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23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这一群体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情绪困扰,通过其成长经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展开辅导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征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助人自助的能力。
目标1:强化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青少年的成长理论,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征以及成长背景,能够将青少年的相关知识与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有效的结合。
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解决不同类型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目标3:深化学生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同为青少年的他们,通过学习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这个群体特性,帮助别人,帮助自己。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教学内容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概貌性和总括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总体的视角来把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在教师组讲授的同时保证授课内容的严密逻辑。
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在教学过程中,青少年这个群体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青少年的问题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进行内容就讲授,特别是选择案例时要与时俱进,选择和青少年群体特点非常贴合的内容和案例进行讲授。
注重教学内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除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之外,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鼓励学生发表建议,互相讨论。
案例分析和讨论题不设标准答案。
2.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整体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的方式,第一、二、三章主要是课堂教授,再配以案例解析、视频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第四章将采用课堂讲授,特别是家庭影响那部分会配以专家讲座,再加上案例解析、视频观摩、课堂讨论等;第六章主要采用大作业的方式,由学生查阅资料,做案例分析,课堂展示,教师补充,外加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第五章和第七章的内容主要通过参观、访谈等方式完成。
《家庭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查课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该课程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阐述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及其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家庭发展的历史,家庭的基本结构、功能、习俗以及家庭伦理道德,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学理论对现阶段家庭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家庭的基本结构、功能、制度、习俗等的变迁及成因。
2.要求学生了解人的性别的确立机制、恋爱、约会、择偶、结婚的历程,并深入掌握家庭内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
3.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学会运用理论深入剖析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家庭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处理家庭关系的智慧和技巧,为学生今后组建家庭提供基础。
三、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家庭的界定、本质;家庭的历史变迁;家庭过程;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以及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家庭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机制,比如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的变迁与社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家庭的变化趋势;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婚姻家庭中的实际运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身边案例,探索“体验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在对家庭问题的“研究”、“思索”、“想象”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教学手段:PPT、视频作为辅助手段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1.教学内容(1)家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2)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3)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重、难点提示(1)从社会整体角度、社会关系角度了解家庭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家庭社会学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20(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农村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农村社会求助工作、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村福利社会工作;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工作方法:针对特定群体的方法、针对社区发展的方法;再次,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新形势下农村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能够实际从事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并得出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探讨部分,主要厘清家庭的定义以及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家庭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第二部分为技能操作部分,主要运用第一部分所讲述的理论为操作支点,对家庭社会工作的诸多策略、家庭维系服务等实际问题进行“情境分析”。
第三部分为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相应的调查研究报告。
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大纲

《婚姻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883B课程类型:口通识教育必修课口通识教育选修课口专业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专业名称)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是劳动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学科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生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家庭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婚姻家庭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以研究婚姻家庭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促进人们婚姻家庭幸福和谐为中心,以探讨婚姻家庭与社会相互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目的。
