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不愿上学

合集下载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怎么治愈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怎么治愈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怎么治愈?1、首先,孩子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很无助,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错。

但是,孩子需要明白的是,自己也有责任。

孩子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例如:学习不努力、不尊重父母、不听从父母的话等等。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

2、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

家长要想让孩子性格变得开朗,不内向、自卑,那么家长首先要从自己问题着手,进行改正。

脾气太过暴躁的家长,孩子很可能也会效仿,所以要想孩子性格开朗,家长也要改掉自己的臭脾气。

3、抛弃传统教育观念。

很多家长都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打不成才,或者会觉得棍棒下出孝子,详相信这些观念一定是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父母的心理,所以才会每当孩子出现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就会动用武力,而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作为家长应该抛弃这样的传统观念,要知道现在的和谐社会,应该跟孩子当朋友相处,这样才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益处。

4、找到问题的核心点。

想一想你之所以这么生气,到底是因为什么,这就是核心点。

是孩子不写作业吗?还是孩子不写作业会给你带来麻烦,比如第二天会被老师找。

弄清楚核心点之后再处理问题,就等于把浮在问题表面的情绪先剥离了开来。

人一旦能理性思考,情绪就不会太激动。

5、多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孩子变得胆小、内向,是因为内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类孩子需要家长给予足够的关爱才能慢慢将其心房打开,否则孩子可能永远都不想再跟你说出心里话,甚至疏远你。

不要吝啬对孩子表达爱意,如果孩子遇到了某些困难,家长要在情感上给予足够的温暖与支持。

6、多给孩子一点尊严。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尊严,不要在外人面前说打就打、说骂就骂,更不要在孩子提出“五花八门”想法的时候立即给予否定,多聆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孩子叛逆。

父母长期的打骂孩子还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叛逆的"霸主"。

孩子不愿上学心理疏导

孩子不愿上学心理疏导

孩子不想上学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仅在表达字面意思,背后更可能隐藏着孩子对什么事情不满意,或者在什么事情上需要帮助。

因此,想要解决该问题,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必不可少,那具体怎么疏导呢,下边带您了解。

首先应该对孩子表示同理心。

其实孩子向父母吐露心声,往往是希望能够获得安慰和鼓励,从而推动他们重拾信心。

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听懂他的言外之意,就一通数落或者打骂,反而令孩子不知所措,从此怕被责罚而不敢说心里话。

当孩子向爸妈吐露心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产生共鸣。

然后就是跟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协商解决办法。

当你听到孩子主动谈及某个话题时,不妨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他,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来对症下药。

比如不想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有的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有的是因为老师喜欢体罚学生……只有找准了源头,爸妈才能“对症下药”,跟孩子协商解决办法。

最后讲出合适的道理去鼓励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压抑自己。

对孩子来说,每个能够听入耳的道理都是可以安抚自己内心的理由。

爸爸妈妈一定要懂得抓住孩子心理,用一些正面意义的话去帮助孩子过渡心理的坎。

也许就是这些不经意的小瞬间,反而能教育孩子往好的方向走去。

综上就是如何对不愿上学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介绍,简单来讲,想要对孩子尽心心理疏导,首先就要孩子一定药将父母当作情感归宿,愿意分享心事,在父母那里寻求一个慰藉心灵、排除困扰的心理空间。

否则,如父母在情感上不受孩子信赖,甚至反过来跟孩子“唱反调”,那孩子就会“移情别恋”,不愿意跟父母亲近了。

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听懂孩子的“言外之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指责,而是父母采取具体的行动帮助他渡过难关。

润仁教育集团就是一家线上线下教育机构,致力于青少年问题咨询、研究、指导和解决为一体的教育机构,润仁教育服务范围:1、青少年问题,如厌学、学习成绩差,沉迷网络游戏等电子产品、叛逆、早恋注意力不集中、亲子关系差、家庭教育问题等。

孩子厌学不上学父母怎么办

孩子厌学不上学父母怎么办

孩子厌学不上学父母怎么办孩子厌学这是家长做担心,也是最发愁的事情,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这个事情,总是很束手无策,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帮助到孩子,有的时候甚至会打骂孩子,觉得孩子不听管教,不学习,这种做法家长一定要避免。

孩子厌学不上学父母怎么办1、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

孩子厌学,父母对孩子肯定是不满意的,难免言语上会表现出来,甚至是恶语相向。

孩子厌学,他一定是遇到了问题,心里是不快乐的,情绪是低落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再施压,再训斥或责骂,等于是把孩子在厌学的路上又向前推了一把。

