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量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1.黄金矿石资源评估黄金矿山的采矿工作首先需要对矿石资源进行评估。
根据采样分析结果,计算出黄金含量,使得产矿量和金品位能够合理地反映出矿山资源的质量。
矿石资源质量评估的常用指标有:a)金品位:单位质量矿石中黄金含量。
b)探明矿量:矿床地质储量经过采样分析确定的含金量,是确定矿石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
c)可采储量:探明矿量中可经济有效采购的黄金数量。
d)矿石贫化率:采供回矿的金品位与开矿时初采品位的比值。
2.采矿量和采购量计算采矿量和采购量是衡量黄金矿山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采矿量计算方法:采矿量=采矿面积×采透高度×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开采系数其中,采矿面积是指矿山内正在实施开采的区域;采透高度是指采矿工作面的高度;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是指开采范围内矿层的平均厚度;开采系数是考虑矿层采矿条件差异的修正系数。
采购量计算方法:采购量=采矿量×金品位其中,金品位是单位质量矿石中黄金含量。
3.采矿成本计算采矿成本直接影响矿山的盈利能力。
采矿成本计算方法:采矿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其中,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成本是指生产使用的设备投入和维护费用;能源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费用,如电能、燃料等;材料费用是指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包括租金、管理费用等。
4.采矿效益计算采矿效益是衡量黄金矿山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
采矿效益计算方法:采矿效益=销售收入-采矿成本其中,销售收入是指销售黄金所获得的总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矿工艺、设备性能、市场行情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矿量的意思

矿量的意思矿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用于开采的矿产物质。
矿物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各种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如金属、非金属、能源等等。
其中,矿量是矿产资源应用价值的基础。
矿量是指地下矿床中所储存的有用矿物质总量,一般以吨、千克等计算。
矿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是由地质勘探人员通过现场勘探、岩石分析、测绘、实验分析等方法来得出。
矿量的计算常常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同矿产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矿量的计算是开采矿产资源的基础,是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的前提。
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矿量的评估不仅涉及到分析和评估地下矿床中的物质组成和矿物特征,还包括评估开采成本、矿床管理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结合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在矿山开发中,矿量不仅是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投资收益的重要基础。
矿业公司通过对矿床资源的研究和开采计划的制定,可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同时,矿量的水平也可以决定一些矿业公司的投资额度,同时也可以决定矿业公司的后续开发规划和维护及环保成本。
对于地热能、水能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热能是指地下热水能源,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水能是指水力能源,可用于发电、灌溉、航运等,矿量的计算对于这些矿产资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样非常重要。
总之,矿量是矿产资源应用价值的基础,矿量的计算是开采矿产资源的基础,是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的前提。
在矿山开发中,矿量的水平可以决定一些矿业公司的投资额度,同时也可以决定矿业公司的后续开发规划和维护及环保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科学而合理的矿床矿量评估和管理对于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意义更加明显。
矿山生产计算公式

1.采出矿石品位采出矿石品位是指采出矿石中所含主要成分总量占开采矿石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采出矿石品位(%)= 采出矿石量中主要成分总含量(吨)×100%/开采矿石量(吨)计算说明:(1)采出矿石含主要成分总量,铁矿、锰矿、铬矿是指金属含量,其它非金属矿是指有用主要成分的含量。
铁矿石按全铁计算,凡涉及含铁量处均按全铁计算。
(2)采出矿石含主要成分总量,露天矿应根据各采场穿孔或爆堆取样化验的矿石品位;地下矿根据各个采掘工作面刻槽或钻孔取样化验的矿石品位,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
(3)采出矿石量是指掌子出矿量及剥离(掘进)带矿之和,不包括地面回收矿石。
2.采矿回采率是指采矿过程中,采出矿石量占该采场或采矿区域内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值,是反映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产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某个矿山企业辖有1号、2号两个坑内开采井田,还有一个3号露天采场。
井田名称年采出矿石量开采回采率1号坑100万吨75%2号坑50万吨85%3号露天采场30万吨95%(1)采用算术加权平均计算公式:开采总回采率=(100×75+50×85+30×95)/(100+50+30)=81.1(%)(2)采用算术调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开采总回采率=(100+50+30)/(100/75+50/85+30/95)=80.5(%)汇总的开采回采率采一律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计算开采同一矿产的各类矿山企业的总回采率。
具体计算时,可以各矿山企业当年变动储量中的采出矿石量作为权数,采用算术加权平均计算公式或算术调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后者的计算精度高于前者。
3.矿石贫化率是工业储量矿石品位与采出矿石品位之间对采出工业储量矿石品位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ρ ——贫化率,%;α ——工业储量矿石品位,%;α′——采出矿石(包含混入的废石)的品位,%4.选矿回收率是指精矿中某金属总量与原矿中该金属总量之比。
矿井测量基础计算公式