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念、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行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学视角的婚姻家庭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掌握婚姻家庭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研究手段来分析和研究婚姻家庭变迁中新的问题。
目标1:理解婚姻和家庭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价值目标2:理解和分析多元婚姻和家庭目标3:设计合理的人生路径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要求:《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是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结合较强的特点,因此采用依托案例教学达成实用性、操作性目标;同时,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阐述,以及对于婚姻家庭变迁过程中的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辅之以适量的复习题和思考作业题,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的讲授中,多联系婚姻家庭变迁的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采用依托案例教学达成实用性、操作性目标;案例教学的进行,有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启发式教学、文献导读等多种方法。
《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史晓云编写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36 目录前言 (943)第一章绪论 (944)第一节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 (944)一、家庭与人的关系层面 (944)二、家庭与社会关系层面 (944)三、现实的家庭状况期待家庭理论的指导 (944)第二节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944)一、家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944)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945)第三节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945)一、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945)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945)复习与思考题 (946)参考书目 (946)第二章婚姻概述 (947)第一节婚姻的涵义 (947)一、不同的时代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947)二、不同的学科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角度 (947)第二节婚姻的形式 (947)一、不同民族、文化的婚姻形式 (947)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婚姻形式 (947)第三节结婚习俗及其社会学涵义 (948)一、婚姻礼节的象征意义 (948)二、婚姻礼节的社会学意蕴 (948)第四节婚姻的本质 (948)一、神意的表现 (948)二、亲属团体和社会存在的需要 (948)三、自我个性的需要 (948)复习与思考题 (948)参考书目 (948)第三章家庭概述 (949)第一节家庭的概念 (949)一、古代家庭的概念 (949)二、近、现代家庭的概念 (949)三、关于家庭的定义 (949)第二节家庭的性质 (949)一、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949)二、家庭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950)三、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 (950)四、家庭是社会制度 (950)家庭社会学五、家庭的本质 (950)复习与思考题 (951)参考书目 (951)第四章家庭过程 (952)第一节择偶 (952)一、择偶理论及基本原则 (952)二、现代人的择偶动机和标准 (952)三、择偶与约会 (953)四、恋爱 (953)第二节结婚 (953)一、婚前准备 (953)二、结婚 (954)第三节我国一般的家庭过程及其发展任务 (954)一、新婚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的阶段) (954)二、育儿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学龄前的儿童养育时期) (954)三、有学龄儿童期 (954)四、有青少年子女期 (955)五、空巢时期(子女纷纷离家,家中只剩下夫妻俩人共度时光的时期) (955)六、孤老期(夫妻有一方死亡,家庭面临解体的最后阶段) (955)第四节中年家庭 (955)一、中年家庭结构 (955)二、中年家庭所面临的婚姻问题 (956)三、中年家庭夫妻婚姻关系的调试 (956)第五节老年家庭与空巢家庭 (956)一、老年婚姻家庭 (956)二、老年家庭结构的变化 (956)复习与思考题 (957)参考书目 (957)第五章家庭结构 (958)第一节家庭结构的概念 (958)一、家庭结构的要素 (958)二、家庭结构的特征 (958)第二节家庭结构的分类 (958)一、按家庭的人口组成来划分 (958)二、按家庭成员配偶的人数和对数划分 (959)三、按家庭成员居住地划分 (959)四、按家庭传袭规则来划分 (959)五、按参与和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力来划分 (959)六、按家庭收入来划分 (959)第三节家庭结构的变迁 (959)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结构 (959)二、中国的家庭结构及其变迁 (960)复习与思考题 (960)937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38 参考书目 (960)第六章家庭关系 (961)第一节家庭关系的特点 (961)一、家庭关系的涵义及种类 (961)二、家庭关系的特点 (962)三、影响家庭关系的各种因素 (962)四、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962)第二节夫妻关系 (962)一、夫妻关系的本质 (963)二、夫妻关系与社会变迁 (963)三、当代夫妻关系的特征 (963)四、中国社会中的夫妻关系 (963)第三节亲子关系 (963)一、亲子关系的本质 (963)二、亲子关系及其发展过程 (963)三、亲子关系的特点 (964)四、亲子关系问题 (964)五、亲子关系的调试 (964)第四节其他亲属关系 (964)一、婆媳关系 (964)二、祖孙关系 (964)三、其他可能的家庭关系 (965)第五节家庭网 (965)一、家庭网的涵义 (965)二、家庭网的特征 (965)三、家庭网的功能 (965)复习与思考题 (965)参考书目 (965)第七章家庭功能 (966)第一节家庭功能的概念 (966)一、家庭功能的涵义 (966)二、决定家庭功能的因素 (966)第二节家庭功能的分类 (966)一、生物功能 (967)二、心理功能 (967)三、经济的功能 (967)四、政治功能 (967)五、教育的功能 (967)六、娱乐的功能 (967)七、文化的功能 (967)第三节家庭功能的变迁及其原因 (967)一、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分析 (967)二、现代社会中家庭功能的丧失和转移 (968)家庭社会学三、中国社会家庭功能的重组 (968)复习与思考题 (968)参考书目 (969)第八章家庭管理 (970)第一节家庭管理的内容 (970)一、家庭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970)二、家庭管理的原则 (970)第二节家庭经济管理 (971)一、家庭消费 (971)二、家庭经济结构 (971)第三节家务劳动管理 (971)一、家务劳动的概念 (971)二、家务劳动的特点 (971)三、家务劳动管理的目的 (972)四、中国家务劳动的现状 (972)第四节家庭闲暇生活安排 (972)一、闲暇时间的概念 (972)二、闲暇生活的功能 (972)三、家庭整体闲暇活动与成员个体闲暇活动 (972)第五节家庭生育计划 (972)一、家庭生育计划的概念 (972)二、生育计划和计划生育 (972)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973)复习与思考题 (973)参考书目 (973)第九章婚姻家庭法 (974)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涵义及特征 (974)一、婚姻家庭法的涵义 (974)二、婚姻家庭法的特征 (974)三、婚姻家庭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975)四、婚姻家庭法与家庭伦理道德、家庭习俗 (975)第二节中国婚姻家庭法的变革历史 (976)一、中国近代以前的婚姻家庭立法 (976)二、中国近代的婚姻家庭法 (976)三、建国后中国内地婚姻家庭法的变革 (976)复习与思考题 (977)参考书目 (977)第十章家庭伦理 (978)第一节家庭伦理的基本概念 (978)一、家庭伦理(家庭道德)的概念 (978)二、家庭伦理的特点 (978)三、家庭伦理的作用 (978)四、家庭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978)939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40 第二节家庭伦理的内容 (979)一、恋爱道德 (979)二、婚姻道德 (979)三、家庭道德 (979)第三节中国家庭伦理的演变 (979)一、传统中国家庭伦理 (979)二、近代社会运动对家庭伦理的冲击 (979)三、现代中国的家庭理论 (980)复习与思考题 (980)参考书目 (980)第十一章家庭习俗 (981)第一节家庭习俗的基本概念 (981)一、习俗 (981)二、家庭习俗 (981)第二节家庭习俗的内容 (982)一、家庭习俗的内容 (982)二、家庭习俗的沿革与家庭发展史 (982)三、家庭习俗变革的动因 (982)第三节中国家庭习俗的变革 (982)复习与思考题 (982)参考书目 (982)第十二章家庭危机与应对 (983)第一节婚姻问题及其预防 (983)一、婚姻压力 (983)二、婚姻冲突与危机 (983)三、预防危机——婚前准备 (983)四、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调适 (983)五、树立“动力婚姻”观念 (983)第二节家庭暴力 (983)一、家庭压力 (984)二、家庭暴力的界定及特征 (984)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984)四、家庭暴力的防治 (984)五、家庭暴力的对策 (985)第三节离婚 (985)一、离婚与离婚率 (985)二、离婚原因分析 (985)三、离婚的影响 (986)复习与思考题 (987)参考书目 (987)第十三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 (988)第一节国外婚姻家庭研究简述 (988)一、19世纪中叶以前 (988)家庭社会学二、19世纪中叶及以后 (988)三、20世纪前后 (989)四、1950年开始 (989)五、20世纪60年代开始 (989)六、西方学者的两种主要观点(归纳西方学者的研究) (989)第二节中国的婚姻家庭研究简史 (989)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概况 (989)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990)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990)复习与思考题 (991)参考书目 (991)第十四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992)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992)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992)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论点 (992)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 (993)一、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 (993)二、家庭系统理论的概念及主要理论观点 (993)第三节结构功能理论 (993)一、结构功能理论在家庭社会学研究中的基本假设 (994)二、家庭领域中的结构功能理论 (994)第四节社会冲突理论 (994)一、社会冲突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的区别 (994)二、冲突理论的观点 (994)三、冲突理论 (994)第五节符号互动论 (995)第六节社会交换理论 (996)复习与思考题 (996)参考书目 (996)第十五章家庭的起源、演化和发展 (997)第一节家庭出现以前的人类两性关系状态 (997)一、关于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杂交状态的争论 (997)二、杂交关系阶段在人类史上客观存在的原因 (997)三、人类的杂交关系不是一种社会制度 (997)第二节血婚制家庭 (997)一、血婚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 (997)二、人类两性关系中第一个禁例出现的原因 (997)三、证明血婚制家庭曾经存在的证据 (997)第三节伙婚制家庭 (998)一、伙婚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 (998)二、伙婚制家庭产生的原因 (998)第四节偶婚制家庭 (998)一、偶婚制家庭是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过渡的婚姻家庭形式 (998)941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42二、偶婚制家庭的特点 (998)三、偶婚制家庭产生的原因 (998)四、偶婚制家庭的家庭形态 (998)第五节个体婚家庭 (998)一、个体婚家庭的产生 (998)二、个体婚家庭的特征 (998)复习与思考题 (999)参考书目 (999)第十六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家庭问题 (1000)第一节现代化对家庭变迁的影响 (1000)一、结构功能论的视角 (1000)二、功能中介角度 (1000)第二节中国的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1000)一、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 (1000)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 (1000)三、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1001)四、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 (1001)第三节家庭变迁的方向预测 (1001)一、悲观主义的家庭解体消亡论 (1001)二、乐观主义的家庭强化论 (1001)复习与思考题 (1001)参考书目 (1001)家庭社会学前言本课程为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考虑到每年都有不少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选修,本次大纲编写亦有意识的照顾到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2 学分:2)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家庭与社区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是研究出生至5、6岁儿童家庭教育活动以及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对儿童的合作共育,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规律、研究社区资源开发的策略,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学习此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掌握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和社区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家长和社区的教育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和社区支持、配合、参与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2.基本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1.家庭概述2.家庭教育概述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教学要求:1.初步理解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2.了解家长教养方式的分类教学内容:1.家长自身素质2.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3.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4. 家庭教育的社会历史背景教学难点:区别不同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2.基本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3.基本了解实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注意问题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不同内容的价值2.形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正确态度。