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

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
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

第六章 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

主要内容

(一)管网特性及泵与风机运行 (二)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三)泵与风机运行工况的控制调节 (四)泵与风机的叶片切割和加长 (五)泵与风机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一)管网特性及泵与风机运行 1、管网特性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泵与风机的稳定运行

1、管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管网特性,就是管网中的流量Q 与所需要消耗的压头H C 之间的关系。 管网特性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

首先,根据水泵的管网特性方程讨论其影响因素,如P111,图5-1示,列伯努利方程:

A-1:

2-B :

式中H w g 与H w j 为进、出管阻损。

两式相减,并整理后可以得到该水泵管网所需要消耗压头的表达式:

式中,管网阻力特性系数:

管路的静扬程:H s t 为抛物线的截距,H s t 与流量Q 无关,

第二项φ与流量Q 呈平方关系,说明管网特性曲线为二次抛物线,则其管网特性曲线如P112,图5-2中上方的二次曲线。

同理可得风机管网特性曲线。类似前述E q 的形式(推导略):

H H V

P V

P g w g A

A

g

g

g

g .21

1

222+++=+ρρ

H H V

P V

P j

w j B

B

g

g g

g .222

2

22+++=

+ρρQ

F

H V H V H H P P H V

V V V H H H H P P P

P H

g d l

g d l g g g

g g g g g g g t s t s w t A

B C A B j w g w j g A B C

2

2.2.22

22212..1

2

2)(2)()2()()

2222()(ζλζλρρρρρ∑+∑+=∑+∑+=+∑++-=--++++++-=-=

显然,对于风机管网来说,由于空气密度较小,管网特性曲线方程的第一项中,p t 的值很小,可近似忽略不计,说明风机管网特性曲线的截距比水泵小得多,而对于那些从大气吸入和排至大气等情况来说,式中第一项(p B —p A )也近似为零,

图5-2中下方过原点的二次曲线。

显然,泵与风机的管网特性曲线(二次抛物线)形状的陡降程度将取决于管网特性系数φ值的大小,管网特性系数φ值越大,抛物线越陡。φ值与管道长度l、沿程损失系数λ、局部损失系数ζ成正比,而与过流截面成反比。

2、泵与风机的稳定运行工况分析

如P113,图5-3所示,泵与风机特性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的交点为泵与风机的运行工况点M ,当泵与风机在这个交点上达到稳定运行时,称为稳定运行工况点。相对应的流量为 Q VM 、扬程为 H M 。泵与风机特性曲线的最高点K 处对应的扬程为最大扬程,其右侧区域为稳定运行区域。

(二)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1、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 2、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

3、泵与风机的串联与并联运行的比较

1、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

采用两台(或以上)设备,分别安装在同一条管路上,就称为串联运行。 在什么情况下,系统要采用串联运行? 1)系统所要求的扬程(压力)较大。

2)由于大扬程(高压力)泵与风机叶轮直径过大、宽度过小、设备的功率大,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等。 3)满足系统技术改造时设备增加,而使管网阻力增大。

4)为了适应一些阻力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频率较快的系统的可靠与高效运行。

串联运行有以下两种形式: (1)相同型号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 (2)不同型号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

(1)相同型号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 ①串联运行曲线

如P117,图5-8所示:H M =2H B ;H Mi =2H Bi ;------- ②串联运行前后工况比较

如P116,图5-8所示:扬程:H c <H M ;H M <2H c ;流量:同理----

(2)不同型号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参见P117,图5-9所示。

2、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

采用两台(或以上)设备,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管路上向同一个系统供水或排水,就称为并联运行。

)(≈-

=+p p p p

t

A

B

st

在什么情况下,系统要采用并联运行?

1)系统所要求的流量较大。

2)由于流量泵与风机叶轮过流宽度、设备功率过大、成本较高等。

3)满足系统技术改造时设备增加,而使流量增大。

4)为了适应一些流量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频率较快的系统的可靠与高效运行。

并联运行运行有以下两种形式:

(1)相同型号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

(2)不同型号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

(1)相同型号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

①并联运行曲线:如P114,图5-6所示:Q M=2Q B;Q Mi=2Q Bi;-------

②并联运行前后工况比较:如P114,图5-6所示:Q c<Q M ;Q M<2Q c;扬程:同理

(2)不同型号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参见P115,图5-7所示。

3、泵与风机的串联与并联运行的比较,参见P117,图5-10所示,讨论一下问题:

1)串联运行的特点?

2)并联运行的特点?

3)两者各自适用于那种场合?

(三)泵与风机运行工况的调节

1、旁路分流调节方式

2、节流调节方式

3、入口导流调节方式

4、变速调节方式

5、动叶调节方式

6、泵的进口水位调节方式

1、旁路分流调节方式

1)旁路分流调节的管路布置实例

2)旁路分流调节的水力特性分析

3)旁路分流调节的特点及其应用

1)旁路分流调节的管路布置与应用实例

如图所示,在氧化转炉煤气冷却给水系统中,氧化转炉产生的蒸汽量随炼钢工艺过程变化而周期性波动,汽包补水须随之周期性变化,当转炉停止吹炼、汽包无需补水、系统给水量为零时,为避免电机频繁启动或水泵的闷车,并保证高压泵的安全运行,可在水泵出口管路设置这种供回水分流旁路来维持一个小流流量旁路回流。

1.水箱 2. 给水泵 3. 锅炉

4. 电动阀

5.供回水分流阀

2)旁路分流调节的水力特性分析

如图示旁路阀门关闭,分流流量Q F=0时,主管阻力特性曲线为φZ,主管用户的流量为Q Z。当旁路阀门开启(见红色阻力曲线φF),则分流流量为Q F,这时的并联管网阻力特性曲线为φZF,主管用户流量为:Q Zˊ=Q ZF—Q F

显然,

Q ZF>Q Z>Q Zˊ

当旁路阀逐步关闭,Zˊ与ZF同时趋近Z,旁路阻力曲线φF逐步变陡。

3)旁路分流调节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好处是,采用这种旁路分流的简单调节方法,就实现了在流量减小的同时,系统压力(扬程)也能够同时随之降低。尤其是当系统频繁地需要维持零流量工况时,可避免使电机频繁启动或出现水泵闷车的现象,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电机和水泵设备。

但这种调节方法的缺点是旁路分流的这部分流量的耗功成为了无用功。

2、节流调节方式

1)出口节流调节方式

2)入口节流调节方式

3)出口节流与入口节流两种方式的比较

4)入口节流调节方式的应用

1)出口节流调节方式

当关小出口调节阀的开度时,管网阻力曲线由φM调节为φA,运行工作点由M→A,流量由Q M→Q A,扬程由H M→H A。如P118,图5-11中可以看到,如果不增加管网阻力而相对于流量Q B=Q A,所需要的扬程仅为H B,可见采用这种出口节流调节方式减小流量后产生的附加节流损失为:

