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平均数复习

合集下载

2021四下数学题型汇总第八单元平均数问题

2021四下数学题型汇总第八单元平均数问题

四下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问题
题型一
1.四一班有48名同学,四二班有51名同学,四三班有50名同学。

开学后转来10名同学,怎样分配准来的同学才能使三个班的人数相同?
2.萍萍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2分,其中语文得了89分,数学得了94分,她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3.四一班的同学进行数学测试,根据前三次检测的平均成绩是80,他想使成绩再提高一些,那他第四次考多少分才能使这四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2分?
题型二
2.下表是某电器行一周内销售电脑的统计表,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你知道星期
题型三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其中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题型四
1.有五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39.如果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8,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49.最中间的数是多少?
2.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3.有八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54,前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6,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8。

第五个数是多少?。

第八单元 第1课时 平均数(分层作业)-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_

第八单元 第1课时 平均数(分层作业)-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_

第八单元第1课时平均数分层作业1.填一填(1)如图是四(1)班上课积极动脑的几位同学获得的点赞卡的情况。

(2)如下图,甲、乙、丙三人各收集邮票3张、5张和4张,乙给甲()张后,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

(3)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5,其中一个数是80,另一个数是()。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4,丁是64,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5)相邻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35,这三个数分别是()、()、()。

(6)黄婷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0分,其中语文、数学的总分是182分,她的英语考了()分。

2.选一选。

(1)下列关于平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B.平均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C.去掉一个最小数,平均数会变大(2)才才坚持练习硬笔书法,他前三天分别写了80个、90个、88个字,第四天写了82个字。

才才平均每天练习的字数会因为第四天练习的字数而( )。

A.上升B.下降C.不变(3)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三科的平均分增加了2分,小明的英语考了()分。

A.91B.93C.97(4)下面是状状和成成近四次练习立定跳远的成绩表。

(单位:cm)A.成成B.状状C.都可以3.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一次测试,路路所在小组的平均分是92分,菲菲所在小组的平均分是95分,菲菲的分数一定比路路高。

(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可能大于其中的最大数。

( )(3)比较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只要比较这两个班的总分就可以了。

( )(4)平均数知识告诉我,身高1.4 m的我到平均水深1.2 m的水池不一定安全。

( )(5)王叔叔、张叔叔、刘叔叔三个人平均每人生产了73个零件,王叔叔和张叔叔两个人平均每人生产了75个零件,则刘叔叔生产了74个零件。

( )(6)学校绿化带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90 cm,绿化带中不可能有175 cm高的树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课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课件

男生队
女生队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返回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你能知道哪个队成绩好吗?
男生:19+15+16+20+15=85(个) 女生:18+20+19+19=76(个)
可以算出每个队的 总个数,比一下。
(会3超)过小1东60所cm在,小有组的同队学员平的身均平高数均不不体到能重1代6是0表c3m个6。k体g,。小刚(所√在小)
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返回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练习二十二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 括号里。
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B)吨。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平人均教数版与条数形学统计四图年级平均下数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情境导入 周末同学们收集了废旧饮料瓶。 你们小队平均每人
收集了多少个?
返回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探究新知 姓名
你有什么 小红 方法呢?
小兰
14个 12个
小亮
姓名 身高∕cm 体重∕kg
刘子涵 139 34
李强 140 38
高风 135 35
陈莉 138 34
宋东晓 139 36
张思思 137 33
平均身高: (139+140+135+138+139+137)÷6 =828÷6 =138(cm)

第八单元第三课时《平均数的再认识》练习

第八单元第三课时《平均数的再认识》练习

《平均数的再认识》练习题一、填空。

1.陈刚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平均成绩为93分,其中他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95分,那么他英语考了()分。

2.两个相邻偶数的平均数是15,这两个偶数分别是()和()。

3.一次时装模特大奖赛上,一个模特刚刚表演完,主持人说:下面请评委亮分,“6分,8.5分,8.4分,8.9分,8.8分,8.3分,8.5分,8.7分,8.4分,8.5分。

”①如果不去掉一个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平均分是()。

②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平均分是()。

两种算分的方式()算出的得分更能代表这位选手的水平。

二、下面是校园歌手比赛成绩统计表。

(1)算一算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2)请你根据平均成绩排出前三位选手的名次。

三、选一选。

1.小成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总分为182分、英语85分,他这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

A.89分B.134分C.90分D.85分2.某校在一次学生演讲比赛中,共有7个评委,学生最后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平均分,某学生所得分数为:9.6,9.4,9.6,9.7,9.7,9.5,9.6,那么这个学生最后得分为()。