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基本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教学难点: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把握(五)特殊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2.基本把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教要点教学内容:1.胎教2.0-1岁婴儿的家庭教育3.2-3岁逆反期儿童的家庭教育4.5-6岁儿童入学时的转折和家庭教育教学难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六)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教学要求:1.了解不同的特殊类型儿童的判定依据2.基本把握针对不同特殊类型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教学内容:1.智力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2.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3.离散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4.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七)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教学要求:1.了解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任务和原则2.初步学会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途径3. 学会设计家园合作活动方案教学内容:1.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和任务2.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3.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途径4.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教学难点:1.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方法2.家园合作活动方案设计(八)社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要求:1.初步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内涵2、学会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策略1.社区教育概述2.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难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九)新形势下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要求:1.基本了解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趋势2.基本了解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3.初步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原因教学内容:1.当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变革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误区的产生原因三、学时分配表(一)先修课程学前教育概论,幼儿园教育政策法规(二)教学建议教师浓缩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精华,提取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实例,指导学生对选定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相结合。
家庭社会工作

集美大学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E070272.课程中文名称: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3.课程总学时:32 ,其中:讲课:28 ,实验:4 ,上机:,实习:,课外:。
4.课程学分:25.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6.开课单位:政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7.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8.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9.课程负责人:姚进忠(注:课程编号、学时、学分、类型等均必须与2012版培养方案一致)二、教学目的和要求《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婚姻与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婚姻与家庭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与家庭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婚姻关系、家庭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帮助家庭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危机的反应机制,解决婚姻和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婚姻和家庭中的个体的潜能,使家庭健康成长。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几种代表性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2、理论联系实践,掌握解决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理论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家庭概述1.1家庭的涵义1.2社会学对家庭的考察1.3社会工作中的家庭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问、讨论、点评,讲授,PPT课件 2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家庭的涵义;社会学对家庭考察的几个角度;社会工作实务是如何看待家庭的。
第二章家庭过程1.1择偶1.2结婚1.3中年家庭1.4老年家庭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问、讨论、点评,讲授,PPT课件 2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家庭产生和形成、发展的过程,了解各个过程中家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使命和问题。
第三章家庭社会工作概述1.1家庭社会工作源起1.2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1.3家庭服务的源起与涵义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问、讨论、点评,讲授,PPT课件 2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内涵、家庭服务的源起与涵义;并理解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服务的关系。
家庭社会工作教案

家庭社会工作教案教案标题:家庭社会工作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积极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案例研究,学生将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目标和方法,并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2. 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
4. 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2. 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小组活动材料。
3. 案例研究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发学生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讲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10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解释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强调家庭社会工作对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步骤三:探讨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15分钟)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他们认为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如何解决家庭冲突,以及如何支持弱势群体等。