Δh=H A -H B

相应的功率损耗为: ΔN=ρgQ V A Δh/ηA

2)入口节流调节方式

当关小入口调节阀(或挡板)的开度时,管网阻力曲线由φM 调节为φB ,同时由于流体进入叶轮前流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泵或风机特性曲线也由Q —H → Q 1—H 1,因此使运行工作点由M →B ,流量由Q M →Q B ,扬程由H M →H B 。如P119,图5-12中可以看到,如果不增加管网阻力而相对于流量Q B =Q A ,所需扬程仅为H A ,可见采用这种入口节流调节方式减小流量后产生的附加节流损失为: Δh BA =H B —H A

相应的功率损耗为: ΔN BA =ρgQ V A Δh BA /ηB

3)出口节流与入口节流两种调节方式的比较 当关小出口调节阀开度时,管网阻力曲线由φ

M 调节为φC ,运行工作点由

M →C ,流量由Q M →Q C ,

扬程由H M →H C 。如P119,图5-12中中可看到,如不增加管网阻力而相对于流量Q C =Q A ,所需要的扬程仅为H A ,可见如采用出口节流调节方式减小流量所产生附加节流损失为: Δh CA = H C —H A

相应的功率损耗为: ΔN CA =ρg Q VA Δh CA /ηc

显然,ΔN CA >ΔN BA

即入口节流比出口节流方式节能。

4)入口节流调节方式的应用

由于入口节流方式比出口节流方式节能,所以说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调节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入口调节过程中,可能会使进口速度过大、进口压力过低。对水泵来说会增加其发生汽蚀的可能性,因此水泵系统很少使用入口调节方式。

3、入口导流调节方式 1)入口导流调节及其应用

2)入口导流调节方式的节能特性分析

1)入口导流调节及其应用

虽然入口调节方式比出口调节方式节能,但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是对水泵来说会增加发生汽蚀可能性,因此大多用于风机系统的工况调节,最常见是应用各种进风口导流器。 参见P119图5-13: (a )轴向导流器: (b )简易导流器: (c )径向导流器:

2)入口导流调节的节能特性分析

风机进风口导流器是通过叶轮入口处产生预旋,改变了进口速度V 1的方向和大小,成为非轴向入流,即V 1u ≠0,使理论全压p 发生变化,其能量方程式为:

)

(1122V u V u P

u u T

-=ρ

由于风机进口导流器调节过程中,管阻特性并不受影响,所以其节能效果比入口节流调节方式更好。

4、主轴转速调节方式

1)主轴转速的调节方法

2)转速调节方式的节能特性分析

1)主轴转速的调节方法

①皮带轮调节

②变速箱调节

③汽轮机调节

④直流电机调节

⑤多速电机调节

⑥变频调节

2)转速调节方式节能特性比较分析

(1)与旁路分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2)与出口节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3)与入口节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4)与入口导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1)与旁路分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如左图所示,采用转速调节将水泵的工况从Z点调节至Zˊ点,相应流量下降为Q Zˊ、扬程下降为H Zˊ,而如右图所示采用旁路分流实现同样的工况调节,却带来了分流流量Q F所附加无用功率损失。

主轴转速调节方式旁路分流调节方式

(2)与出口节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如图所示,采用转速调节将水泵工况从B点调节至C点,相应流量下降为Q C、扬程下降为H C,而采用出口节流实现同样的工况调节,却带来了出口节流阻损ΔH AC=H A—H C所产生的附加扬程,这部分功率损失是采用转速调节方式所没有的。

(3)与入口节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如图所示,采用转速调节将水泵工况从M点调节至A点,相应流量下降为Q A、扬程下降为H A,而采用入口节流来实现同样的工况调节,却带来了由于入口节流的阻力损失:ΔH BA=H B—H A所产生的附加扬程,这部分功率损失是采用转速调节方式所没有的。

主轴转速调节方式入口节流调节方式

(4)与入口导流调节方式的比较分析

如左图所示,采用转速调节将水泵工况从M点调节至B点,相应流量下降为Q B、扬程下降为H B,而若采用右图所示的入口导流实现同样的工况调节,并不会产生像前述旁路调节的分流流量或在进出口管路上节流调节的附加扬程。

那么,入口导流调节与主轴转速调节方式的运行经济性,哪一种更加好一些呢?

主轴转速调节方式入口导流调节方式

入口导流调节与主轴转速调节方式比较

①流动损失的比较:

∵n z<n r,∴Δh fz<Δh fr

②进口冲击损失的比较:

主轴转速调节不影响进口流动,入口导流调节改变入口流动速度,会使进口的流体运动方向与叶片进口安装角不一致,产生较大的冲击损失。

③相似性的比较:

主轴转速调节不影响相似性,入口导流调节改变了运动相似条件。

④运行效果的比较:

入口导流调节方式在噪声、振动、气蚀(对泵)和效率等性能方面均比变速调节方法差。

5、特殊条件下常用的调节方式

(1)改变叶片安装角调节方式

(2)改变进口水位调节方式

(1)改变叶片安装角调节方式(也称动叶调节方式)

①问题的提出和调节方案的确定

②动叶调节方式的运行特性分析

①问题的提出和调节方案的确定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容量锅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锅炉配套泵与风机的特点是流量大,流量调节范围很宽,而其扬程(或压力)并不高。同时却要求在调节流量的过程中,其扬程(压力)得变化不宜过大,需要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之内。

显然,使用轴流式叶轮的泵与风机能够满足流量大,扬程(压力)低的要求。

但是,要在扬程(或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流量调节,而由于容量较大,又必须比较节能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②轴流泵动叶调节特性

通过对P123,图5-22“改变轴流泵的叶片安装角方式”的实际调节特性分析,可以看到其运行效率基本保持在,不同安装角条件下的高效(额定)工况点:70%~90%左右。

尤其是它能够满足锅炉配套泵与风机流量大,流量调节范围宽(1700/600=2.8倍),扬程不高(3m左右),却要求流量调节过程中,其扬程变化不宜过大(3.5/2.5 = 1.4倍)的特殊调节要求。

(2)改变进口水位调节方式(也称汽蚀调节方式)

①问题的提出和调节方案的选用

②汽蚀调节方式的基本原理

③汽蚀调节方式的运行特性分析

④汽蚀调节方式所需注意的问题

①问题的提出和调节方案的确定

电站运行过程中,因汽轮机负荷变化,凝结热水井水位频繁升降,水位高时要求凝结泵流量调大,反之要求流量调小,否则水井一旦被排空,机组将无法正常运行。采用哪种调节方式最好?在这种工况条件下,虽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前面已介绍过的一些调节方法,实现流量的自动调节,但其自动调节与控制系统的设备投资较大、操作管理与运行经济性等均不够理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够合理设计凝结水泵的水力与汽蚀特性,尽量降低管网阻力,则无须增加其它过多的自动调节与控制设备,就完全可以利用水井中

的水位变化,来实现系统的全自动流量调节。

②汽蚀调节方式的基本原理

如P120,图5-16所示,水泵吸入口与水面之间的倒灌高度Hg越大,水泵入口压力越高,发生汽蚀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发生汽蚀的可能性则越大,也就是说当水井中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泵发生汽蚀,流量下降,水位越低则汽蚀越严重,流量则越小,这就达到了根据水位变化自样动调节流量的目的。

③汽蚀调节方式的运行特性分析

如P120,图5-17所示,设水位高度H g=H A时,为水泵在额定工况下,不发生汽蚀的最小高度,此时水泵的运行工作点为A。当汽轮机负荷减小……,水位下降,水泵开始发生汽蚀,水泵扬程降低ΔH,流量相应减小至Q A1,如果汽轮机负荷不再减小,则此时水泵维持在A1点上运行。如汽轮机负荷继续减小,则工况点A1→A2→A3……。反之,水泵的工况点逐步恢复至A点。

④汽蚀调节方式所需注意问题

利用水井中的水位变化,来实现系统全自动流量调节,固然能够在减少投资的前提下达到比较好的节能效果,但是必须注意水泵经常在汽蚀状态下运行所存在的风险。

采用汽蚀调节方式时,须注意处理好那些问题才能正确合理使用好这种调节方式呢?

