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概况

合集下载

临汾城市介绍PPT

临汾城市介绍PPT

PART 2
著名景点
广胜寺
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国家AAAA级 景区 。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 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
后汉建和元年(147)敕建俱庐舍寺。魏太武帝元年 (424)坑杀天下僧道,焚经卷烧寺院,俱庐舍寺废 为土墟。后周武帝保定三年(563)游增正觉朝台兴 修浮图,掘出一断碑,碑文有建和元年敷建记载,这 是广胜寺最早的记载。北周武德三年(574)降旨灭 佛,建塔中止。
PART 4
城市文化
晋南木版年画
产于山西晋南。远在宋、金时期,晋南临汾一带的造纸、刻 版、印刷技术已相当发达,于是,木版年画也就应运而生。 在甘肃黑水城附近一古塔中发现宋、金时期平阳城姬家雕印 的一幅木版年画《四美图》。这幅画是目前所见到的我国最 早的木版年画。画中人物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 位古代著名美女,画中美女体态丰韵轻盈,神情奕奕动人, 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可见,晋南木版雕印技术已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而且年画行销甚远。先由画工描画好画稿,再由 该工雕刻在木板上,然后再印制到纸上着色,或者套印而成。 特点:整个生产过程,既有绘画工艺,又有雕刻技术和印刷 技术。
城市介绍PPT
临汾城市介绍
临汾市,别称平阳、卧牛城、花果城,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西南部,东倚 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 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地处半干旱、半湿 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城市介绍PPT

地 理
PART 3
特色美食
吴家熏肉
吴家熏肉是临汾的百年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这道菜主要使用猪肉为原料, 经过多种天然香料的腌制和独特的熏制工序,成品色泽金黄、皮色明亮。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具有一种 特殊的草香,让人回味无穷。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保持数天的保鲜期。这道菜不仅美味,还具有开胃健脾的 效果,是临汾地区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临汾市情简介

临汾市情简介

临汾市情简介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全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

全市辖2市1区14县及临汾、侯马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415万人。

临汾历史悠久,古为帝尧之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华夏文明之嫡脉,是三晋文化之源头。

这里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余家,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67处。

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我市已探明的矿种有38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0.73,位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煤炭资源储藏面积首屈一指,达到1.54万平方公里,总储量960亿吨,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乡宁主焦煤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

铁矿是我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

2006年全市全社会原煤产量5593万吨,占全省近十分之一;焦炭产量2432万吨,占全省1/4;生铁产量1326万吨,占全省37%;钢产量488万吨,占全省近1/4。

同时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旅游等新兴产业也初具规模。

临汾交通通信便利,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侯月铁路横穿东西,大运高速公路、国道108线、209线、309线、霍侯一级公路以及即将建成的晋韩高速公路纵贯全市,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884公里。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2006年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25.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20万部。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要求,全市紧紧围绕“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学技术长足进步,资源环境得到保护,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十一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临汾在发展,临汾在开放。

临汾人民正在围绕“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总目标,突出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和谐共进四大主题,紧扣“做大、做强、做优、做新、做活、做实”六大环节,大力推进由资源大市向工业强市、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由直线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由倚重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转变。

山西临汾简介

山西临汾简介

山西临汾简介自然概况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

最东段在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最西段在永和县南庄乡咀头附近,最南段在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以南的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脚下,最北段在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附近。

南北最大纵距 170 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 200 公里,全市总面积 20275 平方公里,占全省 13% 。

临汾“南通秦蜀 , 北达幽并 , 东临雷霍 , 西控河汾” , 整个地区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 , 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 , 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 , 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地区毗邻 , 南与运城接壤。

因其地理位置重要 ,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临汾市境内具有山地、盆地、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80%, 地表破碎 , 地势起伏 , 高低悬殊。

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 , 海拔 2346 . 8 米 , 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 385 . 1 米。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 , 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

东部由北向南有太岳山、中条山 , 西部是吕梁山脉 , 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 , 与临汾断陷盆地界线分明 , 全市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 200 余条 , 均属黄河水系。

