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0003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英文名称:Rural Soc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 48学时学分: 3学分适用对象: 社会学专业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乡村社会的个人、组织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以乡村中的宗族、神明、经济、乡村精英、土地和户籍等为主线,介绍农村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透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农村的社会发展脉络,理解促成农村社会形成的国家政策、市场体系、权力架构和文化网络等因素,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当今国家、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关系。

Rural soci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of sociology. The main research of the rural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discipline, to the rural clan, the gods, the economy, the rural elite, land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s the main line,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rural sociology. Through the teaching,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rural Chinese, contribu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ural social formation of national policy, market system, power structure and cultural network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n guide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coun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rural socie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面向社会学专业学生。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社会工作英文名称:edu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 公共管理类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先修课程:未作要求二、课程简介《社会工作》是公管系公共管理类专业必修课,面向非师范类、非教育类专业的本、专科生,共72学时。

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为公管系公共管理类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社科视野,训练学生在社会学视角下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入门性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社会工作是什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把握社会工作的性质;认识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掌握社会工作的功能;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社会工作的内涵;社会工作的性质;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的本质,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特征,社会工作学科的属性,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社会工作、社会问题、功能等。

(2)主要知识点有:对社会工作的简单理解,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属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3.问题与应用: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属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三)实践环节课堂相关专业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课后思考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主要功能、社会工作扮演的角色。
教学难点:社会工作扮演角色。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矛盾与冲突、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序列等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价值矛盾与冲突、基本价值观以及价值序列。
教学难点:案主自决与保密原则以及社会工作价值序列。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Social Work
总学时数:32学分数:2其中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除社会工作专业外执笔者:LXL(讲师/教师)编写日期:2022.1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除社会工作本专业外全院学生的选修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三大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各种实务技巧,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强化运用多元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基层服务中尝试运用实务技巧和实务通用进程的能力,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视角。
教学重点: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务技巧。
教学难点: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步骤、实务技巧。
第十章社会工作行政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管理、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等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行政功能、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教学难点: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步骤、实务技巧。
第六章小组工作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小组工作的涵义与范围、小组的分类、小组工作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小组中的微观技能等内容。
教学重点: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务技巧。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工作课程编码:B0541055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理论学时:18实践学时:18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和方法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

《农村社会工作》力求协助学生认识农村社区、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技巧,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思考,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第一章农村社会工作概述【教学内容】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第二章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重难点】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第三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处境【教学内容】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要求】了解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农村的文化环境。

第四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教学内容】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教学要求】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掌握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
课程学时:32学时
2、课程性质、地位、作用与教学目标
农村社会学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课程,不仅为农业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农业推广提供方法论依据,同时也是分析影响农业推广社会因素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属于应用社会学范畴,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在分析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区发展条件、农村家庭与农村组织、农村社会问题等方面与农业推广关系密切,集中体现了农村社会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农村社会现象,灵活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社会问题。

3、教学目标
(1)了解该学科基本理论框架;
(2)熟练掌握农村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3)运用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农村社会现象;
(4)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社会问题,为农业推广实践提供符合农村社会实际的理论与方法。

4、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Rural Sociology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8学时每周学分:承担课程教师: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重要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熟悉当代中国有关“三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农村发展的现象与问题。

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共十四章,共计104学时。

第一章,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农村社会学的讲授框架和学习意义,了解农村社会学产生的原因,掌握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掌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农村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进程:第一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的联系(1)社会学(2)农村社会学第二节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农村社会学的特点和知识体系(3)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4)农村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农村社会与农村居民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明确什么是,农民”,“农民”的地位与社会属性、中国“农民”的伟大历史作用。

重点:“农民”的界定,“农民”的地位与社会属性难点:正确认识中国“农民”第一节农村社会(1)农村社会的含义(2)农村社会的结构第二节农民(1)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2)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3)农民的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4)农民的现代化第三节农村居民(1)农村居民的含义(2)农村居民的社会化第三章农村社会群体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农村家庭,家族和邻里的含义和关系。

第一节初级社会群体(1)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第二节农村家庭(2)家庭(3)当代农村家庭的含义(4)农村家庭关系(5)农村家庭的功能第三节家族(1)家族含义,特点与构成(2)现阶农村家族的主要功能(3)对当代农村家族问题的几点认识第四节邻里(1)邻里的含义和特点(2)邻里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农村社会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村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掌握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特点及功能,从而了解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农村社会学立足于中国经验,以中国农村的社会事实为依据,系统介绍和阐述了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基于对农村社会学前沿动态的把握并结合已有研究,作者重点从村落与农村社区、农民及其社会特征、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农村社会的组织、农业与农村经济、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问题及应对方式以及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等方面,提炼出基本概念、梳理了理论脉络、阐述了立场观点。

本书为了解和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为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提供了一种体系框架,因而可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亦可用作研究或实际工作的参考用书。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对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于思索;在课堂讨论中,应主动配合教师,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针对不同见解展开辨论;课下,应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并积极加以思考。

三、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的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

