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估算

合集下载

资源储量估算

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7 经济的基础储量:是由矿床工业指标圈定
的类型,121b、111b基于对应的331部分,122b基 于对应的332部分; • 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 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b或 122b。 • (与本次勘查关系不大)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 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到《《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 定的稀疏工程控制即可。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 较大的层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 (视矿床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4
块段划分
• 4.2 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原则 • (1)块段内工程密度基本相同,则由各工程品位 和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 (2)块段内工程密度不同,则应分别加权,然后 再平均计算; • (3)表内矿工程(工业品位)和表外矿工程(边 界品位)的块段平均品位计算。每个表内矿块段(1 品级)只允许携带一个表外矿工程。但前提是矿块平 均品位应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若矿块平均品位小于 工业品位,则应降为表外矿块(2品级)或者处理该 表外矿工程(适当去掉低品位样段或去掉整个工程)。
主要内容
• • • • •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3.矿体的圈定 4.块段划分 5.储量计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在某一 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不 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 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储量类型。(田家 村详查有332、333)。 •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每一块段 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 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 程间距综合确定。 •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对于同 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 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 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 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 或技术经济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确定矿产资源的储量规模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1.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国际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国家矿产资源评价标准等。

确保估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2.数据来源可靠: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需要来源可靠,包括地质勘查、地质调查、钻探、采样等工作的数据。

数据采集应遵循科学规范,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方法合理可行:选用合适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进行估算。

常用的方法包括概略估算法、统计方法、模拟方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4.模型适用性: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模型需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模型应包括地质条件、矿体规模、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影响。

5.结果可靠可信: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结果需要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估算结果应包括储量规模、分布图、储量分级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估计精度和可靠性评价。

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在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1. 数据不足或不全处理技巧:•深入开展地质勘查和调查工作,获取更多的数据,尤其是钻探数据和采样数据;•进行数据补偿和插值处理,通过地质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方式将数据补充完整;•依据已有数据,借助地质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数据预测和补全。

2. 地质条件复杂处理技巧:•利用现代地质调查技术,综合应用电磁法、重力法、地震法等,加强对地质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借助地质模型和地质图图解、人工判读等方法,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解释和评价;•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适当的储量估算方法和模型,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主要涵盖以下七个方面:1. 矿体或矿段范围:在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时,首先需要明确矿体或矿段的范围。

这通常是根据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品位等特征,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的。

估算范围应包括主要的矿体或矿段,同时也要考虑次要的矿体或矿段,以及可能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产生影响的其他地质特征。

2. 矿床范围:矿床范围是指整个矿区的范围。

在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时,需要考虑整个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分布、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要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

3. 采矿权或探矿权范围:采矿权或探矿权范围是指已经获得采矿权或探矿权的矿区范围。

在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需要明确采矿权或探矿权的范围,以确保估算结果不超出该范围。

同时,还需要了解采矿权或探矿权的性质和有效期等信息,以避免估算结果无效或过期。

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范围: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是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2),可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四类:储量(111)、基础储量(121)、资源量(122)和远景资源量(123)。

每类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范围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

因此,在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时,需要明确采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并根据该标准来确定估算范围。

5. 不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边界:不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边界是指在进行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时,需要遵守的估算边界。

例如,在估算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时,需要遵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2)的规定,明确可采厚度、可采面积等估算边界;在估算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时,需要遵守《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的规定,明确可采厚度、可采面积等估算边界。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4) 低品位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 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传统的 “表外矿”。 5) 工业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于 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传统的“表内矿”。 6)查明资源量—包括探明的(331)、控制的 (332)及推断的(333)资源量。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2)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333:是根据矿体特征,用有限的工程圈定,矿体 连续性是推断的,无系统工程网概念。对厚度、 品位较稳定的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体可采用2~ 3倍(332)的工程间距探求333;普查阶段探矿工 程应具备相对的均匀性,并注意与后续详查阶段 工作的衔接。 334: 是由极少量工程验证,无需确定工程间距, 它属于未查明的潜在资源,矿体连续性是预测的。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 4)
预测资源量(334)
①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②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境界内应对矿床有总 体控制,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已经查明,故 不应再有334资源量。 ③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在333以外的部 分地域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 矿床深部或边部,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④ 在矿产勘查报告中不能将334再写成3341、 3342、334?、3341?等。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估算—储量计算改为资源储量估算。“估算” 一词体现了资源储量的统计性、不确定性和 风险性的涵义。但所谓“估算”既不代表勘 查过程的低质量、高误差,也不代表资源储 量计算过程与结果的粗糙和低精度。参数的 确定、运算过程与过去储量计算一样,必须 按规定执行。 2)质量分数— 即我国传统矿产勘查使用的 “品位”。 3)体积质量—即原规范中的“体重” 。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
(一)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方法
1、垂直平行断面法
利用相邻山垂直纵剖面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2、水平平行断面法
利用相邻的水平投影面积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3、两种方法对比
两种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采用的投影方法不同,所用计算公式完全相同,这两种方法统称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中所用的计算公式为:梯形公式、截锥公式、楔形公式、锥形公式及矩形公式。