2、解决心态问题,不可操之过急;首先要从调整孩子的心态开始,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是理解的。

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可以带孩子外出游玩,一同参加运动等,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孩子的情绪慢慢回到积极、向上的状态。

3、培养孩子的兴趣。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

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

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4、让孩子学习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

”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现出来。

孩子突然说不想去上学了要怎么办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在我们面前能够说出来自己的这种“不愿”,至少说明了对家人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的,并希望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孩子对家人也不信任,他就很可能会瞒着家人选择逃学,或压抑自己去学校,但在学校里无心学习。

无论是逃学还是压抑自己,都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失控。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不愿上学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不愿上学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不愿上学作者:佚名来源:网络分享:全人格教育孩子总是生活在极度紧张和恐惧当中,没有安全感。

最近,三年级的小海一反常态,突然不想去上学了,家长问他原因,他说同学欺负他,跟老师说了,老师也不管。

开始家长没有太重视,只是生拉硬拽着小海去学校,可是后来小海说什么也不去了。

无奈之下,小海和爸爸妈妈达成一个协议,让他去上学也行,但必须由家长陪同。

可是爸爸妈妈要上班,这个任务就只好落在奶奶的身上,已经有十来天是奶奶陪着小海一起去上课的。

小海的爸爸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只好求助于教育专家。

教育专家陈秀茹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决定和小海单独交流。

既然小海说受同学欺负,陈老师就从学校问起,问小海在哪个学校上学,老师好不好,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

结果,小海的话大大出乎陈老师的意料,他从凳子上站起来,凑到陈老师面前小声说:“陈老师,我说这话不能让他们听见。

”“没关系,爸爸妈妈在另一个房间,听不见。

”小海放松了,然后说:“老师和同学都挺好的。

”“那爸爸妈妈好吗?”小海犹豫了一下说:“还行。

”“那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小海不说话了。

“那你说说他们哪儿好哪儿不好。

”停了一会儿,小海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爸爸妈妈总打架,一打起来就摔东西,我经常给他们扫摔碎的东西。

有时候我收拾完他们还接着摔。

有几次爸爸从厨房拿出刀往桌子上一砍,我把刀拿下去以后,砍在桌子上的印都下不去。

”“他们是偶尔打吗?”“不是,经常打。

我爸爸很少跟我妈妈说话。

”“他们打架你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心里很害怕。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再吵架,十岁的小海决定以不上学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有一次,小海由于淘气被老师请家长,爸爸去了,回来以后跟妈妈说了小海的事情。

小海发现,不怎么跟妈妈说话的爸爸因为自己的事儿跟妈妈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

小海心里开始琢磨,“我要是淘气,爸爸就不理我了,可是却跟妈妈说话了。

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危害

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危害

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危害危害一: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经常吵架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孩子会变得逐渐内向和不自信,以及会无法正常与人交际,对爱情不信任。

由于孩子还小,无法正常判别这个属于正常现象,会让孩子在深夜里独自哭泣,让孩子变得内向。

危害二:让孩子多想,产生负面情绪。

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顾不上孩子的情绪,在双方冷战的同时,也无意间冷落了孩子。

这可能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无助等消极体验。

危害三:缺乏安全感。

孩子看着爸妈吵架,他会担心爸妈分开,然后不要自己了,怕没人管自己了,可能由此变得特别“粘人”,不容易哄。

如果父母吵架频繁,更会使孩子整日担惊受怕,容易留下心理阴影,或者造成安全感极度匮乏,影响心理健康。

危害四: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长期争吵,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社会人的不信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在工作中,也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和分享,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

长大后对另一半,也只会挑剔,吵架、甚至有暴力倾向。

父母吵架之后要如何弥补对孩子的伤害首先,跟孩子说“对不起”。

孩子在父母面前处于弱势方,没有话语权,对于大人的那些事情,孩子无法完全理解,遇到矛盾会感觉到恐惧与自责。

所以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说对不起,让孩子受到了惊吓,以后会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希望孩子能原谅自己。

其次,理性向孩子解释。

父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内,简单概述一下大致的问题,适当时候可以做出一定的取舍。

此外,还可以适当跟孩子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难以完美的,如果有了矛盾,应该如何解决矛盾,确实是需要好好学习的。

父母之间的吵架有时候反而也是一种沟通,或许以后的沟通会更加理性才好。

让孩子对真实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当然这是针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的,如果孩子还太小,则不宜解释太多。