(Ⅰ)凝结泵特性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要配合得当

泵出口压力不宜过分大于管路所需克服的阻力,同时要求水泵与管网特性曲线应尽量平坦,从而在调节同样的流量值时,使水泵的汽蚀程度尽可能低。

(Ⅱ)必须采用抗汽蚀性能好的材料

由于凝结泵的流量调节过程中,水泵往往需要处于汽蚀状态下运行,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必须采用抗汽蚀性能好的材料制作水泵叶轮。

(Ⅲ)必要时设置一个部分凝结水的再循环管路

为防止热水井排空或水位过低使汽蚀太严重,可在水泵出口管路设置一个再循环管路,将一部份凝结水送回热水井。

(四)泵与风机叶轮叶片的切割或加长

1、叶轮叶片切割或加长的目的

2、泵与风机叶轮的近似相似

3、泵与风机叶轮的切割(或加长)定律

4、泵与风机叶轮叶片切割量的控制

5、切割或加长后的性能与效率变化

6、叶轮叶片切割或加长的应用条件

1、叶轮叶片切割或加长的目的

由于泵与风机对流体的做功能力,主要时取决于泵与风机叶轮尺寸的大小(叶片长短),因此当我们所设计或所能购置到的泵或风机的额定(设计)流量已能够基本满足系统使用工况的要求,而其扬程(压力)却偏高或偏低时,为了减小重新研制或购置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往往可采用将叶轮叶片的外径在适当小的尺寸范围内进行切割或加长的方法,使其接近或达到实际使用工况的扬程(压力),同时满足节能运行的要求。

2、泵与风机叶轮的近似相似

几何相似是两个叶轮之间相似的条件之一,所以叶轮经过切割或加长后,与原来的叶轮之间应该已经

不再相似。但是,由于这里所定义的泵与风机的切割与加长是要求控制在一个适当小的尺寸范围内的,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只要将叶轮外径切割或加长的尺寸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就能够使切割或加长后的叶片出口角β2a 的变化误差,小于所允许的工程误差之内,从而使叶轮内部流动满足近似的相似状态。

3、叶轮的切割(或加长)定律 (1)低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切割与加长 (2)中、高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切割与加长 (3)切割抛物线与切割定律的关系

(4)切割抛物线、等效抛物线及阻力曲线的区别

(1)低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切割与加长

对于如P127,图5-27所示的低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叶轮来说,外径适当变化,其出口宽度变化很小,甚至可认为没有变化,即:b 2=b 2ˊ(参见图中切割后的红线所示)。 设转速不变,叶轮外径D 2→D 2ˊ,则

切割前后流量比:

切割前后扬程比:

切割前后功率比: 以上各式称为低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切割定律。

(1)中、高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切割与加长

对于如P127,图5-27所示,中、高比转速泵与风机的叶轮来说,外径适当变化时,其出口宽度随之相应变化,由于b 2与D 2成反比,即:b 2ˊ/ b 2 =D 2/D 2ˊ (参见图中切割后的红线所示)。设转速不变,叶轮外径D2→D2ˊ,则

切割前后流量比:

同理,切割前后扬程比:

同理,切割前后功率比: 同理,以上各式称为中、低比转速泵与风机切割定律。

(3)切割定律与切割抛物线的关系

现将中高比转速叶轮切割定律的流量计算式与扬程计算公式联立,并消去 ,

得到: → → 2

22222222???? ??'='''='D D V b D V b D Q Q m m V V

ππ2

222222

???

? ??'=''='D D V u V u H H m m 2

22))((???

? ??'=''='D D H H Q Q g g N N V V

ρρ2

2222222D D V b D V b D Q Q m m V V

'='''='ππ?

?

? ??''=D D H H 222

?

?

? ??''=D D N N 223

H

H Q Q V V '='2

2

K Q H Q H V V '=''=222

V

Q K H '=??

? ??'D D 22

上式称为“切割抛物线”,Kˊ称为比例常数,表示了泵与风机的叶轮叶片切割或加长前后流量与扬程之间的关系。

(4)切割抛物线、等效抛物线(或称相似抛物线)与管网阻力特性曲线(抛物线)的区别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切割抛物线”与相似原理中介绍的“等效抛物线”(或称相似抛物线)的方程形式相同,但两者之间的物理意义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切割抛物线——反映切割(或加长)前后,对应工况点的流量和扬程之间的关系。只有“切割抛物线”上的对应工况点才满足切割定律。

等效抛物线——反映减速(或加速)前后,相似工况点的流量和扬程之间的关系。只有“等效抛物线”(或称相似抛物线)上的相似工况点才满足相似定律。参见相似理论一章中有关“泵与风机的通用特性”。

管网阻力曲线(抛物线)——反映管网在不同流量下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头。参见本章有关“管网特性”

4、泵与风机叶轮叶片切割量的控制

前面曾经说过,泵与风机的切割与加长要控制在一个适当小的尺寸范围内的,才能近似相似并满足切割定律,从而保证泵与风机的性能和效率。但是,这个适当小的范围如何确定呢?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工程实践,根据比转速的不同总结出了一个适当的范围(见P127,表5-1),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基本保证泵与风机经过切割后的性能和效率。

5、切割(或加长)后的性能与效率变化

叶轮切割(或加长)量的确定,是以保证切割后的泵或风机性能和效率为原则的,可以工程实例来讨论叶轮切割前后水泵性能和效率的变化情况,如P127,图5-26所示:Ⅰ是未切割前水泵的特性曲线,Ⅱ是切割后水。水泵的特性曲线, η0为该水泵所允许的最低效率,曲线Ⅰ上对应的大于η0的运行范围:A~B,曲线Ⅱ上对应的大于η0的运行范围:C~D。

可见,叶轮所允许的切割量是有一定限制的,随着切割量的增大,对应的效率曲线不断下降,直至达到某个临界切割量,使对应的效率曲线的最大值低于η0。

6、叶轮切割或加长的应用

(1)理论计算与实际性能存在误差

(2)分次切割、逐步逼近

(3)叶片加长时应注意超载问题

(4)切割法比加长法的应用更广泛

(五)泵与风机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泵或风机的启动

2、泵或风机流量控制

3、振动噪声的产生与消除

4、不平衡力的产生与消除

1、泵或风机的启动

(1)避免过载启动;

