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沥青材料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培训课件(共 48张PPT)

建筑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培训课件(共 48张PPT)
组成结构类型如下图1 所示。
a-悬浮密实结构
b- 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图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强度理论
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中有二种破坏形 式:
1.库仑理论:在常温或较高温度下,粘结力 不足引起变形,抗剪强度不足引起的破坏。 2.在低温下,抗拉强度不足导致破坏。
强度理论
方法:三轴剪切试验
图 3 针入度试验示意图
图2 针入度仪
指标与性质间的关系
针入度越小
针入度与粘度之间 的关系是:针入度 越小, 粘度越大, 石油沥青越硬。
粘度越大
越硬
标准粘度
定义
表示液体石油沥青的相对粘度。
试验
标准粘度计 试验条件及方法:50cm³ 的沥青在规定温度(20、 25、30、60℃)流过规定 直径(3、5、10mm)的所 需时间(s)
1 概述 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 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4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5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6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 概 述
沥青混合料定义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Back
填料
沥青混合料
摊铺 沥青混凝土 压实
矿质集料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质混合料和沥青结合料 组成的混合体系。 矿料 (即矿质混合料) + 沥青 → 沥青混合料 → 摊铺,压实 → 沥青混凝土 或 沥青碎石
第七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沥青
桥 面 摊 铺 沥 青
防水卷材施工
沥青防水卷材
§1 石油沥青
1 概述 2 组分 3 胶体结构 4 技术性质 5 标准及选用
Back
石油沥青
概述
• 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 出各种轻质油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 物或再加工而得的产品。 • 建筑上主要使用石油沥青制成各种 防水材料或铺路材料。

《房屋建筑学》第七章-屋顶-卷材防水屋面构造-课件PPT及视频介绍

《房屋建筑学》第七章-屋顶-卷材防水屋面构造-课件PPT及视频介绍

(1)天沟(或檐沟)防水构造
①天沟、檐沟应增铺附加层。当 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 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宜设置防水涂膜附 加层;当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时,应增铺 一层卷材。
②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 层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应小于 200mm。
③天沟、檐沟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
(2)泛水防水构造
随着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 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是大力发展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限制发展和使用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 卷材和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淘汰焦油类防水材料和用高碱玻纤制成的复 合胎基材料,积极推广高分子防水卷材,努力发展环保型防水涂料,研究 开发高档建筑密封材料。
二、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层次
(1)沥青防水卷材。非永久性建筑的屋面防水 层采用二层油毡和三层沥青胶做法,简称二毡三油 防水层(共五层;分别为沥青胶、油毡、沥青胶、油 毡、沥青胶)。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方法有热 熔法及冷黏法两种。热熔法是用火焰加热器将卷 材均匀加热至表面光亮发黑,然后立即滚铺卷材使 之平展并辊压牢实;冷黏法是用胶黏剂将卷材粘贴 在找平层上,或利用某些卷材的自黏性进行铺贴。
课后作业
1.卷材防水屋面构造依次是?
2.屋面坡度<3%时,卷材宜
铺贴;
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
铺贴;
屋面坡度>15%时,沥青防水卷材应
铺贴。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层次
为防止找平层变形开裂而波及卷材防水 层,宜在找平层中留设分格缝。分格缝上 面应覆盖一层 200-300mm 宽的附加卷 材用黏结剂单边点贴。分格缝的宽度一 般为20mm,纵横间距不大于6m。

第七章 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

第七章  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

第七章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料产品的分类、命名和型号构成与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涂料产品进行分类、命名和型号的管理工作,也适用于识别涂料产品的类型及其差异。

2 分类涂料产品的分类是以涂料漆基中主要成膜物质为基础。

若成膜物质为多种树脂,则以在漆膜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种树脂为基础。

成膜物质分为17类,如表1所示。

表1 成膜物质分类注:1)包括直接来自天然资源的物质及其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物质。

