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偏振光进入波片后

合集下载

物理小论文--偏振光的产生与应用

物理小论文--偏振光的产生与应用

偏振光的产生与应用班学号:张壮壮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几种产生偏振光的方法和技术及其原理的分析、偏振光的应用,让读者们对偏振光的产生和应用有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偏振光、产生、原理、应用、尼科尔棱镜、双折射、布儒斯特定律、折射起偏、二向色性、波片、偏振片、光弹性学、光学活性物质、旋光度。

引言:近些年来,光学的应用范围急剧扩大,其中偏振光,首先在物理学领域,其次在化学与工程学领域中,作为主要的测量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以结构的应力分析为中心的光弹性学一直应用于实际。

生活中偏振光的应用也不胜枚举,如可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装有偏振片的汽车车灯和前窗玻璃、液晶显示器、测定糖度的糖度计甚至我们观看的3D电影都和偏振光的应用密切相关。

正文:一、偏振光的产生:1.直线偏振光的产生A.利用晶体的双折射--尼科尔棱镜原理:一束入射光进入各向异性的媒质后,分裂成沿不同方向折射的两束光,称为双折射。

其中一束遵守折射定律,成为寻常光,简称o光,另一束不遵守折射定律,成为非寻常光,简称e光。

o光和e光都是线偏振光。

尼科尔棱镜结构如下图(1),其中AN垂直于AC,AN段为折射率介于方解石的n o和n e的透明加拿大树胶,自然光沿平行于棱边AM方向入射到第一块棱镜端面上,这时入射角为22度,进入棱镜后分为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o光以76度入射到加拿大树胶上,因入射角超过临界角度,所以发生全反射,而e光射到树胶上不发生全反射,从棱镜的另一端射出。

图(1)B.利用反射的布儒斯特定律—玻璃片堆获取线偏振光自然光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在反射光中,垂直于入射面的光振动比较强,在折射光中,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比较强。

如图(2),当入射角i B满足tani B=n2/n1时,反射光中,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消失,反射光成为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而折射光仍为部分偏振光,此即为布儒斯特定律。

偏振光经过1_4波片后偏振态的变化

偏振光经过1_4波片后偏振态的变化
x y ' x ' y x y ' x ' y λ /4
椭圆偏振光入射
分析同上 ,若入射光是右旋或左旋椭圆偏振光 ,出射光是光矢量与 x 轴成 ± θ 角的线偏振光 . 1 ± i π 1 ( 3 ) 波片快轴和 x 轴方向成 ± ,波片的琼斯矩阵 Pλ / 4 = . 4 樤2 ± i 1 珟 珟 ' ' E E cos θ x x 若入射光是右旋椭圆偏振光,即 珟 经 过 波 片 的 出 射 光 为 = , 1 / 4 : = 珟 ' - isin θ Ey E'y 珟 E cos θ cos θ± isin θ x 1 ,是椭圆偏振光 . 若入射光是左旋椭圆偏振光 , 即 珟 = , 经过 1 / 4 波片的 樤 2 ± icos θ - sin θ isin θ Ey 珟 ' E cos θisin θ x 1 出射光为 珟 = ,是椭圆偏振光 . ' 樤 2 ± icos θ + sin θ Ey 综上 ,椭圆偏振光通过 1 / 4 波片 , 椭圆主轴与波片快 ( 慢 ) 轴一致时 , 出射光为线偏振光 ; 椭圆主轴与波 片快 ( 慢 ) 轴成任意角时 ,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 . 2. 2. 3 圆偏振光 1 0 ( 1 ) 波片快轴沿 y 方向,波片的琼斯矩阵 Pλ / 4 = - . 0 -i 珟 珟 ' E E 1 1 x x 1 1 若入射光是右旋圆偏振光 ,即 珟 = ,是光矢 ,经过 1 / 4 波片的出射光为 : 珟 = ' 樤2 -i 樤2 -1 Ey Ey 珟 E 1 x 1 量与 x 轴成 - π / 4 的线偏振光 . 若入射光是左旋圆偏振光 ,即 珟 = ,经过 1 / 4 波片的出射光为 : 樤2 i Ey 珟 ' E 1 x 1 = ,是光矢量与 x 轴成 π / 4 的线偏振光 . 珟 ' 樤2 1 Ey

