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总结

一.中国的第一次1.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谭鑫培任景丰和刘仲伦拍摄2.第一位男演员:谭鑫培3.第一个短故事片:《难夫难妻》郑正秋 19134.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5.第一部输往国外放映的电影:《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第一部电影6.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黎民伟之妻7.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8.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红莲寺》9.第一部侦探片:《红粉骷髅》10.最初的民族资本影视公司:“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天女散花》11.第一部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12.第一次获国际奖的影片:莫斯科《渔光曲》13.三足鼎立的公司:明星(武侠神怪)天一(古装片)联华14.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张石川黎民伟二.三十年代黄金时代(1931-1937)1.左翼电影:瞿秋白领导成立中共电影小组,加入中共思想,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封建2.左翼电影第一部影片《狂流》夏衍创作尖锐揭示农村阶级矛盾和斗争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新时代”的开始 1933年上映2.中国电影(辉煌)年 1933 左翼电影第一个高潮3.国歌出自《风云儿女》聂耳作词田汉作曲4.有声电影发展三阶段:尝试:《渔光曲》声音开始进入影片有声:《桃李劫》按有声电影拍摄规律拍摄的电影成熟《野草闲花》中国有声电影的探索《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用蜡盘唱片配音5.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四大生产区(1)国统区故事片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中央电影摄影场和官营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为主要力量《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华儿女》(2)沦陷区故事片上海和长春服务于帝国主义欺骗和奴役中国人民侵略目的长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1937 “启民”电影和娱民电影上海名著改编成电影《红楼梦》《家》(3)解放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延安电影团”(4)孤岛区故事片上海租界迎合市民的商业电影《孔夫子》费穆6.战后电影、国统区:民营电影公司“昆仑”和“文华”“昆仑”尖锐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统治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一江春水向东流》“文华”以一种平淡的诗情画意表现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小城之春》不谈战争谈感情,以贴入微的触笔,创新态度,书写出肌肤东方神韵的崭新影响诗学。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一、电影的诞生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一、印象派电影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的特点: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中外电影史整理.

第一章电影起源时期(1815-1895年)一、电影的发明1、电影是西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2、灯影戏:是用光源照射在一种剪纸之类的物象上,投影在一定的空间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戏与幻灯”。
3、灯影戏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13世纪)以后,被带入波斯、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国。
(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中欧一带。
4、1872年,(英国人慕布里奇)曾经用24架照相机搞了一个拍摄(奔马)的试验,成为电影史上非常著名的例子。
5、(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
6、电影视镜:象一只大柜子,上面装有放大镜,里面装有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椄,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胶片就渐渐移动,画面循环出现。
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西洋镜”。
7、爱迪生对于世界电影的贡献表现在什么地方?(1)他使电影技术趋于完善化。
(2)他运用“电影视镜”拍摄了一些娱乐性的舞台化影片,开创了戏剧电影的先河。
二、电影的诞生1、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94年底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成为真正电影的发明者和创始人。
2、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
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
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
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3、卢米埃尔兄弟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什么?(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活动镜”,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
(2)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
(3)训练和培养了电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
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4)创造了移动摄影。
第二章电影艺术形成时期(1890-1907年)一、梅里爱和“戏剧电影”1、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是(世界电影的先驱)。
中外电影史学习要点(2)

中外电影史学习要点前言世界电影史“入史”的评价标准,有四个方面因素:影片或事件的文献性;原创性;影响性;典型性。
第一章无声电影时期第一节早期无声电影1.1891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单人观看影片的“电影视镜”,并申请了专利。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放映了10部影片,其中就有后来知名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贝贝的午餐》、《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3.视觉暂留原理: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
4.电影生产至少涉及三个最基本的电影器械或设备:电影胶片、连续摄影机、活动放映机。
5.电影的摄影影像是留影在柔软的、和纸一样可随意卷曲的、半透明的赛璐珞底片上的,这种物质被叫做“胶片”。
6.国际通用的电影胶片规格是35毫米。
7.第一个想出连续摄影的是英国摄影家爱德华•慕布里奇。
8.赛璐珞胶卷的优点:柔软、感光性强;缺点:易着火、保存难。
9.爱迪生的影片几乎全是在一中叫做“黑玛丽”的摄影棚内拍摄的。
10.爱迪生的拍摄特点拍摄场地:几乎在摄影棚内拍摄;拍摄内容:记录剧院舞台上的表演动作或室内生活场景的片段。
11.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特点和局限性拍摄场地:主要是户外(公园、花园、海滩和其他公共场所)拍摄内容:记录了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
局限性:手工作坊式的制片活动,将电影看成一种杂耍玩意儿,没有认识到电影作为媒介的巨大潜力。
12.比较《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的镜头运用。
