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几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井网及工艺技术条件下获得的总产油量,它是制定油田开发规划的物质基础,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调整方案的依据。
可采储量的计算和预测是一项综合工作,涉及到油藏工程评价及开发指标预测、经济参数的选取及预测、经济指标计算等等,对于不同类型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本文分别采用常规特征水驱曲线法,产量递减法,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关系法,经验公式法计算了塔里木油田某油区的可采储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本文计算取值当含水率达到0.98时对应的累积产量为可采储量)。
对于已经进入中高含水开发的油田,若将累积产水量W与累积产油量N,或将水油比(WOR)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比较明显的直线关系图,该图通常称作:水驱特征曲线。
应用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不但可以对油田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而且还可以对油田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做出有效的测算。
目前在各大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
1978年我国著名专家童宪章先生在理论上推导得出甲型水驱曲线表达式,即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式:引入经济极限含水率后得出预测可采储量的关系式为:在对该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进行统计后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甲型水驱曲线图如下图示:从线性关系而得到A,B的值分别为1.2074和0.0017,取经济极限含水率=98%,代入N关系式后得到可采储量=1700.03万吨。
同样通过统计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关系、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液量关系与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并引入经济极限含水率=98%分别得出乙丙丁型水驱特征曲线可采储量预测值统计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该油藏乙型和丙型比较接近,而丁型预测储量相对偏小,一般来说,注水开发油田,当综合含水率达到30%左右时,累积产水的对数和累积产油就会出现线性关系,就可以用来求取采收率等。
公式中的参数,用到相渗曲线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的指数模型的常数,这个常数与储层和流体物性有关。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N = A × h × Ω × Swi × ρo × Boi。
其中,N 表示原油地质储量,单位为104t;A表示油田含油面积,单位为km2;h 表示平均有效厚度,单位为m;Ω表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表示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ρo表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单位为g/cm3;Boi表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2. 储量丰度计算公式:Ω0 = N / A。
其中,Ω0表示油藏储量丰度,单位为104t/km2。
3. 采油速度计算公式: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4. 折算年采油速度计算公式:折算年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365。
5. 采出程度计算公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6.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可采储量)× 100%。
7.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 =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100%。
8. 最终采收率计算公式:最终采收率 = (累积产油量 / 原始地质储量)× 100%。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采收率、最终采收率等指标,从而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sec储量计算公式

sec储量计算公式以SEC储量计算公式为标题的文章储量计算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评估油田或油藏中的可采储量,为开发和生产提供依据。
SEC(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储量计算公式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一、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SEC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油藏特征和开发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参数和公式,计算出储量的方法。
SEC储量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静态储量:即储层中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的可用储量。
静态储量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储量评估方法获得。
2. 动态储量:即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开采和生产的储量。
动态储量需要结合油藏特征、开发计划和工程参数进行估算。
3. 采收率:是指从油田中采取的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物质的比例。
采收率是储量计算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受到油藏特征、开发方案和采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计算储量:1. 储量区划:将油田或油藏划分为不同的储量区块,根据地质特征和开发计划确定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2. 储量评估: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储量区块的特征,计算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3. 储量汇总:将各个储量区块的动态储量汇总计算,得到整个油田或油藏的储量。
二、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在石油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计算。
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 储量评估:通过对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 开发规划:根据储量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生产方案,优化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3. 投资决策:储量计算是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的储量计算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类比法计算天然气可采储量

( 1 .东北 石油 大学 ,黑龙 江 大 庆 1 6 3 3 1 8 ; 2 . 大 庆油 田有 限责 任公 司第 二采 油厂 ,黑龙 江 大 庆 1 6 3 4 1 4)
摘
要: 在动态资料缺乏 的情况下 ,应用类 比法求采 收率是一种 简便 、快速的计算方法 。通过选取合适
第4 4卷 第 3期 2 0 t 5 年 3月
当
代
化
工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 o 1 . 4 4. N o . 3 M a r c h, 2 0 1 5
类 比法计 算天然气 可采储量
的参数 以及适当的方法 ,依然可 以获得理想的结果。预测油 田原始可采储量方法分为动态法和静态法 ,动态法 包括驱油效率法 、产量递减法 、水驱曲线法等 ;静态法包括类 比法 、相关经验公式法 、地质综合评价法 、经验 值法等 。其 中类 比法是一种相对简单而且实用的逻辑 推理方法 。以喇嘛甸油 田萨零组北块为例 ,运用类 比法估 算天然气原始可采储 量 ,并通过经验值法进行验证 。
