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评估与方法

矿产储量评估与方法矿产储量评估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资源管理、投资决策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矿产储量评估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应用技术。
一、矿产储量评估的基本概念矿产储量评估是指根据勘查和开发的相关信息,通过合理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对矿床中的矿产储量进行定量评估。
储量评估旨在确定矿产资源的可开采量和市场价值,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产储量评估的方法1. 统计法统计法是指依据矿产资源的可视化信息,通过对矿区内外矿物产状和产量的统计以及矿石化验结果的分析,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常用的统计法主要有面积法、数字法和比较法等。
2. 地质学方法地质学方法是指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成因、构造控制、矿石分布等要素的分析,推断出矿床的储量。
地质学方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地质剖面法、地质模型法和地球物理勘查法等。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将矿产资源勘探、发现和开发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矿产储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几何模型、统计模型和数学规划模型等。
4. 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指将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得出较为准确的矿床储量评估结果。
综合方法在矿产储量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应用技术1.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矿床的物理特征进行探测和解释的技术。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和磁法等,可以为矿产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用于矿区地质地貌的解译和矿产资源定量评估,提高评估精度和效率。
3. 地质信息系统地质信息系统是指将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等有关矿产勘查开发的信息整合、处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
地质信息系统不仅提供了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源,还能够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关联分析,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估算的几种方法

式 中 : —— 各块 段矿 石 资源量 。 Q
全 矿 区 共 统 计 + 3 m、 5 m、 8 m、 1 0 0 +水平断面进行资源/ 储量估 算, 断面标高 的选择参照 了地表宕 口分布、 地形起伏情 况 和 估算高 级别 资源/ 量的规 范要 求 间距 。水 平 断 面 储 法 估算 对应 断 面如 图 2 示 。 所
1 4 36
l8 l
西 部探 矿工 程
21 0 2年第 5 期
H— — 块段 平均 厚 度 , m。 块段 资源 量 :
Q—V× D
呈线 尖 灭时 , 采用 锲形 体体 积 、一12 / /S×L。 r . 块段 中一 断 面有 面积 , 另一 面根据 地形 等高 线形 态 构成 近 似锥体 , 采用 锥 体公式 计算 一13 /S×L。 2 12 块段 矿石 资源 量计算 ..
延到 断 面面积 和块 段体 积 上 去 , 因而 有 外 延误 差 , 是 这 难 以克服 的缺点 , 对此 有相 当 的认识 。 应 ( 下转 第 1 1 ) 2页
式 中 : —— 断 面间距 。 L 块段 中一 断 面有 面 积 , 一 断 面无 面 积 ( 尖 灭 ) 另 点
相邻 断 面上矿 层能 对应 , 积相对 差 : 面 () ( z/ 4 时 , 用 截 锥 体 体 积 公 1 当 S 一S )S > 0/ 采 9 6
式 :
一
只要 勘查 工程 是 大致 沿 直 线 或水 平 面有 系统 的布 置 , 编出一 系列 断面 图 ( 面 图) , 能 剖 时 均可 采用 断 面 ( 剖 面) , 法 因而 断面 法几 乎 适 用 于任 何 类 型 矿 床 。勘 查 断 面 图 即可用来 作 为资源 / 量估算 图 。不必 编 制更 多 的 储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几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固体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几何法(一)断面法(剖面法)原理就是当矿体被一系列勘查断面横切为若干块段,就可以以这些断面图为基础,估算相邻两断面间的矿块储量乃至整个矿床储量。
分为垂直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
第一步:计算体积1、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小于40%时,用梯形体积公式V=(S1+S2)×L÷2。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2、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大于40%时,选用截锥体积公式,即V=(S1+S2+√S1×S2)×L÷3。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3、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不同,不论面积相差多少,除油一对应边相等时,可用梯形体积公式外,其余均应选用似角柱体(辛浦生)公式,即V=[(S1+S2)÷2+2S m]×L÷3 =(S1+S2+4S m)×L÷6。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S m为似角柱体的平均断面面积。
4、当在相邻的两剖面中只有一个剖面有面积,而另一剖面上矿体已尖灭,或矿体两段边缘部分的块段只有一个断面控制时,其体积计算可根据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形状或矿体尖灭特点不同选择不同公式。
(1)当矿体作楔尖灭时,块段体积用楔形公式计算。
V=L×S÷2(2)当矿体作锥形尖灭时,块段体积可用锥形公式计算。
V=L×S÷3第二步,计算两剖面间块段的矿石储量Q=V×d。
其中Q为块段矿石储量,V为块段的矿体体积,d为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第三步,计算出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储量P=Q×C。
第八章-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PPT课件

