪 燕
摘要 :黄瓜 霜霉病是 大棚 黄瓜栽培 中常 发重发病 害 ,通 过采取 水肥 管理 、生态 防治 、高温治 疗 、药 剂防治等综防技术可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 设施蔬菜 ;黄瓜霜霉病 ; 综防措施
33 严格消毒制度。 .
汉中 技 21 第1 科 01 年 期
尽可能定期接种某些疫苗 ,如卡介苗 。
对场 区生 活区都要定期 消毒 ,对进 出场地的人 和车辆必须严格 消毒 。不给 疫病病 毒 、细菌造成传 播的可能 。 产生了新的病毒株。这些新的病毒株具有大范围流行 34 建立地方流行病监 测机构 。 . 的可能性,因此给人畜造 成致病打击。 完善本 地 区流行病 档案管理 ,对新 出现 的疫病 2 新 出现疫病的危害 保持 高度 的警惕性 ,加 强防控技术储 备 、加强疫病 新 出现疫病不但 会给 人类健康造 成极 大威胁 , 风险分析 、预警 ,以便 能在 最早时 间内发现疫病流 而且会给畜牧业造成一 系列严重危 害。主要包括给 行苗头 ,将 新出现 疫病的危害减少到最 小。 当地 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造 成主要 畜产 品的下降 ; 4 小 结 免疫虽是 防控重大动物 疫病 的重要 措施 ,但研 阻碍 了动物 及动物产 品在 当地 以及全 国间的交易流 通。给 当地 的畜牧 业可持续发 展和畜牧经济 的快 速 制一 种 针对 新毒 株 且适 合 本地 的疫 苗需 要一 定 时 发 展造 成损 失 ,影 响人 们 对 畜牧 业 生产 的投 资信 间 ,往 往等到用于 临床时 已经太晚 。通过采取综合 心,给畜牧业规模化发展 造成 严重打击。 措施 ( 早预防 ,早发现 ,早扑 灭) 可有效 的预防和减 3 防控对 策 少新 发疫 病对 当地 养殖 业 的危 害 ,为提 高农 村经 新 出现疫病 因其不确定性 、难 以预测而初期不 济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 。 易 识别 ,使 人们 无 法及 时做 出决 策和 采取 有效 措 参考文 献 施 ,给防 控造成 一定 的难度 。等到 确诊 时往 往 已 经造成大的危害,如去年的高热病 , 前年的细小病 毒病 、附红体病 。因此 ,我 们应针对本地 的特 点制 定 出一套完整的 、操作 性强的有效对策 。 31 大力发展 规模 化养 殖场 ,对 规模化 养殖场 进 . 行环境评估建立 审批制度 。 这样 有利 于合理 选址 、标 准化 建设 ( 生产 区和 生活 区分开 ,以及 排 泄物处 理 池) ,有 利于科 学饲 养管 理 。且 有 利于 种 养业 配 套 建 设 ,提高 经 济效

黄瓜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黄瓜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黄瓜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一、霜霉病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浸状淡绿色或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黄褐色。

后期叶背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而死亡。

2.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津研或杂交种较抗霜霉病。

加强通风排湿。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可喷洒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7~10 天喷一次连喷3~4 次。

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一号,每亩每次350 克熏烟,或10%防霜灵粉尘,每亩1 千克。

二、白粉病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和茎。

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产生近圆形白色小粉粒,发展到中期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霉状物,后期叶片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粒点,叶片枯黄变脆。

2.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药剂防治: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

三、枯萎病1.症状:苗期发病,叶子萎蔫下垂,幼苗生长停滞,病重时幼苗枯黄而死,成株期发病,初期白天植株中下部叶片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枯死,潮湿时茎部呈黄褐色纵裂,常流出胶质物,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剖开病株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2.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采用黄瓜嫁接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2)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 克与适量干细土配成药土处理床面;用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种子进行种子消毒;用10%双效灵200 倍液灌根。

四、细菌性角斑病1.症状:苗期发病,子叶上产生水浸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病斑,后期变为黄褐色,干枯死亡。

成株期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呈油浸状褪绿斑点,逐渐扩展,形成多角型黄斑,并产生菌浓病斑,中央干枯穿孔。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其防治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黄瓜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其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

