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合集下载

资源储量估算注意问题

资源储量估算注意问题
?单工程的顶、底部分若遇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矿时,
应单独圈出作为低品位矿,当其成片出现时应“单圈单算”。 这是因为单工程中出现低品位矿石有三种情况:一是出现在矿体的顶板称为“帽”;二是出现在矿体的中间称为“腰带”;三是出 现在矿体的底板称为“鞋”。其处理时一般是“摘帽”、“脱鞋”,对于“腰带”因位于矿体的中间部位一般是不进行处理的。 ?圈定矿体时,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 矿时,当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可以带入矿体;当其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时,不应带入矿体,而应单独圈出作为 低品位矿。 ?即:对于厚大且又能连片的低品位矿应单独圈出;对于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 分采的低品位矿而应圈入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无需单独圈出。但投资者另有要求的则从其要求。 ?矿体圈定的原则 1)矿体圈定必须建立在对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点 ?有用组分和伴生组分空间分布规律 ?控矿地质因素的研究 2)圈定矿体必须以各种原始地质资料为依据; 3)圈定矿体必须严格按照工业指标进行; 4)严格遵循规范要求。 ?2)矿体连接
当沿脉坑道两样线间一样线见矿,另一样线无矿,采用二分之一平推。 当上、下两排沿脉坑道一排见矿,另一排出现无矿天窗时,则采用四分之一平推。 ?当矿体地表有系统槽探工程控制,而深部又有未见矿的钻探工程验证时,地表以下 矿体可估算(333)资源量。 ?用(333)工程间距的单工程见矿钻孔可圈定(333)资源量;
资源储量估算注意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概述 ?矿产勘查、资源储量核实的核心是查明工作区的的资源储量,资源储量估算是各类 勘查和核实报告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业主、评审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审查的重点。

李训华:关于资源储量估算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李训华:关于资源储量估算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关于资源储量估算中常见问题的讨论资源储量估算的问题,作为煤田地质勘查单位、每一个煤炭地质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也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成问题的问题。

之所以在这里占用大家一点时间来讨论它,是由于我最近几年在看煤炭资源勘查报告和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报告)过程中见到一些关于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重视和探讨。

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

既然是讨论,就说明我要说的问题仅仅是个人的看法和理解,难免存在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资源储量估算的“估算”。

在“86规范”以及以前的煤田地质勘查规范中和相关教科书中,煤炭资源储量的估算都称为“储量计算”。

为啥“02规范”以及相关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中里都改称为“资源储量估算”?我的理解是:计算、估算一字之差,恰恰反映了矿产资源储量,的“量”所特有的属性。

与工业产品的产量,农业粮油产品的产量不同,由于矿产资源的赋存和勘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资源储量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客观上存在不确定因素,一般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准确地度量、计算。

人们在勘查、测量过程中所取得的数据与矿产资源的实际会存在一些差距,目前人们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实际,但是还不能全面地、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实际。

比如一个勘查区或某个煤矿中煤层厚度,客观上是有变化的,即使在矿井下用很密集的测点测量,每一个测点的数据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勘查报告中,我们采用钻孔测量的“一孔之见”代表“一块”煤产地的厚度,本身就与实际存在误差。

由于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参数并不是准确无误的,估算的结果就必然与实际存在误差。

