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版毛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共52页文档

合集下载

2018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2018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當時還形成了一種新想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組織如果沒有機器,主要靠統一經營和協作,也可以增產。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指出:“即使勞動方式不變,同時使用較多の工人,也會在勞動過程の物質條件上引起革命。”這個觀點使許多人認為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應該提前逐步過渡。
第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の過程中積累了一定の經驗。
初步開展の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實際上已成為對個體農業進行改造の最初開端。
土地改革完成後,剛剛從封建制度の剝削和壓迫下解放出來の農民,迫切希望繼續擺脫小農經濟の貧困和落後,他們自己有了組織起來の要求。建國頭三年,簡單協作の互助組、土地入股の初級社和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の高級社都有不同程度の發展。黨總結實踐經驗,認為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引導農業向社會主義發展の適當形式。
(二)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但是對於何時過渡?怎樣過渡?毛澤東和黨の其他領導人の認識經曆了發展變化過程。
【視頻】建國之初の經濟狀況
1.向社會主義過渡の設想
之一:先搞工業化建設,再一舉過渡
1951年前後,黨內大體形成了先用三個五年計劃搞工業化建設,再向社會主義過渡の共識。
政治特征:
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三種不同性質の主要經濟成分相聯系,新民主主義社會の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一是工人階級,這是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對國家の領導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の領導來實現;二是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它們在國家政權中占有重要位置,占中國人口の絕大多數,其中の農民階級與工人階級一起,構成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階級基礎;三是民族資產階級,它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權中階級構成の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農民和手工業者の個體經濟既可以自發地走向資本主義,也可以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其本身並不代表一種獨立の發展方向,因此,這三種基本の經濟成分以及與之相聯系の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之間の矛盾,就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之間の矛盾和鬥爭。隨著全國土地改革の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の矛盾逐步成為我國社會の主要矛盾。只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の轉變。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学生懂得我国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 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 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国内,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封建 主义的残酷剥削,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 致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到处是一派百孔千疮的破败景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前的历史 最高水平相比,农业产值降低两成以上;江岸 河堤常年失修,水旱灾情严重。工业产值降低 一半,工矿设备多被毁坏……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 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 本主义。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50年6月,
1951年8 月,毛泽东在 罗瑞卿《关于 镇压反革命的 报告》上的批 示。
在全国政协一届 二次会议上,毛 泽东等委员起立 通过《土地改革 法》。
18
(2)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 经济基础。 建 国 初 期 国 营 经 济 的 构 成
政上 府海 中军 央Hale Waihona Puke 银会 行没 的收 命国 令民 党
告资南 本京 及军 敌管 伪会 战清 犯查 财没 产收 的 官 20 布僚
(3)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 业大国,现代工业只占10%,根本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 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需要借 助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 社会,大量发展公营和私营近代工业,奠定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物质基础。
——列宁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 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6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
14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1949.10. —1952.底 人民大众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 盾
1953. —1956.底 国内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 与帝国主义 的矛盾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对农
本主

业、
义工 商业

手工

业的

社会
的改

主义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2018版毛概第三章

2018版毛概第三章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性质)—— 国营经济的来源,是国家可以直接控 制其活动范围的国家与私人资本主义 合资合作的经济形式,私人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领导地位)
陈云
“炒蒜”事件
由“蒜你狠”率队, 豆你玩,姜你军,不蛋定,药你死? 中国菜疯涨五成,CPI(消费者物价指 数)一路狂升。
谣盐事件
“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 “日本核泄漏出现的放射性物质 可能污染海水,没法再提炼盐” 。这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谣言竟在 我国一夜之间引发了一场抢购食 盐的风波。谣言传播速度之快、 抢购市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吃惊
抗美援朝
PK
南朝鲜李承晚
北朝鲜金日成
志愿军官兵与朝鲜民众依依惜别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余万人次
主要任务: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民主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52 1956 社会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一: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共识。
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 的。……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 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2018 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 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 无产阶级共和国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苏关系亲密期1950-1955年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低息贷款; 援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军事,能源,钢
铁,机械,国防等; 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 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 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一五计划,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初步的设想:
•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 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爆发 后,1950年0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 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 任何挑衅”。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1950年02月22日,中苏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版

线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

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设想
之一:
“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提出“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当时预计的过渡时间大约10年、 15年或20年。
1949年的毛泽东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1 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5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为什么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一个过 渡性质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 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新民 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
结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 渡性质的社会。
• 第一,此时的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属于过渡的阶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
图为初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以土地入股多少 和参加劳动的数量质 量多少,对社员进行 粮食分配。
43
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1953年)
性质: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组织。
特点: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 共同劳动,换工互助,以解决 社员间缺乏劳动力、耕畜和工 具的困难。土地、耕畜、农具 等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私有。 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
上 作毛 具泽 有东 历在 史中 意共 义七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新民主主义建 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 现私营工业国有化 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 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土改后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 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抗美援朝
•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根本要求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的共同愿望。
44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1955下半年)
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特点: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将私有土地作股入社,实
行统一经营;耕畜和大型农具交社统一使用;社员集体 劳动,产品统一分配,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用、提留 公基金和公用基金后,剩余产品按照入股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使用报酬,以及劳动报酬进 行分配。社员以“按劳分配”的原 则取得报酬。 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