步骤四: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社会工作的场景,例如家庭暴力、儿童保护等,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步骤五:案例研究(15分钟)提供一些真实的家庭社会工作案例给学生,让他们分析和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并提供支持和资源。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帮助改善家庭和社会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20(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如: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以及与此有关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法等基本范畴。
其次,掌握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婚姻、家庭问题。
再次,能够运用婚姻与家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类婚姻、家庭现象,如:家庭关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机等,并从家庭社会工作角度,给出辅导的一般性建议。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婚姻的涵义、形式、及锁具有的社会意义,家庭的概述和家庭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
第二部分为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了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部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对的危机处理和辅导特殊家庭。
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婚姻概述22第二章家庭概述44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66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22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66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6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66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66第九章家庭过程88第章家庭关系及其调适44第一章家庭危机及其应付88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66第三章婚姻家庭法66总复习22合计7272(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上篇总论第一章婚姻概述教学要点:1、婚姻的涵义、形式2、结婚习俗及其社会学涵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婚姻的涵义一、什么是婚姻第二节婚姻的形式一、婚姻的形式第三节结婚习俗及其社会学涵义一、结婚的习俗二、结婚的社会学涵义第二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教学要点:1、家庭的涵义和特征2、家庭结构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一、社会变迁与家庭进化论二、现代化对家庭变迁的影响第二节中国的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一、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三、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四、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三节家庭变迁的方向预测一、悲观主义的家庭解体消亡论二、乐观主义的家庭强化论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教学要点:1、国外婚姻家庭的研究2、中国的婚姻家庭研究简史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外婚姻家庭研究简述第二节中国的婚姻家庭研究简史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概况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家庭问题研究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教学要点:1、家庭社会工作的概论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3、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一、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三、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四、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价值观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欧美国家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二、港台地区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三、中国内地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一、个案工作法二、团体工作方法三、社区工作方法四、家庭治疗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教学要点:1、家庭生命周期理论2、家庭系统理论3、结构功能理论4、社会冲突理论5、符号互动理论6、社会交换理论7、社会支持理论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社会工作意义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与家庭理论的假设及观点二、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第三节结构功能理论第四节社会冲突理论第五节符号互动理论第六节社会交换理论第七节社会支持理论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教学要点:1、家庭治疗2、结构式家庭治疗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治疗简介一、家庭治疗发展简史二、家庭治疗的概念三、家庭治疗师的角色和价值规范四、家庭治疗的一般程序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二、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三、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过程四、常用的家庭治疗技巧五、治疗师的角色第三节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一、基本理念二、家庭沟通与影响家庭沟通的因素三、治疗方法与技巧四、治疗师的角色与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色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教学要点:1、德国系统式家庭治疗2、现代家庭治疗的其他模式简介3、后现代学派对家庭治疗的发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国系统式家庭治疗一、系统式家庭治疗概述二、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治疗技术三、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色第二节现代家庭治疗的其他模式简介一、鲍温家庭系统理论二、行为主义家庭治疗法三、心理动力性家庭治疗法四、功能性家庭治疗五、策略性家庭治疗第三节后现代学派对家庭治疗的发展一、后现代学派对现代主义家庭治疗理念的颠覆二、后现代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治疗策略下篇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第九章家庭过程教学要点:1、择偶、结婚2、我国一般的家庭过程及其发展任务3、中年家庭、老年家庭与“空巢家庭”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