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修订版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56学时教学大纲-10、26修改

动物生理学56学时教学大纲-10、26修改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二、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三、课程编码: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56学时/3.5学分第五学期六、课程目的与要求:《动物生理学》是在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学科,其理论和实验技术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

通过《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掌握生理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让学生了解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动物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打下宽厚的理论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1.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该课程教学必需强调“厚基础”、“广适应”。

理论课以讲述应用基础理论知识为主。

在围绕器官系统生理深入、系统讲解的同时,注重讲授细胞、分子水平和机体整体水平的相关知识。

适当突出不同专业所涉及领域的动物生理特点,使课程内容也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客观性,体现课程教学的“广泛性与实用性”。

2.以现代《生理学》发展的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名词解释及专业术语、语言的应用都应符合现代《动物生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在讲解《生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生理学》向其它学科的延伸和它们与生产实践的密切关系;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扩展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当代《生理学》的新成就,保持课程的新颖性和超前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表现生命活动机制,使微观现象直观化,复杂过程系统化、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注重传授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024版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PPT课件

2024版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PPT课件

肺通气
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的过程,包括肺通气 动力和肺通气阻力两个方面。
气体交换
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024/1/28
5
呼吸调节与控制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 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变化敏感,参与呼吸调节。
体液调节
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 氢离子等可通过体液途径影响呼 吸中枢,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3 血红蛋白增多
高原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来提高血液携氧 能力。
4 心肺功能增强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和动物,心肺功能会逐渐增强, 以适应低氧环境。
2024/1/28
20
水下环境下呼吸生理变化及适应
01
呼吸器官改变
水下生物如鱼类通过鳃呼吸, 而哺乳动物如鲸类和海豚类则 通过肺部呼吸,但它们的呼吸 器官已经发生适应性改变,可 以在水下进行气体交换。
肺功能检测
通过特定的肺功能检测设备,测 定动物的肺活量、呼吸道阻力等 指标,以评估肺部健康状况和呼 吸功能。
2024/1/28
25
动物模型在呼吸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
通过模拟ARDS病理过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COPD病程,探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和潜在治疗方法。
通气/血流比值
气体扩散系数与气体的分子量和温度有关。分 子量小、温度高的气体扩散系数大,有利于气
体交换。
2024/1/28
气体扩散系数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 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气体交换。

2024版动物生理学全套精品课件[1]

2024版动物生理学全套精品课件[1]

8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进行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逆浓度差和(或)电位差 进行的跨膜转运
2024/1/28
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和(或) 电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
膜泡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通过膜包裹形成的囊泡进 行转运
9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信号分子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
在较长时间内对动物进行连续观察、测量和 记录,以研究某种生理功能或机制的长期效 应和变化规律。
比较研究法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对不同种类、品系或生理状态下的动物 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生理差异和 共性。
运用细胞培养、基因克隆、蛋白质组学等技 术手段,深入研究动物生理功能的细胞与分 子基础。
2024/1/28
22
消化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2024/1/28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道平滑肌和消化腺的调节,控 制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
体液调节
通过胃肠激素和其他体液因素对消化道和消化腺的调节,影响食 欲、胃肠运动和分泌等。
自身调节
消化道平滑肌和消化腺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以适应不同食 物和消化环境的变化。
13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结构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血管的功能
输送血液,调节血流量和血压,参与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2024/1/28
14
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控制
1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进行调 节,改变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阻力。
2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心脏和血管的 作用,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 和电解质的调节。

2024年动物生理学课件1

2024年动物生理学课件1

动物生理学课件1一、引言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动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

通过对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运动、感觉、适应等生理过程,为动物生产、疾病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件将简要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二、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的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的科学。

3.生理功能: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运动、感觉、适应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4.生理机制:生物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和原理。

5.生理过程:生物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现象。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对动物生理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和调控,以揭示生理机制。

2.理论方法: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对动物生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3.比较方法:比较不同动物或同一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现象,以探讨生理功能的演化规律。

4.系统方法: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次,研究动物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四、动物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生长发育:研究动物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2.繁殖生理:研究动物的生殖器官、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性别决定等生理现象。

3.代谢生理:研究动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包括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分解等。

4.运动生理:研究动物的运动器官、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在运动过程中的功能和协调。

5.感觉生理:研究动物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在感觉过程中的功能和信息传递。

6.神经生理:研究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调控作用。

7.内分泌生理:研究动物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作用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调控。

8.血液生理:研究动物的血液组成、功能、血液循环、造血过程等生理现象。

动物生理学(第四版)

动物生理学(第四版)

5.5刺激强度、 1
刺激频率与肌 肉收缩的关系
2
5.6躯体的杠 杆活动
3
5.7肌肉的能 量转换
4 5.8平滑肌的
结构与机能特 点
5
5.9昆虫的原 纤维肌
01
6.1神经系 统机能概述
02
6.2神经元 学说
03
6.3神经元
04
6.4神经突 触
06
6.6突触整 合与神经回 路
05
6.5突触电 位
6.7神经系统的 演化
动物生理学(第四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过程
活动
问题
进化
肌肉
机能
作用
生理学
生理学
学生 神经
学说