物理光学期末试题

物理光学期末试题

1.波动方程,光程、光程差、相位差2.杨氏干涉、薄膜干涉(等倾、等厚) (重点)3.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半波带、分辨本领)、光栅4.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偏振光之间转换1.)](ex p[0kz t i E E --=ω与)](ex p[0kz t i E E +-=ω描述的是 传播的光波。

A .沿正方向B .沿负方向C .分别沿正和负方向D .分别沿负和正方向2.牛奶在自然光照射时呈白色,由此可以肯定牛奶对光的散射主要是A .瑞利散射B .分子散射C .Mie 散射D .拉曼散射3.在白炽光入射的牛顿环中,同级圆环中相应于颜色蓝到红的空间位置是A .由外到里B .由里到外C .不变D .随机变化5. F-P 腔两内腔面距离h 增加时,其自由光谱范围λ∆A .恒定不变B .增加C .下降D .=06.光波的能流密度正比于A . E 或HB .2E 或2HC .2E ,与H 无关D . 2H ,与E 无关7.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分为o 光和e 光的介质属A .单轴晶体B .双轴晶体C .各向同性晶体D .均匀媒质8.两相干光的光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他们的光强都增加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A .增加一倍B . 减小一半C .不变D . 增加1/2 倍9.线偏振光可以看成是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个偏振光的叠加,这两个偏振光是A .振幅相等,没有固定相位关系B .振幅相等,有固定相位关系C .振幅可以不相等,但相位差等于0度或180度D .振幅可以不相等,但相位差等于90度或270度10.等倾干涉图样中心圆环 。

(区分迈克尔孙和牛顿环)A .级次最高,色散最弱B .级次最高,色散最强C .级次最低 色散最弱D .级次最低,色散最强11.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λ4=a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º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A .2 个B .4 个C .6 个D .8 个14.闪耀光栅中,使刻槽面与光栅面成角,目的是使A.干涉零级与衍射零级在空间分开B.干涉零级与衍射零级在空间重合。

(最新整理)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最新整理)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完整)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的全部内容。

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布儒斯特角的测量1808年马吕斯(1775-1812)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

通过深入研究,证明了光波是横波,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光的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偏振光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光学计量、实验应力分析、晶体性质研究和激光等方面更为突出.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太阳光、照明用光一般多为自然光。

而自然光经过一些材料的反射和透射后可能变成部分偏振光.自然光经过一些特殊材料,如偏振片或双折射晶体材料制作的棱镜后,就会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波片后就可能成为椭圆偏振光。

【目的与要求】1.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2.测量通过起偏器、1/4波片后的光的偏振特性,了解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特点.3。

通过观察从棱镜材料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偏振特性,了解反射光的偏振特性,测量出布儒斯特角。

4.用测量值验证布儒斯特角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一、棱镜材料的折射率的测量当一束光斜入射于棱镜表面时,其光路如图1所示。

n 为材料的折射率.同理出射角γ/ 为sinγ/= sini//n (–1)根据几何关系可以证明入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夹角为:δ=i+γ/-A,而且δ有一个极小值δmin ,可以证明:当光束偏转角为δmin时,有i=γ/γ= i/,此时δ=2i-A 即i=(δ+A)/2而A=γ+i/=2γγ=A/2由(–1)式可得:n=sin[(A+δmin)/2]/sin(A/2)(–2)因此,只要我们测量出δmin,用(–2)就可得到材料相对于该测量光的折射率n。

偏振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偏振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偏振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言:光的偏振现象有法国工程师马吕斯首先发现。

对光偏振现象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光的横波性,加深了人们对光传播规律的认识。

近年来光的偏振特性在光调制器、光开关、光学计量、应力分析、光信息处理、光通信、激光、光电子器件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利用偏振片和1/4波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并分析和研究各种偏振光。

从而了解1/4波片和1/2波片的作用及应用,加深对光偏振性质的认识。

实验原理1、 偏振光的种类。

光可按光适量的不同振动状态分为五类:(1)线偏振光 (2)自然光 (3)部分偏振光(4)园偏振光 (5)椭圆偏振光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装置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装置称为检偏器。