(二)平行断面法计算公式
1、梯形公式
V=(S1+S2)L/2
V——矿体面积
S1——较大的截面积
S2——较小的截面积
L——两面积间的间距
其中(S1-S2)/S1<40%
2、截锥公式
(S1-S2)/S1>40%
V=(S1+S2+2
s )L/3
1s
3、楔形公式(梯形公式的特例)
只有一边有面积,另一边为一条线,矿体为楔形。

V=SL/2
4、锥形公式(截锥公式的特例)
一边有面积,另一边为一个点,矿体为锥形。

V=SL/3
5、矩形面积(梯形公式的特例)
相邻两剖面间矿体为规则的矩形柱体。

V=SL。

SD法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SD法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SD法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以勘探报告为例)1 估算对象、范围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截至日期;估算矿种、矿体(矿层、矿化域)及其编号;估算最高标高和最低标高、最小埋深和最大井埋深、估算面积(平面最大投影面积)和拐点坐标;估算范围与矿业权范围的关系(插叠合图)。

矿业权范围内未估算资源量和储量的地段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情况及资源赋存情况。

2 方法的选择及依据说明采用的SD估算方法及相应软件版本,论述选择SD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

3 工业指标叙述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所采用的工业指标,说明工业指标的来源或确定的依据,论述工业指标的合理性。

4 估算基础资料来源详细列出本次资源量和储量估算利用的有效工程数、样品数等以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的具体来源。

5 SD计算单元划分论述计算单元划分的原则,叙述计算单元总数及各计算单元的命名规则,列表表示各计算单元的计算范围、计算对象(矿带、矿体、矿石类型、矿种等)。

6 计算方案类型确定按计算类型、数据类型、坐标选取、形质方案四个应用参数分别论述各计算单元的计算方案及确定依据。

7 数据准备7.1 基本情况叙述矿床成因、矿体规模、矿石体积质量及计算方式等。

7.2 断面线叙述断面线的选取原则,依次选取了哪些断面线,是否需要设置辅助断面线,各断面线的命名及断面线坐标的确定,走向上有无限外推者,需说明无限外推距离及依据。

7.3 计算点叙述各断面线上计算点的选取原则,计算点的顺序,是否需要设置辅助计算点,各计算点的命名规则及计算点坐标的确定。

辅助计算点设置有控制点者,需叙述控制点的求取方式。

有无限外推者,需说明无限外推的距离及依据。

当选择标准型数据计算时,需叙述工程的终孔深(槽探、坑探的长度)、测斜(位置、方位、倾角)、样品分析数据的利用,当伴生组分为组合分析时,应明确组合分析的组分、数量及具体处理方式。

若为综合型数据计算,则叙述各计算点的单工程品位、厚度的取值情况。

7.4 投影基岩界线、投影地形数据(矿体露头线数据)当矿体出露或接近地表时,若采用B型计算时需叙述投影基岩界线、投影地形数据的具体取值情况,若为A、C型则叙述矿体露头线数据的具体设置。

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地质找矿,矿产资源勘查目的是找到符合当前工业要求的矿产资源,并通过勘查手段、选冶实验以及工业指标来确定矿体边界(即矿与非矿),并圈出达到经济技术指标的工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是地质勘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矿山建设的依据,是矿政管理的基础,是矿权交易的标的物。

本文以最简单的层状固体矿床——煤炭为例,谈一下关于储量计算的东西。

本文的采用的案例为XX省XX县XX镇XX煤矿,数据也来源此。

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有效的矿权范围内进行。

矿权范围分为采矿许可范围、勘查许可范围、划定矿区范围或矿业权设置方案。

采矿许可范围、划定矿区范围或矿业权设置方案是三维的,其范围用拐点坐标和标高表示,勘查许可范围是二维的,只有平面范围。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都是三维的,包括平面范围和标高范围,平面范围用拐点表示,以矿权证上载明的拐点和标高为准。

探矿许可证上没有载明标高,以实际估算煤层赋存标高为准。

关于资源储量估算的垂深,中、高山区以含煤地层或主要含煤段出露的平均标高起算,垂深为1 000m。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矿区范围内煤种主要为无烟煤,煤层一般倾角5-16°,平均8°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的规定,确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煤层最高原煤灰分(Ad)40%,原煤全硫(St.d)≤3%,原煤全硫(St.d)>3%,最低发热量小于Qnet,d 22.1 MJ/kg的单独估算。

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经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研究验证,有可采煤层6层(17、18、19、22、24、26煤层)。

可采煤层参与资源储量的估算,可采煤层分为全区可采煤层、大部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

