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平面设计大师
西摩·切瓦斯特

西摩·切瓦斯特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毕业于美国Cooper州立艺术学院,1954年创立著名的波什平(Pushpin)集团公司,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计运动,他与福田繁雄(日)、岗特兰堡(德)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2 西摩•切瓦斯特简介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1931~)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
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其喜欢插图绘画。
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
1948年(17岁)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Cooper Union)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
1953年(22岁)切瓦斯特与爱德华•索勒(Edward Sorel,1929~)、雷诺兹•鲁芬斯(Reynolds Ruffins,1930~)共同出版了《图钉年鉴》(The Push Pin Almanac),这是他们在1954年(23岁)成立著名的“图钉设计事务所”(The PushPin Studio)注2之前,用于推销三人插图作品的小册子,旨在推广他们前卫的设计理念,[2](P.132)他们热衷于折衷主义版式设计的插图设计,并发起了一场与瑞士理性主义风格相对应的装饰风格运动。
[2](P.134)“图钉”设计集团中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切瓦斯特关注的并不只限于作品的本身,还注重个人风格的表达,并结合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实现作品的个人价值。
“图钉”设计集团形成的这种自由的、综合的、统一的和艺术的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Push Pin Style),并得到世界的广泛流传和模仿,对美国战后的平面设计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研究结课论文[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冈特·兰堡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不论从他的作品风格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令人折服。
他被人们称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一、成长经历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成长于战后的民主德国。
当“二战”结束时,他才八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同时土豆也使冈特·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在农村成长的经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都成为他后来创作的素材。
在之后的40年创作生涯中,冈特·兰堡 (GunierRambow)设计了约三千多幅海报,每一幅海报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他的设计作品集不仅仅是完成受委托的设计任务,也是一部鲜明的个人自传。
儿时的记忆,成长的环境都成为他创作海报时汲取的源泉.二、创作风格依据冈特·兰堡从1960年他的学生时期开始到20世纪末期间所创作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将其创作风格基本上划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时期、70年代—80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时期、90年代的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1.绘画图形广告时期(60年代)这一时期的广告招贴设计还没有彻底摆脱绘画对其的影响,只是从绘画走向设计的过渡时期,更多的还是被认为是绘画的延伸或者分支。
冈特·兰堡60年代初期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性招贴的特征.图一冈特·兰堡此时的招贴作品大多舍去了华丽的色彩,多以黑白色调为主,与色彩丰富的绘画性作品从色彩上明显的区分开来,在造型上更加的平面化,简单化,不去注重细节的描绘,尽可能地在创作中摆脱绘画艺术的单纯写实表现。
(完整版)国内外十大平面的设计大师

1、福田繁雄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2年生于东京1951年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年IBM画廊个展(纽约)1982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1997年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2006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 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2、田中一光1930年生于日本。
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
西摩切瓦斯特作品赏析

(Seymour Chwas繁雄(日)、岗特兰堡
(德)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3工作广泛涉及动画片、书籍装帧、 插图、
4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计运动
《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
1968年(37岁)设计 旳反战海报,反对美国在 越南战争。海报里男子口 中描绘旳正是飞机轰炸旳 战争场面。以“消除口臭 ”来影射“反对战争”, 海报以标志美国旳“星条 旗”为背景,以此来挖苦 美国对越南旳无理干涉。
卡通化旳漫画造型 幽默、活泼旳形式
谢谢欣赏
《三分钱旳歌剧》( TheThreePennyOper a)
大胆旳色彩体现,给 我旳感觉是很顽皮,很活 跃,很跳动,与歌剧旳音 乐调性相呼应。
海报以卡通化、几何化旳机器人来体现主题,用 鲜明旳色彩和简朴旳线条勾勒出卡通旳人物外形
切瓦斯特关注旳并不只限于作品旳本身,还注重个人 风格旳体现,并结合平面设计旳视觉传达功能
美国平面设计大师兰尼·索曼斯作品探析