2、 线偏振光的产生。

(1)反射和折射产生偏振自然光以 i B =arc tan n 的入射角从空气入射至折射率为n 的介质表面上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以 i B 入射到一叠平行玻璃堆上的自然光,透射出来后也为线偏振光。

(2)偏振片。

利用某些晶体的二向色性可使通过他的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

(3)双折射产生偏振。

自然光入射到双折射晶体后,出射的o 光和e 光都为线偏振光。

3、 波晶片4、 线偏振光通过各种波片后偏振态的改变。

在光波的波面中取一直角坐标系,将电矢量E 分解为两个分量E X 和E y ,他们频率相同都为ω,设E y 相对E X 的相位差为∆φ,即有E X =A x cos ωt (2)E y =A y cos(ωt +∆φ) (3)由(2)、(3)两式得,对于一般情况,两垂直振动的合成为: e 轴O 轴 θ 光轴图 1E x2 A x2+ E y2A y2−2 E x2 E y2A x2A y2cos∆φ=sin2∆φ(4)注意对于线偏振光通过波片的情况∆φ取决于o光和e光入射时的相位差和由波晶片引起的相位差δ之和;而 E X为线偏振光振幅E在o轴的分量, E y为e轴的分量。

从上面垂直振动合成的一般情况出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波片的光轴夹角为θ或π/2,或者通过1/2波片仍为线偏振光。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学生: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偏振光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偏振光实验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自然光的振动在垂直与其传播方向的平面,取所有可能的方向;某一方向振动占优势的光叫部分偏振光;只在某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线叫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将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法称为起偏,用以起偏的装置或元件叫起偏器。

(一)线偏振光的产生1.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光线斜射向非金属的光滑平面(如水、木头、玻璃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会产生偏振现象,偏振的程度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及反射物质的性质。

当入射角是某一数值而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时,该入射角叫起偏角。

起偏角的数值α与反射物质的折射率n 的关系是:n=αtan (1)称为布如斯特定律,如图1所示。

根据此式,可以简单地利用玻璃起偏,也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折射率。

从空气入射到介质,一般起偏角在53度到58度之间。

非金属表面发射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入射面的;透射光是部分偏振光;使用多层玻璃组合成的玻璃堆,能得到很好的透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

图 1 图 22.偏振片分子型号的偏振片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的分子,这些分子平行地排列在同一方向上。

这种胶膜只允许垂直于分子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因而产生线偏振光,如图2所示。

分子型偏振片的有效起偏围几乎可达到180度,用它可得到较宽的偏振光束,是常用的起偏元件。

图 3鉴别光的偏振状态叫检偏,用作检偏的仪器叫或元件叫检偏器。

偏振片也可作检偏器使用。

自然光、部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在垂直光线传播方向的平面旋转偏振片时,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如图3所示,图中(α)表示旋转P ,光强不变,为自然光;(b )表示旋转P ,无全暗位置,但光强变化,为部分偏振光;(c )表示旋转P ,可找到全暗位置,为线偏振光。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

偏振光的研究班级:物理实验班21学号:2120909006姓名:黄忠政光的偏振现象是波动光学的一种重要现象,它的发现证实了光是横波,即光的振动垂直于它的传播方向。

光的偏振性质在光学计量、光弹技术、薄膜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各种偏振片和波片的作用。

二.实验装置;计算机,格兰陵镜,1/2、1/4波片,调节支架,光电接系统,激光器。

三.实验原理:1.偏振光的概念和基本规律(1)偏振光的种类光波是一种电磁波,根据电磁学理论,光波的矢量E、磁矢量H和光的传播方向三者相互垂直,所以光是横波。

通常人们用电矢量E代表光的振动方向,而电矢量E和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波的振动面。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的自发辐射所产生的,它们所发射的光的电矢量在各个方向振动的几率相同,称为自然光。

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始终沿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若电矢量在各个方向都振动,但在某个固定方向占绝对优势,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电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任一平面内做椭圆(或圆)运动的光,称为椭圆(或圆)偏振光。