难点是如何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2学时) 1.教学内容(1)什么是农村社会学(2)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3)为什么研究农村社会(4)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学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难点是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学。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3学时) 1.教学内容(1)农村社会学的几种范式(2)田野调查方法(3)抽样调查方法(4)分析解释与理论构建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抽样调查方法;(2)难点是理论构建的过程。

农村社会基础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基础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作为职业中学农科类专业的三大专业基础科之一,课程内容涉及农村家庭、农村生活方式、农户经营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文化、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农村劳动就业等诸多内容。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的有关知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农村生活需要并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社会人。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学习农村社会基础,使学生切实提高对农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问题、农户经营与管理、农村文化等方面练就较为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教学中应强调动手训练和直观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训练、案例分析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农村家庭教学要求理解农村恋爱与婚姻问题,农村家庭的功能;掌握农村传统家庭的结构与特点;了解农村家庭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1 农村恋爱与婚姻一、恋爱道德二、择偶三、婚姻的成立四、夫妻关系调适五、关于离婚问题§1—2 农村家庭的功能一、婚姻、家庭史话二、家庭的功能§1—3 农村传统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一、族二、农村传统家庭的结构三、农村传统家庭的特点四、村家庭的发展趋势§1—4 农村家庭的人际关系一、亲子关系二、姻亲关系三、邻里关系第二章农村生活方式教学要求:理解农村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掌握农村生活方式多样性及其基本特征、发展趋势;调查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

养成农村现代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2—1 农村生活方式概述一、生活方式的含义二、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三、农村生活方式的类型§2—2 农村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一、农村劳动生活方式二、农村消费生活方式三、农村的婚姻生活方式四、农村的丧葬方式五、农村交往生活方式六、农村文化娱乐方式§2—3 农村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一、农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二、农村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农村社会问题教学要求:理解农村社会问题的含义,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的组成;掌握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了解农村社会的问题的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41055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总学分:2
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18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和方法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

《农村社会工作》力求协助学生认识农村社区、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技巧,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思考,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农村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第二章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重难点】
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第三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处境
【教学内容】
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农村的文化环境。

第四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
【教学内容】
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教学要求】
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掌握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教学重难点】
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第五章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从农民的现实生活认识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要求】
了解农民的现实生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六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组织架构
【教学内容】
政府的主要农村工作,群团组织与农村社会工作,民间组织与农村社会工作,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政府的主要农村工作;理解和掌握政府、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政府、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七章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贫困与反贫困,农村社会服务。

【教学要求】
了解贫困与反贫困的含义,缺乏优势视角下的反贫困策略;理解优势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掌握农村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服务。

第八章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与方法技巧
【教学内容】
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农村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

【教学要求】
理解农村社会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会策划模式;掌握农村社会工作分析技巧,农村社会工作关系建立技巧和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技巧。

【教学重难点】
社会策划,农村社会工作方法技巧。

第九章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
前期准备工作,界定需要与介入,后期评估。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社会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理解和掌握需求的界定、介入和后期评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界定需要与介入,后期评估。

第十章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内容】
缺乏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缺乏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理解优势视角的内涵;掌握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重难点】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

(二)单项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认识农村社区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
任务一:收集关于中国农村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任务二:观看农村生活现实电影《证书》,每个同学在观看影片完之后,写出自己对农村的影响。

【实验教学目的】
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社区组织、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及发展变迁历史,为将来从事农村社区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
全班分成7个组(每个组5人左右),各组统一收集关于中国农村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每个组将收集到的相关政策法规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组织学生课堂认真观看农村生活现实电影《证书》,每个组都要填写一份实验报告给老师,要求学生以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去观看电影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这部影片,并在全班进行一次讨论,讨论完毕,每个同学都要交一份观后感。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2.农村农户工作
【实验教学内容】
选取某一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一组用之前学习的个案工作方法编写一个个案辅导案例,进行模拟演练。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农村个案工作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设计出带有个案元素的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实验教学要求】
全班分成7个组(每个组5人左右),要求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认真撰写个案辅导案例并进行角色模拟,完毕后把感受写下来。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3.农村小组工作
【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农村存在的问题如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家庭暴力等问题,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主题(不得重复),策划一个小组活动。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学校小组工作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能成功地应用已学习的小组工作设计出带有小组元素的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实验教学要求】
全班分成7个组(每个组5人左右),每个组选定一个主题,策划一个农村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策划书包括小组名称、时间、地点、目的、参加对象、工作人员、辅助人员、活动道具、活动具体安排、可能遇到的问题;
每一组将制作的小组活动策划书的纸质版上交给老师,老师在课堂做出评点。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4.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技巧
【实验教学内容】
选取一些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工作中如何发展村民组织,如何应用谈判策略解决农村问题。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组织技巧。

【实验教学要求】
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完毕,每个同学都要交一份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技巧认识报告(不少于1000字)。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一)总体学时分配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有着较强的应用特色。

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避免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六、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讲课内容和顺序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开展。

七、主要参考资料
张和清. 农村社会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史铁尔. 农村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农村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大纲编写人(签字):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核):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