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公开课导学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了解并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1.2 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黄生借书的故事,揭示了求知若渴、勤奋好学的道理。
2.2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3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黄生借书说》的作者袁枚及其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3 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4 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和拓展,鼓励学生发挥个性。
4.3 长期学习效果评价1. 关注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的进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黄生借书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黄生热爱读书,却家境贫寒,他向邻居借书并用心学习,最终成为一位学者。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借尸还魂”、“临时抱佛脚”等。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如勤奋好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3.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地方,准备与小组讨论。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共同解决问题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故事或感想,运用所学的成语和修辞手法。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其他有关勤奋好学的文章或故事,扩大阅读量。
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成语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5.2 课堂展示: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习的交流和提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导学案北师大版

2.背景资料:本文是一篇议论性小品文,文章就黄允修借书一事有感而发,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见解。
(7)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预习提示:
1.随读随标记随批注:生字用“”、新词用“—”、疑问处用“—”加“ ?”,批注要简短,写在文章一侧。
2.借助课后注释、课外参考书、工具书自主解决。
文言文学习小技巧:
1、先粗略阅读,扫除字音障碍。
2、多读几遍,最好能熟读成诵。
3、了解作者,查看写作背景。
4、落实字词,翻译文章,疏通文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____
②录毕,走送之: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意思。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当
堂
训
练
1.下列划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 一项是()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下列多义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天下物皆然
B.与:往借不与为一说,使与书俱
C.之:天子之书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D.为:若业为吾所有为一说,使与书俱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大版九年级上第27课《黄生借书说》教案

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
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认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B、作者列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展反问,说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表达的重点,语气也比拟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3、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课文以社会实例和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发奋读书。
当
堂
达
标
一、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3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
故有所览辄省记。
4、老师范读课文,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强〔qiáng〕假惴〔zhuì〕惴庋〔guǐ〕藏俟〔sì〕素蟫〔yín〕
三、学生参阅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1、同桌互译
2、师生解答难词难句
合
作
探
究
四、分析文章
1、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局部〔1-2段〕:说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二局部〔3段〕:用自己和黄生比照,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所有 拥有的 全部的
可惜 值得珍惜 值得可惜
拓
《黄生借书说》教案_1

《黄生借书说》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解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综合质疑。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构思严密、层层深化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需专心读的道理,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对比阐明道理、层层深化论证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设想: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读读、讲讲、练练,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明道理的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写作特点。
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
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
在这方面也许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谈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二、预习检测1、文体:“说”是古代一种特别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谈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像。
这篇“说”是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谈论。
2、有关: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3、有关字音:枚()斋()俟()辄()俸()吝()惴惴()摩玩()素蟫()庋藏()三、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要求:自由读,专心专注,边读边圈点批注。
留意生字、多音字,留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句的停顿。
)1、读不准的字音:汗牛塞屋(sāi)若业为吾全部(wéi)辄省记(xǐng)时蒙卷轴(juàn)2、断句如:黄生允修|借书(主谓之间要停顿)然|天子读书者(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接后要停顿)小结: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
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黄生借书说导学案

黄生借书说【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2.体会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阐明事理的写法。
3.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联系实际,获得启示。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体会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阐明事理的写法。
难点: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联系实际,获得启示。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
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
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
著有诗集《小仓山房文集》,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
2.背景资料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
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
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
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初读文章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强()假惴()惴庋()藏俟()素蟫()2.诵读课文,注意句间停顿,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处。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姑俟异日观云尔。
(3)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二、疏通文意(一)解释下列词语。
1.然.天子读书者有几:2.无论:3.强假:4.若业:5.为.吾所有:6.俟.异日:7.庋藏焉8.汗.牛塞屋9.家贫难致.:10.所览辄省...记:11.俸.去书来:12.可惜:13.惟.予之公.书:14.若.不相类:15.然则..予固不幸:16.读书也.必专:17.生固.不幸18.摩玩..之不已(二)借助课下注释,联系前后文,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黄生借书说导学案

八年级黄生借书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论证阐述观点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借书读书的独到见解,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2、难点(1)体会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
(2)理解作者借论说借书读书之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袁枚(1716 年 3 月 25 日-1798 年 1 月 3 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2、写作背景黄生允修来借书,作者有感于“书非借不能读也”,遂写此文以劝勉黄生珍惜时光,勤奋读书。
四、字词积累1、生字注音强(qiǎng)假惴(zhuì)惴庋(guǐ)藏俟(sì)辄(zhé)素蟫(yín)2、重点实词(1)授以书而告之授:交给(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那人。
强假:勉强借来(3)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惴惴:忧惧的样子。
摩玩:抚摸玩弄。
已:停止(4)若业为吾所有业:已经(5)庋藏焉,姑俟异日观庋藏:收藏俟:等待异日:日后,将来3、重点虚词(1)而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表转折,却)②归而形诸梦(表承接,就)③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承接,因而)(2)之①授以书而告之(代词,指黄生)②吾之书(助词,的)③少时之岁月(助词,的)4、通假字(1)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汗”通“汙”,使……流汗)5、一词多义(1)然①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样)(2)为①若业为吾所有(被)②非读书为然(是)(3)与①往借,不与(给)②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和)五、课文解读1、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展开论述,请找出文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2. 课文来源: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黄生借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书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概述:本文讲述了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黄生借书的过程,揭示了珍惜书籍、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3.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源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僻词汇;2. 课堂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书籍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主旨;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黄生借书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珍惜书籍的意义;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热爱阅读、珍惜书籍的良好习惯;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书籍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设计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知识;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的短文,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3. 搜集有关书籍的成语或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题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热爱阅读、珍惜书籍情感态度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课文内容,是否突出重点;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生借书说
课型:新授课
使用人:使用时间:审核人:
一、【积累及使用】【温故而知新】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庋.藏()俟.异日()形诸.梦()辄.()素蟫.()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故有所览辄省.记。
( )
2. 解释加点的词。
①授以书而告之.②非独.书为然③若业
..为吾所有
④姑.俊异日观云尔
..⑤归而形诸梦
...
⑥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⑦汗.牛塞屋
⑧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⑨必高束焉,庋.藏焉
⑩家贫难致.⑾不与.⑿故有所览辄省记
..
⒀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也⒁予之公.书⒂其他祖父
..积
⒃子孙弃者无论
..焉⒄强假.焉⒅今黄生贫类.予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②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③为一说,使与书俱。
④子不闻藏书者乎?
⑤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⑥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⑦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⑧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⑨姑俊异日观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整体感悟】
1.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 子孙弃者无论焉
D. 若业为吾所有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业为吾所有
A.非独书为然
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 为一说,使与书俱
D. 而身为宋国笑
3. 按要求填空。
①《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___意思。
③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_______,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④课文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___ 。
三【课内阅读·拓展提升】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 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乙段中,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______________,反面是_________ 。
4. 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四【达标检测】
阅读《黄生借书说》,做题。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四库”是指;现在常用的一个与“汗牛塞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
..焉②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③不与,归而形.诸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②故有所览辄省记。
五【作业设置】:(任选一题)
1、积累相关读书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读书卡片。
2、以“谈读书”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议论片断。
3、读了《黄生借书说》一文,你受到什么启示?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