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D9361为例,来探讨零中频接收机的一些简单性能问题

合集下载

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摘要: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北斗接收机终端的性能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进行了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首先介绍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AD9361芯片的特点。

然后,针对北斗接收机终端的性能评估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测试和误差向量幅度测试的综合评估方法。

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AD9361芯片;性能评估;信噪比测试;误差向量幅度测试1. 引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北斗接收机终端是北斗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直接影响到整个导航定位系统的性能。

2.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AD9361芯片的特点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通过卫星与地面终端的通信实现位置和时间的测量。

AD9361芯片是一种用于射频收发应用的集成芯片,具有频率范围广、灵敏度高、功耗低等特点。

3. 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指标北斗接收机终端的性能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接收灵敏度、误码率、工作范围等。

本文重点研究了信噪比和误差向量幅度这两个指标。

4. 基于信噪比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信噪比是衡量接收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加载不同信号强度的干扰信号,测量输出信号的噪声功率和所需信号功率,计算信噪比指标。

5. 基于误差向量幅度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误差向量幅度是衡量接收机解调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向量幅度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发送特定的测试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调,计算误差向量幅度。

6. 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利用实验平台搭建了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并进行了相关的性能评估测试。

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AD9361是一款集成了RF收发功能的高性能软件定义无线电(SDR)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AD9361芯片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首先,AD9361芯片具有广泛的频率范围和灵活的调制方式,可以适应多种无线通信标准。

同时,它还支持多天线技术,实现了空分复用和空分多址等高效的信号传输方式。

这使得AD9361芯片成为OFDM技术的理想选择。

其次,本研究将重点关注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优势,能够有效抵御信号传输中的干扰和衰落。

通过分割高速数据流为多个低速子载波,OFDM技术能够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此外,OFDM技术还具有较低的功率谱密度和频谱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对频谱资源的需求。

基于AD9361芯片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参数的配置与优化。

通过调整子载波数量、子载波间距和循环前缀长度等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同时,还需要优化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OFDM技术结合多天线技术可以实现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通过使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在相同频率带宽下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综上所述,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AD9361芯片的优势,结合OFDM技术的特点,可以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未来,基于AD9361芯片的OFDM技术将在5G和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基于AD9361的中频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基于AD9361的中频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基于AD9361的中频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董国英;范明慧;彭澎;陈宇贤;林加涛
【期刊名称】《制导与引信》
【年(卷),期】2022(43)3
【摘要】基于AD9361实现的中频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由于多芯片间本振锁定时存在随机相位差,且经过滤波及模数/数模转换等处理,导致多通道间存在幅相误差。

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收发通道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一定长度的采样数据,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进行幅相误差估计,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通道间幅度相位误差的自动校准,且校准精度高,信噪比性能好。

校准后通道间一致性较好,从而保证了后续波束成形的方向图性能。

【总页数】6页(P43-48)
【作者】董国英;范明慧;彭澎;陈宇贤;林加涛
【作者单位】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42
【相关文献】
1.双基地高频地波SIAR通道幅相误差的自校准方法
2.子阵级DBF体制天线幅相误差校准方法
3.星载功率动态分配网络幅相误差校准方法
4.天地波混合组网高频超视距雷达阵列幅相误差的校准方法
5.一种改善相控阵雷达收发通道幅相误差的校准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
面向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应用的解决方案:AD9361。

这是ADI 的一款高性能、高度集成的RF捷变收发器,支持多种可编程无线电应用,支持广泛的调制方案和网络规范(如国防电子、仪器设备、通信基础设施等),适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毫微微蜂窝/微微蜂窝/微蜂窝基站,以及通用无线电系统。

AD9361集成了12位DAC和ADC的RF 2×2收发器,简化设计、降低功耗,减少占用面积;采用两个独立本振,发生器和接收器各用一个,使AD9631可以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或时分双工(TDD)模式。

振荡器具有70MHz~6GHz超宽的工作频率范围,通道带宽范围为不到200 kHz至56 MHz。

RFIC助力无线通信(AD9361)

RFIC助力无线通信(AD9361)

RFIC助力无线通信2015/4/14 enrich_you@本文所讨论的场景包括3G,4G基站、消费类终端、PicoCell、FemtoCell等无线通信领域;同时包括无人机数传通信、广电无线覆盖,DTMB、DVB、应急通讯等系统。