不能做到像工业产品的统计数据那样准确。

所以,对勘查资源量用估算而不是计算,更接近反映矿产资源的特性。

估算,就是承认有误差。

我理解,“02规范”往往要求的是估算参数的合理性而不是强调准确性,其道理就在这里。

其次,煤炭资源/储量估算,首先应弄明白资源/储量的分类。

煤炭的资源/储量分类遵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原则。

提高地质储量计算精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高地质储量计算精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 :由于受油藏复 杂性 、 术局 限性和 资料 有限性等 因素的影响 , 技 地质储 量计 算结果常存在很 强的不确定性 , 造
成油田储量与产量之 间的不匹配现 象 日益 突出, 地质储量 复( 算前后 差异较 大。通过分析油藏地质认识、 核) 计算单元
划分和储量计 算参数求取对储 量计算结果 的影 响 , 出应加强 油藏地质研 究 , 高构造层位 解释 的精 度 , 指 提 明确储 层的 特征 和 落实油水 系统及油水界 面; 此基 础上 , 在 根据 实际情 况对独立 的油气水 系统进行适 当的细划计 算单元 ; 同时应
规 范 主要 采用 静 态 容 积法 , 据 油 、 田的勘 探 和 依 气 认 识 程 度 , 调 油 藏 的 整 体 概 念 , 分 储 量 计 算 单 强 划 元 和 求 取 计 算 参 数 , 而 给 出 一 个 最 佳 的 地 质 储 从 料 有 限 等 因 素 的影 响 下 , 造 成 油 藏 地 质 认 识 不 常
用地质 统计 学结合地 震资料建立计算单元合理的参数模型 , 从而提 高油气地质储 量计算精度 。
关键词 : 地质储量 ; 影响因素 ; 计算单元 ; 量参数 储
网络 出版地 址 :ht / t / p: www. k.e/c s eal 11 1 .E.010 2 .0 00 7hml c i t m / ti 5 .7 8T 2 1 9 40 2 .0 .t n n k d /
算参数 , 从而造成地质储量的变化 。如 x油 田 I 油
平 B和 c井均发育油层 , 通过划分相对均质 的储量计算单元求取参数 , 从而 组 , 面上相邻的三 口井 A、 计算 提高储量的计算精度[ 1 。储量参数选取不当同样 早期根据井点资料误认为井间储层是连通的 , 93 -】

储量计算问题及解题思路与结果

储量计算问题及解题思路与结果

储量计算问题某地区为估计某矿物的储量,在该地区进行勘探,得到如下数据(如下表)。

请估计出此地区内(51,41≤≤≤≤yx)该矿物的储量。

该地区勘探数据表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x坐标/km1 1 1 1 12 2 2 2 2y坐标/km1 2 3 4 5 1 2 3 4 5矿物提厚度H/m13.7225.88.4725.2722.3215.4721.3314.4924.8326.19编号1112131415161718192x坐标/km3 3 3 3 34 4 4 4 4y坐标/km1 2 3 4 5 1 2 3 4 5矿物提厚度H/m23.2826.4829.1412.0414.5819.9523.7315.3518.0116.29储量初步估算将其划分为1*1的网格,分别以四角的高度做网格高度,计算网格内的体积得(*10^6立方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240.32 250.94 244.1 242.46可见差别较大,容量在240左右。

初步改进1*1的网格,以四边的平均值为高度,求每个方格体积,求和得储量:244.4550*10^6立方米。

再次改进(见程序拟合次数确定)每个点都属于横纵两条线上,可以通过拟合得到每条线的曲线函数,可以进一步提高估算精度。

拟合次数的讨论:定义分别横纵两个方向拟合结果差值绝对值之和为拟合精度,分别采用不同拟合次数计算拟合精度结果如下:拟合次数1 2 3 4 5 667.152 34.7016 5.51E-13 9.57E-13 6.98E-13 1.08E-11一到六次拟合三到六次拟合1 1.52 2.53 3.54 4.55 5.56102030405060703 3.54 4.55 5.560.20.40.60.811.2x 10-11所以3次拟合结果最好。

1*1的网格,以四边的平均值为高度,求每个方格体积,求和得储量:243.9161。

进一步改进(以后见程序结果)根据拟合结果将网格进一步划分(0.01*0.01),分别计算每个网格体积求和。

煤层气探明储量计算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讨论

煤层气探明储量计算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讨论

勘探论坛
煤层气探明储量计算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讨论
李 明宅 杨秀春 徐 文 军
( 中联煤层气 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 1 ) 0 0 1
摘 要:国内关于煤 层气储量 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 。煤层气独特的解 吸 /吸附机理决定了其储量计算方法和评价
技术有别于常规天然气 。本文旨在借助于 国家 已经审批通过 的煤层气探明储量 报告 的经验 ,把煤层气 、煤炭 、天然气储 量规范中的相 关内容有机结 合起 来,进一 步探讨和细化 Ⅸ 煤层气资源 /储量规范 》中计 算探 明储量的基本要求 ,包括计 算条件 、单元划分 、参数选取等 ,从而达 到提高探 明储量精 度的 目的。 关键词 :煤层气 ;储量 ;规范 ;计算单元 ;参数 中图分类号 :T 2 . El2 2 文献标识码 :A