该病菌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发病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危害黄瓜叶片,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步发展为不规则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有时连接成片,叶缘卷缩干枯,以致整株枯萎,只有顶部几片新叶无病斑。

黄瓜霜霉病菌通过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或卵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囊呈卵圆或椭圆形,浅灰或紫红色,成熟的孢子囊从孢囊梗上脱落,随风或水滴飞溅传播。

孢子囊在寄主植物叶表面需水膜才能萌发,萌发通常是间接的:孢子囊在水中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向气孔并定殖,失去鞭毛形成胞囊,然后从胞囊长出芽管,穿透气孔到达叶组织,在叶片气孔腔的菌丝上产生附着胞,这种气孔穿透是此类病菌常见的穿透机制,直接穿透是罕见的。

2、防治措施由于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一旦发生很难防治,生产中主要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其他防治方法为辅的防治措施。

2.1选育抗病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不仅能适当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霜霉病的危害。

2.2 农业防治一些好的农田管理措施对黄瓜霜霉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发病或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采用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将苗床消毒,培育无病的壮苗;及时清除收获后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减少田间残留的病原体数量;提高耕作水平,将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套种;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风好的地块种植,并适度调整作物的播种期以及降低植株的种植密度,这些措施均可相对降低叶片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科学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等。

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要点

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要点

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要点【摘要】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的病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从病害发生原因入手,分析了霜霉病的产生机理。

接着介绍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病害预防、防治、根除和监测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防治对于黄瓜霜霉病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病害防控对策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增加对于黄瓜霜霉病的认识,有效应对病害的发生,保障黄瓜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病害预防、病害防治、病害根除、病害监测、重要性1. 引言1.1 黄瓜霜霉病概述黄瓜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

霜霉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和嫩枝上出现灰白色霉斑,随着病情加重,霉斑会逐渐蔓延,导致叶片枯黄、畸形,严重时影响果实的发育,甚至导致减产。

黄瓜霜霉病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尤其是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病害传播更为迅速。

为了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需要综合施行各项防治措施,从病害预防、防治、根除和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保障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在黄瓜种植中,防治霜霉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黄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病害发生原因分析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

病原菌主要为白粉病菌属的瓜霜霉(Plasmopara cubensis)。

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湿度过高: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湿度敏感性病害,湿度过高会促进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造成病害的发生。

2. 空气流通不畅:空气流通不畅会导致植株叶片表面潮湿,这是病原菌生长的理想环境,也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3. 温度适宜:病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快速繁殖,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

4. 植株密度过大:植株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空间狭窄,空气流通不畅,增加了病害的传播风险。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黄瓜霜霉病是湖南省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该病在各个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经常造成黄瓜生产的重大损失,发病田,严重可减产10%~30%,局部田块可导致植株死亡率50%以上,甚至绝收。

黄瓜发生该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 防治现状1.1 防治方式单一、化学防治占主导盲目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化学防治相对省工省时、防效迅速明显,广大农户依然把它当作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甚至唯一选择,很少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其他防效相对较慢的防治措施。

大量重复施用化学药剂不仅加大了病原菌的选择压力,从而降低防效,而且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1.2 防治药剂老化、防治方法不科学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兼容性好的新农药因为相对价格较贵,推广应用速度不快,许多农户仍长期使用甲霜灵、乙膦铝等常规内吸性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见病就打、重复使用同种或同一类型的药剂,导致病原菌对这些杀菌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

另外防治方法不科学,施药不及时,造成防效不理想;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农药残留量超标,安全卫生质量受到威胁。

1.3 施药器械落后、防治技术不到位黄瓜霜霉病防治器械仍以20世纪70~80年代推广的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为主,费工费力,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得不到保障。

