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G
Bgi
水驱气藏单元产量的计算
很多水驱气层,压力在开始时会有递减,当水在与采气速度相等的情况下进入气层后, 压力就会稳定。此时稳定的压力就是枯竭压力。
B S 若 为在枯竭压力下的气体体积系数,而 为剩余气体饱和度(以孔隙体积百分
ga
gr
数表示),在水进入此单元后,则在枯竭状况下,一单元岩层包括:
S 水的体积: 43560 ×φ × (1 − ) gr
−
⎪
⎪⎩
pp
b
b
p p (2 − V )( R − wf )
pp
b
b
⎪⎪ ⎬ ⎪ ⎪ ⎪⎭
设饱和压力以下与以上的采油指数比为η ,则得
pp
FE(1 − V )[1 − 2( wf ) + ( wf )2 ]
J*
η = o =1-
pp
b
b
Jo
p p (2 − V )( R − wf )
pp
b
b
p p p p p p 由上式可以看出,η 随 / 的变化数值均小于 1,当 = 和 / =1 时,
定容气藏单元产量的计算
很多气藏,特别是在开发时期的气藏,总体积还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一单元体 积作为计算单位,通常是一英亩一英尺岩层体积作为计算单位。因此,一个单元或一英亩一 英尺岩层体积德主要参数如下:
s 束缚水: 43560 × φ × 立方英尺 w
s 地层气体体积: 43560 ×φ × (1 − ) 立方英尺 w
p −p
=
+ gi
wd
D D GWC
g
−
G G Dw
Dg
(1) (2) (3) (4)
式中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

3、剩余可采储量
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称 为剩余可采储量。 公式: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计产油
4、采收率
可采储量与石油地质储量的比值。单位: % 可采储量 公式:采收率= 地质储量 × %
与储量有关的指标计算:
5、地质采出程度:
油田(或区块)的累积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 数称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单位:% 地质采出程度= 累积采油量 地质储量
解:
(1)平均日产油水平=年产油/365=15*2.1%/365=8.6(t)
(2)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8.6/(10.5-2.1)=1.02(t/(d.MPa) (3)含水上升率=(25.3-18.1)/2.1=3.43(%) (4)采出程度=(2+0.3151)/15*100=15.43(%)
一、采油方面指标
油气储量的分类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1、地质储量
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 集层中的石油或天然气的总量。用专业术语来说: 指地下油层中所储藏石油的总数量,计量单位:万 吨,取整数。
2、可采储量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储量。
公式:可采储量=地质储量×标定采收率
3、注采比
×100
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 下体积之比值,它表示注采关系是否达到平衡。 注水量-溢流量 注采比=
采油量×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产水量
累积注采比=
累积注水量-溢流量
累积采油量×体积系数/油相对密度+累积产水量
4、注采井数比 注采井数比=
油井总井数
水井总井数
5、月亏空和累积亏空
× 100
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简介高宝国

静态法-1、岩心分析法
ER
As A
hs h
Soi Sor Soi
EVA EVV ED
EV · ED
V 1 2
Ev
k
M
EVA ——平面波及系数; EVV ——垂向波及系数; EV ——波及效率; ED ——驱油效率。
Vk—渗透率变异系数 M—流度比,在水突进时刻平均含 水饱和度下水流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下 油流度的比值
ER=ER·(K1ⅹK2ⅹK3ⅹK4)
Ki=
1(ai1+ai2+ai3+…+ain)
n
ER-相应层位及油藏类型的平均采收率 K1—油藏物性参数修正系数(渗透率、孔隙度等) K2—油藏温度、压力因素修正系数 K3—流体因素修正系数(粘度、密度、气油比、体积系数等) K4—井网密度修正系数 n—ki包含小因素的个数 ain—第i个因素包含的第n个小因素的修正系数
ER
Np Nooip
Nooip No r Nooip
ER——原油采收率,%;
Np——可采储量,t或m3; Nooip——原油原始地质储量, t或m3; Nor——油层剩余油量, t或m3。
2、影响采收率因素——地质因素、人为因素
油藏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储层特点:孔隙结构类型、润湿性、连通性、非均
静态法—4、类比法
新增探明储量,根据地质条件和开发条件,同已开发油田进行类 比,选取适当的采收率值,计算可采储量。
地质条件:驱动类型、储层物性、流体性质、非均质性 开发条件:井网密度、驱替方式、工艺技术
静态法—5、水动力学概算法
水驱砂岩油藏通常用流管法,利用互不窜流的流管描述渗透率的非 均质分布,考虑各流管中水驱油的非活塞性,预测开发指标及采收率。
油藏工程常用公式