美国平面设计大师兰尼·索曼斯作品探析作者:靳紫微孟刚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3期摘要:美国平面设计大师兰尼·索曼斯以意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从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中吸取营养,将有机线条、人物意象以及隐喻形象的设计符号融入海报设计中,并以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其作品形式丰富多样,突破以往的设计风格,开拓出新的海报设计文化。
关键词:兰尼·索曼斯;设计符号;海报设计兰尼·索曼斯(Lanny Sommese,1943—)是当今世界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设计师之一,也是美国最受尊敬的平面设计教育家之一。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我记得在他的作品中,那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尖锐辛辣的插图强烈震撼了我的视觉‘心灵’。
以超现实的风格,用视觉形象来表达讽刺与幽默是有可能的。
然而,借助一种类似于口语表达的方式,使其视觉陈述有趣且具有说服力,却是不易的。
最终目的不是直接表达愤怒的情绪,而是要通过笑声来传达。
兰尼·索曼斯的插图不刺激视网膜,却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足以震撼和颠覆当代人们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常识的各个方面。
”[1]索曼斯认为设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中的创意要适合具体的设计问题,并为设计工作而服务。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他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不仅有素描和绘画,而且有拼贴画、图片摄影、雕刻等,还对这些图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索曼斯选择了一种最合适的表达构想的视觉模式,这种做法始终贯穿在他的海报设计之中。
1 手绘作品的时代魅力在数字化时代,平面技术发生巨大的变革,平面设计的创作方式愈加机械,创作的有机线条趋于均匀、曲线更加平直、图案越发规整,电脑绘图逐渐取代扎实的手绘,但兰尼·索曼斯仍然对手绘作品情有独钟,索曼斯的海报通常始于手绘,然后再将手绘稿扩大至海报尺寸,结合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创作。
索曼斯的海报作品常常使用不连贯的线条,它们具有粗犷且洒脱的特质,是任何计算机软件都不可能创造出的效果。
我所喜欢的设计作品及设计师

我所喜欢的设计作品及设计师我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西摩·切瓦斯特,国际著名设计大师。
切瓦斯特毕业于美国Cooper州立艺术学院,在1954年创立了著名的“波什平”集团公司。
他是国际平面设计是联盟AGI,AIGA的会员,并且任Cooper州立艺术学院和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国际广告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他的工作领域广泛涉及动画片,书籍装帧,插画,企业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包装等,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计运动。
与日本福田繁雄,德国岗特兰堡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西摩•切瓦斯特的设计创作与当时他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二战的影响,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使远离战火的美国因为免受战争破坏而迅速发展。
战后的美国占有着天时地利,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并促进了设计的繁荣,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第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它代表资本主义的、主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
在当时设计运动繁多的背景下,切瓦斯特开始丢弃工业化的刻板的设计面貌,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重视把艺术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去,达到艺术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的效果。
切瓦斯特的设计作品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追求艺术设计作品的自由性。
他的焦点在于如何能够把个人独特的风格和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结合起来。
作品通俗易懂,幽默活泼。
线描和色彩平涂是他设计作品中十分常见的手法。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美国式幽默的色彩风格,热衷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混合使用来表现作品的主题,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
二站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促使了海报和其他具有政治宣传目的的平面设计作品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平面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政治的某种具体内容,同时也包含着某种理想、某种观念。
这种设计,往往以文稿内容来确定创作设计的倾向,并将文稿浓缩为简洁的标语,以形象来突出思想内容,突出观念,使之更具有艺术性。
切瓦斯特在创作中不仅局限于把艺术上的形式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来,而是将艺术与设计巧妙结合,将观念通过不同形象的体现来表达。
西摩.切瓦斯特