矿井测量基础计算公式矿井测量是矿山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确定矿井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以及矿井内部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
在矿井测量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基础的计算公式来进行测量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矿井测量基础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的解释。
1. 矿井坐标转换公式。
在矿井测量中,我们通常需要将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行转换,以便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坐标系包括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转换公式如下:直角坐标系转极坐标系:\[ r = \sqrt{x^2 + y^2} \]\[ \theta = \arctan{\frac{y}{x}} \]极坐标系转直角坐标系:\[ x = r \cdot \cos{\theta} \]\[ y = r \cdot \sin{\theta} \]直角坐标系转空间直角坐标系:\[ X = x \]\[ Y = y \]\[ Z = z \]2. 矿井导线测量公式。
矿井导线测量是确定矿井内部空间位置和方向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以下公式: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L = \sqrt{(X_2 X_1)^2 + (Y_2 Y_1)^2 + (Z_2 Z_1)^2} \]其中,\(X_1, Y_1, Z_1\)为起点坐标,\(X_2, Y_2, Z_2\)为终点坐标,\(L\)为导线长度。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alpha = \arctan{\frac{Y_2 Y_1}{X_2 X_1}} \]其中,\(\alpha\)为导线方位角。
导线高差计算公式:\[ h = Z_2 Z_1 \]其中,\(h\)为导线高差。
3. 矿井断面测量公式。
矿井断面测量是确定矿井断面形状和尺寸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断面测量时,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以下公式:矿井断面积计算公式:\[ A = \frac{1}{2} \sum_{i=1}^{n-1} (x_i \cdot y_{i+1} x_{i+1} \cdot y_i) +\frac{1}{2} (x_n \cdot y_1 x_1 \cdot y_n) \]其中,\(x_i, y_i\)为断面各测点的坐标,\(n\)为测点数量,\(A\)为断面积。
2_矿山常用的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

V = L⋅a⋅m
⑤开采块段 法
= L ⋅ h ⋅ m'
Q =V ⋅D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用于面积差>40%时 Q:矿石储量 1 V:矿体体积 V = (S1 + S 2 + S1 ⋅ S 2 )L ②截锥公式法 3 S1、S2:断面上矿体的面积 Q =V ⋅D 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 D:矿石体重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用于相邻剖面形状不相似, 面积相差悬殊情况下 Q:矿石储量 1 V = ( S 1 + S 2 + 4 Sm) L V:矿体体积 ③似柱体公式 6 S1、S2:断面上矿体的面积 法a Q =V ⋅D Sm:断面之间的断面积,由 内插法求得 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 D:矿石体重
1 1 2 2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Q:矿石储量 V:矿体体积 S:块段面积 M :块段矿体的平均厚度 D:矿石体重
②地质块段法
V = S ⋅M Q =V ⋅D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Q:矿石储量 V:多角柱体的体积 S:多角柱体的底面积 m:每个工程中见矿厚度 D:矿石体重
③最近地区法
V = S ⋅M Q =V ⋅D
矿山地质学_实习 矿山地质学 实习1_2 实习
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传统的几何法
1.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 2.不平行断面法 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面法 平行断面法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①梯形公式法
用于面积差<40%时 Q:矿石储量 V:矿体体积 1 V = ( S 1 + S 2) L S 、S :断面上矿体的面积 1 2 2 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 Q =V ⋅D D:矿石体重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几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固体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几何法(一)断面法(剖面法)原理就是当矿体被一系列勘查断面横切为若干块段,就可以以这些断面图为基础,估算相邻两断面间的矿块储量乃至整个矿床储量。
分为垂直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
第一步:计算体积1、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小于40%时,用梯形体积公式V=(S1+S2)×L÷2。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2、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大于40%时,选用截锥体积公式,即V=(S1+S2+√S1×S2)×L÷3。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3、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不同,不论面积相差多少,除油一对应边相等时,可用梯形体积公式外,其余均应选用似角柱体(辛浦生)公式,即V=[(S1+S2)÷2+2S m]×L÷3 =(S1+S2+4S m)×L÷6。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S m为似角柱体的平均断面面积。
4、当在相邻的两剖面中只有一个剖面有面积,而另一剖面上矿体已尖灭,或矿体两段边缘部分的块段只有一个断面控制时,其体积计算可根据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形状或矿体尖灭特点不同选择不同公式。
(1)当矿体作楔尖灭时,块段体积用楔形公式计算。
V=L×S÷2(2)当矿体作锥形尖灭时,块段体积可用锥形公式计算。
V=L×S÷3第二步,计算两剖面间块段的矿石储量Q=V×d。
其中Q为块段矿石储量,V为块段的矿体体积,d为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第三步,计算出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储量P=Q×C。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表(平行断面法适用)

