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现 代 史 概 述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摘要:一、引言1.社会实践的意义2.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重要性二、中国近现代史概述1.近现代史的时间背景2.重要历史事件梳理三、社会实践内容1.实践活动安排2.实践地点选择3.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四、社会实践成果展示1.成果形式2.成果评价标准3.成果分享与交流五、总结与反思1.社会实践的意义与收获2.对近现代史知识的巩固与拓展3.对未来社会实践的展望正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背景下,广大师生纷纷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亲身感受近现代史的发展变迁。
本文将从社会实践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概述、社会实践内容、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以及总结与反思五个方面,详细介绍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段时间里,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在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中,各地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响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采访老年人群,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历史,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社会实践成果主要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摄影作品等形式展示。
成果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内容真实性、观点鲜明性、结构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记录、总结和反思,确保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通过成果分享与交流,提高自身及他人的历史素养。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_文档视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e)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f)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g)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史概要

中国历史概要(2009-08-30 12:32:00)标签:历史宗教神祗汉朝盘古中国中国历史概要一,远古时期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如何开始,我们不敢确定。
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将迫使我们不得不谈到我们了解很少的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和中华人起源等问题。
(A)盘古开天辟地根据神话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从276万2400多年前,从公元前2760480年起,即从开天辟地那一年起,到公元前480年止共276万年,神话学家把它分为十纪。
每一纪276000年,各有特定的名称:1九龙纪,2五龙纪,3摄提纪,4合洛纪,5连通纪,6序命纪,7循飞纪,8因提纪,9禅通纪,10流讫纪。
中国朝代顺序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一统是金瓯,三国两晋又纷争。
五胡乱华至中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三皇神话学家说,距盘古已55万年,陆续出现了下列的三位伟大的神祗,称为“三皇”。
“皇”的原始意义就是神祗,但神祗稍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我们可称之为第二级的神祗。
三皇既天皇,地皇,人皇或泰皇。
天皇是盘古后裔中第一位最有卓越成就的领袖,寿命1.8万岁,有12个儿子,帮助他治理日益增多的人民。
天皇把分散四方布满五岳的人们分为若干部落,每个部落推选或指定一位能干的人担任酋长。
天皇死后,经过若干万年,地皇在龙耳山(神话中的仙山)诞生,寿命也是1.8万岁,有11个儿子。
不知什么原因日月星辰运转的秩序忽然混乱。
地皇用他无比的神力,逐项改善。
让们有规律的起落,使得日月星辰重新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行。
人皇,诞生于刑马山(神话中的仙山),寿命1.65万岁。
有9个弟弟,都神通广大,法术高强。
人皇把中国分为九个州,命他的弟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
他自己则住在九州的中央。
经过三皇的努力,人类从摘食阶段进步到渔猎阶段,但对于捉到的鱼虾和小动物,也只能生吞活剥,大家本都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多洞少,只好向地面发展。
地面无法抵御野兽和风雨袭击,而即使居住在山洞里的人也无法抵御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的疾病,结果引起大量死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与参考答案(期末必备)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
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
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1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立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1.2 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中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二、经济建设的腾飞和转型2.1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初期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的统一调度和计划安排,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国家开始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2.3 推动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新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投入,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3.1 教育事业的繁荣:新中国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步提高了教育水平和质量。
3.2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新中国致力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3.3 文化产业的繁荣: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发展4.1 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新中国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了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4.2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中国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4.3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科技资源,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近代史(时间顺序整理)

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四川最为强烈。署理四川总督赵 尔丰下令打伤群众,造成成都血案。
目的: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 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 阶级改良派
由于革命形势日趋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与文学社两个团体决 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 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895年
严复在《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后又翻译了《天演论》
春
成立兴中会
1898年 3月
在檀香山成立。提出“驱除鞑虏
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是 不能改变的。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大作
张之洞写了《劝学篇》
1900年 1904年 20世纪初 1905年 1905年~ 1907年
1839年
1840年 1841年 1842年 1843年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59年 1861年 1864年 1885年 1894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
2月
5月
广州三元里武装 斗争
中英
6月
7月
金田起义
3月
太平天国定都南 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 法
9月 天京事变
6月
洋务运动
7月 太平天国灭亡
A、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 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 论的统一。 B、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 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 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5月 五四运动
10月
1920年 8月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一、近代前期历史发展概况(1840-1919年)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天国运动(1840年-19世纪60年代),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
1840年,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迅速加剧,汇聚成的社会矛盾的大爆发,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大对抗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扩张,企图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概述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