(p14)13.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这个技术手段决定了蒙太奇手法的发明,也决定了电影进入叙事成为可能。
14.梅里爱的贡献与局限?(p16)贡献:(1)将电影和叙事联系起来,建立了故事片这一重要的电影形式。
(2)将戏剧演出的流程引到电影拍摄中来。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纵览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纵览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需求和思想传递的功能。
本文将从中外的角度,概述影视发展的历史演变,包括早期影视的起源和进化,以及今日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早期影视的起源和进化早期的影视是从动画和幻灯片发展而来的。
1890年代末期,法国的Lumière兄弟首次展示了电影,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
同时期,在美国,爱迪生也在研究和发展电影技术。
20世纪初期,电影技术逐渐发展,各国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和演员。
默片时代是明星们的辉煌时期,像查理·卓别林和玛丽·皮克福德等人成为了默片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在中国,电影行业也开始酝酿起来,1913年,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上映,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
二、中外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行业进入了一个爆炸式的发展期。
西方电影以好莱坞为主导地位,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富裕的产业基础。
而在东方,亚洲电影也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日本和印度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
1960年代和1970年代,是西方电影新浪潮的时代,法国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等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探索精神成为了重要的代表。
而在中国,五六七八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众多优秀作品如《红高粱》、《活着》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电影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
2000年代,全球电影产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特技和CG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影视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大规模的商业化制作和市场化运作也成为影视产业的显著特点。
三、中外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外影视产业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机遇。
通过线上平台的崛起,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和电视剧。
另一方面,影视行业也面临着盗版、版权保护、内容创新等问题的挑战。
外国电影史时间线梳理

外国电影史时间线梳理外国电影史时间线梳理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
自从电影问世以来,它就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将按类别和年代的顺序,梳理一下外国电影史的时间线,以期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发展历程。
默片时代(1895年 ~ 1927年)电影最初是作为一种静态图像的展示方式出现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路易斯&兄弟在巴黎莱庞大咖啡馆演示了他们制作的电影。
从此以后,电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动态的艺术。
在默片时代,电影的发展主要是受到欧美的影响,大量出现了西部片、喜剧片、奇幻片等类型,代表片有《大都市》(1927)、《珍妮小姐》(1925)、《黄金时代》(1927)等。
有声电影时代(1927年 ~ 1945年)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制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后》上映了,从此有声电影代替了默片,成为电影史上的新一页。
这个时代的电影多以话剧改编为主题,喜剧、歌舞片纷纷涌现,代表片如《魂断蓝桥》(1940)、《乱世佳人》(1939)、《告白》(1934)。
黑色时代电影(1940年 ~ 1959年)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称之为“黑色时代”。
在那个动荡的战后时期,电影多以犯罪、惊悚、恐怖、悬疑等类型为主题,代表片如《罗生门》(1950)、《美国往事》(1984) 、《黑衣人》(1951)等,这些电影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人性的本质,揭示了人性阴暗面的一面。
新时代电影(1960年 ~ 1980年)20世纪60年代,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一些被称为“新时代电影”的电影,如《卫城谷》(1964)、《音乐之声》(1965)、《教父》(1972)等。
在这个时期,电影受到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导致电影题材更加社会化,作品越来越注重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现代电影(1980年 ~ 至今)以“现代电影”为主的电影类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个时代,电影的制作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和3D电影成为电影制作的主要方式。
(完整版)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美国电影用故事(“法布拉” fabula,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与情节(“休热特””syuzhet,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的关系作为新的符号建构重新审视了电影叙事学,为电影叙事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
类型电影的具体片种概述1、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的茫荒的原野,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面等等。
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
西部片真正完形的标志,是1924年出现的西部经典式的影片——詹姆斯.克鲁兹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1938年),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片之一,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2、歌舞片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
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的影片。
多由歌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
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
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优美、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
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
20世纪20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