常用公式1、(%)100)()(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当年年产油量当年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2、)()(小数累积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小数瞬时日注水量日产水量日注水量存水率=-==-= 3、%100⨯==地质储量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4、%100⨯==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工业采出程度 5、%100⨯=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 6、%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油量地质储量日产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7、%100)366(365⨯-⨯=上年累积产油可采储量日产油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100⨯-=上年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本年年产油 %100⨯-+=本年累积产油量年产油量可采储量本年年产油 8、()343410/)10(m t m t 气油比地质储量溶解气储量⨯= 9、%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液量地质储量日产液采液速度 10、%1001⨯⨯---=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措施产油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自然递减率瞬时 11、%1001⨯---=上年产油措施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自然递减年均 12、瞬时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3、年均上年年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4、口采油井总井数地质储量单井控制储量/)10(4t = 15、)/()()()(d t 油井开井数当月天数液月产油油井开井数液日产油液单井日产油⨯== 16、口采油井总井数剩余可采储量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10(4t = 17、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日产液量井口日产水量 18、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月产液量井口月产水量19、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为年均含水率或含水井口核实年产液量井口核实年产水量⨯ =%1001⨯-核实年产液量核实年产油量 20、含水上升率:瞬时=)(%100)/(无因次地质储量阶段产油量上年末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年均=)(%100)/(规划上常用地质储量年产油量上年年均含水率年均含水率⨯- 21、井网密度=)/(2km 口含油面积油水井总井数 22、累积亏空()[])()(1034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m23、排水量=%100⨯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24、水驱指数=%100⨯⨯-体积换算系数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25、输差=1—%100))(())((⨯产量水油井口产量水油核实 26、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104t )27、体积换算系数=原油比重体积系数 28、油水井数比=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通常为 1: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29、油气比=()t m 3产油量产气量 30、折算丰度=()24/10km t 含油面积地质储量 31、月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月产油量月注水量+⨯ 32、累积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N = A × h × Ω × Swi × ρo × Boi。
其中,N 表示原油地质储量,单位为104t;A表示油田含油面积,单位为km2;h 表示平均有效厚度,单位为m;Ω表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表示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ρo表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单位为g/cm3;Boi表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2. 储量丰度计算公式:Ω0 = N / A。
其中,Ω0表示油藏储量丰度,单位为104t/km2。
3. 采油速度计算公式: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4. 折算年采油速度计算公式:折算年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365。
5. 采出程度计算公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6.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可采储量)× 100%。
7.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 =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100%。