结构
器官
调节
人类Biblioteka 系统呼吸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以人和哺乳动物器官生理学为主干,注意介绍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不同进化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中 动物生理机能的差异,以及某些重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以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学习生理学的研究 方法。
2.5细胞膜之间 的连接
3.1生物的应 1
激性与可兴奋 细胞和组织的 兴奋性
2
3.2引起兴奋 的刺激
3
3.3刺激的要 素
4 3.4兴奋性的
指标与兴奋性 的变化
5
3.5生物电的 发现
3.6神经干的 1
损伤电位与动 作电位
2
3.7神经冲动 的传导速度
3
3.8兴奋的膜 学说

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总结(按章节顺序)-(冯波修定版)

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总结(按章节顺序)-(冯波修定版)

家畜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第一章、绪论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方法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取出某种组织器官或组织、细胞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在体实验:在药物麻醉或破坏脑髓的条件下,暴露某部分器官,给予适当刺激,直接观察其活动(2)慢性实验方法:以清醒的,完整动物为实验对象,来观察各部分机能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在环境变化中的协调统一机制。

3、三个研究水平:(1)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范围,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5、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分类、特点)神经调节:迅速、准确。

体液调节: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

(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自身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6、反射、反射弧、反馈调节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形式(掌握基本特征更好)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易化扩散:非脂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对动物体内各器官和组织活动的 调节,包括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等。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等体液循环对器 官和组织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
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下的调节方式,如心 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和激素在调节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
内环境稳态与自适应调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实验法
详细描述:实验法是动物生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法,可以对动物体的各种生理指 标进行测量和记录,探究不同因素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种类型 ,离体实验是将动物器官或组织取出后进行实验,在体实验则是在动物整体上进行实验。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中经过物理和化学消化,最终 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 酸,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吸收机制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系 统转运至身体各个组织器官。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负责气体 交换的重要器官系统,为身体
提供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学科重要性
详细描述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生物医学 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研究动物生理学, 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规 律,为动物养殖、宠物护理、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动物生理学也为人类医学提供了大量借鉴和参考,对于 人类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0300070学时:72(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24)学分:3.5适用专业: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学习《动物生理学》课程,应使学生了解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动物机体的机能观点,了解不同进化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中各种动物生理机能的特点,特别是哺乳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规律;熟悉各器官、系统、各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方式;熟悉各器官、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熟悉生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在课程教学中还要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的具有启发性的国内外生理学新近展,并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前沿有所了解。

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创新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与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任务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动物体生理机能活动或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生理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类和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在学过一般基础课和动物学、动物组织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及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以哺乳动物器官生理学为主线,研究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动物生理学,了解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因此动物生理学课程在动物类和生命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枢纽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动物生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十一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动物生理学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十一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选择题:15小题(单选10题,每题2分;多选5题,每题4分),共4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五)参考教材:
1、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动物生理学》,欧阳五庆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二版。

2、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动物生理学》,陈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四版。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三)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四)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第三章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2.血液的主要机能
3.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过程。

2.抗凝系统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3.动物血型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的生理特性
(二)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掌握血压及影响因素
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3.掌握心血管活动的反射调节
4.掌握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四)实验
1.离体蛙心灌流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3.蛙心起搏点观察
4.蛙的微循环观察
5.动脉血压的测定
第五章呼吸
(一)肺通气
1.呼吸的概念,肺通气的原理
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三)掌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的运输
2.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五)实验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内压测定
第六章消化
(一)消化概述
1.消化与吸收概念
2.消化方式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口腔消化
1.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
2.唾液分泌及其调节
(三)单胃消化
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
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4.胃的排空
(四)复胃消化
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2.反刍及其机制
3.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的消化与代谢
(五)小肠消化
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七)吸收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

(八)实验
1.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2.胰液、胆汁的分泌
3.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4.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1.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二)体温
1.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散热方式
3.体温调节
第八章泌尿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排泄的概念
2.肾单位
3.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与排泄
(四)掌握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五)实验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突触传递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六)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
2.牵张反射
3.去大脑僵直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七)实验
1.反射弧的分析
2.脊髓反射
3.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定位
4.去大脑僵直
第十章内分泌
(一)内分泌概述
1.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3.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下丘脑和垂体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3.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四)掌握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一二羟维生素D
3
(五)掌握肾上腺的功能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应激与应急
(六)掌握胰岛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
(七)实验
1.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2.切除肾上腺(或甲状腺)对动物的影响第十一章生殖与泌乳
(一)雄性生殖生理
1.睾丸的生理功能
2.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二)雌性生殖生理
1.卵巢的功能
2.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三)生殖过程
1.掌握受精过程与授精
2.妊娠
3.分娩
(四)泌乳
1.泌乳的概念
2.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3.初乳概念及其对幼畜生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