• 例如《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这是切瓦 斯特在1968年(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美 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 轰炸。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语、漫画 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 现海报里男子口中描绘的正是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 而标语“End Bad Breath”中的“Bad Breath”在英 文中是“口臭”的意思,以“消除口臭”来影射 “反对战争”,传递热爱和平的愿望。海报以标志 美国的“星条旗”为背景,以此来讽刺美国对越南 的无理干涉,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战争侵袭的越 南人民的感受,从中可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 术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义情怀。
作品分析
• 纵观切瓦斯特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他在平面设 计作品里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追求艺术设计作 品的自由性。他关心的焦点是如何能够把个人独 特的风格和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结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常常以幽默、活泼的形式来 表现。线描和色彩平涂是他平面设计作品中十分 常见的创作手法,他还擅长于运用颇具美国式幽 默的色彩风格,与此同时,他还热衷采用各种不 同的媒介来混合使用表现作品主题,以达到特殊 的视觉效果。
结语
• 切瓦斯特的设计作品幽默、诙谐、轻松、愉快,创作手法 多样。但他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卡通化的漫画造 型来表达个人观念,将观念与形象融合。在题材上,切瓦 斯特广泛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符号,将生活中的价值观念 体现在创作构思中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形式语言 上,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卡通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内涵,其 独特的创作手法更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锤炼自己与 众不同的设计风格。他将艺术与设计、观念与形象精心地 融合于一体,打破当时刻板、机械的设计面貌。切瓦斯特 不仅关注作品的设计功能,还注重作品艺术风格的塑造, 将艺术形式和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结合起来,实现作品的 内涵价值。
平面设计大师及其作品简介

福田利用"图"、"底" 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 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 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 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 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 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 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 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 位图底反转"
靳埭强(中国广东)
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 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 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 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 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 ,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 ,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 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 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 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在8 0年代初设计的中国银行的行徽 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
基本要素: 创意+构图+色彩
中外平面设计大师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大师
▪ 岗特兰堡(德国) ▪ 西摩·切瓦斯特(美国) ▪ 福田繁雄 (日本)
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
▪ 靳埭强(中国广东) ▪ 刘小康(中国香港)
冈特·兰堡 (德国)Gunter Rambow
•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 • 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 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 构的艺术总监, 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 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 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教授 ,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 ,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 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 ”,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 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 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 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 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 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他在 东京新宿的高岛屋有一家命名“茶语”的 茶馆, 陈幼坚在展馆现场 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 计到茶具的选用,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 艺术精髓,而东京三菱银行的CI、 NIKKO的现代中国餐具都让人体会到了 东西合璧的唯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最杰出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保罗•兰德( )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
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人物生平】
保罗•兰德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年(岁)期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 )学习设计,年(岁)转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 )学习。
年(岁)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 )进修设计,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 ),在此期间,学习了比较实质性的设计内容,接触了大量的欧洲设计刊物,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欧洲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国际设计运动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思想站在了当时美国设计家的前列。
年,岁的兰德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职业生涯,不久便成为“君子——冠”( )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为《老爷》()、《服装艺术》( )等著名的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
之后兰德一直担任纽
约著名的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 . )的创意指导,也曾受聘于美国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艺术顾问和设计指导。
年兰德离开广告公司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公司、西屋电器公司()、雷斯特()电脑公司、快递公司等。
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保罗•兰德一生创作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海报、插图、字体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个领域。
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创作的多件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荣誉。
与设计创作相比,保罗•兰德对设计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他从年(岁)开始担任库柏联盟( )协会的老师,年(岁)在普拉特学院教学,年(岁)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教授,教授图形设计。
在美国,其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 )、《设计与本能》( )、《保罗•兰德作品集》( : ' )等书籍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设计作品。
【设计思想】
在摄影史上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匈牙利人莫霍利•纳吉( )曾这样评价保罗•兰德:“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兰德认为:“平面设计的受众群体不单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而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大众;设计效果应该是生动有趣而且引人入胜。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很早借鉴并采用欧洲设计家创造的照片拼贴等艺术手法,组成既有理性特点,又有生动象征性图形的新设计风格。
兰德对于平面设计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空间等各种构成要素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遵循功能主义高度理性的同时,努力寻找这些视觉元素最和谐的组织方式和最佳的传递效果。
【作品欣赏】
兰德设计出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因为他深谙设计的法则,具有能够把简单变成复杂,把复杂变成简明,把普通变成神奇的设计能力。
譬如在补色与对比色的处理上、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