3 命名3.1 命名原则涂料全名一般是由颜色或颜料名称加上成膜物质名称,再加上基本名称而组成。

对于不含颜料的清漆,其全名一般是由成膜物质名称加上基本名称而组成。

3.2 颜色名称通常由红、黄、蓝、白、黑、绿、紫、棕、灰等颜色,有时再加上深、中、浅(淡)等词构成。

若颜料对漆膜性能起显著作用,则可用颜料的名称代替颜色的名称。

例如铁红、锌黄、红丹等。

3.3 成膜物质名称应做适当简化,例如聚氨基甲酸酯简化成聚氨酯;环氧树脂简化成环氧;硝酸纤维素(酯)简化为硝基。

漆基中含有多种成膜物质时,选取起主要作用的一种成膜物质命名。

必要时也可选取两或三种成膜物质命名,主要成膜物质名称在前,次要成膜物质名称在后,例如红环氧硝基磁漆。

3.4 基本名称表示涂料的基本品种、特性和专业用途,例如清漆、磁漆、底漆、锤纹漆、罐头漆、甲板漆、汽车修补漆等,如表3所示。

3.5 在成膜物质名称和基本名称之间,必要时可插入适当词语来标明专业用途和特性等,例如白硝基球台磁漆、绿硝基外用磁漆、红过氯乙烯静电磁漆。

3.6 凡是烘烤干燥的漆,名称中(成膜物质名称和基本名称之间)都有“烘干”字样,例如银灰氨基烘干磁漆、铁红环氧聚酯酚醛烘干绝缘漆。

如名称中无“烘干”词,则表明该漆是自然干燥,或自然干燥、烘烤干燥均可。

3.7 凡双(多)包装的涂料,在名称之后应增加“(分装)”字样,例如Z22-1聚酯木器漆(分装)。

4 型号4.1 涂料型号用于区别具体涂料品种,它位于涂料名称之前。

第七章沥青模拟习题

第七章沥青模拟习题

第二分册建筑材料第一篇见证取样类检测7、沥青、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沥青习题单位: 姓名: 上岗证号: 得分:一、填空题1. 沥青分为和两大类,柏油是指。

2. 按沥青的用途分类主要有、、三大类。

3. 建筑石油沥青的产品标准是。

4. 沥青的三大指标是。

5. A级沥青适用于。

6. C级沥青适用于。

7. 沥青的标号越小,沥青就。

8. 沥青针入度越大,说明沥青的粘稠度。

9. 针入度是沥青的,反应沥青在一定条件的。

10.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的国家标准是。

11. 针入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标准针垂直穿入沥青试样中的深度,以表示。

12. 针入度试验所用的标准针长约,直径为。

13.针入度试验样品制备中,焦油沥青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的,石油沥青不超过软化点的,加热时间不超过。

