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社会主义改造 案例及分析

合集下载

2018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2018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當時還形成了一種新想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組織如果沒有機器,主要靠統一經營和協作,也可以增產。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指出:“即使勞動方式不變,同時使用較多の工人,也會在勞動過程の物質條件上引起革命。”這個觀點使許多人認為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應該提前逐步過渡。
第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の過程中積累了一定の經驗。
初步開展の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實際上已成為對個體農業進行改造の最初開端。
土地改革完成後,剛剛從封建制度の剝削和壓迫下解放出來の農民,迫切希望繼續擺脫小農經濟の貧困和落後,他們自己有了組織起來の要求。建國頭三年,簡單協作の互助組、土地入股の初級社和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の高級社都有不同程度の發展。黨總結實踐經驗,認為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引導農業向社會主義發展の適當形式。
(二)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但是對於何時過渡?怎樣過渡?毛澤東和黨の其他領導人の認識經曆了發展變化過程。
【視頻】建國之初の經濟狀況
1.向社會主義過渡の設想
之一:先搞工業化建設,再一舉過渡
1951年前後,黨內大體形成了先用三個五年計劃搞工業化建設,再向社會主義過渡の共識。
政治特征:
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三種不同性質の主要經濟成分相聯系,新民主主義社會の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一是工人階級,這是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對國家の領導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の領導來實現;二是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它們在國家政權中占有重要位置,占中國人口の絕大多數,其中の農民階級與工人階級一起,構成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階級基礎;三是民族資產階級,它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權中階級構成の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農民和手工業者の個體經濟既可以自發地走向資本主義,也可以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其本身並不代表一種獨立の發展方向,因此,這三種基本の經濟成分以及與之相聯系の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之間の矛盾,就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之間の矛盾和鬥爭。隨著全國土地改革の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の矛盾逐步成為我國社會の主要矛盾。只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の轉變。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其至今的影响力分析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其至今的影响力分析
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践了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构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构想,创造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 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资本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另一方面,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 利改变经济结构,也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 利改变经济结构,也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地 主阶级、资产阶级是由剥削阶级向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转变; 主阶级、资产阶级是由剥削阶级向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转变; 农民阶级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变为社会主义的个体劳动者或 具体经济的一员;工人阶级已成为领导阶级, 具体经济的一员;工人阶级已成为领导阶级,特别是知识分 子经过改造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 子经过改造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及其至今的影响力分析
目录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影响力分析
Page 2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 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 2.逐步过渡,即从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 .逐步过渡,即从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互助组, 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 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 3.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 .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 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 4.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 .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下中农, 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将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 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起来。 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起来。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案例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案例
列宁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与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 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 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 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上海市橡胶行业劳资协商会议
第三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3月,首都各界庆祝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 主义劳动者
1956年1月22日,女工商业者庆祝“佛山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大会”上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 序渐进的步骤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 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建成为高级合作社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河北邯郸郊区酒务楼村的农民报名入社
列宁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生产关系的 革 命 ,是 生产 力的 一定发展所引起的。 但是,生产力的大 发展,总是在生产 关系改变以后。” ——毛泽东
1953年2月,毛泽东 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
造了制度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案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案例

阅读书目:
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文集 (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 版 社,1999. 4.刘少奇.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 5.周恩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周恩来选集(下 卷).人民出版社,1984.
• 第一步,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 义萌芽性质; • 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 会主义性质; • 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成为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1)把小农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 义集体经济,实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 两极分化,巩固了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 制度。 (2)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业发展使农民生活有所改善, 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有利于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1)政治上,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 一战线性质的多党联合政府——中华民主 共和国。
民主联合政府
• 指导性的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56名委员中,非中共的 有27位; • 6 位副主席中,非中共的3位:宋庆龄、李济深、 张澜; • 政务院4位副总理中,非中共的2位,政务院34个 部委的正职领导中,非中共的14位(占41、2% );全国政协5位副主席中,非中共的有4位; • 在省市政府主席、副主席中,非中共的有54位。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案例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案例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民以牲畜做股本入合作社的情景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步是办手 工业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 萌芽性质
手工业社 会主义改 造经历了 三个阶段
第二步是办手工 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 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的集体经济组织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是中国
历史上最深刻最 伟大的社会变革。
1956年1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庆祝大会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 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 平 …… 我们为什么不能首 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 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 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制度的 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上海市橡胶行业劳资协商会议
第三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3月,首都各界庆祝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 主义劳动者
1956年1月22日,女工商业者庆祝“佛山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大会”上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案例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案例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案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改革,旨在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秩序。

下面将以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例,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 改革的背景包括土地问题和农民权益问题。

二、改革过程-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主要包括土地平分、农民土地承包和土地收归国有三个阶段。

