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南师大版: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复习资料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心理学

CH2 学习的基本理论 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记住概括为“两高一实践”)①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 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教强;③学科内容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记 住概括为“两自一结合”) 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 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 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创始人:桑代克(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 年<<教育心理 学>>出版标志其独立)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试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 动机)练习律: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反应重复,学习知识牢固) 练习律=使用律+失用律。效果律—重点,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02]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论述题
![[02]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a5bc07be23482fb4da4cdf.png)
考点汇总:1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给我们的启示【解析:】(1) 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学习等内容。
(2) 他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四个阶段,简单地说就是观察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
(3) 并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
他认为个体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于做出更大努力。
四个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起;(4) 启示:a) 做好榜样示范,引起学生进行观察学习b) 重视认知、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c) 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d) 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效能感2 ** 二战钟表大师被德国俘获后无法到达以前在家制表时的精度,百思不得其解。
二战结束后,回到家后,又可以了。
(1)钟表大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2)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你平时课堂教学中应该怎么做?【解析:】(1) 这个例子说明,当钟表大师处于受控制、非自主地位时,尽管他的钟表技能没有变化,但是制作钟表的精度却受到了影响。
因为他制作钟表的动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
(2)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内在动机的力量以及内在动机的形成过程中满足自主需要的重要性,钟表大师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师不应当通过压迫来促使学生学习。
(3) 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建立自主支持性课堂:a) 首先,欣赏和尊重学生的观点;b) 其次,应该为学生创造选择和自我依赖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主动性;c) 给予学生非控制性的反馈和交流;d) 由于学习中规则约束的不可避免,教师要学会如何向学生解释行为限制和约束的合理性。
3 **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在一所小学的一年 级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 告知老师说:“名单上的学生将来大有发展前途”。
心理学-南师大培训点-2025江苏教师岗前培训最新最全-手工整理

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选择:10小题*1分= 10分填空:10小题*1分= 10分推断:10小题*1分= 10分简答:6小题*7分= 42分论述:2小题*14分= 28分第一章绪论P2 教化工作的特别性详细体现在四个方面:因心施教,因龄施教,因性施教,因材施教。
P7 最近发展区理论:“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经过老师教化和学生自身努力实现的教化目标)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P7 教化学及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化心理学,其独立的标记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化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P8 依据教化心理学的发呈现状及我国的详细状况,把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界定为:学校教化情境中学生学习及老师教化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P8 教化、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联系:1、教化必需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2、教化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教化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分:1、三者分别由教化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探讨。
2、三者的主体不同。
P13 老师威信对教化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
P17 老师的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其次章学习的基本理论P27 高校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两高一实践,两自一结合)内容: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
2、实践学问丰富,动手实力较强。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方式: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3、课堂学习及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P29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打算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做好打算有关。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坚固。
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P31 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复原,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P33 布鲁纳认知发觉说(内容、过程、原则、方式、思维)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驾驭学科的基本结构。
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心理学试题

009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你认为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相应选项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师教学心理B.教师教育心理C.学生学习学习心理D.学生学习心理与教师教育心理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布鲁纳C.马斯洛D.布卢姆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之为()。
A.实物直观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D.想象直观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叫做()。
A 逆向迁移B 正迁移C 顺向迁移D 负迁移5、个体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称为()。
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交往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6、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类型,正好与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其中,强、平衡、不灵活相当于()。
A 多血质B 粘液质C 胆汁质D 抑郁质7、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
A、道德品质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8、在心理学里,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A.道德B.品德C.性格D.人格9、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随大流”或者“人云亦云”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
A服从 B 去个性化 C 社会惰化 D 从众10、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
A.“自己人”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威信效应D.好感效应二、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性格的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等四个方面。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4本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4本书)1、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实施教学(6)教学评价二、心理学在其中的作用作用: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在教学各环节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2)体态变化的影响(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三、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一、学习的心理学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南师大版)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法笔记)一点点努力,给你一份惊喜!掌握此笔记,可顺利通过考试!GOOD LUCK!奉献给南农的小伙伴-------刘昊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教育学笔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共20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要点);论述题(2题,每题13分,共26分)(概念、内容、联系实际);分析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Part 1 高校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P130: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实践性、科学性)。
2. P13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学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中总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原则;北宋朱熹提出循序渐进法;P152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学论鼻祖)提出教学原则体系。
3. 高校教学原则P131-139: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科学性: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想性: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学过程不仅要钻研“学问”,更重要掌握“德行”。
要求:a. 确保教学方向性和科学性;b.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c.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注意不要脱离教材内容空洞说教,而要“以文载道”,寓思想性于教学中);d. 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学生处于困惑状态;启:指导学生怎样思考;悱:学生的想法不知怎样表达;发: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育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的意志,而不是强迫其顺从;给予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复习范围

复习范围题型:单选:10题,20分填空:10题,10分判断:10题,10分简答:5题,每题6分,30分论述:2题,每题15分,30分前四次未画重点,第五课所画重点内容。
第一题:精神分析学派①创始人:弗洛伊德②研究对象:无意识③研究手段:自由联想,分析梦境第二题:行为主义学派①创始人:华生②研究对象:行为③手段:实验法第三题: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及“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第四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及②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第五题:结合自身体会讲出效应对教学的影响。
①威信效应②名片效应③“自己人”效应④好感效应第六题:三种教学水平(填空,或,简答)①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教师理论的学习或正规培训,虽然掌握了某些学科专业知识,知道该“教什么”,但不懂得“如何教”。
——不合格的教育②因循式教学——不懂得如何有效教③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教第七题: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②学习方法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及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第八题: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创始人:桑代克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
(学习的动机)练习律: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
效果律——重点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第九题:条件反射说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一般看消退——一般看自然恢复——了解: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
江苏省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心理学

力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题(1 角色改变导致自我评价降低,2 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茫,3 人际不良导致孤独压抑),c,调整心态,迎接新生活(1 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 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3 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4 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5 确立新的奋斗目标)2)智力发展教育:a,心理障碍(动机冲突,认知障碍,注意障碍),b,大学生的学习指导(1 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把握学习方向,2 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内在学习潜能,3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 培养创造性思维,5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6 注意考试心理卫生,掌握应试技巧)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a,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缺陷),b ,人际交往指导(1 遵循交往的原则,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和艺术,3 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4)健康恋爱观教育:恋爱与性心理困扰(性认识偏差,性冲动困扰,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爱情错觉,恋爱嫉妒,网恋,失恋),解决与调适(1 科学掌握性知识,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3 正确对待失恋)身体—动觉、空间、音乐、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自我内省、观察自然。
它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启发:①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同学个性化的发展。
③.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品德定义:品德指个体的道德面貌。
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品德形成的过程: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确立 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 5)道德意志的锻炼 6)道德行为的养成 1态度定势的形成:引导学生对社会、学校、教师、同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是学校德育的首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