(2)保证满液启动;

(3)注意暖态启动;

(1)避免过载启动;

①离心式:小流量启动

②轴流式:大流量启动

③变速调节系统:低速启动

④多台联合运行:逐级启动

(2)保证满液启动

①吸入水池:液位

②泵内流道:充液

③各接口处:密封

④管网系统:排空

(3)注意暖态启动

①暖泵的目的

②暖泵的方法、过程与步骤

2、泵或风机的流量控制(1)零流量

(2)小流量

(3)大流量

3、振动噪声的产生与消除(1)机械性振动与噪声(2)流体流动性振动与噪声(1)机械性振动与噪声

①安装:

②摩擦:

③转子偏心:

④转子不平衡:

⑤转子达到或接近临界转速

⑥力平衡装置

⑦原动机

(2)流体流动性振动与噪声

①汽蚀

②喘振

③冲击

④失速

4、不平衡力的产生与消除(1)轴向不平衡力的产生(2)轴向不平衡力的消除(3)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

(4)径向不平衡力的消除

泵与风机试题库-精品

泵与风机试题库 (课程代码 2252)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泵与风机是将原动机的 的机械。( ) A .机械能转换成流体能量 B .热能转换成流体能量 C .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内能 D .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动能 2. 按工作原理,叶片式泵与风机一般为轴流式、混流式和( )。 A.滑片式 B.螺杆式 C.往复式 D.离心式 3. 某台泵的转速由3000r/min 上升到3500r/min ,其比转速(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有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不可能不变 4. 中、高比转速离心式泵与风机在推导车削定律时,对车削前后的参数关系作了如下假设( ) A .2 '22'22' 2D D b b ,b b == B .e 2,'e 2,2 '22'2,D D b b 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C .,b b 2' 2=e 2,'e 2,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D .叶轮在车削前后仍保持几何相似 5. 低比转速离心式泵与风机在推导车削定律时,对车削前后的参数关系作了如下假设( ) A .2'22'22'2 D D b b ,b b == B .e 2,'e 2,2 ' 22'2,D D b b 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C .,b b 2' 2=e 2,'e 2,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D .叶轮在车削前后仍保持几何相似 6. 下述哪一种蜗舌多用于高比转速、效率曲线较平坦、噪声较低的风机 ( ) A.平舌 B.短舌 C.深舌 D.尖舌 7. 某双吸风机,若进气密度ρ=1.2kg/m 3,计算该风机比转速的公式为( ) A.43 v y p q n n = B.43v y )p 2.1(2q n n =

泵与风机运行注意问题

泵与风机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泵与风机的运行状况对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十分重要。目前泵与风机在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运行效率偏低、振动、磨损等问题。近几年来,低效产品已逐步被较高效率的新产品所取代,并随着各种新型、高效调节装置的使用,运行效率已得到了大大改善。现仅就启动、运行、故障分析,特别是振动、磨损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如下: 一、泵的启动、运行及故障分析 (一)泵的启动 水泵启动前应先进行充水、暖泵、及启动前的检查等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启动。 1、充水 水泵在启动前,泵壳和吸水管内必须先充满水,这是因为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泵吸入口不能形成和保持足够的真空。 例如,为了在循环水泵的泵壳和吸水管内形成真空,在中央水泵房一般要附设专门用来抽空气的电动真空泵。靠近汽轮机房就地安装的循环水泵除装有一台电动真空泵外,还设有射汽抽气器或射水抽气器;而与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循环水泵配套的真空泵则常采用液环泵,亦称水环式真空泵,以便将泵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使水泵充水。 对于高压锅炉给水泵,在其吸入口管的最高点或前置泵连接管的最高点,均设有能自动排除空气和气体的装置,以便在启动之前(经过检修或长期停运后)逐步向给水泵充水,排出泵内的空气。 2、暖泵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锅炉给水泵启动前暖泵已成为最重要的启动程序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处于冷态下的给水泵,其内部存水及泵本身的温度等级都很低;另一方面,对于处于热态下的给水泵,无论其采用什么型式的轴端密封,均会有一些低温冷却水漏入泵内,若此时其出水阀密封性较差,特别是其逆止阀漏水,也会使一些低温水流入泵内。不同温度的水在泵内形成分层,上层为热水而下层为冷水,使泵受热不均,造成泵体上下温差。如果启动前暖泵不充分,启动后,给水泵将受到高温水的直接热冲击,造成热胀不均,加剧泵体的上下温差,使泵体产生拱背变形、漏水、泵内动静部分磨损甚至抱轴等事故。因此,锅炉给水泵无论是在冷态或热态下启动,在启动前都必须进行暖泵。暖泵方式分为正暖(低压暖泵)和倒暖(高压暖泵)两种形式,现以双壳体泵为例简述如下: 所谓正暖,是指暖泵用水取自水温较低的除氧器,暖泵水从给水泵的进口流入泵内,流过末级之后又经过内外壳体间的隔层流出。正暖方式的缺点:一是它不利于缩小泵壳体上、下部的温差,特别是在高压侧下部容易形成不流通的死区,不易使泵壳体受热均匀;二是不经济,当泵处于热备用时,暖泵水不断地排向地沟,造成浪费。 所谓倒暖,是指暖泵用水取自水温较高的压力母管,引进给水泵内外壳体间的夹层,再从给水泵的末级流向首级,最后由泵的进口流回除氧器。给水泵处于热备用状态时,常采用

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1.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2. 离心式叶轮按出口安装角β2y的大小可分为三种型式。 3、泵与风机的损失主要。 4、离心式泵结构的主要部件。 5、轴流式通风机的主要部件。 1.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主要包括()。 A扬程与流量、B轴功率与流量、C效率与流量。 2.泵与风机管路系统能头由()项组成。 A流体位能的增加值、B流体压能的增加值、C各项损失的总和。 3、通风机性能试验需要测量的数据()。 A压强、B流量、C功率、D、转速、E 温度。 4、火力发电厂常用的叶片泵() A给水泵、B循环水泵、C 凝结水泵、D 灰渣泵。 5、泵与风机非变速调节的方式。() A节流调节、B分流调节、C前导叶调节、E 动叶调节。 1.简述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2. 影响泵与风机运行工况点变化的因素 3、泵与风机串并联的目的 4、比转速有哪些用途 1.有一单吸单级小型卧式离心泵,流量q v=68m3/h,NPSH c=2m,从封闭容器中抽送温度400C的清水,容器中液面压强为,吸入管路总的流动损失Σh w=,试求该泵的允许几何安装高度是多少(水在400C时的密度为992kg/m3。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强7374Pa。)

2.有一输送冷水的离心泵,当转速为1450r/min时,流量q v=s,扬程H=70m,此时所需的轴功率P sh=1100KW,容积效率ηv=,机械效率ηm=,求流动效率为多少(已知水的密度ρ=1000kg/m3)。 1、试分析启动后水泵不输水(或风机不输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试分析泵与风机产生振动的原因 1、液力偶合器的主要部件,变速调节特点,性能特性参数,在火力电厂中的优点

