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样本

合集下载

绿色施工方案(专项方案)

绿色施工方案(专项方案)

绿色施工方案(专项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施工领域也逐渐开始关注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资源节约等手段,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探讨。

目的绿色施工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可以在实际施工中推行环保理念,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专项方案内容1.节能减排方案:–采用高效节能建材,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减少能耗。

–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LED照明、太阳能发电等,降低能源消耗。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减少空调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资源回收方案:–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将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持续推行水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用水量。

3.环保材料使用方案:–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材,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尽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材料等,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生态建设方案:–在施工现场周边植树造景,提高绿化率,改善环境。

–减少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实施效果实施绿色施工方案可以带来以下效果: - 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 增进企业形象,满足社会对绿色发展的需求。

结论绿色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推行绿色施工方案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的责任。

只有通过增强环保意识,采取实际行动,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共同建设美丽的环境与社会。

以上是绿色施工方案的专项方案内容,希望对大家在实际施工中有所帮助。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内容齐全完整)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内容齐全完整)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二零二二年贰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4)第二章工程概况 (4)项目建设参建单位概况: (4)2.1、总体概况 (4)2.2单位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施工现场环境概况: (5)第四章、绿色施工准备 (5)第五章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6)5.1、项目安全施工的目标 (6)5.2、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6)5.3、绿色施工的目标 (6)第六章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 (7)6.1、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7)6.2、绿色施工要点 (7)6.3、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组织机构: (8)第七章拟完成绿色施工主要指标及措施: (10)7.1 环境保护: (10)7.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7.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1)7.4 节能与能源利用: (12)7.5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12)第八章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13)8.1、节约土地管理制度 (13)8.2、节能管理制度 (13)8.3、节水管理制度 (14)8.4、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制度 (14)8.5、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15)8.6、有害气体排放管理制度 (15)8.7、水土污染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8、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15)8.9、光污染管理制度 (16)8.10、废弃物再生利用制度 (16)第九章绿色施工实施措施: (16)9.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16)9.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18)9.3、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18)9.4、节地与施工用地环保措施 (19)9.5、扬尘控制措施 (19)9.6、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措施 (20)9.7、水污染控制措施 (20)9.8、土壤保护措施 (20)9.9、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20)9.10、光污染控制措施 (21)9.11、建筑垃圾控制措施: (21)第十章、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21)第十二章、绿色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22)第十三章、工程进度计划: (22)第十四章、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及程序: (22)14.1、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22)14.2、绿色施工的评价组织和程序 (24)第十五章、拟组织绿色施工技术攻关和创新的目标及内容: (24)第十六章、绿色施工设施购置计划清单: (25)第十七章、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25)17.1、环境保护应急处理组织 (25)17.2、应急处理器材的配备 (26)17.3、人员培训 (26)17.4、发生环境保护紧急事件注意事项 (26)17.5、环境应急预案可行性评审 (27)第十八章、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30)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7、《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50640-201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11;1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GB/T 50905-2014;1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手册;14、《施工组织设计》;15、《工程施工图纸》。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结构类型。

本工程的建设旨在满足具体功能需求,预计工期为X天。

二、绿色施工目标1、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使现场目测无扬尘。

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污水排放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目标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X%。

就地取材,施工现场X%的建筑材料使用本地生产的材料。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目标施工用水比定额用水量节约X%。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达到X%。

4、节能与能源利用目标施工现场的照明、办公和施工设备的能耗比传统方式降低X%。

优先使用节能型设备和工具。

5、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目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临时用地,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达到X%以上。

保护施工场地内的原有植被和土地资源。

三、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1、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等。

2、职责分工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对绿色施工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指导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施工员:负责绿色施工措施在施工现场的具体落实,组织施工班组按照绿色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安全员:负责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确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执行。

质量员:监督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确保绿色施工不影响工程质量。

材料员:负责绿色施工所需材料的采购和管理,确保材料的环保性能和节约使用。

四、环境保护措施1、扬尘控制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定期清扫、洒水降尘。

土方作业时,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飞扬。

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站,垃圾分类存放,及时清运。

2、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和降噪处理。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和午休时间进行高噪声施工。