Cd、Cp、Cpmin为石精矿品位、矿 平均品位和 最低工业品位(%); Kd率、 K(f为%)选。矿回收率和开采贫化
12
3.方案法, 其过程为:
根据矿床的特点和样品分析资料,拟定几组品位指 标方案;
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拟采用的采矿方法确定可 采厚度和剔除夹石厚度;
按不同方案计算储量和矿石品位; 不同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指
露天开采的矿体在开采境界范 围外的小矿体不需圈入; 在开采境界内主矿体1附近 的2、3号矿体应圈入,境 界外的4号矿体不圈入。
29
(四) 矿体圈定注意点
推断的矿体厚度不应大于两个 工程的实际见矿厚度; 如左上图,l>m2+m3>m1 不合理
圈定矿石自然类型边界必须考 虑地下水面对氧化矿化布的影 响。 左下图兰线的圈定方法不正 确。
27
4) 中点尖灭法及无限外推
在作有限外推时,以两工程的中点作为尖灭点,即是中点尖 灭法。
无限外推 常用正常网度的1/2、1/3或1/4的间距外推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矿体变化规律外推 根据物化探资料外推 根据已揭露部分矿体规模予以推断外推
28
(四)矿体圈定的注意点
矿床地质特点和矿化规律的掌 握是正确圈定矿体的基础; 矽卡岩型矿床按接触带圈定。 如果按岩层产状圈则是错 误的。
第二类: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
第三类:其它的,如一些综合指标:最低工业米百分率 (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还有个别矿种所需规定的 特殊标准,如铬铁矿的铬铁比、铝土矿的硅铝比,煤矿的 挥发分、灰分、发热量,耐火材料矿产的耐火度、灼减量; 与采矿条件有关的采剥比、开采深度等。
2
二、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是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是采矿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质量和储量,对于决策采矿规模、投资规划以及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采矿业中的应用。
一、矿产资源评估方法1. 地质调查法:通过地质调查,获取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形态和产状等信息,基于地质模型进行资源评估。
该方法适用于矿产资源初期评估,但由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结果需谨慎解读。
2. 统计法:利用现有的矿产产量和储量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推断和估计。
该方法适用于已有较完善的矿产开发数据的情况,但对于新矿床或矿产类型较为复杂的情况,其准确度有限。
3. 数学建模法:基于矿床的特征和统计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源评估。
常用的模型包括地统计学模型、地质模型和地软件模型等。
该方法依赖于大量的矿产数据和专业的数学建模能力,适用于较复杂的矿产资源评估工作。
二、储量计算方法1. 直接计量法:通过实地测量、钻探等方法,直接计算矿床中矿物质量和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已经发现的矿床,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储量数据。
2. 空间插值法:在已有的矿床采样数据中,利用插值方法推算未采样地点的矿产储量。
该方法对采样网络要求较高,适用于含金属矿床的储量计算。
3. 概率统计法: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和随机模拟方法,通过对矿床构造特征和分布的分析,计算矿床储量的概率分布。
该方法适用于矿床高度变异或储量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
三、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应用1. 资源管理与规划:矿产资源评估可为矿业企业提供准确的资源数据,为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定开采计划。
2. 投资决策: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储量计算,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评估和回报预测,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 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有助于预测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环保措施。
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与评价

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与评价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与评价是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基础工作,准确的储量估计和评价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本文将从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方法和评价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矿产资源储量估计方法。
它通过现场勘探、采样、分析等手段直接测量矿石或矿产的数量和品位,从而计算出矿产资源的储量。
这种方法具有可靠性高、精度较高的特点,适用于矿石较为集中和品位较高的矿区。
但是,由于直接测量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其成本较高。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一种通过间接手段估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方法。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矿区历史产量、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和计算等方法,推算出矿产资源的储量。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优点,适用于矿石分布较广、品位较低的矿区。
但是,由于间接测量法所依据的参数和数据较多,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矿产资源储量估计方法。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现有的地质勘探数据与预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推断矿产资源的储量。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评价领域。
但是,由于统计模型法所依赖的假设和参数较多,其结果的可靠性需要经过验证。
二、矿产资源的评价指标1. 资源量资源量是指矿产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包含的可开采且能经济利用的矿产数量。
