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教学方案详解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1.2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的特点1.3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掌握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基础2.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原理2.2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框架和理论基础理解社会工作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2.3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掌握社会工作实践的主要模式和方法了解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过程3.1 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步骤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步骤和程序理解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评估和干预策略3.2 社会工作实务技巧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解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3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分析社会工作实务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干预培养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社会工作者角色与素质4.1 社会工作者角色理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掌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4.2 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培养方法和途径培养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4.3 社会工作者的伦理与责任理解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责任掌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决策和责任履行第五章:社会工作计划与评估5.1 社会工作计划制定掌握社会工作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社会工作计划制定的原则和目标5.2 社会工作计划实施掌握社会工作计划实施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解社会工作计划实施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3 社会工作评估与反思理解社会工作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掌握社会工作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第六章:社会工作与政策6.1 社会政策概述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的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构成和制定过程6.2 社会工作与政策的关联理解社会工作与政策的相互关系掌握社会工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6.3 社会政策分析与评估掌握社会政策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技巧培养对社会政策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估能力第七章:社会工作与群体7.1 社会工作与不同群体的实践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群体的特点和挑战掌握社会工作在与不同群体合作中的方法和技巧7.2 社会工作与特殊群体的干预策略理解社会工作在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中的干预策略掌握社会工作在与特殊群体合作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7.3 社会工作与群体的合作实践分析社会工作与群体的合作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干预培养社会工作与群体合作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八章:社会工作与社区8.1 社区概述理解社区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社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8.2 社会工作与社区实践理解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社会工作在社区实践中的方法和技巧8.3 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理解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掌握社会工作在促进社区发展中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社会工作与服务9.1 社会服务概述理解社会服务的定义和目的掌握社会服务的基本构成和提供方式9.2 社会工作与服务提供理解社会工作在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和职责掌握社会工作在服务提供中的方法和技巧9.3 社会工作与服务的评估和改进掌握社会服务的评估方法和改进技巧培养社会工作在服务评估和改进中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十章: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0.1 社会工作在国际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工作在国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社会工作在国际的挑战和机遇10.2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历程掌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0.3 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理解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方法掌握社会工作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环节:1. 社会工作定义和范围的理解2.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的掌握3. 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评估和干预策略4. 社会工作者角色与素质的认识5. 社会工作计划与评估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1. 社会工作定义和范围的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课程代码113103101319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社会工作概论》是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主要面向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共32学时。

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工作总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等。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功能,理解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理论、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能够熟练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is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urse offered by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mainly for undergraduates in three majors: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nd politics,with a total of32class hours.The main contents taught in this course include:general social work,social work methods,and social work practices.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cial work,grasp the basic concepts,nature and functions of social work,understand the value of social work,social work theo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and be able to master-1-social work methods such as case social work,group social work,community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学生在对《社会学》具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性质、功能的基础上,了解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解社会工作价值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指导社会工作实务,探索社会工作的过程。

社会工作概论 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 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社会工作概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全面的理解,使其能够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并能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干预和解决。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学生能够明确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职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包括系统论、生态学、人类发展理论等,以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 了解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学生将学习社会问题的分类和特点,并探讨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调查、个案管理、组织干预等,以提升实践能力。

二、内容安排社会工作概论的内容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介绍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的范畴和职能。

2. 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介绍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包括系统论、生态学、人类发展理论等,以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介绍社会问题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调查、个案管理、组织干预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道德:介绍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道德,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讨社会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doc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doc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前言课程概述一、学科性质和课程性质1、学科性质2、课程性质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程1、国外的发展历程2、中国的发展历程三、课程的组成部分1、第一部分,绪论: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理论。

2、第二部分,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

3、第三部分,实务:家庭、儿童、妇女与社会工作;青少年与社会工作;老年与社会工作;矫治感化与社会工作;医疗、精神治疗与社会工作;滥用药物与社会工作;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4、第四部分,教育、实习与展望:教育、实习与研究;讨论与角色扮演。

四、学习方法与阅读的扩展1、学习方法2、阅读的扩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对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的社会工作有基本的概念。

教学重点:专业的缘起、发展、领域和特质,与其他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工作的领域和特质。

课时安排: 6 学时。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和发展一、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2、社会工作的产生三、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1、专业方法的发展2、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和特质一、社会工作领域概述1、社会工作的领域2、社会问题二、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的原因1、社会进步2、生活质量3、人类认识观念三、领域的分类1、按照服务对象2、按照困难类型3、按照社会工作的特点四、社会工作的特质1、整体的人2、家庭的重要性3、社区资源4、督导5、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及实习,专业实习和督导6、方法7、团体8、“关系、”“网络”9、精神、心理10、“社会”11、与制度的关系(福利制度)12、基本目标13、机构雇佣、有薪水14、发展及利用小组的方法来开展服务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中的不同内涵2、定义3、相关概念: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正义。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篇:《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课程说明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工作技巧。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本课程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总学时为54学时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教学要求掌握: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三、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二、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二、社会工作的构成三、社会工作的类型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三、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2 复习思考题: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3、什么是社会工作?试比较关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