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样本

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样本

目录一、编制依据 (3)1.1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3)1.2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 (3)二、工程概况 (5)三、关于绿色施工 (5)3.1绿色施工的概念 (5)3.2绿色施工的原则 (5)3.3绿色施工要点 (5)3.3.1组织管理 (5)3.3.2规划管理 (6)3.3.3实施管理 (6)3.3.4评价管理 (6)3.3.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6)四、实施绿色施工的技术要点 (7)4.1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7)4.1.1扬尘控制 (7)4.1.2噪音与振动控制 (8)4.1.3光污染控制 (8)4.1.4水污染控制 (8)4.1.5土壤保护 (8)4.1.6建筑垃圾控制 (9)4.1.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9)4.2节材与资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10)4.2.1节材措施 (10)4.2.2结构材料 (10)4.2.3围护材料 (11)4.2.4装饰装修材料 (12)4.2.5周转材料 (12)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3)4.3.1提高用水效率 (13)4.3.2非传统水源利用 (14)4.3.3用水安全 (14)4.4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4)4.4.1节能措施 (14)4.4.2机械设备与机具 (15)4.4.3生产、生活及办公室临时设施 (15)4.4.4施工用电及照明 (15)4.5节地与施工用地的保护的技术要点 (16)4.5.1临时用地指标 (16)4.5.2临时用地保护 (16)4.5.3施工总平面布置 (16)4.5.4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17)一、编制依据1.1相关技术规范规程1.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20207-1.1.4《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5-30-1.1.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1.1.6《浙江省绿色建筑标准》DB33T1026-1.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1.1.8《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1.1.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1.1.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1.1.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GB12524)1.2其它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1.2.1《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1.2.2《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71号1.2.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6号1.2.4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8-1.2.5 浙江省地区住宅节能设计有关指标参数1.2.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1.2.7《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杭州地区实施细则》1.2.8 《杭州地区节能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技术要点》1.2.9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通知》省建设发【】218号1.2.10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1.2.11《建筑幕墙》GB/T21086-为了绿色施工的全面实施, 依据设计施工图纸, 技术文件, 按现形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国家现行质量验评标准、国家法令法规、政府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本工程质量标准、采用检查、实测实量手段, 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重点质量控制, 特编制本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1. 绿色施工概述1.1 背景介绍1.2 目标与意义2. 施工前期准备2.1 环境评估和规划2.2 绿色材料选择2.3 施工设备与工具准备3. 施工过程管理3.1 垃圾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3.2 节能措施3.3 水资源管理3.4 空气质量控制3.5 声环境管理3.6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4. 施工细节优化4.1 施工工序优化4.2 施工管理与监督4.3 安全措施与风险评估4.4 污染防控技术5. 施工后期整理5.1 工地清理与绿化5.2 环境污染治理5.3 施工质量评估与总结1. 绿色施工概述1.1 背景介绍作为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施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在建筑及相关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成为绿色施工的核心目标之一。

1.2 目标与意义本专项方案旨在通过创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合理选择绿色材料,实施节能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施工过程环境友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将有效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危害,提高施工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2. 施工前期准备2.1 环境评估和规划在施工前,进行周边环境评估,并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区划、交通组织和噪声控制等,以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2 绿色材料选择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如可回收材料、低碳材料和无污染材料等。

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2.3 施工设备与工具准备选择低噪音、低排放、高效能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过程中噪音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施工过程管理3.1 垃圾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施工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并实施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采用合理的垃圾处理措施,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卫生填埋场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 节能措施在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如使用高效能照明设备、优化能源系统设计、建筑保温隔热等,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施工效率和节能效果。

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

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870-18 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建筑工程节能减排1.1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2 节能减排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

1.3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4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6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1.7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第二章绿色施工原则2.1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节能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节能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节能工程施工方案范本一、项目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工程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项目是一项为了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开展的施工工程。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本项目的施工内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方法与技术、材料及设备的选择以及安全保障措施。

二、项目施工内容本项目的施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外墙隔热工程:采用环保隔热材料对建筑外墙进行隔热处理,以减少建筑在夏季的散热,提高冬季的保温效果。

2. 采光与通风系统升级:对建筑内部采光与通风系统进行升级,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有效节约能耗。

3. 能源设备更新:对建筑内的供暖、空调、照明等能源设备进行更新,以提高能效,降低能耗。

4. 冷热能回收利用:对建筑内部冷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5. 其他相关的节能改造工程。

三、工程进度计划本项目的工程进度计划如下:1. 前期准备阶段:确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采购材料设备等,共计1个月。

2. 施工阶段:包括隔热工程、采光与通风系统升级、能源设备更新等,共计6个月。

3. 完工阶段:进行系统调试、设备运行监测,共计1个月。

四、施工方法与技术1. 隔热工程施工:采用喷涂隔热材料的方法进行施工,保证施工速度和施工效果。

2. 采光与通风系统升级施工:采用局部拆除与重新安装的方法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 能源设备更新施工: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更新,并进行系统调试,保证新设备的稳定运行。

4. 冷热能回收利用施工:采用管道布置与热交换设备安装等方法进行施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材料与设备选择1. 隔热材料选择:选择环保的隔热材料,保证施工采用的材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2. 采光与通风系统升级设备选择:选择高效节能的采光与通风设备,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与节能效果。

3. 能源设备更新设备选择:选择能效比较高的新能源设备进行更新,以确保更高的节能效果。

六、安全保障措施1. 建立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团队,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确保照明设计满足国家和地方节能标准。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安装自动调节亮度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照明。
-采用分区控制,减少不必要区域的照明能耗。
(三)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1.设备更新
-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机组,提高制冷制热效率。
-更新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减少能耗损失。
2.系统优化
-对空调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测试,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1.更换为高效节能灯具,提高照明效率。
2.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分区、分时控制,减少无效照明。
3.合理设计照明布局,提高照度均匀度,降低照明能耗。
(三)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1.更换老旧空调设备,选用高效节能型空调机组。
2.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工况。
3.采用变频技术,实现空调系统运行频率的自动调节,降低能耗。
4.安装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实现空调系统的实时监控与调节。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
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
4.对施工人员进行节能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确保施工质量。
五、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把控材料关,选用优质、合规的节能材料。
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关键工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质量意识。
六、安全文明施工
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引入变频技术,实现空调系统的精确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391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样本绿色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章建筑工程节能减排1.1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2 节能减排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

1.3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4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6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1.7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第二章绿色施工原则2.1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2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第一节 4.1 绿色施工管理4.1.1 组织管理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4.1.2 规划管理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用地节地措施等。

4.1.3 实施管理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1.4 评价管理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4.1.5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

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第二节 4.2 环境保护技术4.2.1 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

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4.2.2 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2.3 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2.4 水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

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2.5 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

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4.2.6 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4.2.7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第三节 4.3 节材与材料资4.3.1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3.2 结构材料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

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4.3.3 围护材料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