择偶一、关于择偶的理论婚前准备四、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调适第二节婚外恋一、婚外恋概述二、婚外恋事件的辅导第三节家庭暴力一、家庭压力二、家庭暴力的界定及特征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四、家庭暴力的防治及辅导第四节离婚及辅导一、离婚与离婚率二、离婚的原因分析三、离婚的影响和辅导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教学要点:1、单亲家庭、“丁克家庭”2、再婚家庭、同居家庭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单亲家庭一、单亲家庭:形成原因及结构二、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三、单亲家庭的调适与辅导第二节“丁克家庭”一、“丁克家庭”的界定二、我国“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原因三、“丁克家庭”的辅导第三节再婚家庭一、再婚与再婚家庭二、再婚家庭的辅导第四节同居家庭一、同居及同居家庭:现状与成因二、同居家庭面临的问题三、同居家庭的辅导第三章婚姻家庭法教学要点:1、婚姻家庭法的涵义及特征2、中国婚姻家庭法的变革历史、现行、未来展望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涵义及特征一、婚姻家庭法的涵义二、婚姻家庭法的特征三、婚姻家庭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四、婚姻家庭法与家庭伦理道德、家庭习俗第二节中国婚姻家庭法的变革历史一、中国近代以前的婚姻家庭立法二、中国近代的婚姻家庭法三、建国后中国内地婚姻家庭法的变革第三节现行《婚姻法》(修正案)的基本内容第四节21世纪中国婚姻法展望一、填补立法空白二、充实与健全现行的婚姻法考核要求:1、婚姻的概述1、1婚姻的涵义识记:(1)婚姻的定义(2)婚姻的基本构成要素理解:(1)婚姻的传统意义(2)人类学对婚姻的界定(3)我国现行法律对婚姻的界定1、2婚姻的基本形式理解:(1)婚姻形式的历史变迁(2)婚姻形式的多样性所具有的意义1、3婚姻习俗所具有的社会意义识记:(1)婚姻习俗的定义(2)“六礼”理解及应用:(1)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结婚习俗,而各种习俗都有的独特的社会学意义。
2、家庭概述2、1家庭的涵义及特征识记:(1)家庭的涵义及特征2、2家庭结构的涵义、家庭结构分类及家庭结构分类的意义识记:(1)家庭结构(2)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理解及应用:(1)考察家庭结构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3家庭关系的涵义,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的关系识记:(1)家庭关系2、4家庭功能的涵义、家庭功能的内容及家庭的正、负功能识记:(1)家庭功能(2)家庭的正、负功能理解及应用:(1)如何理解家庭所具有的负功能3、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3、1家庭变迁与家庭进化论,现代化对家庭变迁的影响识记:(1)家庭变迁(2)家庭进化论3、2 中国的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识记:(1)我国传统婚姻的特征(2)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特点理解及应用:(1)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功能变化的具体表现(2)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3、3我国未来家庭发展的趋势理解:(1)我国未来家庭发展的趋势表现的几大方面3、4家庭变迁的方向理解及应用:(1)悲观主义的家庭解体消亡论(2)乐观主义的家庭强化论(3)乐观主义的家庭强化论的依据4、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4、1国外家庭社会学研究发展简史识记:(1)亚当斯的关于西方家庭研究史的4个划分时期(2)克里斯坦森的关于婚姻家庭研究历史划分法理解:(1)不同的家庭史研究时期所关注的问题和重点(2)不同学科所关注的婚姻家庭的领域4、2中国的婚姻家庭研究简史识记:(1)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研究的主要议题理解:(1)中国婚姻家庭的历史分期5、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5、1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发展历史、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价值观识记:(1)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2)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3)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价值观理解及应用:(1)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5、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识记:(1)欧美国家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2)港台地区地区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3)中国大陆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5、3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识记:(1)家庭个案社会工作(2)团体社会工作(3)社区工作(4)家庭治疗的基本涵义6、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1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所具有的社会工作意义识记:(1)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涵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理解:(1)家庭生命周期(2)杜瓦尔的关系生命周期的八阶段划分法6、2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社会工作的应用识记:(1)家庭系统理论的涵义、基本假设及其理论观点(2)家庭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的应用理解:(1)家庭系统理论(2)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3)边界、沟通方式和家庭结构等三个概念的内容6、3结构功能论、社会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社会支持理论在家庭社会学的家庭社会工作的意义识记:(1)结构功能论、社会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社会支持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1)结构功能论的基本假设(2)家庭是一个具有冲突关系的系统(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说(4)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5)社会支持理论的三个主要取向7、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7、1家庭治疗的知识简介识记:(1)家庭治疗的概念、特点、原则(2)家庭治疗师的角色和价值规范理解:(1)家庭治疗的发展简史(2)家庭治疗的概念、特点、原则(3)家庭治疗师的角色(4)家庭治疗的一般程序7、2结构式家庭治疗识记:(1)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观点(2)常见的不良结构及问题理解及应用:(1)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过程7、3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理解:(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理念(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中心概念“沟通过程”8、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8、1德国系统式家庭治疗识记:(1)德国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技术理解:(1)系统式家庭治疗对象(2)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色8、2 现代家庭治疗的其它模式简介理解:(1)鲍温家庭系统理论(2)行为主义家庭治疗法(3)心理动力性家庭治疗法(4)功能性家庭治疗(5)策略性家庭治疗8、3后现代学派对家庭治疗的发展理解及应用:(1)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扩展,个案辅导和家庭治疗的模式都受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