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爱情闺怨诗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选项
突出特点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 技法
怨,青青杨柳、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 皇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 家乡亲人的思念或独居闺中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等情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 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兰舟、夜雨、寒月、寒
意象 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
鹊报枝、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
情感 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思念亲 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
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往往先表现乐景乐情,而后转入写悲思,抒哀情愁情。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链接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李清照)、《菩萨蛮·小山重叠
教材 金明灭》(温庭筠)、《闺怨》(王昌龄)

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

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

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1《闺怨》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译文: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3. 凝妆:盛妆。

4.陌头:路边。

5.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6.悔教:后悔让《闺怨》赏析:唐代描写闺怨的诗不少,这一首就是描写闺怨的名篇。

题目“闺怨”,即闺中之怨。

前两句写闺中少妇不知愁。

首句点出诗中女主人公和她的心情:不知愁。

次句承接首句,具体写女主人公如何不知愁: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她着意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然后高高兴兴地登上翠楼去观赏景物。

后两句写闺中少妇的所见和所悔。

上句写少妇登楼所见的景物,引发了她的愁感。

少妇看到路边的杨柳长得青青可爱,猛然勾起了满腔的愁感。

这愁绪的内容,作者没有写出,但联系下一句诗,不言而喻。

少妇长年生活在深闺,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消逝和季节的变化,当她看到柳树青青,才猛然意识到时间又过了一年,而自己与夫婿分别又是一年,在这赏心悦目的春天季节,没有夫婿做伴,登楼赏景显得多么孤寂和无聊,刚刚产生的高兴情绪一扫而光,换来了满怀思夫的忧愁。

下句写由愁生悔:深梅自己当初让夫婿从军,谋取封侯的爵赏,以致自己一人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

诗写到这里,还没有写出怨来就结束了。

联系到作者所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还不是因为边将无能,让战争持久地打下去,致使夫婿立功未成,又迟迟未能回来。

爱情闺怨诗鉴赏

爱情闺怨诗鉴赏

7、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
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 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 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 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 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 绝!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
失宠后妃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 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 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 的感情。
产生原因
闺怨诗——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 倚栏干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 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 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 “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 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 “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 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 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 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6首最经典的闺怨古诗词

6首最经典的闺怨古诗词

6首最经典的闺怨古诗词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这首词写出了女子在长夜漫漫与酒为伍,陷入深深的睡眠之中,卷帘的人不知道荒芜寂寥的景象,美妙而感性。

2.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解析:这首词以冷暖不定的四季为题材,表达了江南女子对爱情的期望、失望和思念,表达了女子的柔情和感性。

3. 《浣溪沙·淡蕊风吹满地》作者:晏殊淡蕊风吹满地,梧桐月照空阶。

更无一点声色,何处见幽芳?隔墙有眼如窥镜,密约无人再共谁?红衣似火招魂,夜树闻啼几声。

解析:这首体现了晏殊的才情、流露了他的情感,属于琵琶曲中的名曲。

词中纤细温馨的细节,更突显出了词作品的女性柔韧和细腻之处。

4. 《满庭芳·春景》作者:韩琦春景悠悠,几许桃红李绿。

飞絮望眉语,轻烟度楚锦。

尘缘未尽,难寻人共语。

莫说平地风波起,清溪流水自东注。

解析:这首词写春景,浓情蜜意,风景恰是春天的美好。

清新独特的意境,再加上琵琶曲的声音,更是娓娓动听。

5.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作者: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解析:这首长恨歌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词史上的瑰宝,它传达出了妇女的思维和感性,并展现出唐代人民的崇拜皇权的心理。

慨叹人生浅和史迹长是白居易的高度感悟。

6. 《钗头凤·世情薄》作者:陆游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爱情闺怨诗代表作

爱情闺怨诗代表作

爱情闺怨诗代表作1、《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说起闺怨诗,不得不提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古诗中历来有“伤春悲秋”一说,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要伤感几回,排解一下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的少妇本来心情挺好,可是在春天的时候看到屋子外面的春色,一不小心就想起远方的丈夫了,后悔当初让他去建功立业。

2、《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也是闺怨诗中的一大经典。

其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两句也成了千古名句。

读这首诗时,小编不禁想起陈奕迅唱的那首《无人之境》里的一句歌词:如若早三五年相见,何来内心交战。

黄伟文的写的这歌词和张籍的那句诗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3、《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果前面两首有人忘了,那么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怕是没几个会忘掉的吧。