泵与风机考试试题,习题及复习资料

泵与风机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离心泵、轴流泵在启动时有何不同,为什么? 2、试用公式说明为什么电厂中的凝结水泵要采用倒灌高度。 3、简述泵汽蚀的危害。 4、定性图示两台同性能泵串联时的工作点、串联时每台泵的工作点、仅有 一台泵运行时的工作点 5、泵是否可采用进口端节流调节,为什么? 6、简述风机发生喘振的条件。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已知离心式水泵叶轮的直径D2=400mm,叶轮出口宽度b2=50mm,叶片 厚度占出口面积的8%,流动角β2=20?,当转速n=2135r/min时,理论 流量q VT=240L/s,求作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2、某电厂水泵采用节流调节后流量为740t/h,阀门前后压强差为980700Pa, 此时泵运行效率η=75%,若水的密度ρ=1000kg/m3,每度电费0.4元,求:(1)节流损失的轴功率?P sh; (2)因节流调节每年多耗的电费(1年=365日) 3、20sh-13型离心泵,吸水管直径d1=500mm,样本上给出的允许吸上真空 高度[H s]=4m。吸水管的长度l1=6m,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 e=4m,设 沿程阻力系数λ=0.025,试问当泵的流量q v=2000m3/h,泵的几何安装高 度H g=3m时,该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当地海拔高度为800m,大气压强p a=9.21×104Pa;水温为30℃,对应饱 和蒸汽压强p v=4.2365kPa,密度ρ=995.6kg/m3) 4、火力发电厂中的DG520-230型锅炉给水泵,共有8级叶轮,当转速为n =5050r/min,扬程H=2523m,流量q V=576m3/h,试计算该泵的比转 速。

泵与风机复习题概念 填空 简答 计算

概念 1、流量:单位时间内泵与风机所输送的流体的量称为流量。 2、扬程:流经泵的出口断面与进口断面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总能量之差称为泵的扬程。 3、全压:流经风机出口断面与进口断面单位体积的气体具有的总能量之差称为风机的全压 4、有效功率:有效功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体从泵与风机中所获得的总能量。 5、轴功率:原动机传递到泵与风机轴上的输入功率为轴功率 6、泵与风机总效率:泵与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为总效率 7、绝对速度:是指运动物体相对于静止参照系的运动速度; 8、相对速度:是指运动物体相对于运动参照系的速度; 9、牵连速度:指运动参照系相对于静止参照系的速度。 10、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性能曲线通常是指在一定转速下,以流量qv作为基本变量,其他各参数(扬程或全压、功率、效率、汽蚀余量)随流量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11、泵与风机的工况点:在给定的流量下,均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扬程H或全压p,功率P及效率η值,这一组参数,称为一个工况点。 12、比转速:在相似定律的基础上寻找一个包括流量、扬程、转速在内的综合相似特征量。 13、通用性能曲线:由于泵与风机的转速是可以改变的,根据不同转速时的工况绘制出的性能和相应的等效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的曲线组,称为通用性能曲线。 14、泵的汽蚀:泵内反复出现液体的汽化与凝聚过程而引起对流道金属表面的机械剥蚀与氧化腐蚀 的破坏现象称为汽蚀现象,简称汽蚀。 15、吸上真空高度:液面静压与泵吸入口处的静压差。 16、有效的汽蚀余量:按照吸人装置条件所确定的汽蚀余量称为有效的汽蚀余量或称装置汽蚀余量 17、必需汽蚀余量:由泵本身的汽蚀性能所确定的汽蚀余量称为必需汽蚀余量或泵的汽蚀余量(或 液体从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k点的压力降。) 18、泵的工作点:将泵本身的性能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按同一比例绘在同一张图上,则这两条曲线 相交于M点,M点即泵在管路中的工作点。 填空 1、1工程大气压等于98.07千帕,等于10m水柱高,等于735.6毫米汞柱高。 2、根据流体的流动情况,可将泵和风机分为以下三种类别:离心式泵与风机;轴流式泵与风机;混流式泵与风机。 3、风机的压头(全压)p是指单位体积气体通过风机所获的的能量增量。 5、单位时间内泵或风机所输送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6、泵或风机的工作点是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与管路的性能曲线的交点。 7、泵的扬程H的定义是:泵所输送的单位重量流量的流体从进口至出口的能量增值。 8、安装角是指叶片进、出口处的切线与圆周速度反方向之间的交角。

南师大泵与风机试题及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泵与风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泵与风机的输出功率称为_______。 2.绝对速度和圆周速度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 3.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叶片型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4.为保证流体的流动相似,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条件。 5.节流调节有_______节流调节和_______节流调节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 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风机的全压是指( )通过风机后获得的能量。 A.单位重量的气体 B.单位质量的

气体 C.单位时间内流入风机的气体 D.单位体积的气体 2.低压轴流通风机的全压为( ) A. 1~3kPa B. 0.5kPa以下 C. 3~15kPa D. 15~340kPa 3.单位重量的液体从泵的吸入口到叶片入口压力最低处的总压降称为( ) A.流动损失 B.必需汽蚀余量 C.有效汽蚀余量 D.摩擦损失 4.关于冲击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无冲击损失 B.当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冲击发生在工作面上 C.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冲击发生在非工作面上

D.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冲击发生在工作面上 5.下列哪个参数与泵的有效汽蚀余量无关?( ) A.泵的几何安装高度 B.流体温度 C.流体压力 D.泵的转速 6.关于离心泵轴向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叶轮前后盖板的面积有关 B.与泵的级数无关 C.与叶轮前后盖板外侧的压力分布有关 D.与流量大小有关 7.两台泵并联运行时,为提高并联后增加流量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路特性曲线应平坦一些,泵的性能曲线应陡一些 B.管路特性曲线应平坦一些,泵的性能曲线应平坦

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

第六章 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 主要内容 (一)管网特性及泵与风机运行 (二)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三)泵与风机运行工况的控制调节 (四)泵与风机的叶片切割和加长 (五)泵与风机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一)管网特性及泵与风机运行 1、管网特性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泵与风机的稳定运行 1、管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管网特性,就是管网中的流量Q 与所需要消耗的压头H C 之间的关系。 管网特性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 首先,根据水泵的管网特性方程讨论其影响因素,如P111,图5-1示,列伯努利方程: A-1: 2-B : 式中H w g 与H w j 为进、出管阻损。 两式相减,并整理后可以得到该水泵管网所需要消耗压头的表达式: 式中,管网阻力特性系数: 管路的静扬程:H s t 为抛物线的截距,H s t 与流量Q 无关, 第二项φ与流量Q 呈平方关系,说明管网特性曲线为二次抛物线,则其管网特性曲线如P112,图5-2中上方的二次曲线。 同理可得风机管网特性曲线。类似前述E q 的形式(推导略): H H V P V P g w g A A g g g g .21 1 222+++=+ρρ H H V P V P j w j B B g g g g .222 2 22+++= +ρρQ F H V H V H H P P H V V V V H H H H P P P P H g d l g d l g g g g g g g g g g t s t s w t A B C A B j w g w j g A B C 2 2.2.22 22212..1 2 2)(2)()2()() 2222()(ζλζλρρρρρ∑+∑+=∑+∑+=+∑++-=--++++++-=-=