22煤 层气 井控 制程 度 ,
般 以单 一煤 层为 计算单 元 ;煤 层相对 集 中的煤 层组
可 合并计 算单 元 ;单元 中风 化带 以浅 的煤储 层 不计算
规 范提 出 了探 明储 量计算 区对井 控程 度的要 求…, 储 量 。 ”规范 仅仅给 出 了划分单 元的 宏观概 念 ,而没有
这些井包括 煤 田勘探孔和煤 层气井 。 应该 注意的是 , 在 具 体的划 分细则 ,可操 作性 不强 。
实 际应 用和 研究 后认 为 ,划分 中一 高 阶煤 储量 计 实际工作中, 探明储量计算范围位于煤田勘探精查区或 详查 区 , 田勘 探程度很高 , 煤 井控程 度 已达到规范要 求 , 算单 元应 考虑 如下原 则 ,并 综合 确定 。 但储 量计算 范 围内煤 层气井 却 比较少 , 这种情况是不 能 () 面上一 般按 区块 划 分计算 单元 。 1平 面积 很大 的 进行 探 明储量计算 的。因为 ,即便是 在煤 田勘 探精 查 区 煤层 气藏 ,可视 情 况细分 井块 ( 或井 区 ) 。例如把 煤层 内或详查 区内 , 仍需要满足探 明储量专 门对煤 层气井的 气井控 制 区含 气量 、 度 、煤阶 、密 度 、渗透性 、煤岩 厚 具 体要求 ,即煤 层气探 明储量计算 范 围内 “ 数井的井 煤质等 因素 的变化 ,作为 细分井 块 ( 参 或井 区 )的 依据 。 距不能超过规定井 距的两倍 ” “ 和 试采井 的井 距不能超 ( ) 向上 一般 以单 一 煤层作 为计 算单元 。 2纵 同一个 过规 定井距的两倍 ” 以加 强对计算边界 的控制作用 。 , 因 计算单 元应具 有相 同或相 似 的构造 条件 、 体结 构 、 煤 储 此 ,只有在 同时满足 上述条件下才 可以计算探 明储 量。 气条件 和水 动力 系统 。 () 3 考虑 煤层夹 矸的 厚度 。 参考 煤 田勘 探 中关于 煤 层分 层的 经验 ,一般 以夹矸 厚度 0 7 为界【。夹矸厚 .m 煤 层气探 明储 量对 基本 井距 的要 求主 要取决 于 构 度大 于或 等于 07 .m时 , 上下煤 层分 别各 作为一 个计算 造 复杂程 度和储 层稳定程 度 。 中 , 其 构造 复杂程 度 比较 单元 ;夹矸 厚度 小于 0 7 .m时 , 且上 下煤 层厚度 均等于 容 易通过 分类和构 造特 点来确定 , 进而 确定基本 井距 。 或大 于夹矸 厚度 , 可合 并作为 一个储 量单 元 。 定储 层 确 但是 , 利用 储层稳 定程度 来确定 基本井 距 , 际工作 中 有效 厚度 时 ,必须 扣除夹 矸 的厚度 。 实 比较难 于掌握 尺度 ,因为 规范 中仅提 出了对煤 层厚 度 () 虑单 个煤层 的厚 度 。 4考 在有 些情况 下 , 存在 一 变 化的定性 要求 [ 1 】 。因此 , 议在上述 定性 原则 下 ,同 些 孤立 的单 个煤 层 ,这 些煤 层 可以参 与 煤层 气资源 量 建 时考虑 煤类是否单 一 、 质变化 大小 、 内煤 层的可 采 的 计算 , 煤 区 但是 , 由于受 厚度 、 资源量规 模 等 因素 的制 约 , 性 ( 全区、 大部分、局部) 、可采边界是否规则和清楚 单 独作为一 个开 发层 系 , 可能 是不 经济 的 。 参考 煤 田勘 等 因素 ,从而使 基本井 控的要 求更具 可操 作性 。 探 的经 ,厚度小 于或等 于 07 的煤 层视 为不 可采 .m 煤层, 煤层 气储量计算 中不作为 计算单 元;反之 , 为 视 可 采煤层 ,作为 计算单 元 。 同时 , 了提高储 量精 度和 充分利 用煤 层气 资源 , 为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几个问题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几个问题