4、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参考书目:1、叶楚生:《社会工作概论》,台湾同泰印刷局,19862、袁华音、王青山:《社会工作概论》,黄河出版社,19903、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4、卢谋华:《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教学要求掌握: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熟悉:社会工作的功能;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

社会工作概论-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教案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概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所属系部:经济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任课教师:孙迎春授课班级:16社工1班和2班授课学期:2016-2017年第1学期教案填写说明与要求1.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到教务处领取教案本书写。

2.一门课的教案包括一个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及若干次课的教案设计。

3.一次课的教案一般是2学时课的教案,也可以是完成一个教学模块或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或子项目所需课时(如4学时或6学时)的教案。

4.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5.每一次课的教案须包含相对完整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案周次第5周课次第1次课学时安排2学时本次课题课程介绍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够对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在整体上进行把握;知识目标:了解课程内容、学习任务、阅读书目和考核方式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项目(任务)或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后作业制作个人简历,回答什么是社会工作教学后记教学过程设计旁注一、告知本次课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课程介绍学习目的:能够对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在整体上进行把握二、课程引入1.视频《一个让人泪流满面的广告》2.小组讨论: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三、主要内容1.课程定位与目标;2.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3.教材及参考资料;4.教学方法与手段;5.考核评价;6.分组。

四、布置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及课后作业制作个人简历,回答什么是社会工作?(1)学生分5-6人一组(2)教师个别指导(3)教师事先收集好素材,发放给学生使用教案周次第5-6周课次第2、3次课学时安排4学时本次课题任务一:什么是社会工作?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知识目标:•了解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理解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掌握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了解社会工作的功能;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工作的含义难点:社工与义工的区别训练项目(任务)或案例视频:爱,远远不够小组讨论:1.社工与义工助人的过程有哪些不同?2.助人效果哪个更好?为什么?延伸阅读: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心声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后作业制作个人应聘简历教学后记应提前给学生明确指引,如社工的网站或一些书面资料教学过程设计1旁注1:教学过程设计需包括详细的教学步骤(如引入问题,告知学习目标,能力训练,归纳总结等)及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步骤持续的活动时间,此页不够可向后延伸。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前言课程概述一、学科性质和课程性质1、学科性质2、课程性质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程1、国外的发展历程2、中国的发展历程三、课程的组成部分1、第一部分,绪论: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理论。

2、第二部分,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

3、第三部分,实务:家庭、儿童、妇女与社会工作;青少年与社会工作;老年与社会工作;矫治感化与社会工作;医疗、精神治疗与社会工作;滥用药物与社会工作;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4、第四部分,教育、实习与展望:教育、实习与研究;讨论与角色扮演。

四、学习方法与阅读的扩展1、学习方法2、阅读的扩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对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的社会工作有基本的概念。

教学重点:专业的缘起、发展、领域和特质,与其他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工作的领域和特质。

课时安排:6学时。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和发展一、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2、社会工作的产生三、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1、专业方法的发展2、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和特质一、社会工作领域概述1、社会工作的领域2、社会问题二、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的原因1、社会进步2、生活质量3、人类认识观念三、领域的分类1、按照服务对象2、按照困难类型3、按照社会工作的特点四、社会工作的特质1、整体的人2、家庭的重要性3、社区资源4、督导5、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及实习,专业实习和督导6、方法7、团体8、“关系”、“网络”9、精神、心理10、“社会”11、与制度的关系(福利制度)12、基本目标13、机构雇佣、有薪水14、发展及利用小组的方法来开展服务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中的不同内涵2、定义3、相关概念: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正义。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4. 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功能和目标。

2.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3.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构成、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应用。

4.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方法。

5. 社会工作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讲解社会工作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社会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 实地考察:参观社会工作机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工作概论教材。

2. 案例资料:社会工作实践案例。

3. 视频资料:社会工作相关视频。

4. 实地考察:社会工作机构。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社会工作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4:社会工作概述课时5-8: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课时9-12:社会工作理论课时13-16:社会工作方法课时17-20:社会工作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课时21-24: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25-28:小组讨论与实践课时29-32:实地考察与总结七、教学活动1. 课时1-4:开展社会工作概述讲座,介绍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功能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方案(2016年10月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刘芬老师编)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0131zy 01课程适用专业:社会工作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代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通过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