14. 针入度试验中,同一试样至少重复测定。

每一试验点的距离和试验点与试验皿边缘的距离都不得小于。

15. 在低温下测定针入度时,水浴中装入。

16. 针入度试验中,将试样倒入预先选好的式样皿中,试样深度应大于预计穿入深度。

17. 报告三个针入度的平均值,取作为实验结果。

18. 软化点(环球法)试验中,石油沥青样品加热至倾倒温度的时间不超过个小时,其加热温度不超过预计沥青软化点的。

19. 环球法测定软化点范围在30~157℃的石油沥青和煤焦油沥青试样,对于软化点在30~80℃范围内用作加热介质,软化点80~157℃范围内用作加热介质。

20.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的国家标准是。

21. 沥青软化点指试样在测定条件下,因受热而下坠达时的温度。

22. 软化点实验时从浴槽底部加热使温度以上升23. 软化点实验中,如果两个试环所测温度的差值超过,则重新试验。

24. 软化点实验中所用隔离剂由和组成。

25. 沥青延度测定法的国家标准号是。

26. 作延度实验时,水位应加到离试件上方处。

27. 做延度实验时,试验温度是,拉伸速度是。

28. 沥青的安全指标用进行表征,闪点越高,安全性。

第七章沥青

第七章沥青

温度稳定性可用针入度-温度感应系 数 A 或针入度指数 P I 表示。
lg 800 lg P(25o C,100g,5s) A= t软 25
(7 —1 )
30 P I = 10 1+ 50A
(7 —2 )
溶胶型沥青 PI <-2 ; 溶—凝胶型沥 青 -2 < PI < +2 ;凝胶型沥青 PI > +2
化学组分分析就是将沥青分离为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而且与沥青性质又有一定联系的几个组。石油沥青 的化学组分有三组分和四组分两种分析法。 石油沥青三组分分析法:油分、树脂(沥青胶质)、 沥青质。 四组分分析法: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1)油分: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 液体,是沥青中分子量最小和密度最 小的组分,在170℃较长时间加热时 会挥发,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但不 溶于酒精。 赋予沥青以流动性, 但含量多时,降 低温度稳定性。
(2)树脂:黄色至黑褐色稠状半固体物 质,树脂中绝大部分属于中性树脂。中性 树脂能溶于三氯甲烷、汽油和苯等有机溶 剂,难溶于酒精和丙酮。 中性树脂含量越多,石油沥青的延度 和粘结力等性能越好。 赋予沥青以粘接性、塑性、流动性。
(3)沥青质:深褐色至黑色固体,不溶于酒精、 正戊烷,溶于三氯甲烷、二硫化碳。染色力强,对 光的敏感性强,感光后就不能溶解。 决定石油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粘性,其含量越 多,则软化点越高,粘性越大,越硬脆。
(四)其它改性沥青
1. 矿物填充料改性沥青 为了提高沥青的粘性和温度稳定性,常在沥青中加入一定数 量的矿物填充料. (1)矿物填充料的种类 由矿物质材料经粉碎加工而成的细微颗粒.按其形状可分为 粉状和纤维状;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硅化合物类、碳酸盐类等。

第七章沥青路面设计

第七章沥青路面设计

第七章沥青路面设计一、填空题1 .在《柔规》中规定,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 为标准轴载,并以表示。

2 .在《柔规》中采用作为路面厚度计算的主要控制指标,所以轴次换算的等效原则是以为准。

3 .路表容许弯沉值是柔性路面设计的指标,而是验算指标。

4 .在车辆垂直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产生的总变形包括以及。

5 .路面弹性模量是表示路面弹性性质的力学指标,又称为模量,它表征路面材料的能力。

6 .路面弹性性质的力学指标以模量表示,它表征了土基或路面材料能力。

7 .由于路面的垂直变形实际上是由路面各结构层( 包括土基) 的总结果,故它也就综合地反映了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 '。

8 .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整体性的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下,由于疲劳现象而使其强度降低,从而在板底出现拉伸裂缝,故对高等级公路必须验算其强度。

9 .柔性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设计和设计。

10 .通常应选用的结合料和强度高的材料作为面层材料,且面层类型选择时,要考虑当地的特征。

11 .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不单纯是一个厚度问题,也不是路面各结构层次的简单问题,而是路面各结构层次的是否合理的问题。

12 .防治路面翻浆要贯彻的原则,最基本措施是防止或减少土基水分的一O .13 .柔性路面设计是以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设计控制指标。

表征路面弹性性质的力学指标是。

14 .路面结构层的整体强度,以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表示。

15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中确定的方法主要有和。

16 .目前,我国测定柔性路面材料回弹模量的方法有和。

17 .整层材料测定路面材料回弹模量的方法有和。

18 .柔性路面设计年限内最基本的任务是:通过设计工作,防止路面结构,由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而出现各种损坏。

19 .为了调查情况,应测定原有路面下深度内路基分层含水量。

20 .原有路面结构调查中,一般应每隔挖一试坑,查明原有路面的、各结构层厚度及材料组成等。

21 .若原有路面面层为结构层,且厚度,或气温等于2 0 ℃±20 ℃时,所测得的弯沉值进行修正,其它情况下测得的弯沉值均应进行温度修正。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规范(2018年版)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规范(201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 年版)第七章技术规范目录第100章总则第101节通则第102节工程管理第103节临时工程与设施第104节承包人驻地建设第105节施工标准化第200章路基第201节通则第202节场地清理第203节挖方路基第204节填方路基第205节特殊地区路基处理第206节路基整修第207节坡面排水第208节护坡、护面墙第209节挡土墙第210节锚杆、锚定板挡土墙第211节加筋土挡土墙第212节喷射混凝土和喷浆边坡防护第213节预应力锚索边坡加固第215节河道防护第300章路面第301节通则第302节垫层第303节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基层第304节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基层第305节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基层第306节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基层第307节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第308节透层和黏层第309节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第310节沥青表面处置与封层第311节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第312节水泥混凝土面板第313节路肩培土、中央分隔带回填土、土路肩加固及路缘石第314节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第400章桥梁、涵洞第401节通则第402节模板、拱架和支架第403节钢筋第404节基坑开挖及回填第405节钻孔灌注桩第406节沉桩第407节挖孔灌注桩第408节桩的垂直静荷载试验第409节沉井第410节结构混凝土工程第411节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第412节预制构件的安装第413节砌石工程第414节小型钢构件第415节桥面铺装第416节桥梁支座第417节桥梁接缝和伸缩装置第418节防水处理第419节圆管涵及倒虹吸管涵第420节盖板涵、箱涵第421节拱涵第500章隧道第501节通则第502节洞口与明洞工程第503节洞身开挖第504节洞身衬砌第505节防水与排水第506节洞内防火涂料和装饰工程第507节风水电作业及通风防尘第508节监控量测第509节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与地质预报第510节洞内机电设施预埋件和消防设施第600章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第601节通则第602节护栏第603节隔离栅和防落网第604节道路交通标志第605节道路交通标线第606节防眩设施第607节通信和电力管道与预埋(预留)基础第608节收费设施及地下通道第700章绿化及环境保护设施第701节通则第702节铺设表土第704节种植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第705节植物养护和管理第706节声屏障第100章总则第101节通则101.01范围1.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项目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施工与管理。