方法各有自 法的出现,老
D储量计算方法的出 计算方法内容,传统的 失,况且它还在发展。从 现状来看,也是如此。
指这种方法本身的优势,一种 是说明这种方法本身所达到的精 种方法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
方法的正确选择,依赖于诸多条件的正 与采用,选择不当,计算的结果就不会准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单、击、此储处量编计辑算母的版工标业题指样标式
已经成 两个方面。 时,软件系统 熟的商业通用软 ,与国外工业发达 。
地质勘探、矿山设计、 一利用数据资源,满足三 技术。但现存的三大储量计 系统,尚没有实现从勘探时的工 准备到地质作图、储量计算(克立 统储量计算方法)、矿山开采块段大 、矿量和品位的统计及矿山资源管理等 龙的方法技术。
(4)矿产储量计算方法选择。
最近地区法( 又称多角形法):
为便于计算体 圈定的矿体范围 邻工程的二分之一 紧密连接的多边形地区, 程资料分别计算其矿产储
Q=V.D S为多角柱体的底面积; 度 仅不能反映矿体的真实特点,而且计算际 工作中很少应用。只有在工程分布不均、 体其厚度、品位相差悬殊、矿体形状极不规 ,为了考虑各工程所影响的权数才采用此方法。 点的选择,有时也采用内插法以便使计算结果更 些。但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应用并不广泛。
(1)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发展与矿产资源储 量管理职能的业务主管部门的政府行为密切相关。 工业部门组建了全 类矿产储量入库前按 质量标准进行审批验收。 量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方法具有技术规范性质。 行矿产储量计算时,选用的储量 需要获得矿产储量业务主管部门的 储量计算方法的建立与采用,亦需经 认可。
3.矿石品级的划分
分的含量 ,以及不同 划分为不同品 、一级品、二级 地质勘查工作中查 品级的分布,对于保证 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是十分 。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常见问题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常见问题

一、煤炭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常见问题1.可采煤层包括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煤层三种,报告中却出现了零星可采煤层。

2.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以推定边界(包括向外无控制控制或未见煤的外扩地段)为界不妥,推至风氧化带边界、火烧区边界也不妥。

3.煤层对比基本可靠和不可靠的,只能圈定333资源量。

不可采煤层也可能对比可靠。

4.煤层的平均厚度不能用各煤层中所有钻孔的厚度直接相加平厚。

应该先用一层中的钻孔平均出这一层的平均厚度,然后再用各煤层的平均厚度求总煤层的平均厚度。

5.报告中夹矸剔除与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与小柱状图煤层厚度不一致。

6.极不稳定煤层不参与算量。

7.根据地层的总厚度(各段之和)算含煤系数。

8.老硐有无积水?是否已查明?9.以往报告估算面积上次报告是用坐标法,本次是用GPS重新量的,误差是多少?引起多少量的变化?10.平面图上采空区标高是顶板标高?底板标高?还是中线标高?11.采出量是来源于企业的报表还是根据图上算出来的?报告中的采出量一律采用测量计算出的方法。

二、金属矿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常见问题1.按规范规定,仅有铜、铅、锌、银、镍、钼矿以米.克吨值圈定的薄脉型矿体可以外推。

2.特高品位的处理:先对副样做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

特高品位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

3.小体重样在混合矿、氧化矿中的分布、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情况,是否有代表性?4.钼矿氧化矿尚难以利用,回收率一般在10-20%之间。