且进行防治时采用喷雨或粗喷雾的方法,或用水量不够,致使黄瓜叶面等发病部位药液覆盖不周,降低了防治效果。

2 综合防治措施2.1 农业防治①清洁菜园,病区灭菌处理黄瓜收获后,拔除残株败叶集中沤肥或烧毁,以减小残留在田中的病原数量。

重发病地块,在收获结束、拔秧之前,每667平方米用5%石灰水100kg均匀喷布全株和地面或每667平方米用熟石灰粉20kg进行喷粉处理。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农业防治措施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农业防治措施
( 苏省 植 物 保 护 站 ) 江
通 过 通 雨 天 、午 后 和夜 间 不浇 水 ,以免 增
3 4
为 1 ℃ ,侵 入后 菌 丝体 在寄 主体 内 发 生 。温 度超 过3 ℃ 时放小 风 ,将 高 。以利病害控 制。 6 0
生长则 要 求2 0~2 ℃ 的较 高温 度。 4
上午棚 的温度控制在2 8~ 3 ℃ 。 2
四、高温 闷棚 处理 利 用温 度在 3o 0 C以上 霜霉病 菌 受到抑 制 ,4 ℃ 2
真 菌 。 茵 丝 体 无 隔 、 无 色 ,在 寄 主 生 长 ,从 而达 到 控 制病 害 的 目的。
水 ,又提 高 地温 。降低 棚 内湿 度 ,
细 胞 问生 长 发育 , 以吸器 伸入 寄 主 晴 天早 晨 温度 允许 情 况 下 ,拉 开 草 可 较好 地 控 制霜 霉 病 。浇 水后 马 上 细胞 内吸 收 养分 。温 度 、湿度 对 霜 苫 放 风 排 湿 3 0分 钟 , 通 风 换 气 , 关 闭棚 室 ,将室 温提 高 到3 ℃ ,维 2
健 康 部 位 交 界不 很 明 显 。 在 叶 片 的 正
面 ,也可看到许 多黄 色褪 绿的多角形
病 斑 。潮 湿 时 , 叶背 面 产 生 灰 黑 色 霉 层 ,叶 片 全 部 枯 黄 ,结 瓜 少而 小 , 提 前 拉 秧 。 霜 霉 病 对 黄 瓜 生 产 威 胁 很 大 , 如 防 治 不 及 时 , 不 但 会造 成 大 幅
半 夜 ,虽 然相 对 湿度 可 达到 9 % 以 不 宜低 于4 o 0 2 C,更 不能超 过4 ℃ , 7

培 育壮苗
培 育 黄 瓜 壮 苗 最 上 , 但 温 度 只 有 1 0~1  ̄ 利 用 低 超 过4 ℃ 对生 长 点有 灼伤 。 然后 由 5C, 7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方法是早晨开棚放风排湿30分钟,然后闭棚,温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降到75%以下,可抑制霜霉病的发生。

午后放风,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降到70%左右,如果夜间棚外最低温度在12℃以上,可整夜放风。

阴天、下雨天也应适当放风,尽量缩短叶缘吐水及叶面结露持续时间。

烟熏防治:此法省时、省工、省力。

未发病时,可于傍晚用15%霜疫清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杀,每次每亩用250克。

熏蒸时,关闭温室,药剂分放4~5个点,点燃冒烟后关门熏杀。

每隔7天熏1次,连熏2~3次。

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安全型)200~300克,密闭熏蒸1夜,次晨开窗通风,隔7天熏1次。

喷雾防治:未发病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1次。

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即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喷细喷透,3天内喷2次。

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粉尘防治:喷粉成本低,方法简便,不增加室内湿度。

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7%防霉灵粉尘,每次每亩喷1千克,傍晚用喷粉器喷,密闭一宿,次日放风。

隔7天喷1次,连
喷4~5次。

用药时不能直接对着植株喷,应喷在植株的上空,让粉尘自然飘落到黄瓜植株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霜霉病防治措施是什么
黄瓜霜霉病的预防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要选较抗病的品种,如津杂l号、津杂2号、津杂3号、津研4号、津研6号、津研7号、夏丰l号、早丰l号、中农5号、碧春等。

密刺类型黄瓜通常不抗病,但早熟、丰产,生产上仍有很多人喜欢用这类品种。

②选用健壮无病幼苗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

③选地露地栽培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④科学施肥施足基肥,生长期不要过多地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植株发病常与其体内“碳氮比”失调有关,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时易发病。

根据这-原理,通过叶面喷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提高黄瓜的抗病力。

经验表明,从定植后开始,按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l:l:l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每5~7天喷l次,连喷4次,防效可达90%左右。

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
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

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叶片结露。

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

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地放风。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