各种偏振光的电矢量E如图1所示,注意光的传播方向垂直于纸面。

(2)偏振光、波片和偏振光的产生通常的光源都是自然光,研究光的偏振性质,必须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这一转变过程称为起偏,获得线偏振光的器件称为起偏器。

线偏振光可用人造偏振片获得,如:某些有机化合物晶体具有二向色性,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偏振片,能吸收某一方向振动的光,与此方向垂直振动的光则能通过,从而产生线偏振光;还可以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起偏的平行玻璃片堆;利用晶体的双折射特性起偏的尼科尔棱镜等。

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可用波片来产生,将双折射晶体割成光轴与表面平行的晶片,就制成波片了。

当波长为λ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厚度为d波片时,线偏振光在此波片中分成o光和e光,二者的电矢量E分别垂直于和平行于光轴,它们的传播方向相同,但在波片中的传播速度v0、v e却不同。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律实验原理:某些双折射晶体对于光振动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光有强烈吸收,而对于光振动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吸收很少(吸收o 光,通过e 光),这种对线偏振光的强烈的选择吸收性质,叫做二向色性。

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叫做偏振片。

偏振片可作为起偏器。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振动面平行于偏振片光轴(透振方向),强度为自然光一半的线偏振光。

如图1、图2所示:图1中靠近光源的偏振片1P 为起偏器,设经过1P 后线偏振光振幅为0A (图2所示),光强为I 0。

2P 与1P 夹角为θ,因此经2P 后的线偏振光振幅为θcos 0A A =,光强为θθ20220cos cos I A I ==,此式为马吕斯定律。

实验数据及图形:P 1 P 2 线偏光 单色自然光 线偏光 图1 P 1 P 2A 0 A 0cos θ θ 图2从图形中可以看出符合余弦定理,数据正确。

实验2.半波片,1/4波片作用实验原理: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以后,按其振动方向(或振动面)分解为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

它们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和固定的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若将它们投影到同一方向,就能满足相干条件,实现偏振光的干涉。

分振动面的干涉装置如图3所示,M 和N 是两个偏振片,C 是波片,单色自然光通过M 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在波片C 中分解为o 光和e 光,最后投影在N 上,形成干涉。

考虑特殊情况,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出射光强为:)cos 1)(2(sin 420δθ-=⊥I I ;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出射光强为:M N图3 分振动面干涉装置I 0 波片 偏振片 偏振片单色自然光)cos cos sin 2cos sin 21(222220//δθθθθ+-=I I 。