论《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

论《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 教育部相关文件(教高〔2011〕8号)文件中提出,“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推动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技能要求, ......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课程是我院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从事电厂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和检修岗位工作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该课程建设能否达到“优质”水平,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深远影响。 1 课程建设的思路 《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之初,先由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且下厂实践锻炼的双师型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初步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提出改革创新的重点难点,并聘请热电厂从事设备运行维护的专家教学专家共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再由建设团队负责人制定出课程建设提纲,最后由团队成员按照提纲完成各自建设内容,落实工作。 2 课程建设的内容 具体说来,我学院《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该前期课程调研、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材料建设等四个方面。 2.1 课程调研 课程调研主要通过深入包头东华热电、东方希望包头铝业自备电厂等企业一线岗位考察、同泵与风机相关工作岗位的专工进行沟通走访、咨询请教企业高工等方式进行,从而全面了解泵与风机行业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专业技能的要求,然后根据典型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力求让课堂环境贴近工作现场,让课程内容贴近于工作任务,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所学课程的目的、课程的重要技能点在哪里,一进入企业就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

2.2 课程标准 一门专业课程建设的“优质”与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核心。《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情境设计”、“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条件”等五项内容,而“课程内容及课程情境设计”是课程标准中最最要的内容。 例如,设计“泵与风机的运行工况与调节”教学情境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又把它拆分成几个子学习情境:子情境1—泵与风机的工作点及工作点稳定性、子情境2—泵与风机工作点调节、子情境3—泵与风机的汽蚀与抗汽蚀措施、子情境4—泵与风机运行故障分析。每个子情境都会列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 有了详细的学习情境设计,授课教师可以牢牢把握住课程知识、技能要点。 2.3 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团队的优化配备、校园模拟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配备了本校专职教师(双师)、企业兼职教师(高工),整体素质较强。而且现已建成了泵与风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火电系统仿真模拟实训室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此外,也与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包头第三热电厂等合作,相继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4 教学材料建设 教学材料建设包括授课计划、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指导书、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等。 教学材料的建设中,教材建设是教学材料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开发教材也是我学院建设《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优质核心课程的主要特色。根据课程标准,将本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泵与风机电气控制模块、泵与风机运行操作模块、泵与风机维护检修模块。每个模块侧重点不同,但是各模块间相互切合,是一个有机整体,即都是服务于

泵与风机杨诗成,习题及答案

6-1 某水泵在转速n=1450r/min 时的性能曲线见图6-57,此时管路性能曲线为 H=10+8000q 2v (q v 按m 3/s 计),问转速为多少时水泵供水量为q v =30L/s 6-1,解:根据管路性能曲线方程,做出管路性能曲线: 2v v 3 变速调节,流量降为30(L/s )时,落在管路性能曲线上,因此在B 点。 过B 点做相似抛物线 即H=kq v 2 读出B 点坐标:流量q v =30 L/s, 扬程H=17m 代入相似抛物线,得: k=0189.030172 2==v q H ,即过B 点的相似抛物线为H= q v 2 描点,做出相似抛物线, 如图: 与原性能曲线相交于C 点,则C 、B 两点相似。 C 点坐标:流量q v =41 L/s, 扬程H=32m 根据相似定律得: 2 2121???? ??=n n H H min /198917 3214501212r H H n n =?== 也可以通过: 2121n n q q = min /198230 4114501212r q q n n =?== 6-2 某离心风机在转速为n 1=1450r/min 时,p-q v 曲线见图6-58,管路性能曲线方程为p=20q 2v 。若采用变转速的方法,使风机流量变为q 2v =27 000m 3/h,此时风机转速应为多少 2v 管路性能曲线与相似抛物线重合,因此,A 、B 两点相似, A (,1380), B (,150)

22121???? ??=n n p p min /4781380 150********r p p n n =?== 6-3 某离心泵转速为n 1=950r/min,其性能曲线见图6-59,问当n 2=1450r/min 时,水泵流量改变了多少 6-3 转速改变后,满足相似定律 根据图,知道原来转速下的工作点:(46,87) 1212n n q q = ∴s m n n q q /2.70950 14504631212=?=?= 6-4 6-4 一台离心风机性能曲线见图6-60,管路性能曲线方程为p=20q 2v 。若把流量调节到q v =6m 3/s,采用出口节流和变速两种调节方法,则采用两种调节方法后风机的轴功率各为多少若风机按每年运行7500h 计算,变速调节每年要比节流调节节省多少电能 B(6m /s,700Pa),由于变速调节效率曲线随之移动,即效率与原工作点相同。 查曲线,原工作点效率:η1=46% 因此,P A = p ·q v /η1=700×6/46%=(kW ) A(6m /s,1730Pa),由于节流调节效率曲线不变。 查曲线,节流调节工作点效率:η2=50% 因此,P B = p ·q v /η2=1730×6/50%=(kW ) (kW )×7500h=68,475 kWh (kW )×7500h=155,700 kWh 155,700-68,475=87,225 kWh 6-5 离心泵转速n=1450r/min 时的性能曲线见图6-61,此时流量q v =1m 3/s 。该泵进、出 口管直径相等。采用变速调节,泵在新工况运行时出口压力表读数p g =215 754Pa ,入口真空表读数p v =48 958Pa,,真空表装置在泵中心线上,压力表装置在高于真空表5m 处。问转速升高到多少才能使流量达到q v =s 6-5根据题意,装置应该是如图的模型:假定管路出口与吸水池表面均为一个大气压,

第四章泵与风机的复习要点及例题

第四章 轴流式泵与风机 轴流泵广泛地用于热力发电厂的循环水泵,随着热力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轴流风机用作锅炉送风机、引风机日益广泛,因此有必要掌握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性能。 一、重点、难点提示 1. 重点 (1)速度三角形 (2)基本方程式 (3)性能曲线 2. 难点 (1)四种基本型式的特点 (2)轴流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特点与分析 3. 考核目标 (1)能简述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能正确画出叶轮进、出口处的速度三角形,并能对其进行正确标示。 (3)掌握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叶轮基本方程式,并能进行分析。 (4)知道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四种基本型式及其特点。 (5)熟记轴流式泵与风机主要性能曲线的形状特征,理解运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分析比较与离心式有何区别。 (6)知道热力发电厂哪些泵与风机可采用轴流式。 二、知识点精析 1.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可简述为:原动机带动叶轮旋转,流体在旋转叶轮中叶片的推动作用下产生流动并获得能量,流体是轴向流入叶轮,轴向流出叶轮。 (2)轴流式泵与风机的特点 轴流式泵与风机与其它类型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流量大、扬程(或全压)低; 2)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3)其动叶片可以设计成可调式的,这样,轴流式泵与风机在很大的流量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效率; 4)轴流式风机的耐磨性较差,噪音较高; 5)立式轴流泵电动机位置较高,没有被水淹没的危险,这样其叶轮可以布置得更低,淹没到水中,启动时可无需灌水或抽真空吸水。 (3)流体在叶轮内的流动—速度三角形 流体在轴流式叶轮内的流动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空间运动,为了简化分析,常忽略流体的径向分速度,这样流体质点在流经轴流式叶轮时,它始终在同一个圆柱面上,即它所在的半径保持不变,三维空间运动简化为二维运动。 图5-1所示的是一个轴流式叶轮示意图,如果沿着半径为r 和半径为r+dr 的两个圆周,来切取一个厚度为dr 的环形切片,再将该切片拉直且使dr 趋近于零,则会形成如图5-2所示的平面直列叶栅,图中u 为圆周速度,t 为叶栅的栅距,也就是两相邻叶片各对应点在半径为r 上的圆周距离,设叶片数为z ,则zt r =π2,b 为翼弦长,a β为叶片安装角,即翼

