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

创立阶段(1896——1912)

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

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

4.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旧派与新派

A.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

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郑正秋:

A.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B.曲折绵延(1934——1935):《中国海的怒潮》、《女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神女》、《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乡愁》、《都市风光》、《姊妹花》、《渔光曲》等。

《渔光曲》,1934年,导演蔡楚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重新高涨(1936——1937):《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青年进行曲》、《夜奔》等。

㈢意义与影响:①倡导“电影文化”概念,使电影担负起文化的使命。

②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③在剧作形态、导演技巧、摄影艺术、表演、电影语言等方面的革新。

㈣名词解释:又称“新兴电影运动”,是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

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

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㈤1930年代创作概貌

A.“左翼”电影创作群构成:①左翼文艺家(是左翼电影运动的核心与中坚力量);②“向左转”

的新、旧派成员;③“同路人”。

B.创作倾向:⑴农村电影:以现代中国农民、农村作为描写对象、作品富有阶级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①正面表现农村中的阶级压迫、斗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狂流》、《盐

潮》;②以“丰收成灾”为主题,再现农村经济解体、农民日趋贫困的残酷现实:《火

山》、《丰年》;③侧面暴露农村黑暗现实,隐晦抨击反动当局和封建势力:《到西边去》、

《凯歌》;④对农民命运的深沉叙述和同情:《渔光曲》

⑵都市电影:《马路天使》、《风云儿女》

⑶妇女电影:被侮辱与残害

⑷知识分子电影:①彷徨、沉沦和追求《三个摩登女性》、《时代的儿女》;②幻灭、

挣扎和探寻:《桃李劫》、《新女性》、《十字街头》

⑸反映特定时代民族矛盾的电影:①侵华战争引起的激情与愿望:《共赴国难》、《小

玩意》、《大路》;②对现实与历史的深沉思考:《逃亡》、《劫后桃花》;③以影射、暗

示和象征为主要手法的抗日反帝电影:《恶邻》、《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

C.杰出成就: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现实、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遭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

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于开拓性的创作意识。

㈥代表作品:

A.吴永刚及其《神女》

⑴构思及主题表达:不是以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为重点,而是执着于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

⑵杰出成就:①深沉、忧郁的人性供奉;②貌若素朴实则蕴藉的画面造型;③委婉含蓄的美学风格。B.袁牧之及其《马路天使》

⑴袁牧之的美学追求: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生活、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境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有开拓性的创造意识。

⑵构思与内容:作品描写了那些长期生活在旧上海底层的小人物们的不幸遭遇及其特有的善良、正直的品质,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感情。

⑶人物:小陈(吹鼓手)、老王(报贩)、小云(妓女)、小红(歌女)、古成龙(流氓)、水果小贩、

剃头匠、失业者。

⑷美学风格:寓悲于喜,将严肃的社会性主题、深沉的悲剧格调和鲜明的喜剧手法融为一体,表现

出简洁明快,多样化而又统一、和谐的风格。

⑸几处经典:①摄影机机位、角度和运动、剪接点选择和组接方法多样,恰当表现人与人、人与环

境的广泛联系;②通过镜头组接创造含义;③两支歌曲的穿插;④声音的独特创造。

C.郑正秋与《姊妹花》:

⑴内容:通过对贫富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孪生姐妹大宝二宝的不同命运和他们相逢后的思想交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他以阶级矛盾代替了空洞的善恶冲突,标志着郑正秋开始冲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藩篱。

⑵特点:①影片情节曲折、故事动人、风格平易、手法细致;②蒙太奇手法灵活、顺畅,结构上打破了时空顺序,运用了“闪回”、“联想”、“回忆”等技巧,对刻画人物心理、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③多用固定机位,空间处理上有“文明戏”的程式化印记:景浅、光。

⑶意义:《姊妹花》既是一个时代电影形式的高峰,又是这一代电影观念的基本终结。

2.抗战电影

㈠电影创作机构:“中电”(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影业公司等。

㈡代表作品:

A.史东山的“抗战三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还我故乡》是抗战电影中最早将侵

略与反侵略的现实场景呈现给观众的力作。

B.“新闻式的记录”:根据“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创作出来的《八

百壮士》,有真实的日本战俘出现的《东亚之光》,都反映了抗战电影的纪实性。

3.昆仑、文化公司的电影创作

㈠昆仑影业公司的电影创作

1.忧患史诗性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A.《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编导,完成于1947年初,曾被田汉誉为“战后中国电影的一块奠基石”。