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干流汾河和沁河。

其余较大的有昕水河、鄂河、浍河和清水河等。

黄河中游的主要支流汾河横贯全市中部 , 流域面积 10286 平方公里 , 是本区第一大河流。

黄河干流位于本区西侧 , 为晋秦天然分界线 , 全长 174 公里 , 流域面积 7739 平方公里。

沁河是本区含沙量最小的河系 , 全长 95 公里 , 总流域面积 2288 平方公里。

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 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但由于受地形影响 , 山区平川气候差异较大 , 气候特征迥异。

临汾市气温的一般特点是冬寒夏热。

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

山西省临汾市建筑环境概况

山西省临汾市建筑环境概况

山西省临汾市建筑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

地理坐标为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约170多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占山西省13%。

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地形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

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

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米,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米。

境内有黄河、汾河、昕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7条河流和郭庄、龙祠、霍泉三大名泉。

三·气候特点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气温的特点是冬寒夏热,雨热同期。

全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夏季酷热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错。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48.4—2512.6小时,年平均气温9.0—12.9℃,降水量420.1—550.6毫米,无霜期127—280天。

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教大。

以2005年临汾市气候特点为例: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正常。

极端事件频发生,夏季高温日数比较多,最高气温超过了近50年极值,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

临汾市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25.6℃。

城市简介----临汾

城市简介----临汾

城市简介----临汾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

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临汾是晋南经济重镇,经济总量位居山西省第二。

历史前沿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

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

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今曲沃、侯马、襄汾一带。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

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

西汉划全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

公元247年(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

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

北魏孝昌中置唐州。

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

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

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

元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

临汾介绍-临汾简介PPT(经典版)

临汾介绍-临汾简介PPT(经典版)

汾西枣糕
上用大枣与黄米面、玉米面制成的。 特点:色泽金黄,香甜可口,风味独特,在当 地很受人们喜欢。
河西蒸饭
有几百年的历史传承。是用黍米、红芸豆、红 枣蒸成的。其特点:色泽金黄,口感香软、糯、 甜。在当地凡有婚丧嫁娶、宴请宾朋,早饭都 是河西蒸饭臊子面。
牛肉丸子面
在临汾的大街小巷门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牛肉 丸子面馆。店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面条 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 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 肉和星点香菜。
3、旅游景点
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 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 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 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 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 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 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6年,晋升为国家地 质公园。
临汾
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 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 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 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临汾城市概况
别 名:平阳、卧牛城、花果城;下辖地区:1区、14县,代管2县级市;面 积:20275平方公 里;人 口:448.15万;地区生产总值:1320.1亿元。
临汾城市介绍
“棉麦之乡”,“膏腴之地”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 一,《帝王世纪》称:“尧 都平阳”,即今临汾。 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 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 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 一都”之称。

山西临汾简介

山西临汾简介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枕太岳余支,西依吕梁山脉,中部是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横南北,两岸土地肥沃,总面积1304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65万,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区划26个乡镇,70万亩土地。

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现为临汾行署所在地,是临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

【历史】临汾市历史悠久,早在15万年以前的“丁村人”就已在此劳动、生息。

临汾古称平阳,相传为唐尧古都。

春秋属韩,秦、汉为河东郡地。

晋永嘉三年刘渊建都于此。

隋为临汾郡,唐置晋州,宋、元、明、清为平阳府。

民国初属河东道。

解放后设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

1950年为山西省临汾专区。

1954年与运城专区并为副晋南专区。

一九七一年两区分置,称为地区。

2000年设地级市。

【地理地貌】临汾市地处黄河高原,汾河下游。

东有太岳,西有吕梁,两山之间为临汾盆地。

最高峰为太岳山系的霍山,海拔2346米,境内的吕梁山系以隰县的紫荆山为最高,海拔2012 米。

河流有百余条,主要为黄河、汾河、沁河、昕水河等。

黄河及其支流汾河、沁河为常流河,其他多为季节河。

【气候】临汾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特点极为显著,年均气温10.7℃,一月零下4℃左右,七月26℃。