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3、强盗片强盗片或犯罪片是一种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类型片,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发迹,犯罪历程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默文勒鲁瓦(《魂断蓝桥》的导演)拍出《小恺撒》;威廉惠尔曼(《翼》的导演)拍出(《公敌》);霍华德霍克斯拍出《疤脸大盗》三部著名的强盗片接踵而至,从而开创了此片的经典时代。
自30年代开始确立的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类型片之一,它已开始演化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一,是以《教父》系列为代表的描写集团犯罪的强盗片;其二,主要以各种犯罪行为为故事核心的纯粹的犯罪片;其三,强盗和警察形成力量均势的警匪片。
中外电影史资料

第一章电影艺术发展概况第一节电影的发明一、电影发明的科学与心理基础1. 1829年6月,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视觉暂留”原理,即人的视觉印象不是在外界物体从眼前移开就消失了,该物体反应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视觉暂留使前后画面连接起来、活动起来。
2. 电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过程。
人具有一种天赋,能够把各种光影刺激加以组织,从而产生一种“动的幻觉”,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同”3. 之所以出现运动的幻觉,是因为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变化的影像是同一被摄体。
而两个画面之间断掉的部分,则由观众自己根据生活中的感知经验作了心理补偿。
二、电影发明的过程1. 1838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2. 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胶卷3. 英国人爱德华▪穆布里奇最早将照相术运用于连续拍摄4. 1882年,法国人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后来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5.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地下室放映《火车进站》等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电影成为艺术一、电影艺术的诞生1. 美国爱迪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2. 梅里埃发现了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3. 1903年,美国人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已经形成较完整的叙事,且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手法4. 1915年,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
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电影的基本构成单位,即从“场景”变成“镜头”。
他实现了真正的剪辑,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其创立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的营救”,成为经典叙事模式二、电影艺术的发展1. 无声时期电影艺术成就:①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②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叙事法则③电影的纯视觉造型2. 1927年,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被看作是有声电影的开端3. 有声片初期,由于电影技术不成熟,为了追求声音的吸引力,电影又回到舞台和戏剧的老路上,随着电影艺术的改进和人们对声画关系的进一步把握,有声片逐渐成熟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一、电影的诞生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一、印象派电影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的特点: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2、场面调度理论3、作者电影观念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三、“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1、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2、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第三节法国“左岸派”电影“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阿仑•雷乃《广岛之恋》第二章意大利电影第一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2、电影现状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1、注重描写本国社会现实生活。
2、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
3、尽量在实景中拍摄,并运用自然光。
4、反对明星效应,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
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概况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期(1942--1945)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鲁西诺•威斯康蒂《沉沦》2、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期(1 945-- 1 950 )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罗伯托•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鲁西诺•威斯康蒂《大地在波动》、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的特点:(1 )、深刻反映了意大利平民的生活状况,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2)、在结构上,采用了单纯性和开放性的表现手法。
(3 )、大量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二节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一、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1、从题材表现上看:现代主义电影以表现“现代人”相标榜,着重渲染生活中个体的内心孤独和无法互相交流的“存在状态”,善于表现生活困境中的茫然失措,深入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活动。
2、从表现技巧上看:(1)、用事件的无逻辑组合或非理性意识活动来代替或打乱逻辑的情节结构。
(2)、用跳切、自我介入或其他主观随意的手法来打破传统的技巧。
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红色沙漠》三、费德里科•费里尼和他的《八部半》《八部半》的艺术特点:(1)、通过隐喻性的场景设置,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2)、把主人公的回忆、幻觉、想像以及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现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