这些系统的射频频率一般在几百MHz到数GHz,带宽从几MHz到几十MHz,对ADC/DAC、功耗成本等有较高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无线通信设备厂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体积功耗成本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器件厂商在模拟技术、工艺、算法方面的进步,使得射频收发系统(RFIC)得以集成。

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对流量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补盲、提升带宽的SmallCell概念也炙手可热,各通信大厂已开始规模商用,小基站的春天已经来临。

在这些背景下,集成化的RFIC从终端走到了基站领域,性能也有了质的提升,已经开始规模出货,且以后的更新换代会更快,传统射频器件的市场逐渐被蚕食。

本人在通信设备领域浸淫多年,有幸接触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及各厂商的roadmap,本文仅从技术方面浅显介绍下RFIC。

关键词:无线通信Agile Wireless Transceiver RFIC SDR本人的另一篇文章讨论过对芯片来讲,最理想的架构是零中频,但同时也需要牛逼的算法来补偿校正;另外还得具备ADC/DAC的集成能力,这是能够商用的关键。

有了这么高的集成度,对客户来讲,要做的就是软件配置,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人力及BOM成本、layout 面积、系统功耗等指数下降。

这对于小厂来讲是个好消息,门槛降低,都可以进来玩儿了。

1、各厂商在RFIC上的布局;WIFI、蓝牙、GPS等消费类Transceiver芯片已非常成熟,这得益于协议的稳定,市场的庞大。

但对于通信设备领域,由于性能要求高、协议标准众多、频段规划复杂,RFIC才暂露头角。

Maxim :MAX2580,支持LTE20MHz带宽,主要用在家庭Femto场景,配置简单,宣称可以支持LTE 64QAM的EMV要求,对于低成本、低带宽的场景不失为较好的选择;本人也实际用过这款芯片,但因为性能和市场的原因,并未规模商用。

AD9361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AD9361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AD9361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6-06T15:40:05.1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全亮陈小溪[导读] 【摘要】:传统的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不易于机动等缺点,这些缺点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

本文以对现有对流层通信设备技术参数分析为基础,设计基于高性能、高集成化AD9361芯片的新型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摘要】:传统的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不易于机动等缺点,这些缺点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

本文以对现有对流层通信设备技术参数分析为基础,设计基于高性能、高集成化AD9361芯片的新型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实现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集成化,拓展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对流层散射通信;AD9361;参数分析;应用 0. 引言对流层散射通信是利用对流层中大气的不均匀性对超短波和短波的散射或反射作用来实现的一种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1]。

其具有单跳跨距大、保密性好、抗侦收和抗截获能力强等特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2]。

AD9361是ADI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满足当前绝大部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集成化要求。

其内部集成了模数变换、数模变换、上/下频率合成、可控增益放大器以及直流偏置校准等功能,可通过正交误差校准和直流偏置校准功能很好的解决在零中频架构中存在的直流偏置和正交误差,从而使零中频架构在对流层散射通信这种高性能要求的设备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1.设备组成与原理1.1 设备组成现有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在发送端,包括数字处理(含数字复接、编码、调制等)、数模变换、低中频(上变频)、发信机、高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发射天线;在接收端,包括接收天线、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收信机、低中频(下变频)、自动增益控制(AGC)、模数变换、数字处理(含解调、译码、数字分接)等。

基于AD9361的零中频发射前端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AD9361的零中频发射前端的研究与设计

设计应用技术的零中频发射前端的研究与设计李世博(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当前主流的遥测发射机普遍使用超外差体制结构,而零中频结构可以将模拟基带信号直接上变频到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相对于超外差结构更简单、更适合小型化。

