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了解、接受)(2)认识并学唱三连音。
(了解、初步学会)(3)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
(了解、初步学会)(4)学奏口琴7、1两个音。
(了解、模仿)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
(2)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三、新授1、师: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
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初听全曲: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3、复听全曲: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4、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
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巩固全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2教学内容: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型:综合课教法:谈话法教学目的:1、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继续学习歌曲的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国歌演唱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分析国歌的曲式结构,了解其由引子、主歌、副歌三部分组成。
4.体会国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了解升国旗、奏国歌的礼仪,培养学生在庄严场合的纪律性和尊重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感受并理解国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国歌的基本概念。《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国歌,它是一首表达民族精神、激励人民斗志的乐曲。它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在重要的国家庆典或国际比赛中,国歌的演奏和演唱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国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传承国歌的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国歌》,唱好国歌。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统配节奏型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略教学内容:一、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重点:围绕《国歌》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课时:2。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重点: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教学。
1、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2、议论:1)了解国歌歌词的作者,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
2)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唱国歌。
1、用比较法学唱:由于学生会唱国歌多年,老师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学生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2、欣赏国歌,辨别三连音节奏。
3、讨论三连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难点乐句,如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听老师范唱并练习。
5、跟琴学唱国歌,用歌声感受歌曲的情绪。
6、跟录音演唱,用动作感受歌曲雄壮的节奏型。
三、拓展1、每当学校升国旗,同学门唱起雄壮的国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国歌:用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三、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1、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案教案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国歌的歌词和曲调,并能正确演唱;3. 培养学生对国歌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或视频;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4. 大屏幕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引导学生回忆国旗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2.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国歌的旋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让学生阅读歌词,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国歌的歌词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有哪些联系。
3. 与学生一起分析国歌的曲调和节奏,让学生了解国歌的音乐特点。
实践:1. 分组让学生一起学唱国歌,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节奏。
2.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学唱的成果,加深学生对国歌的印象和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
拓展:1.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老师或演唱家来学校,给学生上一堂专业的国歌演唱课。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庆祝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演唱国歌。
总结: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国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强调国歌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将国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国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通过小组演唱和合唱表演,评估学生对国歌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创作与国歌相关的诗歌、绘画或音乐作品,展示他们对国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纪念馆或展览,加深对国歌背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教案的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升?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避免过于机械地教唱国歌。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名师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2.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
5.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和“明星效应”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对《国歌》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对流行歌曲音唱得准、歌词记得牢,对《国歌》音唱不准、歌词记不牢。
虽然每册教材的开头都有《国歌》,但真正对国歌的教学引起重视的教师很少。
四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唱我国的国歌,但歌词不能完整背唱出来,加上对歌曲的节奏、速度、音准方面把握不好,更加无法唱出国歌庄严、奋进的精神。
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小、音不准,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不严肃对待升旗仪式。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歌唱祖国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在要解放的斗争中齐国巨大的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强盛而奋勇前进。
重点聆听歌曲,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难点理解歌曲,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具教学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知道中国的国旗是什么?国歌是什么吗?预设生:五星红旗;《国歌》。
2.师语言导入课题。
二、【讲授】寓教于乐1.请同学们想想国歌在什么情况下响起?预设生:升旗仪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对有关知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告诉我们听到国歌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升国旗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敬礼,用专注的神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三、【聆听】视唱感悟1.听国歌,肃立,行队礼。
2.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简介。
3.聆听不同版本的国歌。
4.体会国歌代表的含义,为什么要唱好国歌?5.那些场合可以奏唱国歌。