其中θ为波片光轴与M 透振方向的夹角,δ为o 光和e 光的总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偏振光的光强
①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I1=(1/2)I0 ;
②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 I1=I0 cos2(此称为马 吕斯定律); ③自然光通过双折射晶体后,I0= Ie =(1/2)I0 ; ④线偏振光通过双折射晶体后,
Ie=I cos2,
Io=I sin2
(5)偏振光的检验
各种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偏振状态的变化
3. 晶体偏光器件
(1)偏光棱镜;(2)偏光分束棱镜;(3)波 晶片(全波片,半波片,四分之一波片等); (4)位相延迟片(补偿器)等。
4. 偏振光的干涉
Ae A1 cos
Ao A1 sin
P1
Ao A02 A1 Ae Ae2 c
Ae 2 A1 cos cos
P2
I x Iy
③线偏振光:振动面取一定方位的线偏振光,可以 看作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位相相同或反 相,振幅比一定的两个线偏振光的合成。
E ( Ax i Ay j ) cos( t kz)
Ax=Acos Ay=Asin
4. 圆偏振光:可以看作是振动方向相互垂直、频率相同、 振幅相等、位相差±/2的两个线偏振光的合成。
(5)因为线偏振光在30的方向上,故入射椭圆 的长短轴之比 Ay/Ax=tan60。且可画出椭圆的外 接矩形。
(6)石英是正晶体,经/4片后,e 光的位相落后于 o 光 /2 ,即 2 =- /2 。因此,入射到 /4 片的光所具 有的初始位相为 1 = - 2 = 3/2 (或- /2 )。此为一个左旋的椭 圆偏振光。 (7)综合以上结果有:在未放/4 片时的入射光偏振态为:一个左 旋椭圆偏振光,长短轴之比为 Ay/Ax=tan60,长轴方向在N1主截 面方向。如图所示。
(2)产生圆偏振光的方法
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成45° 的角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后,为圆偏振光
(3)产生椭圆偏振光的方法
①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的 夹角为(0°、±45°、/2 、± 等值)时, 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后,为正椭圆偏振光。 ②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波片的光轴的夹角为 (0°、 /2 、 ± 等值)时,通过一般波片 后,为斜椭圆偏振光。
第五章 光的偏振
习 题 课
主讲人 杜泉/谌晓洪
理化学院
本章主要内容
1. 光波的五种偏振态
自然光、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与 椭圆偏振光 ①自然光:包含有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可以分 解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振幅相等,二 者之间无确定位相关系的两个线偏振光。
Ix=Iy=(1/2)I0
②部分偏振光: 包含有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可以分 解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振幅不相等,二 者之间无确定位相关系的两个线偏振光。
E Ex i E y j
Ex A cos( t kz) E y A cos( t kz 2)
当= y- x= /2时, 为右旋圆偏振光 当= y- x=- /2时, 为左旋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可以看作是振动方向相互垂直、频率相同、 振幅不等、位相差固定的两个线偏振光的合成。
入射光的 偏振态 自然光
通过偏振片 后的偏振态
线偏振光
偏振片绕光的传播方向转动 一周光强的变化 光强不变化
部分偏振光 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 圆偏振光 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
光强有变化,但无消光位置(两 次最大,两次最小) 光强有变化,且有消光位置, (两次最大,两次消光) 光强不变化 光强有变化,但无消光位置(两 次最大,两次最小)
= y- x
=0, 时为线偏振光; =/2时为正椭圆偏振光; 为其它值为斜椭圆偏振光。 0 < < 时为右旋椭圆偏振光; - < <0 时为左旋椭圆偏振光。
2. 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1)产生线偏振光的方法
①反射法( ib tan
1 n2 n1
);
②吸收法;(二向色性晶体,偏振片) ③棱镜法。(尼科耳棱镜,格兰系列棱镜等)
合成轨迹为
2
E Exz x ) E y Ay cos( t kz y )
Ex E y Ex E y 2 A A 2 A A cos sin x y x y
解:( 1 )加入 /4 片后可全暗,说明入射光为椭圆 偏振光。 (2)尼科耳转至光强最大处,则主截面方向即为入射光 的长轴方向。N1为长轴方向。
(3)/4片光轴与N1主截面平行,故长轴上的振 动为e光,短轴为o光。
(4)N2与N1顺差60时全暗,说明经/4片后的线偏 振光的振动面在逆时针转 30 的位置上(二、四象 限)。说明e光的位相落后于o光(或-)。即= (或-)。
椭圆偏振光
各种偏振光通过四分之一片后偏振状态的变化
入射光 自然光 部分偏振光 线偏振光 四分之一波片光轴的方位 光轴任意方位 光轴任意方位 与振动方向平行或垂直 与振动方向成45°或135° 其它方位 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任何方位 与椭圆的长轴或短轴平行 其它方位 出射光 自然光 部分偏振光 线偏振光 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Ao 2 A1 sin sin
I 2 A A 2 Ae 2 Ao 2 cos
2 e2 2 o2

2

(no ne )d 0(或)
习 题 选 讲
1. 一束入射光通过旋转尼科耳棱镜观察,发现其光 强随之变化,但不到全暗。当尼科耳转至光强最大 时,在它前面垂直插入一块石英 /4片,其光轴与尼 科耳主截面平行。顺时针转动尼科耳至60时,光全 暗。试详细分析入射光的偏振态。
N1
30
60
N2
2. 一束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垂直通过偏振片。 以入射光为轴转动偏振片时,测得透射光强最大值 是最小值的5倍。求自然光与线偏振光强度之比。 解:设自然光的光强为: I 0 A02 ,则通过偏振片 2 后的强度为: I 1 1 ; A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