8. 最终采收率计算公式:最终采收率 = (累积产油量 / 原始地质储量)× 100%。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采收率、最终采收率等指标,从而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油藏工程常用公式

常用公式1、(%)100)()(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当年年产油量当年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2、)()(小数累积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小数瞬时日注水量日产水量日注水量存水率=-==-= 3、%100⨯==地质储量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4、%100⨯==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工业采出程度 5、%100⨯=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 6、%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油量地质储量日产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7、%100)366(365⨯-⨯=上年累积产油可采储量日产油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8、()343410/)10(m t m t 气油比地质储量溶解气储量⨯= 9、%100%100)366(365⨯=⨯⨯=地质储量年产液量地质储量日产液采液速度 10、%1001⨯⨯---=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措施产油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自然递减率瞬时 11、%1001⨯---=上年产油措施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自然递减年均 12、瞬时阶段累积生产天数标定日产水平阶段新井产油阶段合计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3、年均上年年产油新井产油年产油综合递减率=⨯--=%1001 14、口采油井总井数地质储量单井控制储量/)10(4t = 15、)/()()()(d t 油井开井数当月天数液月产油油井开井数液日产油液单井日产油⨯== 16、口采油井总井数剩余可采储量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10(4t = 17、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日产液量井口日产水量 18、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井口月产液量井口月产水量 19、含水率(含水或综合含水)=)%(100)()(为年均含水率或含水井口核实年产液量井口核实年产水量⨯ =%1001⨯-核实年产液量核实年产油量 20、含水上升率:瞬时=)(%100)/(无因次地质储量阶段产油量上年末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年均=)(%100)/(规划上常用地质储量年产油量上年年均含水率年均含水率⨯- 21、井网密度=)/(2km 口含油面积油水井总井数 22、累积亏空()[])()(1034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m23、排水量=%100⨯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24、水驱指数=%100⨯⨯-体积换算系数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25、输差=1—%100))(())((⨯产量水油井口产量水油核实 26、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104t )27、体积换算系数=原油比重体积系数 28、油水井数比=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通常为 1:注水井总井数采油井总井数 29、油气比=()t m 3产油量产气量 30、折算丰度=()24/10km t 含油面积地质储量 31、月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月产油量月注水量+⨯ 32、累积注采比=井口累积产水量体积换算系数井口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
采收率测算

采收率测算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藏的渗透率、原油的粘度、油藏的孔隙度、井网密度、水驱控制程度等。
储层空气渗透率的对数与采收率有线性关系, 储层空气渗透率越大油藏采收率越高;原油粘度的对数与采收率有线性关系,原油粘度越大油藏采收率越低;渗透率一定时,油藏的孔隙度与采收率成反比;200-400井距,井网密度与采收率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水驱控制程度每增加1%,油藏采收率增加0.2--0.4%。
一、弹性采收率测定二、水驱采收率测定国内大庆、辽河等油田总结出了自己的测算低渗油藏水驱采收率采收率的经验公式。
1、辽河油田低渗透39个开发单元采收率回归的经验公式为:E R=15.92585-0.61086φ+0.17421ƒ-1.68755㏒u+6.361281㏒k相关系数为0.8743φ—油藏孔隙度(11—22.9),%;ƒ—井网密度(2.5—37.5),口/km2;u—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0.5—144.13),mpa.s;k—渗透率(0.1-100),10-3um2。