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算铁石心肠之人读起来也得为之动容吧。

独守空房之时,最是容易想起故人,尤其是在古代,不像现在很多人一部手机就能在家没心没肺的宅好几天。

各位可以在周末试试,不动手机,一个人躺在沙发上,保准你会胡思乱想起来,如果外面在下点小雨的话,就更妙了。

再附上一首李的词:4、《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用以表达女性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它常常借助婉约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出女性对婚姻不幸、家庭沉闷以及社会束缚的抱怨和哀怨。

《闺怨》既表现了女性的柔弱和无奈,又展示了她们的聪明和机智,是对封建婚姻和社会压迫的一种自我表白和反抗。

《闺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

作为一种表达女性内心情感的诗歌形式,它具有深深的情感内核和独到的表达手法。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将女性的苦闷和无助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王建的《闺怨》之中,诗人以“寒夜客衣单,尽日茶无温”的描写,展示了女子的孤独无助和对婚姻冷淡的心态。

诗人用镜子无法照见内心的世界表达了自己压抑的情感和对家庭生活的抱怨。

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女子们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除了丰富的情感表达,闺怨诗还寄托了女性的情感寄托和社会自由的追求。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

她们常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压迫。

然而,在闺怨诗中,女性却通过诗歌来释放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传达对婚姻和社会约束的反感。

她们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使得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中展现出一种不被妥协的独立意识。

这种对于情感和自由的追求,为当时受压迫的女性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在闺怨诗中,女性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给外界。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仅展现出了对于家庭、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不满,也将这种不满和抗争转化为一种艺术表达。

《闺怨》诗丰富了古代文学中女性主题的内容,提高了女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度。

同时,它也为后世的女性主义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总之,闺怨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女性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它不仅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也呈现了女性对于自由和情感的追求。

闺怨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为女性主题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代爱情诗词《》闺怨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闺怨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闺怨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

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闺思离愁,是古代爱情诗最常见的题材。

作为以女方口吻来表现的相思离别之情,常是寄对方以殷切的怀想,抒发自己镂心刻骨的思念与孤独难忍的悲哀。

这类诗,内容大体相同,表现形态则各异。

如沈如筠《闺怨》:“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是借月光以慰亲人;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写寄梦怀人;白居易《闺妇》:“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写因思深愁浓而人也懒散消瘦,等等。

董以宁这首闺怨诗,选择了另一个观察点着笔,写得意婉情深。

“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两句,写思妇的哀怨。

流苏,下垂的繐子,是装饰品。

合欢床,指夫妇结婚用的床。

丈夫出征,经年不归,望着悬挂着百宝流苏刻有合欢图案的空床,对于年轻妇女来说,最容易牵动对丈夫的怀想。

空床独守,孤衾只影,对于寂寞孤单的凄凉,又有特别的敏锐。

正如韩偓《春闺》诗云:“长吁解罗带,怯见上空床。

”同一个“空”字,包含着思妇多少哀怨和愁恨。

由此而引起的“妾断肠”,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后两句,作者转换一个观察点,将笔触集中到思妇日常生活最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中,含蓄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当时夫妻挥手痛别,泪湿衣裳。

至今泪痕犹在,不忍洗掉,是去不掉对丈夫的深深怀念。

这一件非同寻常的衣裳,是夫妻情深的明证;睹物怀人,它又成了女主人公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

“留得当年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确是一种出新的写法,作者善于观察生活,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不忍浣衣”这一行动,便将女主人公的真情痴想,和盘托出,足见作者捕捉素材的灵巧与构思的新颖。