简答

简答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的结构分层和各层位的主要功能2010分为面层、基层、路基垫层、和土基。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雨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并将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及土基。

路基垫层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它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使面层与基层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不良影响或保护土基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可扩散基层传递的荷载应力、减小土基的应力与变形,并可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

土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坚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保证。

€我国公路用土如何进行类型划分?土的粒组又如何进行区分?2009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金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土的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巨粒组(大于60mm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为巨粒土;粗粒土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两种,砾粒组(2~60mm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为砾类土,砾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50%的土称为砂砾土;细粒组(小于0.075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的50%的土总称为细粒土。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何为CBR?其反映材料的什么特性?2009CBR为加州承载比。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他们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反应路基承载力,即土基在一定应力级位下的抗变形能力。

€当工作区深度大于路基填土高度应采取何措施?2009当工作区深度大于路基填土高度时,行车荷载的作用不仅施加于路堤,而且施加于天然地基的上部土层,因此,天然地基上部土层和路堤应同时满足工作区的要求,均应充分压实。

€不同轴载通行次数要求按等效原理进行轴载换算,说明等效原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009按等效原理换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我国选用双轮组单轴100KN作为标准轴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沥青材料
12
2.沥青的胶体结构与性能
• 从图8-2可见,黑色为沥青质,随沥青质含量增 加,沥青的胶体结构从溶胶结构变为溶-凝胶结 构,再变为凝胶结构。当地沥青质含量相对教少 时,油分和树脂含量相对较高,胶团外膜较厚, 胶团之间相对运动较自由。这时沥青形成溶胶结 构。当地沥青质含量较多而油分和树脂较少时, 胶团外膜较薄,胶团靠近聚集,移动比较困难, 这时沥青形成凝胶结构。当地沥青质含量适当, 并有较多的树脂作为保护膜层时,胶团之间保持 一定的吸引力,这时沥青形成溶胶-凝胶结构。 其性能可作如下对比:
沥青质——沥青中不溶于正庚烷的组分
饱和分——将可溶分(即软沥青质)吸附于氧化铝谱 柱上,被正庚烷洗释的组分。
芳香分——被甲苯洗释的组分。
胶质——甲苯一乙醇洗第释七章的沥青组材料分。
11
• 2.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
沥青的胶体结构是以沥青质为胶核,胶 质分被吸附其表面,并逐渐向外扩散形成 胶团,胶团再分散于芳香分和饱和分中。
第七章沥青材料
8
• 沥青质决定着沥青的粘结力、粘度和温度稳定性, 以及沥青的硬度、软化点等。沥青质含量增加时, 沥青的粘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温度稳定性提 高。 三组分分析的优点是组分界限很明确,组分 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它的工程性能,但是它 的主要缺点是分析流程复杂,分析时间很长。
第七章沥青材料
• 树脂 红褐色粘稠半固体800~3 000 0.7~ 0.815~30温度敏感性高,熔点低于100℃,相对 密度大于1.0~1.1
• 沥青质深褐色固体微粒1 000~5 000 0.8~1.05~ 30加热不熔化而碳化,相对密度1.1~1.5
第七章沥青材料
7
• 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 响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油分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树脂甚至沥青质。 树脂又分为中性树脂和酸性树脂,中性树脂 使沥青具有一定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其含 量增加,沥青的粘聚力和延伸性增加。沥青树脂 中还含有少量的酸性树脂,它是沥青中活性最大 的部分,能改善沥青对矿质材料的浸润性,特别 是提高了与碳酸盐类岩石的粘附性,增加了沥青 的可乳化性。
第七章沥青材料
10
按照四组分分析法,各组分对沥青性质的影响,根 据科尔贝特的研究认为:饱和分含量增加,可使
沥青稠度降低(针入度增大);树脂含量增大,
可使沥青的延性增加;在有饱和分存在的条件下,
沥青质含量增加,可使沥青获得低的感温性;树 脂和沥青质的含量增加,可使沥青的粘度提高。 色谱分析法:三组分、四组分法,四组分法:
溶剂法:将沥青分离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等三组 分。
溶剂一吸附法
第七章沥青材料
6
• (1)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 树脂和沥青质三个组分。其组分性状如下。
• 石油沥青三组分分析法的各组分性状
• 油分 淡黄色透明液体200~700 0.5~0.745~60 几乎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具有光学活性,常发 现有荧光,相对密度约0.7~1.0
第七章沥青材料
13
溶胶结构——在路用性质上具有较好的自愈性和 低温变形能力,但温度感应性较差。
溶一凝胶结构——在路用性能,在高温时具有较 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又有较好的形变能力。
凝胶结构——在路用性能上,具有较低的温度感 应性,但低温变形能力较差。
第七章沥青材料
14
• ①具有溶胶结构的石油沥青粘性小而流动性大, 温度稳定性较差。 ②具有凝胶结构的石油沥青弹性和粘结性较高, 温度稳定性较好,但塑性较差。 ③溶胶-凝胶型石油沥青的性质介于溶胶型和凝 胶型两者之间。
2.氧化法
氧化沥青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减小,延度降 低。
3.溶剂法
溶剂沥青可获得兼具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