在矿产资源的评价中,对资源量的准确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品位品位是指矿石或矿产中所含矿物的相对含量。
在矿产资源的评价中,品位是评估矿产资源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品位矿石在开采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较高。
3. 开发潜力开发潜力是指矿产资源在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的可开发程度。
开发潜力的评价包括矿产资源的可采性、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等方面的内容,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有助于合理规划资源开发方案。
矿产资源的评估与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的评估与储量计算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评估与储量计算对于制定有效的开采策略和管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储量计算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方法和技术。
一、矿产资源评估的重要性矿产资源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量化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它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品位、储量、分布和产状等特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产资源评估的方法1.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矿产资源评估的基础,通过对矿区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收集矿石和岩石样本,以了解矿产资源的产状、品位和规模等情况,为后续的储量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2. 重力测量法重力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地球引力场的矿产资源评估方法,通过测量地面上的重力值和重力异常值,推算出地下矿体的重力异常,从而获得矿体的大致尺寸和形态,对储量进行初步估算。
3. 电磁法电磁法主要用于寻找矿体的存在和定量评估矿产资源,通过测量地下的电磁场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矿体的性质和规模。
该方法在矿产资源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法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识别和评估矿产资源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特征,可以判断地下矿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三、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地面或井下的测量手段,直接对矿井或矿区进行测量,获取储量的数据。
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有石灰石等表露矿的岩土物理探测和煤矿的综合地质测量等。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样本调查和统计推算的方法来估算储量。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样本调查法、适应度频率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局部地质数据的采集,经过统计处理,推算出整个矿床或矿区的储量。
3. 矿体测量法矿体测量法是指通过对矿体进行测量,再计算出矿体体积和品位,从而得到储量的方法。
常用的矿体测量法有割切法、剖面法、模型法等。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如下:1.估算压覆矿产资源储量原则上应沿用最新地质成果资料的工业指标、估算参数、估算方法,并在原报告(如储量核实报告)圈定的矿体分布范围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
2.在确定基本参数的同时,地质勘查单位应根据压覆矿体形态及压覆范围内样品工程分布等有关储量估算参数选定恰当的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其包括信息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即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型法)、统计分析法((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但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地质块段法、断面法。
3.以某输水管线拟压覆地下开采煤矿为例。
在确定了压覆范围后,经勘查地质单位分析,最终选取地质块段法对压覆区内的储量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计算公式,块段储量的计算公式为:Q=S/cosα×M×D,其中,Q为块段储量((同一矿区内可能涉及多个块段,需分别计算);S为对应块段的平面积;α为煤层倾角(根据被压覆区域的地质资料确定);M为块段平均纯煤真厚;D为煤层视密度。
按此方案即可以计算出被压覆矿区内某个块段对应的资源类型的被压覆储量。
4.需要强调的是,若同一矿区内存在不同的建设项目进行重复压覆时,在作出最终储量估算结论前,还应当圈定出重复压覆范围并对矿产资源压覆储量估算结果进行说明,评估结果需要扣除重复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仅计算新增压覆部分。
5.此外,对于曾经做过压覆储量评估的项目,若建设项目发生变化,使得压覆资源储量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也应当重新组织评估,计算变化后的建设项目所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
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
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
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
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
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
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
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
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
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