最后,表达爱意。

孩子在学习上和父母发生冲突怎么办

孩子在学习上和父母发生冲突怎么办

孩子在学习上和父母发生冲突怎么办家庭教育中,孩子在学习上与父母发生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父母希望孩子有出色的成绩,而孩子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或面临压力过大。

为了缓解这种冲突,提升学习效果和改善家庭氛围,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倾听与沟通冲突的解决首先需要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空间,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困惑和不满。

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为父母提供了解真正问题所在的机会。

接下来,双方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二、建立信任与支持父母在冲突中应该积极传递给孩子信任和支持的信号。

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自卑感,父母的肯定与鼓励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表达对孩子努力的认可,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

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当发生学习上的冲突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

目标应该具有可实现性和适应性,不要给孩子过分的压力。

合理的计划包括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的拆解与管理等。

同时,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制定目标和计划,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四、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宽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同时,父母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工具和资源,如参考书籍、辅导资料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便利和乐趣。

五、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解决冲突的根本所在。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和自我提升的途径,而非简单的应付考试。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课外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在多个方面发展个人兴趣和能力。

六、寻求专业帮助有时候,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并不是父母能够解决的。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如请教老师或找专门的辅导机构。

家庭纠纷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纠纷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纠纷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然而,当家庭出现纠纷时,不仅会对成人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纠纷对孩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 心理健康受损家庭纠纷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不良影响。

孩子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惧、沮丧和无助,尤其是在亲人之间产生冲突、对立和暴力时。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往往无法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伤害。

2. 学业成绩下降家庭纠纷会对孩子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在经历家庭纷争时,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他们的精力会分散于家庭纠纷所带来的问题上,难以专注于学校的课程。

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辍学的情况。

3. 社交问题孩子在家庭纠纷中成长,可能对他们的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纷争可能导致孩子变得内向、孤僻,难以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他们可能会避开交际场合,而选择退缩到孤独的角落中。

长期下去,这对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将产生不利影响。

4. 健康问题家庭纠纷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身体和生理方面的问题。

孩子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反应。

长期处于紧张的家庭环境下,孩子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抑制,使得他们容易生病。

应对措施:1. 父母沟通家庭纠纷的关键在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父母应该努力改善沟通方式,学会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增加沟通频率和方式,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减轻纠纷对孩子的影响。

2. 提供稳定环境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父母要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并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和支持。

创造稳定的生活规律和纪律也有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3. 建立支持体系家庭纠纷带来的压力对孩子来说往往是巨大的,他们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可以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为孩子提供咨询和治疗服务。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如体育运动和艺术表演。

父母老是吵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父母老是吵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父母老是吵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影响一:孩子性格缺陷。

父母长期争吵,会导致孩子变得内向,性格孤僻。

经常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里的孩子,性格上往往会比较自卑、敏感、怯懦,很多时候也会受父母影响,变的很暴躁,甚至还有暴力倾向。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那孩子长大成家之后也很容易和自己的另一半因为很小的事情争吵。

影响二:影响孩子将来的婚恋观。

小时候不和睦的家庭让孩子产生不想成家的念头。

孩子经常目睹家庭内战,一定会对自己组建家庭而产生畏惧心理,不想结婚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会在内心生根了。

影响三:会让孩子活在压抑里。

无论是父母吵架时,还是吵架后,家庭气氛都是可怕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敢撒娇、撒野,甚至不敢发声。

但其实父母吵架后,孩子所承受的愤怒、恐惧等情绪,一点都不会比父母这两个当事人要少,可孩子不能发泄,不敢发泄,于是只能压抑,长久累积注定是种伤害。

影响四:导致孩子恐惧社交,缺乏安全感。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心理防线变深,很难向人敞开心扉,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父母老是吵架如何避免对孩子的影响?第一、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

多数时候,父母吵架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孩子,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既然父母都是为了孩子,那就应该懂得互相体谅。

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父母双方保持理性,好好说话,建立起良好的夫妻关系,矛盾调和起来的难度就没有那么大了。

第二、绝不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争吵。

童年或幼年时期的负面阴影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对孩子今后的夫妻关系、自己与孩子相处的关系造成很大影响。

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孩子。

第三、不必让孩子当裁判员。

对孩子而言,爸爸妈妈全是他深爱的人,他不期待见到这两个他深爱的人互相损害,更不愿意在两人中间作出评定和挑选,你假如问一个小孩子:“你更爱父亲,或是更爱父母?”他会回应:“父亲、母亲我还爱!”这即是孩子的对策,也是孩子的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不愿上学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分享:全人格教育
孩子总是生活在极度紧张和恐惧当中,没有安全感。

