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毛概_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学生懂得我国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 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 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国内,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封建 主义的残酷剥削,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 致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到处是一派百孔千疮的破败景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前的历史 最高水平相比,农业产值降低两成以上;江岸 河堤常年失修,水旱灾情严重。工业产值降低 一半,工矿设备多被毁坏……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 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 本主义。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50年6月,
1951年8 月,毛泽东在 罗瑞卿《关于 镇压反革命的 报告》上的批 示。
在全国政协一届 二次会议上,毛 泽东等委员起立 通过《土地改革 法》。
18
(2)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 经济基础。 建 国 初 期 国 营 经 济 的 构 成
政上 府海 中军 央Hale Waihona Puke 银会 行没 的收 命国 令民 党
告资南 本京 及军 敌管 伪会 战清 犯查 财没 产收 的 官 20 布僚
(3)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 业大国,现代工业只占10%,根本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 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需要借 助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 社会,大量发展公营和私营近代工业,奠定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物质基础。
——列宁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 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6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
14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1949.10. —1952.底 人民大众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 盾
1953. —1956.底 国内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 与帝国主义 的矛盾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对农
本主

业、
义工 商业

手工

业的

社会
的改

主义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
13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1949.10. —1952.底 人民大众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 盾 1953. —1956.底 国内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 与帝国主义 的矛盾
毛泽东视 察上海申新九 厂
20
(4)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际因素
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 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
相对稳定的国 际和平环境以及 社会主义苏联对 中国的支持与援 助,是向社会主 义社会过渡的国 际条件。
21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 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
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
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 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 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 者变为后者的革命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 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哥达纲领 批判》
4
过渡时期不能不是死 亡着这个的资本主义 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 彼此斗争的时期。

2018毛概考试重点笔记

2018毛概考试重点笔记

毛概: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3、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形成⭐️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5、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6、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概第二章(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两半社会经济特征:自给自足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落后的总根源:帝国主义的侵华⭐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五四运动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1948《在普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过渡形式)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形式)·新民主主义社会针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二重性所采取的方针是既利用又限制·改造道路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53年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制订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当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定股定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序应该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第四章⭐️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论十大关系》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毛概论第三章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对总路线形成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两点依据:一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课本知识点梳理(2018年版)

《毛概》课本知识点梳理(2018年版)

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条件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要和中国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①名族独立②人民解放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领导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过渡性社会形态,隶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时间:1949年——1956年 ♣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革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 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 9
19.1% 1.5% 0.7% 71.8% 6.9%
主导
主体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9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
马克思
♣ “在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 主义社会之间有 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共产主义第一展阶段 历 程
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宁
♣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必须经过 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阶级
民族资产 阶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 矛盾
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 的矛盾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 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 即逐步过渡。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 无产阶级共和国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矛盾


主 义
资产阶级
五种成分
国营经济
来源
没收官僚资本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
个体经济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过渡
性质
社会主义 半社会主义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地位
领导地位
绝对优势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总路线
主体
工业化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
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的
的社会形态。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思考
如何理解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 一个过渡性质 的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过渡时期”这个概念,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列宁的 具体革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 依据,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不断总 结发展这一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经济构成? 阶级构成? 主要矛盾?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7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农民、其他 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 产阶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会 主
工人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5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 政(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 有一定地位)。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非社会主义 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 其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 • 1.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
成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 于领导地位 • 2.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在国 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 3.资本主义经济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初步的设想:
•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 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经济构成: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
•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 本建立
•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
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 个体 资本主 经济 经济 营经济 经济 义经济
•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 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
准这条总路线。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把总路线写
入宪法的总纲。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 其理论依据
(二)总路线的内容
♣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一化三改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具体过程:
•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 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 以后才开始过渡。
• 1953年5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 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和总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