(3)、采用套层结构,表达了导演本人对电影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前苏联电影第一节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蒙太奇学派三大奠基人:库里肖夫《死光》;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第四章;普多夫金《母亲》美国电影第一节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好莱坞电影生产的特点:1、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3、制片人专权4、明星制度第二节美国电影发展1. 默片时期(1896~~1923):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勃斯特*基顿(喜剧电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将军号》2. 有声电影时期(1923~~1932)1927 年,华纳:《爵士歌王》3. 蓬勃发展时期(1932~~1941)代表作:《茶花女》《乱世佳人》《公民凯恩》《关山飞渡》《费城故事》《蝴蝶梦》4. 二战时期(1939~~1945)《大独裁者》5. 二战后时期(1945~~七十年代末)奥黛丽* 赫本——《罗马假日》《战争与和平》《窈窕淑女》6.70 年代末~~80年代末《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雨人》7.90 年代~~至今:《木乃伊》《第六感》《狮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肖恩克的救赎》《勇敢的心》《楚门的世界》《泰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第三节类型电影的特点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第四节类型电影的类别(1)西部片1903年,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点)1939年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西部片特点全面形成)(2)科幻片梅里爱《月球旅行记》;德国: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现代科幻片)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漫游太空》(美国第一科幻片)(3)歌舞片《爵士歌王》《百老汇旋律》;金* 凯利——《雨中曲》犯罪片《教父》;希区柯克(悬念大师)《蝴蝶梦》《后窗》《精神病患者》《群鸟》第五节新好莱坞电影一、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1、电视的竞争2、非美活动调查与反垄断法3、观众群的变化4、欧洲电影的影响二、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1、追求影片的真实性2、塑造了一系列反文化的主人公形象3、更加注重电影技巧的运用三、新好莱坞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斯坦利•库布里克和他的《全金属外壳》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他的《现代启示录》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的第一次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
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演员:1905 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
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女演员:1913 年在《庄子试妻》中饰侠女的严姗姗。
第一家电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A •雷马斯在上海兴建的维多利亚大戏院。
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 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拍摄的《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影片:1931 年,张石川《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1935年,《渔光曲》参展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第一部有声卡通片:1941 年拍摄的《铁扇公主》。
第一部彩色影片:1 948年,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片《生死恨》。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桥》。
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魔术师的奇遇》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影的行政法规:《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7月1日开始实施。
第一部在奥斯卡获奖的电影:2001 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第73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师、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4 项大奖。
第五章“影戏”--- 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 年—1932年)第一节最初的尝试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在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里放映了法国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定军山》的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了中国人独立拍摄电影的意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
三、中国电影企业的早期实践活动1、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有文学剧本和导演。
影片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同时也匡正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
2、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是第一部输往外国放映的中国电影。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该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电影制片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资本家自觉参与电影事业的开端。
1920 年,该部更名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4、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片《国民外交大游行记》是一部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四、最初的三部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摄制的重大发展1、《阎瑞生》2、《海誓》3、《红粉骷髅》这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宣告结束。
第二节“影戏”--- 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一、郑正秋与“影戏”传统的建立二、“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1、关注社会人生,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
2、以戏剧性矛盾冲突作为叙事的基础,情节模式化。
3、借鉴、移植戏剧,特别是文明戏的艺术形式,作为电影的表现手段。
4、影片故事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
三、田汉对中国早期电影的贡献(1)、他强调电影应该具有相当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崇高的艺术价值。
(2)、他主张电影一定要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有前途。
(3)、他是把新文艺界的思想引入电影界的第一人,结束了我国电影一直游离于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
第三节中国早期电影的其他成就一、有声电影的出现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二、电影理论的建设1921 年,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
1924年,《昌明电影函授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电影知识著作。
1924年,徐卓呆出版的《影戏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第六章30 年代电影(1932 年---1937 年)第一节左翼电影运动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31年9月,左翼电影运动兴起1933年3月,“电影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