最近,三年级的小海一反常态,突然不想去上学了,家长问他原因,他说同学欺负他,跟老师说了,老师也不管。

开始家长没有太重视,只是生拉硬拽着小海去学校,可是后来小海说什么也不去了。

无奈之下,小海和爸爸妈妈达成一个协议,让他去上学也行,但必须由家长陪同。

可是爸爸妈妈要上班,这个任务就只好落在奶奶的身上,已经有十来天是奶奶陪着小海一起去上课的。

小海的爸爸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只好求助于教育专家。

教育专家陈秀茹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决定和小海单独交流。

既然小海说受同学欺负,陈老师就从学校问起,问小海在哪个学校上学,老师好不好,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

结果,小海的话大大出乎陈老师的意料,他从凳子上站起来,凑到陈老师面前小声说:“陈老师,我说这话不能让他们听见。

”“没关系,爸爸妈妈在另一个房间,听不见。

”小海放松了,然后说:“老师和同学都挺好的。

”“那爸爸妈妈好吗?”小海犹豫了一下说:“还行。

”“那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小海不说话了。

“那你说说他们哪儿好哪儿不好。

”停了一会儿,小海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爸爸妈妈总打架,一打起来就摔东西,我经常给他们扫摔碎的东西。

有时候我收拾完他们还接着摔。

有几次爸爸从厨房拿出刀往桌子上一砍,我把刀拿下去以后,砍在桌子上的印都下不去。

”“他们是偶尔打吗?”“不是,经常打。

我爸爸很少跟我妈妈说话。

”“他们打架你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心里很害怕。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再吵架,十岁的小海决定以不上学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有一次,小海由于淘气被老师请家长,爸爸去了,回来以后跟妈妈说了小海的事情。

小海发现,不怎么跟妈妈说话的爸爸因为自己的事儿跟妈妈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

小海心里开始琢磨,“我要是淘气,爸爸就不理我了,可是却跟妈妈说话了。

我要是有问题了,他们俩就得解决我的事儿,以后就少打架了。

”于是,小海决定用不去上学的办法让父母无暇吵架。

了解了小海不去学校的真实意图后,陈老师对他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从明天开始,你不让奶奶陪同了,前提是爸爸妈妈不吵架,如果他们还吵架,你再让奶奶陪着。

”小海鼓着掌说:“太好了。


接下来,陈老师将小海的话转述给了他的父母,他们非常吃惊:“怎么会是因为我们?他说是同学欺负他。


说起吵架的原因,小海的父母都有些不好意思,他们的工作都比较忙,回家后经常为家里的活谁多干谁少干吵个不停,都觉得自己很忙,谁都不认头在家多干一点儿。

妈妈的脾气属于沾火就着的那种,爸爸虽然轻易不发脾气,但发起脾气来比妈妈还急。

再加上妈妈比较爱攀比,爸爸感觉自己付出那么多,却总是得不到认可。

这些都是导致他们经常发生冲突的原因。

最后,陈老师让小海和他的爸爸妈妈达成了一个协议,“从今天开始,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你监督他们,而且从明天开始,奶奶不再陪你上学了。

”小海愉快地答应了,他的眼神也比刚来的时候亮了很多。

家长忙于挑重点校,找好老师,但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更重于学校的环境。

通过小海的故事,陈老师提醒家长,要想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环境造就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

家长往往重视学校的环境,选重点校、重点班、好老师,学校环境重要,家庭环境更重要。

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就像养花一样,花出了问题,我们都会找原因,是水多了还是缺肥了,或是见阳光少了,很少有人去指责花。

可孩子一旦有了问题,家长不是找孩子的原因,就是找学校的原因,却忽略了自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这个摇篮的质地可以是金的、银的,也可以是土坯的,但只要家里有温暖,一样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父母关注住多大的房子这样的硬件,却忽略了为孩子营造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的软件。

一个孩子从幼儿开始一直到青少年,他的成长中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家长一时没有控制好情绪,那么在吵完架后一定要有一个补救措施,告诉孩子,“我们那天吵架是因为爸爸没管住嘴,但是已经和妈妈和好了”。

跟孩子解释清楚。

可是很多家长往往是吵了就吵了,好了也就好了,根本不注意孩子的感受。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