A.9.6B.9.7C.9.5D.9.43.老师调查了8位学生的身高情况如下;从表中数据来推算,这8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一定在下列的()。

A.169~175厘米范围内B.165~169厘米范围内C.160~165厘米范围内D.130~155厘米范围内四、六—儿童节,学校进行歌咏比赛,7位评委给张华的打分如下: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后张华的平均分是多少分?五、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四、五两个年级各班得分情况如下:四年级:1班:21分 2班:30分 3班:52分 4班:37分五年级:1班:32分 2班:38分 3班:53分 4班:35分你认为哪个年级的一般水平高些?为什么?六、五个裁判员给一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说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说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说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说课稿《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的内容。

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动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

二、教法、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

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教学方法。

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回顾小结下面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2、师小结: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揭示课题:平均数)第二环节:探求新知1.设置知识冲突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我来到学生中间,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如果求我们两人的平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华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8.5千克,小明的体重( )小华的体重.A. 小于B. 大于C. 无法确定2.丫丫这学期5科的平均分是84分,这5学科的总分是()分。

A. 420B. 840C. 4003.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其中两个数是26和16,第三个数是()。

A. 25B. 14C. 124.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2,其中的两个数是36和49,第三个数是()A. 35B. 43C. 415.你看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哪一种动物的平均寿命与最长寿命的差别最大?()A. 鸭B. 羊C. 豚鼠D. 狮子E. 猪6.某地去年最后四个月的降水量如图,这个地方在这四个月里每月平均降水量()毫米.A. 147B. 98C. 96D. 867.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把他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内()如果用红条表示男生,黄条表示女生,下面哪幅图是小明调查的结果?A. B.C. D.8.笑笑语、数、外三科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是92分,已知数学得95分,外语得93分,那么她的语文成绩()平均分.A. 低于B. 等于C. 高于9.四(3)班同学的平均体重35千克,五(3)班同学的平均体重42千克。

小利在四(3)班,小军在五(3)班,小利比小军()。

A. 重B. 轻C. 有可能重,有可能轻,也有可能一样重10.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A. B. C.11.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3cm,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cm。

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东一定比小刚高。

B. 小刚有可能小东高。

C. 小刚所在小组有的同学身高不会到160cm。

D. 小东所在小组有的同学身高不会到163cm。

12.小明期末考试数学、语文、英语的平均分是96分,数学得了100分,语文得了89分,英语的分数是()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_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1节 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_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1节 平均数
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 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男生:19+15+16+20+15=85(个) 女生:18+20+19+19=76(个) 85>76
用每队的平均成绩 比较可以吗?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 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男生队的平均成绩 (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队的平均成绩 (18+20+19+19)÷4 =76÷4 =19(个)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5.快乐蛋糕店的草莓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 况如下图。
(8+12+11+9+10)÷5 =50÷5 =10(个) 答:明天做10个草莓蛋糕合适。
返回目录
课堂小结 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 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
3.(重点题)福娃宝宝学英语。
单词数/个
3.(重点题)福娃宝宝学英语。
算一算,平均每个福娃宝宝学了多少个单词?
(11+19+16+18+16)÷5 =80÷5 =16(个) 答:平均每个福娃宝宝学了16个单词。
返回作业2
4.(探究题)刘叔叔卖水果,第一天卖了 75千克,第二天和第三天平均每天卖72千 克。这三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返回作业2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随 堂 练 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8 6 9 8 14
本数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求平均数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讲解。

2.准备平均数的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平均数的定义。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求平均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平均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讲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举例说明,如统计学中的平均数、平均分等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班级姓名

1.数学兴趣小组举行了一次测验,四(1)班的八位同学成绩分别是82、75、95、
98、100、80、87、79。求八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小明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5次得了95分,5次测验的平均成
绩是多少?

3.六年级一班中,13岁的有3人,12岁的有15人,11岁的有11人,10岁的
有21人。这个班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4.有三个数,甲数和乙数的平均数是81,甲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85,乙数和丙
数的平均数是86。甲、乙、丙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 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数码相机()月销售量最多,普通相机()月销售量最少。数码相机平均
每月销售()台,普通相机平均每月销售()台。
(3) ()月两种相机销售量差距最大
2.根据下面统计图填空

(1)乙品牌的电视机二月比一月销售量增加了()台。
(2)甲品牌第一季度共销售电视机()台。
(3)第一季度售出电视机最好的品牌是()品牌。
3.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
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2.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什么兴趣小组?高年级呢?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