16.6727
原始数据
42.4056 计算结果
溶洞裂隙率(%)
f
8 8 0
矿体体积(万 m3)
V1
60.71 0.15 0.12
矿石体重 (t/m3)
d
2.6 2.6 1.97
资源储量(万t)
Q
157.84 0.38 0.24
60.97
158.46
块段矿体体积(m3) 矿石体重(t/m3)
V-1
d
150255.00
溶洞裂隙率 (%) f 0.00 0.00 0.00 0.00
始数据
1968024 计算结果
断面相对面积误差<40%时的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断面积(2)(平方 米)
面积之和
S2
S1+S2
32348.00
58405.00
1246.32
2301.60
611.40
1537.56
10954.00
22443.00
块段体积(立方米)
V 292025.0000 192759.0000 128770.6500 1879601.2500
溶洞裂隙率 (%) f 0.0000 5.0000 5.0000 5.0000
始数据
2493155.9000 计算结果
法-锥体(点状尖灭)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块段体积(立方 米)
溶洞裂隙率(%)
合 计
原始数据
断面相对面积误差≥40%时的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断面积(2)(平方 米)
面积乘积平方根值
S2
√S1×S2
11192.00
14883.6573
1981.00
1214.8436
煤矿三量计算方法详解

煤矿三量计算方法详解煤矿三量计算方法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即:产量、开拓效率和破煤效率。
煤矿通过计算这三个指标,可以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从而制定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和改进措施。
以下是煤矿三量计算方法的详解。
一、产量计算方法:产量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指标,它反映出煤矿每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果。
通常,产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1.采样法采样法是最常用的计算产量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样进行采样和检测,然后根据采样结果计算出煤矿的总产量和平均产量。
2.核对法核对法是通过核对生产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计算出煤矿的产量。
例如,可以通过核对每个工作面进尺长度和每天开采的煤炭量,计算出整个煤矿的总产量。
3.记账法记账法是通过记录和统计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包括产量、进尺长度、开拓进度等,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煤矿的产量。
二、开拓效率计算方法:开拓效率是指煤矿在单位时间内所开展的开拓工作。
开拓效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计算。
1.矿长计算法矿长计算法是煤矿常用的计算开拓效率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煤矿开采的产量和工作面进尺长度的比值,来衡量煤矿的开拓效率。
2.工作面开采效率计算法工作面开采效率是指工作面在单位时间内开采的煤炭量与工作面的长度的比值。
该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工作面的开采效率,并将其加权平均,得到整个煤矿的开拓效率。
3.日报表法日报表法是通过统计每天开拓进度的数据,包括工作面进尺长度、产量等,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煤矿的开拓效率。
三、破煤效率计算方法:破煤效率是指煤矿在单位时间内开采煤炭的效率。
破煤效率的计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爆破效率计算法爆破效率计算法是通过统计煤矿每次爆破的煤炭量和爆破所需的时间,然后计算出爆破效率。
2.机电破煤效率计算法机电破煤效率计算法是通过统计每台设备的破煤效率,然后将各台设备的破煤效率加权平均,得到整个煤矿的破煤效率。
3.作业面破煤效率计算法作业面破煤效率是指作业面在单位时间内破煤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量计算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
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
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
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
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
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
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
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
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
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
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1)设两断面上矿体面积为S1、S2,两断面间距为L(下图)则:
图平行断面间的矿段
图4-7-5 断面间内插断面(Sm)的三种求法示意图
2)矿体边缘矿块只有一个矿体断面控制
那么根据矿体形态及尖灭特点,用下述体积(V)计算公式:
图4-7-6 矿体端部块段形态(a)锥形体;(b)楔形体
断面法,在平均品位计算时,若需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则单工程内线平均品位可用不同样品长度加权;断面上的面平均品位可用各取样工程长度或工程控制距离加权;块段的体积平均品位可用各断面面积加权;同中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可用块段体积或矿石储量加权求得等。
储量计算表格式如下表所列。
表断面法储量计算表平台编号勘探线或中段、
矿体号
块段号
矿石品级类型
储量级别
断面上矿体面积(m2)断面上平均品位(%)
面积×品位
块段平均品位(%)断面间距(m)块段体积(m3)矿石体重(t/m3)矿石储量(t)金属储量(t)
2 不平行断面法当相邻两断面(往往是改变方向处的两勘探线剖面)不平行时,块段体积的计算比较复杂,常采用辅助线(中线)法(如下图),其公式为:
图不平行断面间矿块(a)锥形体;(b)楔形体
其他参数和块段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计算同于平行断面法。
适用条件:断面法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
它原则上适用于各种形状、产状的矿体。
优点是能保持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和地质构造特点,反映矿体在三维地质空间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规律;能在断面上划分矿石工业品级、类型和储量类别块段;不需另作图件,计算过程也不算复杂;计算结果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缺点是,当工程未形成一定的剖面系统时或矿体太薄、地质构造变化太复杂时,编制可靠的断面图较困难,品位的“外延”也会造成一定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