基于款可编程、可配置的数字化零中频射频发射前端,开展相关研究与设计工作。

所构建的零中频发射前端性能优良,AD9361;零中频;射频捷变收发器;遥测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RF Front-End of Zero-IF Modulation Based on AD9361LI Shibo(Chinese Academy of Air-to-air Missiles, Luoyang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instream telemetry transmitters generally use the ultra off-frame structure, and the Zero-IF structure can convert the analog baseband signal directly to the Radio Frequency(RF)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ultra off-frame structure is simpler and more suitable for miniaturization. In this paper, a programmable and configurable图1 AD9361功能框图· 49 ·的频率范围和通道带宽完全覆盖本文零中频发射前端的实际工作频点和信号带宽,且全工况工作条件下的噪声系数也满足零中频发射前端的设12位数模转换器,有效降低了发射前端对模拟滤波器的性能的发射前端设计能够实现行业最Error Vector Magnitude,,可以为外部功率放大器零中频发射前端的主要功能是对脉冲编码调制)信号进行脉冲成型、经射频收发器、所示。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作者:李珊珊来源:《航空维修与工程》2022年第08期摘要:为满足当前无线电通信领域高调制精度和低噪声的需要,在充分分析AD9361芯片在无线电通信典型应用场景、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AD9361的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可实现70MHz~6GHz频率范围信号的双发双收,对于其他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AD9361;无线电通信;FPGAKeywords:AD9361;wireless communication;FPGA软件无线电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中因以硬件为主导致的不灵活、体积大、设计复杂等难题,以软件替代硬件功能的方式,为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带来了一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命。

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作为一款面向多种可编程无线电应用的专用芯片,因在性能、集成度、寬带性能和灵活性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已在多类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作为无线电通信核心的应用场所,介绍一种通过上位机发送控制命令给FPGA 进而控制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思路。

1 AD9361工作原理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是一款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宽带能力的芯片,器件中集成了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混合信号的基带部分、射频前端、频率合成器和直接变频接收器,使设计简单可行。

AD9361工作在70MHz~6.0GHz频段,涵盖了大部分特许执照和免执照频段,支持200kHz~56MHz的通道带宽。

器件含有两路独立的发送器和接收器,每个接收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直流失调校正、正交校正和数字滤波功能。

1.1 接收器接收器负责射频信号的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处理器可使用的数字信号。

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跨阻放大器、单级低通滤波器、三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半代滤波器和可编程多相FIR滤波器,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为IQ两路基带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AD9361为例,来探讨零中频接收机的一些简单性能问题
在窄带应用中,零中频软件无线电芯片已经非常流行,其代表是ADI公司的AD9361。

这里说的窄带应用,是指它的调谐带宽比较窄,比如工作在700-1200MHz范围。

如果工作在宽带应用中——比如手持式宽带接收机,就要求频率范围覆盖50M-6GHz。

在这么宽的范围内,如果不做复杂的预选,实际性能怎么样呢?以前听一位大师说,一塌糊涂,坑多得很,不但容易死,假信号还多,所以我就望而却步,老老实实做多次变频超外差+数字DDC方案。

毕竟作为仪器级应用,是一贯不屑这种零中频方案的。

最近呢,我们需要做一个有gan意huai思shi的宽带产品。

由于成本捉急,于是忽然觉得应该亲自检验一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如一些大师们所不屑的样子,要是万一能用,岂不省事了。

这里就开一个帖子,以AD9361为例,来探讨零中频接收机的一些简单性能问题。

水平有限,而且也仅仅需要大概了解,所以不甚规范,就当闲聊,欢迎吐槽,挑刺则打屁股。

第一个实测,是关于抗阻塞能力的。

这是担心比较多的指标。

测试方案:
定义:一个接收机在A频率接收信号,在带外的B频率有一强干扰也进入接收机。

当干扰B的强度很强,以至于该接收机对信号A的接收能力下降6dB(下降1倍),则信号B 的强度为该接收机的阻塞电平。

室外天线经机械衰减器、合路器进AD9361,强信号源也经过同一个合路器进9361,不断增加强信号源的输出电平,测量AD9361阻塞时的电平值。

AD9361的板子是BA3CE生产的B210兼容板。

由于合路器、电缆等存在损耗,在测试前要对进入到测试电路板的信号(干扰)强度进行校准。

如果需要测试多个频率,每次更换频率需要重新校准。

理论上对AD9361的采样也要进行幅度校准,但实际上挺准的。

由于接受能力下降是相对值,所以不用对AD9361测定的绝对电平进行校准。

需要仪器:步进衰减器、信号源、频谱仪或测试接收机、合路器、必要的连接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