下一“忍”字,说明它是夸张的虚拟,却无损于这一精巧的形象思维。

在感情上,三四两句作一转折,深深的凄怨化作了诚挚的怀念。

短短的四句诗,情意委婉,深曲有致,耐人寻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闺怨 王昌龄
行宫 元稹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 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 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 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
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
主题
伤 春 怀 人
人物身份
弃妇
“怨” 年老由色衰
丈夫情变 以夫为纲
“怨” 情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对爱情婚姻的失望; 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1、宦妇(官太太) 2、商妇 3、征人妇 4、宫妇 5、游子妇
一、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 1、或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
2、或表现夫妻离别之后的真挚思念。
3、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
4、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二、表现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1、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
2、宫中生活的单调怀无聊。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 颦,最断人肠。
[注]①故画作远山长:故意把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 示离恨的深长。 ②流芳:一作“流光”,义同,均指流水 年华。③颦:蹙眉,表示愁情。
1、词的上片写离愁别恨,但词人并不直接写,而是 借助 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写,试作分析。
2、词的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
比兴
表 (托物起兴) 触景生情 现 乐景衬哀情 手 直抒胸臆 法
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衬托、 对比 、用典等
抑扬
反衬
意象 诗情 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 “长”和“寒”加以分析。
宫①女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1、以相思寓_渴__望_报__效_国__家_朝_廷__ 2、以美人迟暮寓__壮_志__未_酬__功_业_未__就__ 3、以空闺寂寞寓_怀__才_不__遇_ 4、以冷落薄情寓_遭__排_挤__打_击__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 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极冷。“长”字既表 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 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 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 的寒意。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 “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 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 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 的不同。
1、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 主题之一。诗人写离别很少用轻松、高昂 的笔调,大都写得很沉重,在伤情之中引 发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 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筵宴、长汀、 寒蝉、秋雨、蓝舟、白帆、去鸟、杨柳、残 月等
缠绵、伤感、凄凉
2、离乱意境: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 无数的战乱与分裂。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 了无限的痛苦。诗人们会以一颗忧伤的诗心,去 表现人们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个人的艰辛, 感情深沉,思想深刻。





赏 之





学习目标:
一、了解爱情闺怨诗歌的特点。 二、了解此类诗中所写意象和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此类诗的手法。
爱情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
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 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 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 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 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 抱怨也。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 之情,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苹洲。
标题中含有“怨”“怀” “妇叹”“闺怨”“幽恨”“寄良 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的凄凉意象
言愁意象:秋风、夜雨、寒夜、寒衣、白发、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残 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 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又 飞”“临笺泪长”
丈夫远行 (为利)
思念、关切、
独守空闺的寂寞、 悔恨 孤独
长期分离的苦楚
对朝廷连年征战的 不满;对战争无情 的痛诉
少女
游子 妇
丈夫远行 (求学) 对团聚的渴望
青春短暂 等待
青春辜负,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期待
幽闭深宫 寂寞孤单、百无聊赖;向往自由和幸福;
妃子
失宠 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的怨恨
隐逸意境的主要意象有:草屋、空山、明 月、田园、飞鸟等
从容旷达、淡泊宁静、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等
4、思乡意境:游子思乡是古典诗词中一 个永恒的主题。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 情调都可称为思乡的引线。
思乡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杨柳、归雁、宿鸟、 晚风、明月、落叶、寒山、青山、流水等
哀愁、悲苦、无奈、温馨等
1、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 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 的作用。
萦绕着怅然失落的哀愁。
四、阴阳两隔的悼词之痛。
1、或睹故物思亡人,或触旧景而生悲情,表 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
2、或追忆从前生活的情景,叙述亡者琐事细 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
3、或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孤独寂寞的 情感,与物是人非的凄楚。
五、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斗志未酬功业未就的。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 江、悲风、鼓角、天涯、飞雁、暮雨等
悲壮深沉,孤独寂寥、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3、隐逸意境:古代文人或迫于政治的黑暗,官 场的污浊,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或清高自守, 超然物外,最终选择了归隐。他们在诗词中创造 了一种清幽明澈、物我交融的隐逸意境,表现了 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①“深”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 态,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 奈。
②“隐”描写了诗中人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 宫,想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所能望见 的只是夜色下一片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 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3、梅花落——曲调名。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 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 的景象。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 之音。
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行为类意象:眉锁、织布、捣衣、缝衣、登 高、凭栏等。
室内用具:灯、烛、帘、被、团扇、床枕、 帷幕、帏、镜、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 等。
建筑意象:翠楼、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 从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 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3、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
4、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美好生 活的向往。
三、空兰独守的思亲之怨。
1、或写思妇空闺思夫、念远的哀伤。 2、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 3、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圆的渴望。
四、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
1、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 2、一种不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伤。 3、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
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 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 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 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 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居处。
问题:1、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1、诗中写的是一个因被幽闭深宫而孤 独寂寞的宫女妃子。
2、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 复杂的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袭人、 月色撩人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抱着 琴,凝望着夜空,凝望昭阳宫。
3、写出现她被禁宫中、遭人冷落、空 守寂寞的深深怨情。
2、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 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 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 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 感情?
词的上片以形传神,“呵手试梅 妆”这个细节, 点出了女主人公的 微妙心理。天气很冷,起床后 呵手 取暖,梳妆打扮,暗示了一夜思念, 希冀久别之人突然回来;“故画作远 山长”,只因心中充满了离愁别恨, 所以把双眉画得像远山那样修长。
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 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华易逝,流年 似水,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 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 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 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 主人公“拟歌先敛”、强颜欢笑、寸 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 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 唱的痛苦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