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特殊句式讲解41页PPT
文言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课件(52张PPT)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蔺相如者,赵人也
(C)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其人勇士
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庭中始为篱
5.动词表被动 (意念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答:朱晖做官刚正不阿,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经常被人弹劾。
有一种句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
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
为“我”。
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使用“被”表示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A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A
D.受制于人
2、省略谓语动词:
(1)承前省略。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
(2)蒙后省略。如: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 1、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特点。
• 2、根据倒装句的特点能区分文言倒装句并进行翻 译。
•
一、宾语前置
•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式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 件(35 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C)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一、宾语前置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 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巩固练习:
• (3)青,取之于 ,而青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从而师 之。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今译时一 般作状语。
• 例: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3)具告以事。 • •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代词宾语。
2024年《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不同,固定句式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每 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
2024/2/29
27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
01
语义指向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通常指向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
等。这种指向关系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和表达重点。
2024/2/29
11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等同关系
主语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相等或等同 ,如“吾乃常山赵子龙”。
2024/2/29
存在关系
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比喻来表达某种 相似性或关联性,如“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类属关系
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于谓语所代表的 类别或范围,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比喻关系
5
研究意义与价值
2024/2/29
学术价值
研究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和文化内涵,推动语言学、文学等领域 的发展。
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价值
文言文特殊句式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2/29
18
倒装句的构成与分类
构成
倒装句通常由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其中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谓语部分则相 应地进行倒装。
分类
根据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的位置关系,倒装句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
2024/2/29
19
倒装句的语义关系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PPT (共85张PPT)

山东卷 翻译句子
高 考 题 展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 由是损名。
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 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 因此损坏了名声。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 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 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 表达出来。
4、用否定副词“非”、“无”、 “莫”、“末”、“弗”等表示否定的 判断
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秦(苏洵《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 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 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 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青,取之于蓝 («劝学»)
被 动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 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注意下面句子:Βιβλιοθήκη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被 动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②用“......,......也。”表判断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 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 之间加“是”。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虚词、特殊句式+课件43张

③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弗:没有。
(二)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具
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教考融通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例如: 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例如:女、 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例 如:之、其、厥、彼。表人称复数的词, 例如:若属、吾辈。
(三)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 的特殊语法功能,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以“之”为例结合例 句作具体分析:
位置及用法
例句及分析
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为动词。
之:动词,到。
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 名词之间,则译为指示代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3)疑问代词。例如:孰、何、奚、 胡、恶、安、焉。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安:哪里。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的词。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教考融通
(1)表示并列关 系。例如:以、且、 而。
(2)表示递进关 系。例如:而、且。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且:表并列,并且。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表递进,而且。
活动一 了解五类常见文言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 词。一般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副词按用法可以分为四类: 1.表程度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课件(共49张PPT)

被动句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于”
(幸于赵王)
4.“受…于…” (受制于人)
5. “为……所……”(如姬父为人所杀)
6. “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 “……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被”
(风流总被雨打风格吹去)
“之”“是”为标志词的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陋室铭》
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唯利是图 (成语)
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有什么简陋的呢?
只贪图利益
专点专练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C )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何以战?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项是状语后置
我和谁一道呢? 翻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调序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宾语前置:宾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另外介宾短语中,宾语也有提到介词前的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专点专练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D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项是判断句
四、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四、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句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 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 的句子成分,在文言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 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 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 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 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 纭。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 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好像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13.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眼睛——遥看)
14.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匣子——用匣子装)
15.其下圣人也远矣。 ( 《师说》)
(下面——低于)
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 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 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 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北——向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XXX裹那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式
2024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判断句式深入剖析•被动句式详解及实例分析•省略句式还原技巧与训练•倒装句式调整方法及实例演示•固定结构掌握与运用能力提升•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常见类型及作用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010204识别方法与技巧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法结构。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03判断句式深入剖析判断句基本结构主语+谓语+也这种结构是判断句最基本的形式,其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主语+为+谓语在这种结构中,“为”是判断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例如,“余为伯儺,余而祖也。
”主语+乃+谓语这种结构中的“乃”也是判断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主语+即+谓语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
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分析等同关系01类属关系02比喻关系03判断句语气词运用“也”字的运用“矣”字的运用“耳”字的运用被动句式详解及实例分析“为”字句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为+施事者+谓语”的形式。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于”字句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
例如,“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见”字句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表被动,即“见+谓语”或“见+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基本形式介绍被动句语义色彩探讨不幸色彩中性色彩有些被动句并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
例如,“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典型被动句实例剖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