年降雨量555毫米。

无霜期为180天。

【气候】全市共有耕地64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麦、棉、杂粮、烟草、麻皮、花生、葫麻等经济作物迹有种植,林木覆盖面积392万亩,四旁植树1.7亿株。

【资源】临汾市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铝、铜、石膏、油页岩等。

煤的储量达160亿吨,以霍县,乡宁的煤最为驰名。

工业主要有机械、冶炼、煤炭、化工、建筑、电力、造纸、纺织、食品等生产和加工部门。

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临汾钢铁公司、临汾动力机械厂、霍县矿务局、候马发电厂等。

【交通】全市交通四通八达,南同蒲铁路纵贯区境南北,大运公路、临汾至平顺河口、晋城至禹门口、大宁至临猗、临汾至大宁、临汾至吉县七郎窝等干线公路和隰县石口至孝义桃红坡、霍县至石楼、襄汾至乡宁、隰县至永和、临汾至浮山等支线公路和众多的简易公路,纵横交借,创成了较完整的交通网。

临汾

临汾
帝尧之都—临汾
一、临汾概况 二、 历史、文化、景观 三、临汾现状
一、临汾概况
1、地理位置 2、人口情况 3、经济状况 4、自然资源 5、历史人物
1、地理位置
临 汾 地 形 图
2、临汾市人口约415万,是仅次于太原市的人口 大市。
3、2008年GDP558亿元,是山西第二大经济体。
4、煤炭储量960亿吨,居全省 第二。
共 经 历
到 晋 静
, 从 晋
文料了经历为侯解 物,重济史我马放 保为要、时们晋后 护全的文期研国发 单国历化的究遗掘 位重史提政这址出 。点资供治一,的
中缔 至惠春用侯名 晋
原造 前公秋氏重重 文
697 — 628
636 628
霸者 之中,耳耳 公
权 。
, 开 创 了 晋 国 长 达 一 个 多 世 纪 的
( 前 年 前 年 ) : 姬 姓 ,
壶口留念 壶口龙洞








髓维念源洪景以大 的系移,洞,明槐 文宗民移地大初树 化亲为民方槐大根 现之主史文树移祖 象情线实化为民文 。为,和为图为化
精以纪渊腾背是 ,
1800 400
槐槐 代一已公公国树洪
树 也 有 近 百 年 的 历 史 ,
树 同 根 滋 生 的 第 三 代 大
年 在 位 。 春 秋 时 代 第 一 强 国 的
兄 , 政 治 家 、 外 交 家 , 前 年
前 期 晋 国 国 君 , 晋 献 公 之 子 , 晋
故 不 作 姬 重 耳 ) , 史 称 晋 文 公 。
” , 简 称 “ 晋 重 耳 ” ( 先 秦 男 子
, 谥 号 曰 “ 文 ” , 侯 爵 , 称 “ 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百科名片临汾行政图临汾地处黄河中游,最东段在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最西段在永和县南庄乡咀头附近,最南段在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以南的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脚下,最北段在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附近。

南北最大纵距170 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 公里。

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整个地区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市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因其地理位置重要,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文名称:临汾行政区类别: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北下辖地区: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等电话区号:0357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部面积:20275 平方公里人口:413万(2007年)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黄河壶口瀑布等机场:乔李民航机场火车站:临汾站车牌代号:晋L目录[隐藏]临汾气候及人口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临汾高校临汾知名中学风景名胜临汾气候及人口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临汾高校临汾知名中学风景名胜∙临汾名人∙临汾特产[编辑本段]临汾气候及人口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但由于受地形影响,山区平川气候差异较大, 气候特征迥异。

2009年临汾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7.6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2.92亿元,同比增长16.04%。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临汾市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和麦棉生产基地之一。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受水热条件影响,临汾市土壤发育较完全,形成深重粘化层,养分含量较为丰富。

全市普遍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褐土,此外还有草原草甸土、棕壤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几种类型。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尤以临汾至霍州的汾河两岸比较集中,土质发绵,比较肥沃。

草原草甸土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霍山、中条山、吕梁山的个别山顶,土壤湿润、温度高、有机含量丰富,是开辟天然牧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资源。