- 合作化运动:经过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民开始实行农队合作化组织,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改造,深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并排除封建残余势力对农村的影响。

三、改革成果- 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农业生产大规模化、机械化,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农民权益的保障:通过土地承包制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劳动权益。

- 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打破了封建剥削关系,使得农村社会秩序得到了良好的稳定。

四、启示和意义- 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提供了经验。

- 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农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农民权益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 培养农村领导干部,推动农业发展:农村领导干部是实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关键。

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 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成为重要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

- 农业产业化升级: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质量。

- 农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案例的相关内容参考。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分析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机关干部在街头宣传总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陕西关中产棉区摘棉花妇 女互助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 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 要的借鉴作用。
•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 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 党领导的一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关于过渡的最初设想:时间上先 建设15年到20年再过渡;条件上,先 工业化,再国有化和集体化;在过渡 的步骤和方式上,工业发展了、国营 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再实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年 因向志愿军出售伪劣药品被 判死刑
上海解放初期,王康年借西药供 应紧缺,而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药 之机,以空头承接中国人民志愿军、 华东荣军学校卫生处、皖北卫生行政 处等单位定货;并用金钱和贵重物品 贿赂、腐蚀国家干部等手段骗取定货 款,进行投机买卖。1951年8月,他 骗取志愿军某军定购“消发灭定粉” 和“氯霉素”等六种前线急需药品及 医疗器械的定货款3亿多元(旧人民 币),然后将带菌棉花旧纱布作“急 救包”,用假药和旧次医疗器械等抵 充定货,贻害志愿军伤病员的治疗。

社会主义改造 ppt课件

社会主义改造 ppt课件
专题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上篇”和“下篇”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13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4
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情况如何?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业生产有了
恢复和发展; • 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
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2
均每年下降5.9%
33
中共中央历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 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改造的道路。 邓小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 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江泽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 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20
资料: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 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
21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消灭资本主义有两种: 暴力没收 和平赎买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 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案例及分析
1、【案例一】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
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
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
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
氏财富的引擎。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
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
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
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
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
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
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
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
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
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思考分析】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企
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
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
他们的认识。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
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 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从本案看出,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对共产党改造政策逐渐拥护的心路历程。
2、【案例二】
同仁堂的新生
1953 年,各家企业正是蒸蒸日上,大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把私
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公私合营,这对工商界人士的
震动很大,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的
说:“ 1949 年为什么不讲总路线?那时讲,人就都跑了。”还有的说,“夕阳无
限好,只是近黄昏。”
1953 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了同仁堂首先行公私合营,这对于同仁堂
的经营者震动很大。同仁堂到这时已存在了几百年。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
年)。北平解放前夕,北平同仁堂有职工 190 多人,资金约 80 万元,年产值约
16 万元,年零售额约 30 万元,设备陈旧,管理落后。1949 年北平解放时,同
仁堂由乐氏十三世乐松生经营,他同时是天津达仁堂管理处总负责人。1950 年
抗美援朝开始,同仁堂向国家捐献 99000 元。
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时,对乐氏家
族的震动很大,他们对经营了几百年的老铺,将要失去所有权,经营统治权和企
业利润分配,确实十分痛惜。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
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
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 , 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同
仁堂虽然是个大药店,但以往的经营管理方式陈旧,存在生产计划性不强,物资
储存分散,领取手续不清,库存积压产品过多等漏洞。公私合营后,改善了经营
管理,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增加设备,改进技术,自行设计了粉碎机、汽锅等,
改进了生产包装。销售额也不断上升。门市部抓药从每天几十服,增加到每天 200
多服。经理乐松生高兴地说:“别家的流水逐日下降,咱们的流水逐日上升,原
来担心合营工作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营后业务发展这么快,这下可放心了。”
1955 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乐松生(1908-1968,同仁堂第十
三代传人),询问了他生活、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为医药事业多做贡献。同年,
他当选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出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6 年 1 月 15
日,北京国药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
毛泽东报喜。

【思考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改造与实行赎买的方
针下,在利用、限制、改造政策下,经过多次政治运动的考验,他们中的大多数
人看到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壮大,人民民主专政日益巩固,越来越认识到在中国不
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接受改造,通过和平转变,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还
切身感受到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国家赎买、政治安排和工作安排,也确实
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他们逐步有所进步,并涌现出成批的进步分子。北京同仁堂
的乐松生总经理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这部分进步分子比较了解政策,能看清国
家和自己的前途,靠拢党和政府,赞成社会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走在资本主义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前列,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推动整个民族资产阶级接受改
造的过程中,起着显著地积极作用。著名企业同仁堂合营前后的变化,是比政策
更具说服力的事实。正如后来邓小平所指出的,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
造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根据我
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
受改造方面也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