第七章沥青材料
5
• 8.1.2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1.化学组分
化学组分分析就是将沥青分离为几个化学性质 相近,而且与路用性质有一定联系的组,这些组 就称为“组分”。
• 组分分析方法
沥青组分分析的方法:
• 地壳中的石油,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 经过轻质油分蒸发、氧化和缩聚作用,最后形成 的天然产物,称“天然沥青”,石油经各种炼制 工艺的加工而得到的沥青产品,称“石油沥青”。
第七章沥青材料
3
• 沥青作为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 的粘性、塑性、耐腐蚀性和憎水性,在建筑 工程中主要用做防潮、防水、防腐蚀材料, 用于屋面、地下防水工程以及其它防水工程 和防腐工程,沥青还大量用于道路工程。
9
• (2)四组分分析法是将沥青分离为沥青质、饱 和分、芳香分和胶质。其组分性状
• 饱和分 无色液体 0.89625烷烃、环烷烃
• 芳香分黄色至红色液体 0.99730 芳香烃、含S衍 生物
• 胶质 棕色粘稠液体 1.09970多环结构,含S、O、 N衍生物
• 沥青质深棕色至黑色固体1.153400缩合环结构, 含S、O、N衍生物
• 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

《道路建筑材料》严家伋

《道路建筑材料》孙 凌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第七章沥青材料
2
• 沥青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的碳氢 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氧、硫,氮) 的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 沥青材料按其在自然界中的获得方式可分为 二大类:地沥青、焦油沥青。
• 8.1石油沥青
• 8.1.1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
• 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提炼出各种轻 质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及润滑油以后 的残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的产品。
第七章沥青材料
4
1.蒸馏法
直馏沥青,直馏沥青因为仅分馏出一些轻 质油品,具化学组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它与 氧化沥青相比,温度稳定性和气候稳定性较差。
• 第8章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 主要内容: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

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石灰的技术性质
• 重点内容: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
• 难 点:石油沥青的组分分析

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Βιβλιοθήκη •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
第七章沥青材料
1
• 要 求 :掌握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第七章沥青材料
15
• 当地沥青质含量适当,并有较多的树脂作为 保护膜层时,胶团之间保持一定的吸引力,这 时沥青形成溶胶—凝胶结构。溶胶—凝胶型石 油沥青的性质介于溶胶型和凝胶型两者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