临汾市土地资源丰富,稳产高产肥沃耕地分布集中,由于“二川三山五丘陵”,土地类型多样,宜林宜草面积大。

但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从土地利用情况看,1998 年末,全市已利用面积1523.3 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1% ,其中,耕地面积523.7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25.8% ,宜林面积585.2 千公顷,约占28.9%, 未利用土地504.2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24.9% 。

临汾市后备土地资源仍较为丰富,大量的盐碱荒地、沙荒地、沼泽地可改良开垦为农林牧用地,但需要排水、治河、修建护岸工程开发投资很大。

全市土地开发利用率75.1% ,土地垦殖率26.2% ,耕地复种指数126% ,农业用地率68% ,建设用地率 5.6% ,人口密度185 人/ 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实际建设占用耕地7167.2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83.1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8355.7亩,当年净增加耕地613.7亩。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742万亩。

矿产资源临汾市物华天宝,矿产丰富,不仅矿种多,分布广,且开采历史悠久。

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41 种,主要有煤、油页岩、铁、铜、锌、铝、金、钴、稀有元素、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硫铁矿、膨润土、大理石、花岗石、重晶石、长石、石英、硅石、磷、硅线石等。

其中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

临汾市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 ,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二位,矿产潜在价值量为19350.5 万元,居全省之首。

煤炭资源是临汾市首屈一指的矿产资源,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有河东、霍西、沁水三大煤田。

全市含煤面积 1.54 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 ,分布在12 个县市。

总储量达629 亿吨,探明储量为398 亿吨。

临汾市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⑴煤种齐全,伴生矿产较多。

全市煤种有贫煤、瘦煤、无烟煤、焦煤、肥煤、气煤等 6 种,其中焦煤、气煤、肥煤和瘦煤都是炼焦煤,主要伴生矿有油页岩、铝土矿、耐火粘土、锰铁矿等。

另外还有大量的风化煤。

⑵煤炭质量较好,灰分和硫的含量适中,变质程度高,发热量大,中等可选,结焦性能好。

乡宁主焦煤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

⑶开发条件优越。

临汾市三大煤田除霍州煤田的霍山西麓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开采较困难外,其它煤田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简单,煤层多,单层厚,煤层稳定,倾角小,埋藏浅,交通方便,开发条件较好。

铁矿是临汾市的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为 4.2 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 1.8 亿吨,褐铁矿和赤铁矿储量约 2.4 亿吨。

临汾市的铁矿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 以上,大部分开采条件较好。

临汾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有铜、铅、铝、钴、金、银等7 种,但大部分储量不大。

铜矿主要分布在塔儿山- 二峰山一带的襄汾、翼城、曲沃等县,保有储量 2.7 万吨。

虽储量不大,但品位高,伴生的有益组分含量高,开采价值大。

铅、锌矿分布在洪洞、翼城、蒲县、古县的部分区域,金矿分布于塔儿山- 二峰山一带,探明储量5325 公斤,预计储量 1 万公斤,均为岩金矿。

铝土矿分布于霍州什林和汾西店底一带,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

临汾市的稀有元素矿产主要有锂、铷、稀土、铌、钽等几种,其中翼城石姑娘山的锂铷矿是省内独一无二的。

临汾市非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良好,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24 种非金属矿产中石膏、电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全省或全国具有重要优势,特别是石膏矿膏体厚位大,品位高,分布广,开采条件好。

其余如水泥灰岩、膨润土、花岗岩、耐火粘土、麦饭石等则可望成为国内优势矿产。

植物资源临汾市的植物资源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除农作物外,现已调查到的种子植物有606 种。

在植物分布上,东南山地丘陵地带以油松栎类和华山松占优势,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林有苹果、核桃、柿、板栗、山楂等,土特产主要有黑木耳、猴头等,名贵中草药植物有菖蒲、竹节人参和灵芝等;东部山地以沙棘、荆条等次生灌草丛植被为主。

经济林有核桃、瓦氏椋子、山楂、枣、桑、苹果、梨等,土特产有猴头、佛手和烟草,农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这一地带盛产药材,其中山芋肉、贝母负有盛名;太岳山区以油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草丛植被为主,是山西省主要的林业基地。