依据该式计算结果→2、大庆油田8个低渗透油田测算采收率经验公式为:(1)、多元统计(回归)法E R = 0.1893-0.01264φ+0.0005ƒ+0.075㏒(k/u)+0.3355 W f相关系数为0.8743W f -- 水驱控制程度依据该式计算结果→(2)、灰色理论法E R = -0.07059+0.0746㏒(k/u) -0.00729φ+0.0072ƒ +0.4837W f相关系数为0.9909依据该式计算结果→3、室内水驱油效率法选用油层不同部位不同岩性的两块岩心作水驱油试验,结果如下:(1)、28号岩心试验数据:岩性---油浸中砂岩; 取样深度,m:1069.39; 孔隙度,%:18.24;渗透率, 10-3um2:86.8; 注入水:标准盐水; 注入压力,Mpa:0.19; 束缚水饱和度,%:33.1 ; 残余油饱和度,%:22.6。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1. 原始油储量计算公式原始油储量是指油田中可采储量的总和。
根据容积法,原始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原始油储量(OOIP) = 面积× 厚度× 孔隙度× 饱和度× 体积系数其中, - 面积:指油藏的地面范围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 厚度:指油藏的有效厚度,通常以米(m)为单位; - 孔隙度:指油藏中的孔隙空间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饱和度:指孔隙空间中被油填充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体积系数:指原油的体积增加系数,常用表示。
例如,某个油田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厚度为15米,孔隙度为10%,饱和度为80%,体积系数为,则该油田的原始油储量可计算为:原始油储量= 1000m² × 15m × 10% × 80% × = 120,000立方米2. 可采油储量计算公式可采油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提取出的原始油储量。
可采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可采油储量(OIIP) = 储量导数× 原始油储量其中, - 储量导数:指对原始油储量进行调整,考虑开采效率、油藏压力等因素得到的调整系数,通常为~之间。
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100,000立方米,储量导数为,则该油田的可采油储量可计算为:可采油储量= × 100,000立方米 = 30,000立方米3.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是指油藏中可采集的油与原始油储量的比例。
采收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采收率 = 可采油储量 / 原始油储量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200,000立方米,可采油储量为60,000立方米,则该油田的采收率可计算为:采收率 = 60,000立方米 / 200,000立方米 =总结容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通过考虑油藏的面积、厚度、孔隙度、饱和度和体积系数等因素来估算油田的原始油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S KE oR 003871.03464.0lg084612.0058419.0+++=φ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HIDD_H13)万吉业(1962年)RR KE μlg165.0135.0+=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2159.01903.00422.0)()1(3225.0--⎪⎪⎭⎫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h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Z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μ以上各式中参数: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S :井网密度,口/km 2; S *:井网密度,ha/well ; S wi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K *:有效渗透率,μm 2。
经验公式测算采收率主要取决于参数选值的精度,与实际生产资料无关。
9)全国储委油气专委(1985年)利用200多个水驱程度大于60%的砂岩油田资料,统计分析得出采收率与流度有关的公式:1316.0214289.0⎪⎪⎭⎫⎝⎛=o R K E μ 参数范围:渗透率20~5000×10-3μm 2,原油地下粘度0.5~76mPa.s 。
10)辽河油区水驱砂岩采收率计算公式根据全国储委的要求,对辽河油区已开发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从稀油和高凝油油藏中,按照①水驱砂岩油田;②已采出可采储量的40%以上,标定可采储量较为可靠;③各种地质参数较为完善等原则。
筛选了27个油田和区块,着重考虑流度、孔隙度和井网密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得出了辽河油区水驱砂岩采收率计算公式:oR KS E μφlog1148522.0001142.0075302.11771756.0+++=该公式适用条件:渗透率为30~5000×10-3μm 2,孔隙度15%~30%,地下原油粘度小于30mPa.s 。
11)我国油田上统计出的相关公式i o R p S K E 0216.03058.05241.0)/lg(8591.53354.048.17---++=φμω式中:ω──水驱储量与动用地质储量之比,f ; K/μo ──流度,10-3μm 2/(mPa.s)。