不可采煤层,是指在评价范围内其可采部分面积小于三分之一,或者虽然占有一定的面积,但分布零星,不便或不能被开采利用的煤层,过去通常不估算其资源储量。

矿产储量资源估算

矿产储量资源估算
-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
可行性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旳详细评价。 可行性研究首先需要仔细对国内外该矿种资源
、储量、生产和消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对国内外市场旳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 、价格、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 工作中对资源条件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
储量(资源)分类三大原因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92年)旳储量分级 根据储量分级三原则旳控制程度旳不同:精确、详细
、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 级。其中: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旳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根据旳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 求旳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旳作用,一般 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根据旳储量。 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 设远景规划旳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根据。 E级为远景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分类分级源自前苏联,1959年开 始制定自己旳原则。 1999年前矿产储量(资 源)分类分级有关旳原则或要求:
1983年地矿部地矿司和全国地质资料局共同制 定旳《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试行基本要求》
1988年国标局颁布旳《石油储量规范》 1988年国标局颁布旳《天然气储量规范》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旳《固体矿产地质
预可行性研究(详查阶段) ——分类编 码为2
可行性研究(勘探阶段) ——分类编码 为1
储量(资源)分类三大原因
-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略研究概略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旳概略性评价 。一般是在搜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国内、外总旳 趋势和市场供需情况旳基础上,分析已取得旳 普查或详查、勘探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 推测矿床规模、矿产质量和开采利用旳技术条 件,结合矿区旳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 以我国类似企业经验旳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 指标对矿床作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 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旳决 策提供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8 特别处理 1)可直接采用代码表示资源储量类型:评估报告、评审意见书、相关储量报 告可直接采用代码(331、332、333)表示资源储量类型(为了不与数字混淆, 可写为(332)、(332+333)或332类、332+333类等)。 2. 资源储量类型应与勘查阶段和相应勘查研究程度一致,同时满足地质控制 程度和其他勘查研究程度。资源储量类型不能简单依据勘查工程间距确定, 且不应超越勘查阶段和勘查程度。 资源储量类型不仅与地质工程控制程度有关,还与地质研究程度、开采 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可选冶性能研究程度及工艺利用研究程度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与涉及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有重大关系,某一种勘查研究程度降 级 的,资源储量类型也相应降级。 3) 经勘探及可行性研究表明矿产顼目是经济的,及在建、正常生产矿山, 控制的(采矿证内)基础储量应为112b,储量为112,2M22、2S22。 4. 矿产开发项目未经(预)可行性研究,不可确定为次边际经济和边际经济 资源储量(只能是331、332、333)。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9 333工程外推333问题 • 原有关规定333必须为工程实控或332块段合理外推的 矿体部分。 • 省矿产储量评审中心现明确:333块段,原则上可以自 边界工程外推部分333范围(即333工程外推333)。 • 但应注意: • 1)外推矿面宽度应合理。一般平推333工程间距 的四分之一; • 2) 333工程外推部分333后,不能再外推334; • 3)如果333边部工程的厚度及品位明显变差,则 不宜外推333。
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断面法、地质块段法。
• 2.1 剖面法(断面法)
• 1)原理:利用勘探剖面把矿体分为不同块段,根据块段两侧 勘探剖面内的工程资料(矿体厚度、品位、体重),块段截面 积及剖面间的垂直距离即可分别计算出块段的体积和资源储量, 进而计算出矿体或矿床的全部资源储量。除矿体两端的边缘部 分外,每一块段两侧各有一个勘探剖面控制。按矿石质量、开 采条件、研究程度等,还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段(如Fe1 的块段、Fe2的块段)。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储量计算法。 • 2)优点:计算简单,适用于任何产状与形状的矿体。 • 3)勘探剖面法实际上是垂直平行断面法。它要求所有工程 (槽、井、坑、钻)均应分布于同一勘探剖面上。其储量计算 工作是建立在地质勘探剖面图的基础之上,是应用较广的计算 方法。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7 经济的基础储量:是由矿床工业指标圈定
的类型,121b、111b基于对应的331部分,122b基 于对应的332部分; • 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 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b或 122b。 • (与本次勘查关系不大)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4 预测资源量(334)
• 详查以上阶段:勘查境界内应对矿床整体有总体控 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 334 。 • 普查阶段:对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 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 预查阶段: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 现在预查阶段。 • ( 334不能再写成3341、3342、334?、3341?)
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 2.2 地质块段法 • 原理:将一个矿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 同工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 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块体,即块段,然后 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求出每个块段的资源储量。地 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资源储量。 • 适用:适用于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 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 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 • 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矿床。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 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到《《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 定的稀疏工程控制即可。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 较大的层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 (视矿床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6 资源量331、332、333界于经济-次边际经济之间, 下列情形属于此类:
• •
1)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只进行概略研究的; 2)基础储量(探明的 1llb、12lb、2M21及控制的122b、2M22) 以外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的(采矿证外); • 3)矿床工业指标估算的低品位矿(如品位15-20﹪的钒钛磁铁 矿);旧标准规定的各类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 4 )因矿层薄、矿体小、开采难度大或开采成本高,可行性 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或矿山设计未予利用的; • • 5)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 6)各种因素压覆的不能利用矿产资源,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经 济意义不明的; • 7)后期有可能回收的矿柱。
主要内容
• • • • •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3.矿体的圈定 4.块段划分 5.储量计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在某一 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不 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 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储量类型。(田家 村详查有332、333)。 •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每一块段 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 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 程间距综合确定。 •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对于同 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 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 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 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 或技术经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