5.金的成色一般为900‰以上,低了说明不纯,里面可能含有Ag(主要)、Cu等。

要结合组合分析结果看Ag、Cu的含量。

6.包体金被包于黄铁矿、黄铜矿中可以通过浮选的方法选出,但在石英(密度2.6)等晶体之中就难以选出,应结合选矿回收率看(金跟着硫化物走,浮选是选硫化物)。

煤矿储量核实面临问题

煤矿储量核实面临问题

煤矿储量核实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案一、压覆问题:(1)将收集来的压覆报告中煤柱拐点投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后发现,绝大多数煤柱压覆储量没有尊重原始勘查或矿井地质报告储量属性且存在重叠部分(图1),这样直接造成了3个问题:①压覆面积的重复计算②压覆储量的简单与重复计算③核查块段的划分及其储量的分配图1(2)解决方案:清除所有压覆块段的重叠部分(图2),按照原储量块段、压覆块段边界重新划分核查块段(图3),将原块段1分成核查压覆块段1-1核查块段1-2;原块段2分成核查压覆块段2-1、核查块段2-2,既可以避免压覆储量重复计算,也保证储量核实中关心的压覆储量与保有储量属性的可靠。

图2 图3(3)由于原报告上块段面积与MAPGIS上计算面积存在15%的差距,这样直接导致在计算核查块段储量时与原块段储量、压覆块段储量不一致,本课题组建议严格依照原块段储量、面积为依据,通过在mapgis上量取核查块段的面积比来推断核查块段的储量。

例如:原报告中:原块段1面积为110m2,储量为100万吨,原块段2面积为119 m2,储量为120万吨,在mapgis中量取核查块段1-2面积为60 m2、核查块段1-1面积为40 m2,核查块段2-2面积为80 m2,核查块段2-1面积为40 m2,则核查压覆块段1-1储量=40万吨核查压覆块段2-1、核查块段1-2与核查块段2-2储量计算同上。

二、小煤窑采空区问题:由于较多勘查区尤其是矿区存在大量采空区,本次核查工作主要根据从昊华四大国矿08年矿井地质报告、北京市国土局煤矿矿权范围统计表这两方面资料来核查采空区。

由于小煤窑很少有矿井地质报告,且09年底全北京市所有小煤矿都已关闭,考虑到安全,不能下井进行核实,小煤窑采空区如何确定?方案是将北京市国土局煤矿矿权范围统计表中所有矿权的范围与开采上下限投到相应煤层底板等高线储量计算图上,其圈定范围视为采空区。

分别遇到以下2大问题(1)单个孤立小采空区对块段划分的影响单个孤立小采空区在兼顾原块段边界、采空边界的基础上将原块段1分为核查块段1-1;原块段2分为核查块段2-1,核查块段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overable Resources 可采资源量
Prospective Resources 远景资源量
Reserves 储量
Cumulative Production 累计产量
Contingent Resources 表外资源量
Proved 证实的
Unproved 未证实的
Proved Contingent 证实表外资源量 Probable Contingent 概算表外资源量
量。从项目中最终可采的总量具有低的可能性超过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和可能储量之和(3P) , 相当于高估值的情况。采用概率方法,至少有10%的概率实际可采量等于或大于3P的估计值。
我国的新分类体系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探 明 技术可采储量
3、我国油气储量标准与 国际通行标准的差异
确定油气藏类型
圈闭类型 烃类类型:油、气
及组分
油(气)水系统
:层状、块状,有 无统一油水界面
流体性质:密度 、粘度 储集类型:孔隙 型、裂缝型,孔 隙裂缝型 储层物性:孔隙 度、渗透率、孔 隙结构、非均质 性
驱动类型
压力温度 埋藏深度
储量评估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我国未开发探明可采储量约相当于SPE的P1+P2。
我国已开发油田开发标定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相当于 SPE的P1。 我国的控制和预测可采储量,主要部分相当于 SPE 的证 实、概算和可能的表外资源量,只有直接可投入开发的
一小部分可以算作储量。
我国石油的储量主体是已开发油田,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主要在未开发储量上。
我国的新分类体系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探 明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控 制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预 测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潜在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探 明 经济可采储量