B.《一江春水向东流》(影戏创作的高峰):

⑴由蔡楚生与郑君里编导,分《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两部。

⑵取得的艺术成就:①典型的戏剧结构;②强烈的对比手法;③深邃的意境追求;④传神的细

节设置;⑤成功的人物塑造。

2.深刻的写实主义经典《万家灯火》

⑴编剧:阳翰笙、沈浮;导演:沈浮;完成:1948年7月。

⑵主题:以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为题材,通过主人公胡志清的遭遇,展示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㈡解放区电影杰出成就:现实主义的深化

A.侧重表现苦难和奋斗的内容:《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

B.史诗品格的银幕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C.战后喜剧电影:4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对战后社会现实批判性的揭示。

①时政讽刺喜剧:《还乡日记》、《乘龙快婿》;②贫民悲喜剧:《幸福狂想曲》、《三毛流浪记》;

③温情风俗喜剧片:《假凤虚凰》、《太太万岁》;④市井笑闹片:《终身大事》、《乱点鸳鸯》

㈢“文化”的非主流电影创作

“灵魂写实主义”费穆和《小城之春》

A.内容:①反映了没落地主阶级的思想情绪和生存状态;②反映了编导对人性的新认识;③写苦情、写欲望,呈现出想要爱而不能爱,想走又走不了的精神困境。

B.环境:两座城——城墙和废园

⑴“城墙”的三重涵义:①具体形象逶迤起伏,斑驳陆离,多处倾圮,杂草丛生。这是一座饱

经沧桑,历经战争摧残的小城。②限制了人的行动,也限制了人的视野和心灵;③女

主人公周纹玉的心理冲突临界点。

⑵“废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同时体现了导演的美学理想——残破衰颓之美。

C.结构:以第一人称为象征,实质为全知型叙事视点与以心理情感为驱动力的情节发展线索两相结合的双螺旋结构。

D.人物:富有民族特点的心理刻画

E.语言: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和流畅的镜头组接。

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小结:

A.30年代初期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期:①电影形态:从无声到有声;②表现形式:现实疾苦;③艺术形式:现代性与民族性;④创作方式:多样化。

B.“战后电影”的杰出成就:①产生一批优秀电影;②影戏观走向成熟;③视野扩大,类型丰富。

新中国电影“十七年”(1949——1966)

1.发展阶段:

A.第一个高潮(1949——1951):礼赞英雄,缅怀英烈,展现革命战争的波澜壮阔,讴歌人民革命的胜利。《白毛女》、《中华儿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龙须沟》B.第二个春天(1956年前后):《祝福》、《柳堡的故事》

C.第三次发展(1959年):《林家铺子》、《林则徐》、《风暴》

D.第四次机遇(1962年左右):《李双双》、《小兵张嘎》

2.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

A.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发展历程中,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也占有一定比例,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B.改编片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在原著的基础上用电影表现手段进行新的主题阐释和艺术创造,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3.“第三代导演”成员构成:

A.“第三代导演”名词解释:他们与第二代导演是师生关系,他们主要成就应该在五六十年代,代表了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电影有着极强的政治性,表现对新中国的态度。B.北影“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

①成荫:“但求政治无过,不求艺术有功。”作品:《南征北战》、《停战之后》、《西安事变》;

风格:史诗性、纪实性,简洁明快。

②水华:代表作品——《林家铺子》

③崔嵬:“政治上艺术上都要有功。”作品:《青春之歌》、《小兵张嘎》;风格:充满激情、

粗犷奔放、浓郁炽烈。

④凌子风:“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作品:《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风格:明快

奔放。

C.“南谢北谢”:北谢——谢铁骊;南谢——谢晋。

①谢铁骊:《早春二月》、《今夜星光灿烂》、《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天网》。

②谢晋:《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

3.“第三代导演”的文化背景:①受前苏联电影的影响;②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

③受本土的戏剧传统的影响。

4.谢晋创作论:

A.创作历程:对中国社会、历史、政治与人生的深切关注与表达

①《秋瑾》、《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女篮5号》——对于中国近现代历

史的完整表述。

②《大跃进小主人》、《疾风劲草》、《黄宝妹》、《春苗》、《海港》、《磐石湾》——应景之作。

③“右派三部曲”:《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1)、《芙蓉镇》(1986)——对新

中国四十年风雨历程的表述。

④《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老人与狗》、《女儿谷》、《鸦片战争》——最后的“焦

虑之作”。

B.创作特点:

⑴现实主义的生命力:①新中国历史的艺术写照(改天换地的辉煌:《女篮5号》、《红色娘

子军》、《舞台姐妹》;辉煌背后的曲折、苦难、失误:《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

②对人物灵魂的探索;③爱国主义情怀。

⑵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①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来踪去迹要交代清楚;②故事情节有头有

尾、导演手法、场景连接要考虑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③人物是地道中国化的,是中国民

众习见的,具有中国民众气质的;④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渗透——虚实相生、对比等。

D.代表作品:《天云山传奇》

①创作主旨:立足时代高度,以新的审美眼光透视、挖掘政治事件中所蕴含的人性内容。

②构思:以三位女性的视角切入生活,展开叙事,以宋薇的内心独白照应首尾,贯穿始终。

③结构:锁闭式结构,情节完整。

④人物:宋薇——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致残的天真灵魂,折射出一代人受蒙蔽、受愚弄直到觉

醒的过程。

⑤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的安插;主观镜头的运用。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1976——1989)

发展阶段:1.艺术复苏期(1976——1978);2.艺术探索期(1979——1980);3.纪实美学期(1981——1983);4.影响美学期(1984——1986);5.艺术分化期(1987——1989)

第四代导演

1.名词解释:主要指60年代毕业于电影艺术院校以及电影厂自己培养的电影人。他们大都接受过系

统的电影艺术教育,观摩了大量的世界经典影片,有着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毕业后跟随老一代导演进行电影拍摄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又经历了“文革”的洗礼,直到中年才首次独立执导影片,是真正厚积薄发的一代。

2.代表人物:丁荫楠、滕文骥、吴贻弓、黄健中、谢飞、郑洞天、张暖忻、杨延晋、黄蜀芹、吴天

明、颜学恕、陆小雅等。

3.“‘第四代’的艺术宣言书”:张暖忻、李陀于1979年3月在《电影艺术》上发表的长篇论文《谈

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4.思想艺术特点:

A.思想性:①对过往时光的追怀:《城南旧事》、《青春万岁》、《我们的田野》、《青春祭》;②现实热点问题的追踪:《人到中年》、《邻居》、《本命年》、《巴山夜雨》;③对人性的挖掘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小花》、《湘女潇潇》、《良家妇女》、《香魂女》、《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音》、《人·鬼·情》;④文化反思《老井》、《海滩》、《本命年》

B.艺术性:①主题模式:将政治由主题变为背景,由前景变为远景,着眼于对人性进行全方位的开掘和表现;②叙事形态与格局分为写实派与写意派。(写实派:注重“逼肖自然”,借重克拉考尔、巴赞的理论,高张“纪实美学”大旗,强调形而下的直观现实;写意派:注重“妙肖自然”,借鉴中国传统诗学精神,强调形而上的非直观真实。)

5.代表作品:

A.郑洞天、徐谷明导演的《邻居》(1981)

B.《归心似箭》(1979年)

⑴构思:突破军事片的创作模式,闯进人性的禁区,浓墨重彩地描写爱情。

⑵电影的民族化追求:①人物表达感情的方式:含蓄、隐蔽;②人物语言:富有乡土与时代特点;

③艺术手段:“雁群”与歌曲《雁南飞》的安排。

C.吴贻弓的《巴山夜雨》:

⑴人物:没有一个是坏人。

⑵美学风格:含蓄朴素

⑶形式上:静默——三分之二内容在夜景中完成,大部分在船舱中拍摄,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

⑷意蕴:深沉——①主线:秋实与船舱里人的命运;②副线:小娟子需找父亲。

⑸结构与线索:人性的冲突与融合;心灵的碰撞,囚禁与解放,命运与寻找。

D.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1982):承前启后的“诗化电影”

⑴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

⑵主题:①“淡淡的哀愁”:三个离别的故事;②“沉沉的相思”:对社会生活的哲理思考。

⑶构思:三个板块——英子与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宋妈

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①民族特色:a.精神境界:对“离别”、“离愁”等中国文艺传统中“原型”与“母题”的吟咏、表达;b.艺术境界:对民族文化传统“意境”的追求。

②时代气息:a.思想内涵:对大动乱带来的悲剧性人、事、现象的惨痛追忆与反思;对美好人生中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b.艺术表达:“长镜头”思维。

E.吴天明导演的《老井》:

⑴内容:真实展示中国农民艰难的生存现状和改变这种现状的奋斗。

⑵人物:孙旺泉——不仅是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背负着,同时也是民族坚韧精神的继承者。