泵与风机-考试重点

泵与风机-考试重点

1.离心泵与风机,轴流泵与风机的叶片型式及其特点 离心式:1、径向式叶片:叶片的弯曲方向沿叶轮的径向展开,叶片出口几何角为90°2、 后弯式叶片:叶片的弯曲方向与叶轮的旋 转方向相反,叶片出口几何角小于90° 3、前弯式叶片:叶片的弯曲方向与叶轮 的旋转方向相同,叶片出口几何角大雨 90° 特点:(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扬程随出口叶片安装角的增加而增大;(2) 前弯式叶片的扬程最大,径向叶片次之,后 弯式叶片的扬程最小;1、后弯式叶片风 机应用最广; 对于后弯式风机,风机流量增大,风机的轴功率也增大,增大至最大值后便不再增 加,这种性能使电动机不会超载。 2、前弯式叶片风机主要用于低压、中小 风量的场合,且要求输送的气体中不存在固 体小颗粒。小颗粒会在叶片中积存。前弯式 风机有一不稳定工作区,风机工作时要避开 该不稳定区,因此安全工作区域较窄前弯式

风机的轴功率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持 续全过程,可能导致电机过载。 3、径向式风机适用于输送的气体中含有 大量的固体颗粒。在产生相同全压情况下,径向式风机的转速除了前弯式以外是最低 的,因此固体颗粒在叶片表面上的运动速度 较低。径向式风机的性能比较稳定。 轴流式: 2.离心·轴流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型式及适应场合 轴流式:五种常见结构形式 1.单个叶轮。这种形式泵与风机效率不高,一般为百分之70—80。适用于小型低压轴流泵和低压轴流通风机 2.单个叶轮后设置导叶。这种效率优于单个叶轮形式,一般为百分之80—88。在轴流泵和轴流通风机中普遍应用,目前,火力发电厂的轴流送引风机大都采用这种型式 3.单个叶轮前设置导叶。这种型式的轴流风机结构尺寸较小,占地面积较小,其效率可达78%--82%。在火力发电厂中子午加速轴流风机常采用这种型式。由于考虑泵气蚀的缘故,轴流

chapter10泵与风机的运行讲义

第十章泵与风机的运行 1.本章教学提纲: 一、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只能说明泵与风机自身的性能,但泵与风机在管路中工作时,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而且还取决于管路系统的性能,即管路特性曲线. 二、泵与风机的联合工作:当采用一台泵或风机不能满足流量或能头要求时,往往要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与风机联合工作。泵与风机联合工作可以分为并联和串联两种。 三、运行工况的调节:泵与风机运行时,由于外界负荷的变化而要求改变其工况,用人为的方法改变工况点则称为调节。工况点的调节就是流量的调节,而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点的位置,因此,工况调节就是改变工作点的位置。通常有以下方法,一是改变泵与风机本身性能曲线;二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三是两条曲线同时改变。 四、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泵与风机的振动:汽蚀引起振动,旋转失速(旋转脱流)引起振动,机械引起的振动(2)噪声 (3)磨损 2.本章基本概念: 一、管路特性曲线:管路中通过的流量与所需要消耗的能头之间的关系曲线 二、工作点:将泵本身的性能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按同一比例绘在同一张图上,则这两条曲线相交于某一点,该点即泵在管路中的工作点。 三、泵与风机的并联工作:并联系指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或风机向同一压力管路输送流体的工作方式,并联的目的是在压头相同时增加流量。 四、泵与风机的串联工作:串联是指前一台泵或风机的出口向另一台泵或风机的人口输送流体的工作方式,串联的目的是在流量相同时增加压头。 3.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只能说明泵与风机自身的性能,但泵与风机在管路中工作时,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而且还取决于管路系统的性能,即管路特性曲线。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来决定泵与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运行工况。 一、管路特性曲线 现以水泵装置为例,如右图所示,泵从吸人容 器水面A—A 处抽水,经泵输送至压力容器B—B, 其中需经过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下面讨论管路特 性曲线。管路特性曲线,就是管路中通过的流量与 所需要消耗的能头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单位重量 流体从吸人容器输送至输出容器所需的能头,列出 断面A—A 与1—1 的伯诺利方程为 断面2—2 与B—B 的伯诺利方程为

泵与风机习题及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泵与风机的体积流量 泵与风机的效率. 气蚀 相似工况点 泵与风机的体积流量 必需汽蚀余量 运动相似 简答题 1.给出下列水泵型号中各符号的意义: ① 60—50—250 ②14 ZLB—70 2.为什么离心式水泵要关阀启动,而轴流式水泵要开阀启动 3.用图解法如何确定两台同型号泵并联运行的工作点 试述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损失包括哪些 试叙节流调节和变速调节的区别以及其优缺点。 计算题 1、用水泵将水提升30m高度。已知吸水池液面压力为×103Pa,压出液面的压力为吸水池液面压力的3倍。全部流动损失hw=3m,水的密度ρ=1000kg/m3,问泵的扬程应为多少m 2已知某水泵的允许安装高度〔Hg〕=6m,允许汽蚀余量〔Δh〕=,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hw=,输送水的温度为25℃,问吸入液面上的压力至少为多少Pa(已知水在25℃时的饱和蒸汽压力pv=,水的密度ρ=997kg/m3) 3某循环泵站中,夏季为一台离心泵工作,泵的高效段方程为H=30-250Q2,泵的叶轮直径D2=290mm,管路中阻力系数s=225s2/m5,静扬程H sT=14m,到了冬季,用水量减少了,该泵站须减少12%的供水量,为了节电,到冬季拟将另一备用叶轮切削后装上使用。问该备用叶轮应切削外径百分之几 4今有一台单级单吸离心泵,其设计参数为:转速n=1800r/min、流量qv=570m3/h、扬程H=60m,现欲设计一台与该泵相似,但流量为1680m3/h,扬程为30m的泵,求该泵的转速应为多少 5已知某锅炉给水泵,叶轮级数为10级,第一级为双吸叶轮,其额定参数为:流量qv=270m3/h、扬程H=1490m、转速n=2980r/min,求该泵的比转速。 绪论 水泵定义及分类 1.主要内容:水泵的定义和分类(叶片式水泵、容积式水泵及其它类型 水泵);水泵的适应范围;水泵发展的趋势;合理设计泵站具有重要的经