次经济可采储量
控 制 经济可采储量


次经济可采储量
储量评估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含油(气)面积
对圈闭边界、油气藏边界、储量边界的认识
三种边界
圈闭边界 油(气) 藏边界 油(气) 水界面 有效厚度 零值线 储量边界
构造
岩性
断层、岩性
油底
溢出点
砂体零值线
证实的Βιβλιοθήκη 预测的储量计算线证实的 油(气)水界面
断层
地层、物性
外推边界
其它遮挡
确定含油面积
作图层面 错误的面积 正确的面积
计算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
平面
纵向
区块
断块
井区
统一油气 水系统
层组
砂层组
侧重:计算单元划分的合理性。 平面:同一构造的小断块,当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和流体性质相似, 且含油连片时可合并一个单元。 纵向:单元划分一般不大于50米,同一油气水系统的为一个单元; 不同储集类型的储层应独立划分单元; 裂缝性油气藏以裂缝系统划分单元。
Developed 已开发的
Undeveloped 未开发的
Probable 概算的
Possible 可能的
Possible Contingent 可能表外资源量
SPE关于石油资源分类
根据储量落实程度分类
证实储量(P1)是指在指定评估日,通过地质和工程数据分析,在确定的经济条件、操作方
式和政府规章制度下,具有合理的确定性、将来可以从已知油气藏中经济采出的石油的数量。 采用概率方法,至少有90%的概率实际可采量等于或大于估计值。
油水界面
油层顶面
确定含油面积所采用的底图: 应是计算单元油层顶面构造图, 否则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储量评估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合理圈定面积
地震预测的边界
油藏高部位见水,构造下倾方向为岩性变化, 面积应以油底或油水界面圈定比较合理,按照生产井外推存在较大风险
合理圈定面积
高部位虽然无井控制,但面积较小,油层厚度大, 井已证实油水界面,可以认为面积内整体含油
我国的控制和预测可采储量,主要部分相 当于SPE的证实、概算和可能的表外资源 推测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量,只有直接可投入开发的一小部分可以 算作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相当于SPE的 P1+P2
产 量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相当于SPE的P1


1、SPE储量概念与国内储量概念的差异 2、容积法计算储量时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不可采量
控 制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预 测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潜在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探 明 经济可采储量


次经济可采储量
控 制 经济可采储量


次经济可采储量
推测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产 量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 我国各级储量与SPE的大致对应关系
SPE储量管理系统有关规则
2009年2月


1、SPE储量概念与国内储量概念的差异 2、容积法计算储量时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3、我国油气储量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差异
SPE关于石油资源分类
石油被定义为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烃 类混合物,呈现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种 相态。 石油也可以包含有非碳氢化合 物,如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和硫。 这里用到的“资源”术语是指地
概算储量(P2)是通过地质和工程数据分析指出的那部分附加储量,比证实储量的开采可能
性低,但是又比可能储量开采的确定性高。实际剩余的可采量可能高于或低于证实储量与概算 储量之和(2P)。采用概率方法,至少有50%的概率实际可采量等于或大于2P的估计值。
可能储量(P3)是通过地质和工程数据分析指出比概算储量的开采可能性低的那部分附加储
石油资源分类框架
壳表层和内部自然生成的所有石油数量
,包括已发现和未发现(可开采和不可 开采)部分,再加上已经采出的石油产 量。此外,也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石油, 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的石油 资源。 右图是SPE资源分类系统的一个图
解表示法。系统定义了主要的可开采资
源的级别。
SPE关于石油资源分类
根据成熟度分类
根据项目成熟程
度和将项目推进到商
业开发(商业决策) 的要求,对开发项目 (即可采量)进行细 分类。
SPE
油气资源分类体系——“3P”储量
Total Oil and Gas 总资源/储量
Discovered 已发现的
Undiscovered 未发现的
Non-recoverable Resources 不可采资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