关 键 词 :可采储 量 ;类 比法 ;采收率 ;曲线拟合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0 4 6 0( 2 0 1 5)0 3 — 0 6 1 5 — 0 4 中图分类号 :T Q 0 1 8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Na t u r a l Ga s Re c o v e r a bl e Re s e r v e s b y t he A na l o g y Me t ho d
i n i t i a l r e s e r v e s o f o i 1 ie f l d i n c l u d e d y n a mi c me t h o d a n d s t a t i c me t h o d . T h e d y n a mi c me t h o d i n c l u d e s o i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e mc i e n c y me t h o d . p r o d u c t i o n d e c l i n e me t h o d , a n d t h e me t h o d o f wa t e r d r i v i n g c u ve r a n d s o o n .T h e s t a t i c me t h o d i n c l u d e s a n a l o g y me t h o d ,r e l e v a n t e mp i ic r a l f o r mu l a me t h o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me ho t d , e x p e r i e n c e v a l u e me t h o d a n d s o o n . T h e a n a l o g y me t h o d i s s i mp l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r a t i o c i n a t i n g me t h o d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ak t i n g t h e n o r t h b l o c k o f S O g r o u p i n L a ma d i a n o i l i f e l d a s a n e x a mp l e , i n i t i a l r e s e r v e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wa s e s t i ma t e d b y
煤矿“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3)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 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 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 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2)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各生产单位 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 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 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1)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要继续开展安全 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 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 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 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 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 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7
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 警示”。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 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 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 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 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i——第 i 个工作面实体煤容重,t/m3; Ki——第 i 个工作面回采率; n——回采工作面个数。
五、瓦斯抽采和防突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对于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后,回采煤量
煤矿“三量”及可采期计算规定

煤矿“三量”及可采期计算规定编制:李治南编制日期:2018年1月31日煤矿“三量”及可采期计算规定一、基本内容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量。
三量平衡对于正常生产有现实的意义。
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回采煤量,是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二、三个煤量的划分及计算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如下:1、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2、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大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C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 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 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容重,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IIQ准=+ Qi)+ Q回i-1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 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第i个区段的工作面回采率;q i第i个区段的巷道掘进出煤量,t ;n――区段个数;Q回回米煤量,t o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
(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可采储量计算解读

1.0 1.0 ---0.4~0.8 0.1~0.4
1.0 0.8~0.9 ---0.5~0.7 0.1~0.4
A B ---C D
2.储量质量 评价:
以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作为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
1). 储量规模类(地质储量,储量丰度) 2).储量分布类(过渡带储量百分比,有 效厚度钻遇率,砂层分布系数,有效砂
3. 采收率Re的预测方法 6).矿场产量递减和水驱规律方法: 7).物质平衡方法:
二、储量评价 1.储量计算可靠性的评价:
风险系 概率 数 建议采用 可信度 符号
储量级别 探明已开发 探明未开发 基本探明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准确度 1.0 0.8± 0.7 ± 0.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
1.0 0.75~0.9 ------0.35~0.6 0~0.1
年 度 新 油 藏 增 量
年 度 复 核 增 量
年 度 复 核 减 量
资 料 变 动 增 减 量
7).模糊综合分析法**
8)预测模型法**
(确定 Re 、 NR)
9)物质平衡法**
2. 不同阶段计算Re 、 NR的方法 1. 勘探评价阶段:统计法(相关经验公式
法)、类比法、岩心分析法、岩心模拟 试验法、分流量曲线法 2. 稳产阶段:物质平衡法、水驱特征曲线 法、数值模拟法 3. 递减阶段: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 法(衰减曲线法)、水淹区内取心方法 (岩心分析)
岩系数,平均单层有效厚度) 3). 产能类或自然开发条件类(地层天然 能量,流度,油气井产能大小,储层埋 藏深度)
评 语流 度 [μm2/(mPa· s)] 高流度>80 中流度30~80 低流度10~30 特低流度<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数
变化范围
2.0~21 5 21.6
4.45~3 1 13.3
30~540
3.75~3 0.42 12.4
42~100
0.8~1.0
1.89~6
平均值
142
73.1
0.9
5.94
0.021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经验公式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4、溶解气驱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