12)水驱方式下油层采收率的确定在注水保持油层压力,油层中未产生游离气的条件下,水驱的采收率为:cworcw R S S S E ---=11式中:υ──油层孔隙度;A ──含油层面积; h ──油层有效厚度; S o ──原油饱和度,S o =1-S cw ; S cw ──束缚水饱和度;B oi ──原始条件下原油的体积系数。
S or ──残余油饱和度;B o ──目前原油体积系数。
13)经验估计法水驱油藏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驱采收率的因素不仅是渗透率和粘度,而且与束缚水含量和油层厚度有关,与孔隙度也有关系。
根据70个水驱或局部水驱油田按上述5个参数对实际油层水驱采收率统计结果,可得出如下的经验公式:h S k E o cw R 001067.0538.1lg 1355.025569.0lg 2719.011403.0---++=φμ式中:E R ──采收率;K ──油层渗透率,10-3μm 2; S cw ──束缚水饱和度; μo ──原油粘度,mPa.s ; υ──孔隙度;h ──油层厚度,m 。
14)定容低饱和油藏的采收率(物质平衡法)对于油层岩石来说,如果忽略由于油层内部流体压力改变而引起的孔隙度的变化,那么当油藏无外来水进入时,可以认为油藏内的孔隙体积不变,即所谓定容油藏。
如果油藏内的原油在原始状况下是低饱和的,则当油藏体积不变时,原油的产出是由于液体体积膨胀作用的结果。
故采收率为:ooio p R B B B N N E -==N p ──可采储量 N ──原始地质储量B oi ──原始条件下地层油体积系数 B o ──枯竭压力下地层油体积系数 15)弹性驱动油藏的采收率用下式计算:[])()(1)1()(bi o b i wi o w wi f o R p p C p p S C C S C C E --+-⎥⎦⎤⎢⎣⎡-++=ϕ C o ──地层原油压缩参数,MPa -1 C w ──地层水压缩系数,MPa -1 C f ──岩石压缩系数,MPa -1 υ──孔隙度,fS wi ──原始含水饱和度,f P i ──原始油层压力,MPaP b ──饱和压力,Mpa#二、低渗透砂岩油藏方法一: μo <10mPa.s 时f o R W f K E 3567.00001.00155.0lg 053.0lg 086.02014.0++--+=φμμo >10mPa.s 时f o R W f k E 3355.00005.001264.0)/lg(075.01893.0++-+=φμ式中: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υ:平均有效孔隙度,%;f :井网密度,口/km 2; W f :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方法二: 1)τμφ0056.0011.000305.0293.0lg 1831.0391.00026.03086.0--+++--=r w o R f b K h E式中:b o ──平均换算系数; f w ──平均含水率; h ──平均厚度,m ; K ──平均渗透率,μm 2; υ──平均孔隙度; μr ──平均油水粘度比; τ──平均开采速度。
2)τμφσφ01.0011.000325.0396.0)24.4/(026.0lg 4101.0615.1003.06569.03.2--++--+--=r w o R f b K K h E式中:σ──表面张力,通常为30×10-3N/m 。
#HIDD_H2#三、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当K >250×10-3μm 2时f K K K E p s o R 0018.003.014.0lg 0791.00041.0306.0--++-=μ当K =(50-250)×10-3μm 2时f K K K E p s o R 0022.0015.0139.0lg 052.00028.0405.0--++-=μ当K <50×10-3μm 2时f K K K E p s o R 0017.0023.014.0lg 141.00031.0446.0--++-=μ式中μo ──原油粘度,mPa.s ,(0.8~38.8);K ──渗透率,10-3μm 2;K p ──平均单井小层数,(2~20);K s ──有效厚度与砂岩厚度之比,(0.32~0.89); f ──井网密度,ha/well ,(18~54)。
底水灰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5326.04863.0)(/969.0/2326.0-⨯⨯=wi ow e oi oi R S K B S E μμϕ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四、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cwk oi o R n V L SKp E 01833.09087.0003288.0001696.00637.00059.0lg 1089.09356.03409.0--++⎪⎪⎭⎫ ⎝⎛+--=μμ对于有明显过渡带的油藏# HIDD_H3 #HIDD_H4]/)(225.01[M W N E E R R -= 式中:E R ──注水采收率,%;E R ──有过渡带油藏的注水采收率,%;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K ──有效渗透率,×10-3μm 2;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S ──井网密度,口/km 2; L ──油井连通率,%; n ow ──采注井数比,小数; N ──地质储量,104t ;N(W)──过渡带地质储量,104t 。
#五、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30084.050337.225253.225084.09027.08)328.1()5.1315.141(1009.2+⨯-⨯⨯⨯⨯=--R o o T e T r r R P RP e ──原油地层压力,Mpa ; R T ──地面气油比,m 3/t ; r o ──凝析油密度,g /cm 3; T R ──地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