⑶风格:①客观叙述与主观表现融合;②质朴美与抒情性的融合;③悲剧性与正剧感的融合。

⑷表演:生活化,浓郁的乡土气息。

关于“第五代”导演

1.名词解释:主要是指“文革”时期被耽误学业,落脚在乡村插队,在工厂从事体力劳动,新时期

又考入电影学院的第一批导演们,以及有相近年龄经历且80年代开始创作的导演们。他们的电影具有丰厚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创新精神,其创作呈现出影像本体变革的成果。

2.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等。

3.开山之作: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1983)。

4.成长历程:

A.80年代:强调影像造型艺术;

B.90年代:转向了强调用影像进行情节叙述;

C.2000年以后:强调画面,忽视了影片的艺术内容。

5.思想意蕴:

A.文化反思与哲理思考的自觉意识。

B.写意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①直面现实表现的观念与态度;②探索影像背后的人文意味;③艺术追求、文化寓言性、纪实性。

C.沉醉人文的情感表达;

D.人文思考的艺术质地;

E.电影的造型元素——意象造型:介乎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之间,既不脱离物象的固有形态,又力图超越这种形态,以抒发审美主体对物象的主观感受和寄寓审美主体的意绪为美学原则。

6.张艺谋的电影创作

A.从“人文宿舍”到“世俗电影”再到“戏说电影”

①人文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通过电影创作,来呈现人文思考;《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

②世俗电影:将眼光投到普通百姓;《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

③戏说电影:《英雄》的推出,少年情怀的释放,“狭义”精神;《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B.从“影响造型”到“情节叙述”再到“画面场景”

①早期:强调光影造型;②中期:借影像说故事;②后期:豪华视听盛宴;②回归:《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

C.在“个人化”与“市场化”之间谋求平衡。

7.代表作品:张艺谋的《活着》:“淡韧”人生(第五代导演创作的第二阶段)

A.出品:199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编辑:余华,芦苇(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

B.小说《活着》:①主要内容:死亡叙事;②叙事态度:达观幽默;③人物的死亡:由偶然性、突

发性原因造成;④思想性:“写实性”深度。

C.改编后的电影《活着》:①地点与主人公职业的改变:由农民改为皮影艺人;②人物命运的改变:减少死亡,死亡原因和背景的改变;③叙事态度与方法的改变:删除“我”,改用第三人称叙述,“余知”视角;④有韵味的结尾,肯定“希望”;⑤富有民族风格的音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生代电影创作

1.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生态:社会背景、个人背景。

2.“第六代”、“新生代”的命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后接受影视教育,90年代中期形成的创作团体。

3.代表人物:张元、王小帅、路学长、娄烨、章明、王超、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陆川、马俪文、李玉、徐静蕾。

4.新生代电影的创作特色:①写实性;②原创性;③现时性;④个人性;⑤都市性;⑥纪实性。

5.代表作品;

A.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⑴出品: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编剧:姜文、王朔(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

⑵内容:一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电影杰作,一段关于岁月与时代、虚幻与真实相交织的个人记忆。

⑶视角:在“文革”这一残酷的年代里,一群懵懂少年的青春成长故事。没有血腥,角度非常独特。

⑷叙事:①彩色部分:少年往事(主体);②黑白部分:青年现在;③故事:马小军和哥们儿;马小军和米兰(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⑸艺术成就:①生动活泼的电影化的叙述手法;②娴熟流畅的镜头运用;③极具戏剧性的光线与色彩;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段落的安插。

B.贾樟柯的《小武》:来自底层的渴望与救赎

⑴出品:1998年,香港胡同制作;编剧:贾樟柯。

⑵表现内容:①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再现与描摹;②展示友情、爱情、亲情这三种人际关系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产生的微妙变化;③强调凸显人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生命个体的应有的尊重。

⑶艺术特色——纪录美学:①实景拍摄、长镜头;②山西方言;③非职业演员。

C.顾长卫的《立春》:永不消逝的理想主义

⑴出品:2008年

⑵构思与立意:“立春”二字的触动;“在云的缝隙里看到蓝天”

⑶人物塑造:王彩玲(两种看法)

①对执着理想的坚守:②烈女逐日还是飞蛾扑火(把美酒当成毒药;把追求变成悲剧;把落日当做朝阳)