四、【活动】完美表现学生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体会歌曲的庄严与肃穆并肃立行礼。
小学音乐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小学音乐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小学音乐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内容: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一)听赏《国歌》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教学评价: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一、教案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了解和学习国歌的音乐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歌词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背景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基本乐理知识和音乐元素。
3. 学会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或音乐软件,用于演奏国歌的简单旋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国歌的作用和意义。
-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国歌。
2. 音乐背景介绍(10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和音乐背景。
- 解释国歌的歌词内涵和表达的意义。
3. 音乐元素分析(15分钟)- 分析国歌的调式、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
- 通过演奏乐器或音乐软件,演示国歌的简单旋律。
4. 歌曲学习(20分钟)- 分段学唱国歌,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和旋律。
- 利用分组合唱或齐唱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和掌握。
5. 情感体验(10分钟)-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国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 学生自愿表演国歌的演唱或演奏,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和背景。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音乐演出或音乐会,进一步感受国歌的艺术魅力。
3. 引导学生创作与国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日常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欣赏《国歌》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四、教学难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课本六、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描述国旗: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师:那谁能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2、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说说,在什么样的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奥运会上,当中国的体育健儿获得比赛的冠军,就会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现在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神圣与庄严!请全体同学起立!【欣赏】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
2、学生总结在国歌奏响时应如何去做。
师:全体同学请坐。
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在听国歌的时候,表情都特别严肃,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音乐演唱。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如果我们的胸前都带着红领巾,应该怎样?师:那让我们集体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员队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我们刚才敬了少先队员的队礼,如果是一名军人应该怎样做?师:那我们就都来当一回军人,一起敬一个非常神气的军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个个都可以当一名神气十足的军人了!刚才做得非常好。
那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小朋友在观看升旗,他又应该怎样做呢?【创造】再次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师:现在假设我们都来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我们就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三种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②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指导学生唱准国歌、唱好国歌。
教学过程:
一、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感受国歌
(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现在背景、已有基础、深刻挖掘思想含义、唱得更好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2.分析旋律、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的力量。
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1)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
力度是越来越——?(强)
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
(请学生在歌谱中“起来”处标上“上行”)
旋律上有些什么特点?基本上用的是哪几个音?
(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2)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
(请学生在歌谱中标出重点句)
作曲家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3. 归纳并板书要点:旋律:较多出现“1 3 5”,上行,乐句简短,果断有力,积极向上;节奏:弱起、附点、三连音,节奏鲜明,具有推动力;
4.再次歌唱音乐片段,当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的上行挥动。
三、感悟国歌探求精神:
(一)民族精神这个音乐片段选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晚会《国魂》。
魂是指什么?(灵魂),国魂就是——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哪个同学知道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1.学生阅读歌词后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2.学生找出重点句。
哪一句歌词最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找出)
3.学生唱一唱重点句。
4.唱准、唱好重点句。
下面,我们就把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句唱好。
(全班齐唱,男、女分组唱,鼓励学生独唱。
)
在演唱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二)理解国歌
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同学们请看(播放地震后升旗、唱着国歌活下去、奥运会上运动健儿领奖台上)
身为中国人,你能完整地演唱国歌吗?你能背唱国歌吗?你能唱好国歌吗?
1.全班背唱国歌。
2.带着情感唱好国歌。
你说,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请你带着心中的情感再次演唱这首国歌。
4.观看音乐故事《国歌简介》,知道国歌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我们的《国歌》是谁创作的吗?原名叫什么?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请你带着问题观看音乐故事《国歌简介》,你会找到答案的。
四、唱响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高亢的旋律,伴随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声,奏响在一切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尊严与主权、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地方,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顽强拼搏、浴血奋战。
奥运会赛场上,每当国歌响起我们每个人都感到骄傲与自豪。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课件出示奥运会升旗图片)《国歌》所产生的那种巨大的凝聚力,把每一个中国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创造着奇迹。
现在,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嘹亮的歌声唱响《国歌》!(请全体师生站立演
唱《国歌》结束本课)
补充欣赏:马赛曲
五、相关材料:国歌的诞生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为了解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更准确地唱出国歌,我们特刊登有关国歌由来的专题文章并同时刊发《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
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
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