ER 0.2126
……(10)
初始条件: P=Pb, So=Soi
开发初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溶解气驱油藏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3、确定油藏废弃压力Pa后计算采收率
根据(10)式计算的 So p 关系曲线求出油藏废弃时 的含油饱和度Sa,按下式计算采收率
Boi Soa ER 1 Bo pa Soi
p
R f)气油体积系数随压力变化曲线, g
Bg p
p
g)溶解气比随压力变化曲线,
开发初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溶解气驱油藏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2、计算
So p 关系曲线
So dRs SoKrg o dBo 1 dBg 1 So Sw d So BoBg dp BoKro g dp Bg dP Krg o dp 1 Kro g
……(9)
开发初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溶解气驱油藏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1、用岩心及高压物性试验确定以下关系曲线
a)油相对渗透率曲线, Kro So
d)气粘度随压力变化曲线,g
p
b)气相对渗透率曲线,Krg
So
e)原油体积系数随压力变化曲线,Bo
p
c)油粘度随压力变化曲线,o
……(19)
开发中后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水驱特征曲线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1、未实施重大调整措施油田的水驱特征曲线
(e)张金庆水驱曲线:
Np b 1
(f)俞启泰水驱曲线:
Wp Wp a b 2 Np Np
……(20)
a 1 fw fw a 1 fw
……(12) ……(13)
(b)马克莫夫-童宪章曲线:
lgWp a bNp …(14)
1 0.4343 fw a Np lg 1 fw b b
……(15)
开发中后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水驱特征曲线法
驱动机理类型
采收率
0.02~0.05
1 1、不同驱动机理类型
油藏可估算采收率范围
液体和岩石 弹性
2
3 4 5 6 7
溶解气驱
油环气顶驱 重力驱 边水驱 底水0~0.40 0.50~0.70 0.35~0.60 0.20~0.60 0.25~0.60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lgµR +0.09746lgk-0.0001802hoe ƒ -0.06741Vk+0.0001675T …………(1)
ER=0.274-0.1116
式(1)中各项参数分布范围 参 数
变化范围
油水粘 度比
µ R
1.9~162.5
平均渗 透率 K
69~3000
平均有效 厚度 h
5.2~35.0
井网 密度 f
(7)
理论图版见图2
(8)
理论图版见图3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开发初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弹性驱动油藏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弹性驱动油藏的采收率用下式计算
Cf Co Swi Cw Co Pi Pb ER 1 Swi 1 Pi Pb Co
1、阿普斯指数递减公式
(d)递减参数求取法:
方法 1:
ln Qt ln Qi Dit
方法 2:
Qi 1 Np Qt Di D i
开发中后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递减曲线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2、阿普斯双曲递减曲线公式
a)产量变化公式:
Qt Qi 1 nD t 1 i n
ke ER 09356 0.1089lg o 0.0059pi 0.0637 o
0.001696f 0.003288 0.9087 k 0.01833 ow L V n
0.3409
………(4)
ERr ER 10.255 N W / N
……(11)
注:废弃压力Pa一般取饱和压力的15%
4、油藏数值模拟法
开发初期可用简单模型,不历史拟合;开发中后期必须 进行油藏动态历史拟合。
开发中后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童宪章图版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水驱油田
fw R 有如下关系
fw lg 7.5R ER 1.69 1 fw
变 化 范 围
最大 0.128 0.213 0.342 0.133 0.222 0.374 0.180 0.243 0.356 0.344 0.377
0.407
0.248
0.156
0.328
0.145
0.050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类
比
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待投入开发的油田,根据油藏
的驱动类型、储层物性、流体性质、
1 Swi Bob
0.1611
Ke ob
0.0979
Swi
0.3722
p L Pa
0.1741
……(6)
注:式中Pa为油藏废弃压力,一般取饱和压力的15%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表格计算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式(2)中各项参数分布范围 参 数 地层原油 粘度 空气渗透率 有效孔隙度 井网密度
μo
变化范围 0.5~154.0
Ka
4~8900
0.15~0.33
f
3.1~28.3
平均值
18.4
1269
0.25
9.6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经验公式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2、底水碳酸盐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
……(27)
b)累积产量计算公式
n 1 Qi Np 1 1 nDit n 1 nDi
井网密度和非均质性同已开发的油田
类比,选取适当的采收率计算可采储
量。
开发初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水驱砂岩油藏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一维管流法:——渗透率非均质分布描述
…….r(x)型分布描述
K r 2 Koa F ( x) r 2
K 2 r 2 Koa 2 F (x ) r 2
1.031~1.5 37 1.159
有效渗 透率
地下原 油粘度
地下水 粘度
变化范围
0.05~0.12
10~30900
0.5~21.5
0.18~0.38
平均值
0.06
0.74
0.26
4060
5.25
0.27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经验公式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3、水驱砾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王熙华
二00五年九月
提
开发初期
纲
可采储量
1、 经验公式法
2、 类比法 开发中后期 1、水驱曲线法 2、递减法
技术可采储量定义
技术可采储量 是指依靠在现有井网工艺技术条件下,获得的总产 油量。水驱油藏一般测算到含水率98%,其他驱动油藏 开采到技术废弃产量时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 是指在现有井网、现有工艺条件下,能从油藏获得的最 大经济产油量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1、阿普斯指数递减公式
(a)产量变化公式:
Qt Qie
Di t
……(24)
……(25) ……(26)
(b)累积产量计算公式:
Qi Qt Np Di
Qi Qa NR Di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开发中后期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递减曲线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公式(4)、(5)应用的参数变化范围见下表
………(5)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式(4)、(5)中应用的参数变化范围
地层 原油 粘度 原始 原层 压力 有效渗 透率 井网 密度 油层连 通率 渗透率 变异系 数 注采 井数 比 过渡带 地质储 量/地质 储量
0~0.408
Kew ER 0.2326 ( ) 0.969 o Boi
tsoi
0.4863
Swi
0.5326
..(3)
式(3)中应用的参数变化范围 参 数 总孔隙度 原始 含油 饱和 度
0.7~0.8
原始含 水饱和 度
0.2~0.3
原始原 油体积 系数
来说,则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计算阶段划分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a)开发前阶段
b)开发初期阶段,水驱油田开发综合 含水一般达到 40%左右以前 c)开发中、后期阶段,水驱油田开发
综合含水40%左右以后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1、水驱砂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