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职能和特征,分析西方社会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工作历史演进,结合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工作尤其是改革后社会转型的方向、进程及需求,能解决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获得迅速而健康的发展,服务于人民和促进社会进步。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绪论1.本章教学目标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学习本课程教与学的方法,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讲授提纲作大致介绍,推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杂志及学习参考网址。

2.主要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课程简介(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3)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4)本课程教与学的方法(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讲授提纲(6)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课程推荐学习网址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本章教学目标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涵义,明确社会工作的分类,厘清并掌握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其辨析,认识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把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熟稔社会工作的特性和功能,理解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及现实意义。

2.主要教学内容(1)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其分类(2)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其辨析(3)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4)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5)社会工作的功能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概论》,李增禄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3)《社会工作概要》,廖荣利著,台湾三民书局。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1.本章教学目标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生成土壤,把握专业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发展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和社会工作模式的变化有系统的认识,掌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转型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主要教学内容(1)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2)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3)社会工作在中国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3)《社会工作导论》,孙立亚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4)《社会工作学》,王刚义著,吉林大学出版社;(5)《社会学史》,王康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1.本章教学目标本章要求学生理解价值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西方社会工作的几大价值体系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构的借鉴意义,掌握社会工作的道德操守与伦理守则。

2.主要教学内容(1)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3)《社会工作导论》,孙立亚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4)《社会工作概要》,廖荣利著,台湾三民书局;(5)《社会工作学》,廖荣利著,三民书局。

第四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人类行为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理解影响儿童行为、青少年行为、成人行为与老年人行为的主要因素,掌握人的生命周期即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人时期与老年人时期各个阶段的行为特征与表现,充分认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主要教学内容(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2)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3)人类行为与生命周期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张乐天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行政》,张曙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社会工作导论》,孙立亚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4)《社会工作概要》,廖荣利著,台湾三民书局;第五章社会个案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个案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社会个案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及社会个案工作的技术、技巧。

2.主要教学内容(1)社会个案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2)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3)社会个案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4)社会个案工作的技术、技巧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陈墀成、黄河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陈良瑾编,中国社会出版社;(3)《社会工作实务》,库少雄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六章社会群体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理解社会群体工作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了解社会群体工作的缘起与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群体工作的理论基础,掌握群体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式与过程,弄清社会群体工作实施的工作原则与技巧。

2.主要教学内容(1)社会群体工作的概念及历史。

(2)社会群体工作的理论模式(3)社会群体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实务》,库少雄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社会团体工作》,李建兴著,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3)《社会工作概论》,李增禄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第七章社区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定义,发展脉络,熟识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实施理论,掌握社区工作发展的几大模式,理解社区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

2.主要教学内容(1)社区工作概述(2)社区工作的理论模式(3)社区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区工作》,夏建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区工作》,江立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社会工作学》,王刚义著,吉林大学出版社;(5)《社会工作概论》,张乐天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八章社会行政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社会行政的含义、层次、地位与功能,把握社会行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掌握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2.主要教学内容(1)社会行政概述(2)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3)社会政策的制订和调整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民政工作专论》,卢谋华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社会工作行政》,张曙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社会的老年问题,把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主要教学内容(1)现代社会的老年问题概述(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3)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老年社会工作》,全利民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3)《社会工作导论》,孙立亚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4)《社会工作学》,王刚义著,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历史发展,明确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

2.主要教学内容(1)儿童社会工作概述(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3)《中国儿童社会工作实务》陆士桢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十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把握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2.主要教学内容(1)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2)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3)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残疾人社会工作》,卓彩琴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残疾人社会工作》,王辅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十二章矫治社会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起源及发展,掌握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实务,理解我国的矫治社会工作。

2.主要教学内容(1)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起源及发展(2)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实务(3)我国的矫治社会工作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3)《矫治社会工作研究》,范燕宁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第十三章扶贫社会工作1.本章教学目标明白扶贫社会工作的含义起源及发展,了解扶贫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实务,理解我国的扶贫社会工作。

2.主要教学内容(1)扶贫社会工作的含义起源及发展(2)扶贫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实务(3)我国的扶贫社会工作。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3)《社会工作导论》,孙立亚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第十四章社区福利服务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社区服务概述,熟悉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几大模式,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理解福利服务的实践。

2.主要教学内容(1)社区服务概述(2)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3)社区服务的实践。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社区管理》,汪大海、魏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区管理》,郑宝峰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3)《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社会工作概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1.学时分配章次总学时数讲授实践绪论 4 4第一章 4 4第二章 4 4第三章 4 4第四章 6 4 2第五章 4 4第六章 4 4第七章 4 4第八章 4 4第九章 4 4第十章 4 4第十一章 4 4第十二章 2 2第十三章 1 1第十四章 1 1合计54 52 22.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演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