泵与风机考试试题,习题及答案

泵和风机测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离心泵、轴流泵在启动时有何不同,为什么? 2、试用公式说明为什么电厂中的凝结水泵要采用倒灌高度。 3、简述泵汽蚀的危害。 4、定性图示两台同性能泵串联时的工作点、串联时每台泵的工作点、仅有 一台泵运行时的工作点 5、泵是否可采用进口端节流调节,为什么? 6、简述风机发生喘振的条件。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已知离心式水泵叶轮的直径D2=400mm,叶轮出口宽度b2=50mm,叶片 厚度占出口面积的8%,流动角β2=20?,当转速n=2135r/min时,理论 流量q VT=240L/s,求作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2、某电厂水泵采用节流调节后流量为740t/h,阀门前后压强差为980700Pa, 此时泵运行效率η=75%,若水的密度ρ=1000kg/m3,每度电费0.4元,求:(1)节流损失的轴功率?P sh; (2)因节流调节每年多耗的电费(1年=365日) 3、20sh-13型离心泵,吸水管直径d1=500mm,样本上给出的允许吸上真空 高度[H s]=4m。吸水管的长度l1=6m,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 e=4m,设 沿程阻力系数λ=0.025,试问当泵的流量q v=2000m3/h,泵的几何安装高 度H g=3m时,该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当地海拔高度为800m,大气压强p a=9.21×104Pa;水温为30℃,对应饱 和蒸汽压强p v=4.2365 kPa,密度ρ=995.6 kg/m3) 4、火力发电厂中的DG520-230型锅炉给水泵,共有8级叶轮,当转速为n =5050r/min,扬程H=2523m,流量q V=576m3/h,试计算该泵的比转 速。 三、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风机工作点流量为q V A,现要求流量减小为q V B,试在同一幅图上,标 出采用出口端节流 调节、变速调节的工作点,并比较两种调节方法的经济性。

泵与风机试题库

泵与风机试题库 (课程代码 2252)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泵与风机是将原动机的 的机械。( ) A .机械能转换成流体能量 B .热能转换成流体能量 C .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内能 D .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动能 2. 按工作原理,叶片式泵与风机一般为轴流式、混流式和( )。 A.滑片式 B.螺杆式 C.往复式 D.离心式 3. 某台泵的转速由3000r/min 上升到3500r/min ,其比转速(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有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不可能不变 4. 中、高比转速离心式泵与风机在推导车削定律时,对车削前后的参数关系作了如下假设( ) A .2 '22'22'2 D D b b ,b b == B .e 2,'e 2,2 ' 22'2,D D b b 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C .,b b 2'2=e 2,' e 2,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D .叶轮在车削前后仍保持几何相似 5. 低比转速离心式泵与风机在推导车削定律时,对车削前后的参数关系作了如下假设( ) A .2 ' 22'22'2D D b b ,b b == B .e 2,'e 2,2 '22'2,D D b b 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C .,b b 2'2=e 2,' e 2,ββ=,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D .叶轮在车削前后仍保持几何相似 6. 下述哪一种蜗舌多用于高比转速、效率曲线较平坦、噪声较低的风机 ( ) A.平舌 B.短舌 C.深舌 D.尖舌 7. 某双吸风机,若进气密度ρ=1.2kg/m 3,计算该风机比转速的公式为( ) A.4 3v y p q n n = B.4 3 v y )p 2.1(2 q n n = C.4 3 v y )p 2.1(q n n = D.4 3v y p 2 q n n = 8. 某单吸风机,若进气密度ρ=1 kg/m 3,计算该风机比转速的公式为( ) A.4 3v y p q n n = B.4 3 v y )p 2.1(2 q n n =

泵与风机的运行

第十章泵与风机的运行 1.本章教学提纲: 一、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只能说明泵与风机自身的性能,但泵与风机在管路中工作时,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而且还取决于管路系统的性能,即管路特性曲线. 二、泵与风机的联合工作:当采用一台泵或风机不能满足流量或能头要求时,往往要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与风机联合工作。泵与风机联合工作可以分为并联和串联两种。 三、运行工况的调节:泵与风机运行时,由于外界负荷的变化而要求改变其工况,用人为的方法改变工况点则称为调节。工况点的调节就是流量的调节,而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点的位置,因此,工况调节就是改变工作点的位置。通常有以下方法,一是改变泵与风机本身性能曲线;二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三是两条曲线同时改变。 四、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泵与风机的振动:汽蚀引起振动,旋转失速(旋转脱流)引起振动,机械引起的振动(2)噪声 (3)磨损 2.本章基本概念: 一、管路特性曲线:管路中通过的流量与所需要消耗的能头之间的关系曲线 二、工作点:将泵本身的性能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按同一比例绘在同一张图上,则这两条曲线相交于某一点,该点即泵在管路中的工作点。 三、泵与风机的并联工作:并联系指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或风机向同一压力管路输送流体的 工作方式,并联的目的是在压头相同时增加流量。 四、泵与风机的串联工作:串联是指前一台泵或风机的出口向另一台泵或风机的人口输送流体的工作方式,串联的目的是在流量相同时增加压头。 3.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只能说明泵与风机自身的性能,但泵与风机在管路中工作时,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而且还取决于管路系统的性能,即管路特性曲线。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来决定泵与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运行工况。 一、管路特性曲线 现以水泵装置为例,如右图所示,泵从吸人容 器水面A—A处抽水,经泵输送至压力容器B—B, 其中需经过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下面讨论管路特 性曲线。管路特性曲线,就是管路中通过的流量与 所需要消耗的能头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单位重量 流体从吸人容器输送至输出容器所需的能头,列出 断面A—A与1—1的伯诺利方程为 断面2—2与B—B的伯诺利方程为

泵与风机学习报告doc

泵与风机学习报告 篇一:泵与风机课程总结 《泵与风机》课程总结 引言: XX年下半学年,我们热能专业学习了《泵与风机》这门专业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 习与认识,我初步掌握了泵与风机的专业常识及操作方面的知识。 泵与风机是一种利用外加能量输送流体的机械。通常将输送液体的机械称为泵,输送气体的 机械称为风机。按其作用,泵与风机用于输送液体和气体,属于流体机械;按其工作性质, 泵与风机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流体的动能与压能,因此又属于能量转化机械。 泵与风机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农业中的排涝、灌溉;石油工业中的额输油和注水;化 学工业中的高温、腐蚀性流体的排送;冶金工业中的鼓风机流体的输送等等都离不开泵与风 机。 从我们专业角度来看,泵与风机在火力发电厂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火力发电厂中, 泵与风机是最重要的辅助设备,担负着输送各种流体,

以实现电力生产热力循环的任务。如: 排粉机或一次风机、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循环水泵、主油泵等等一些辅助设备。总之, 泵与风机在火电厂中应用极为广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火力 发电厂的安全及经济运行。 随着科学的发展,泵与风机正向着大容量、高参数、高转速、高效率、高自动化、高性 能和低噪音的方向发展。 课程学习: 第一章泵与风机的概述 第二节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 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有流量、扬程或全压、功率、效率、转速,水泵还有允许吸上真空 高度或允许气蚀余量等。 第三节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泵与风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一)叶片式 (二)容积式 (三)其他形式(喷水泵、水击泵) 按产生的压头分: (一)低压泵、高压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