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毛概第三章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学生懂得我国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 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结
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 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国内,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封建 主义的残酷剥削,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 致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到处是一派百孔千疮的破败景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前的历史 最高水平相比,农业产值降低两成以上;江岸 河堤常年失修,水旱灾情严重。工业产值降低 一半,工矿设备多被毁坏……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 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 本主义。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51年8 月,毛泽东在 罗瑞卿《关于 镇压反革命的 报告》上的批 示。
在全国政协一届 二次会议上,毛 泽东等委员起立 通过《土地改革 法》。
18
(2)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 经济基础。 建 国 初 期 国 营 经 济 的 构 成
政上 府海 中军 央Hale Waihona Puke 银会 行没 的收 命国 令民 党
告资南 本京 及军 敌管 伪会 战清 犯查 财没 产收 的 官 20 布僚
(3)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 业大国,现代工业只占10%,根本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 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需要借 助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 社会,大量发展公营和私营近代工业,奠定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物质基础。
——列宁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 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6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
14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1949.10. —1952.底 人民大众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 盾
1953. —1956.底 国内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 与帝国主义 的矛盾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件

工业
科技
商业
农业
军事
(2)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
面貌
基本制度
阶级结构
社 会
生产 决定
政治观点
的
方式
存
法律观点
在
和
道德观点
发
展
发展水平
(3)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 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 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 构、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 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 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先进的 社会意识
落后的 社会意识
对社会发 展起促进
作用
对社会发 展起阻碍
作用
“三军可夺帅也,匹__夫__不__可__夺_志__也__。”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_武__不_能__屈_” (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_留__取_丹__心__照__汗__青_ 。 (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_声__声_入__耳___; _家__事_国__事_天__下__事__,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劳动资料
/手段
实
体
劳动对象
性
要
生产力
劳动者
素
渗
科学技术
透
性
科学管理
要 素
生产关系
原
奴
封
资
社
始 沉淀 社
隶 沉淀 社
2018毛概考试重点笔记

毛概: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3、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形成⭐️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5、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6、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概第二章(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两半社会经济特征:自给自足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落后的总根源:帝国主义的侵华⭐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五四运动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1948《在普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过渡形式)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形式)·新民主主义社会针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二重性所采取的方针是既利用又限制·改造道路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53年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制订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当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定股定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序应该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第四章⭐️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论十大关系》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概》2018版知识点整理

毛概2018版重点整理本文所标注页码以2018版教材为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的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形成过程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两个主题补充:【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全国人大十九届二次会议: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进宪法【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章作为全党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评价时间地点:邓小平主持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知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1)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维护、始终遵循(2)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毛概》课本知识点梳理(2018年版)

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条件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要和中国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①名族独立②人民解放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领导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2018版毛概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级社 55年底--56年底
75.6万个
初级社 53年底--55年夏
67万个
互助组 51年底--53年底
830万个
入社农户 96.3%
到 1956 年 底 , 全国入社农 户占总农户 的96.3%。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 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 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 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 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 资产阶级的目的。
1956年,荣毅仁经过 深思熟虑后,把自己 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 国家,为新中国的工 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 献,赢得普遍的尊重, 曾任国家副主席。
——《毛泽东选集》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 力量把我国建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 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 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 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领导地位)
陈云
“炒蒜”事件
由“蒜你狠”率队, 豆你玩,姜你军,不蛋定,药你死? 中国菜疯涨五成,CPI(消费者物价指 数)一路狂升。
谣盐事件
“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 “日本核泄漏出现的放射性物质 可能污染海水,没法再提炼盐” 。这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谣言竟在 我国一夜之间引发了一场抢购食 盐的风波。谣言传播速度之快、 抢购市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吃惊
抗美援朝
PK
南朝鲜李承晚
北朝鲜金日成
志愿军官兵与朝鲜民众依依惜别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余万人次
主要任务: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民主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52 1956 社会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一: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共识。
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 的。……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 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经济的来源,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不具有某种社会性质)——集体经济的来源, 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是个体经 济迅速发展时期。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性质)— —国营经济的来源,主要是指资本主 义民族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后,采取 鼓励和保护发展的政策。
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上 政治上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文化上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资产阶级 文化、封建主义腐朽文化仍然广泛存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52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任务: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 资本、进行土地革命。
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 国民党残余势力 帝国主义
农奴制下悲惨的西藏
农奴巴布被挖双眼
1951年西藏解放
牧民贝母洪贞被砍右手 牧民推托被砍左腿
抓捕特务、土匪
1950—1953年,全面开展镇反运动,重点打击土匪、 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首。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农民和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各 革 命 阶 级 联 合 专 政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1952 1956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上 政治上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文化上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原解放区根据地建立的公营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的经济;接管、征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
开展三反、五反
枪决贪污犯 刘青山、张子善
三反: 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 开展的“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枪决奸商王康年
五反: 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土地改革
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
——毛泽东 1945年《论联合政府》
之二: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 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 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 生了巨大变化。
银元、米棉之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用行政镇压手段和 经济手段与投机商人(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 意义:稳定了物价,赢得了民心。
2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
主体
工业化 总路线 农 业
建设 发展生产力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
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两翼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建设与改造并举
3、总路线实现的必要性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 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不改 变这种落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新中国成立初始 工业落后
国营农场的收割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