果品主要有梨、柿。

中草药种类繁多,其中以党参、贝母、山茱萸、霍香等最著名;临汾盆地以冬麦、棉花等农作物栽培为主,土产丰富,以曲沃的烟草、临汾的尧枣、洪洞的莲菜等闻名于省内外;吕梁山以油松、白皮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丛植被为主,土特产有松香、生漆、猴头、木耳等,中草药以甘草、五加皮、苍术、党参、核仁等著名;西部黄土残塬丘陵植被以灌丛和草丛为主,土特产有隰县金梨和永和红枣,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临汾的森林资源比较贫乏。

现有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总面积244.7 千公顷,人均林地0.07 公顷,为全国人均林的1/2 左右。

人均木材蓄积量 1.7 立方米,只占全国人均蓄积量的1/6 。

临汾市的森林不但面积小,蓄积量少,而且分布不均,林龄组成不协调,森林质量差。

临汾市的天然草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4.9% ,现已查明的主要草种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栖状黄芪、兰花棘豆、米口袋、野豌豆,禾木科的黄茨、隐子草、早熟禾、白羊草,禾草科的苔草、蒿草等。

野生动物资源临汾市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300 余种,占全省总种数的74% 。

在本区动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白鹳、黑鹳和褐马鸡三种,其中褐马鸡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和特有珍禽。

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大天鹅、鸳鸯。

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等。

由于临汾市处于古北界的南部,随着夏季太平洋暖湿气团的深入,东洋界动物也不断潜入到本区,使得临汾市古北界和尧庙华门东洋界动物俱有,区系组成复杂。

兽类主要有狼、狐、兔、果子狸、猪獾等,鸟类主要有麻雀、家燕、喜鹊、凤头杜鹃、龙斑鸠、大嘴乌鸦、凤头百灵、石鸡、褐马鸡、胡兀鹫、岩鸽等,两栖爬行类有黑斑蛙(青蛙、田鸡)、花背蟾蜍、无趾壁虎、中华大蟾蜍等。

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18.9 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14.8 亿立方米(含泉水3.14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4.1 亿立方米。

平均地面水入境量10.2 亿立方米,泉水入境量 2.5 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占全省13.9% ,人均占有量540 立方米,比全省多71 立方米,为全国的21.9% 。

亩均占有量比全省少29 立方米,相当于全国的10.8% ,同全国相比属贫水区。

环境问题而如今的临汾被人们称作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位于由铸铁厂、冶炼厂和水泥厂组成的19.3公里工业带中心。

煤矿每年供应各厂5000万公吨煤炭,因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不受限制。

[编辑本段]气候环境临汾市气温的特点是冬寒夏热。

全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夏季酷热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错。

2005年全市气候特点是: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正常,光、热、水主要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利弊皆有,属一般欠收年景。

极端事件频频发生:冬春连旱为困扰年度农作物生长的一大特点;夏季高温日数较多,最高气温超过了近50年极值;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除5月略偏多、9月特别多外,其余月份降水偏少,秋季出现连阴雨天气。

全市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一25.6℃。

全市平均降水量527.4毫米,最大降水量为安泽,年降水量682毫米,最少降水量为蒲县,年降水量385毫米。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临汾市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

襄汾“丁村人”遗址和其他一些考古发现,证明远在十多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汾河沿岸的土地上就劳动、生息、繁衍着中华民族最早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公社的传说,《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

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就发生在本地。

商朝时,临汾为商版图上的冀州之地,洪洞、曲沃等地出土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等都具有显著的殷商文化特征。

西周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即传说中的“桐叶封弟”,唐就是今翼城。

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国内有晋水,就把唐改称晋国。

春秋时期,临汾属诸侯国晋,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晋国的中心就在现今曲沃、侯马一带,当时的晋国因有名相赵衰、弧偃(两人俱是平阳人)等辅政,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晋国出现了“政平民阜、采用不匮”的局面,逐渐强大起来。

晋文公称霸天下后,临汾对当时的山西乃至全国局势都有一定影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划分为36 郡,以后又不断增设到48 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