⑷艺术手法:故事与结构。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名词解释-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电影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最基本的世界电影发展史,了解中外电影史上的题材、类型、样式及风格变化状况,并针对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分析和读解。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了解电影发明的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基础,以及早期电影传播、接受的条件和形式;了解早期电影的题材、类型、样式、风格;掌握早期电影代表性的导演及其作品;掌握电影如何从一种杂耍成长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样式,它区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理解电影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掌握中国最早的制片活动、人物、影片; 3、掌握世界主要电影生产国(包括中国)在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主要电影思潮、流派、代表性导演、作品;了解二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对电影创作风格、样式变化的影响; 4、掌握三十至四十年代,五十至七十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九十年代至今世界电影的一般发展动向、特征,重要导演和作品,重要流派和美学风格,能够对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电视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电影创作,电影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能记住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了解早期电影艺术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以及如何在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的比较中确立电影艺术的特性; 2、熟练掌握苏联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电影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其与苏联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掌握与运用各类蒙太奇概念; 3、掌握爱因汉姆电影视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其贡献与局限; 4、熟练掌握安德烈?巴赞、克拉考尔纪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各类概念、观点,并理解其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传统电影理论的各种流派,它们各自的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彼此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 6、了解以“影戏”观念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电影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 7、了解中国传统电影批评所擅长的社会、政治、伦理批评方法; 8、了解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重要分析方法; 9、熟练掌握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 10、熟练掌握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 11、熟练掌握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后现代主义、第三世界与后殖民主义批评、大众文化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主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 12、了解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与海外电影理论的关系;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影视审美,电视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教学内容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 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 ●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 1、微短片 3-4分钟 2、短片 8-15分钟 3、中短篇 15-25分钟 4、长短片(中片) 30-40分钟 ●一、“微”时代的到来 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 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

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 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 ●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 (2010-2013三年时间) 2011年:200部 2012年:井喷大发展 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 纯艺术表达76% 广告17% 吐槽恶搞5% 城市宣传片2% 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 剧情 33% 亲情 27% 爱情 24% 喜剧 9% 励志 8% 青春 5% 动画 4% 科幻 3% 惊悚 3% MV 2% 动作 1% ●三、微电影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 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 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 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 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4、成本低:短、小、快。 5、全国传媒学院几千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评论’评 奖,使微电影走向专业化、艺术化。 6、商业利益,企业需求,激励微电影的发展,中小影视公司 将微电影作为主要的挣钱手段。 7、微电影传播性、多样性、主体全民性、播出的开放性,使 微电影具有无穷生命力。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电影史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预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常江《影视制作基础》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摄像基础 一、填空题 1电视摄制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制作方式; ESP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查看答案 2摄像机无带化存贮介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盘;硬盘;存储卡查看答案 3按图像质量档级分类摄像机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查看答案 4持机方式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定机身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查看答案5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稳;准;匀查看答案

6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布局查看答案 7摄影通常称为______,是用______为工具,用______绘画。 【答案】照相;照相机;光查看答案 8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__过程,影像存储在______上。 【答案】光化学;感光片查看答案 9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本质上的不同点是:传统摄影是______过程,数码摄影是______过程。 【答案】光化学;光电查看答案 10目前,数码摄像机所使用的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 【答案】磁带;光盘;闪存;硬盘查看答案 11随着数码摄像机存储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数码摄像机依据记录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和______数码摄像机等。 【答案】专业;DVD;硬盘;高清查看答案 12液晶显示器不仅可以做取景器,还可以用以拍摄效果的______和各种信息的______。 【答案】回放;显示查看答案 131024*768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1280*1024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 【答案】100;130查看答案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第一讲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 A、美国人 B、法国人 C、意大利人 D、荷兰人 2、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香港 3、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是()。 A、《定军山》 B、《长坂坡》 C、《难夫难妻》 D、《阎瑞生》 4、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拍摄者是()。 A、黎民伟 B、张石川 C、郑正秋 D、任庆泰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 A、《难夫难妻》 B、《一夜不安》 C、《店伙失票》 D、《劳工之爱情》 6、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是()。 A、林楚楚 B、严珊珊 C、王彩云 D、殷明珠 7、在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的是()。 A、张石川 B、郑正秋 C、黎民伟 D、但杜宇 8、中国第一部在海外放映的电影是()。 A、《难夫难妻》 B、《庄子试妻》 C、《孤儿救祖记》 D、《掷果缘》 9、被誉为“尝试时期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压卷之作”的是()。 A、《庄子试妻》 B、《孤儿救祖记》 C、《劳工之爱情》 D、《黑籍冤魂》 10、中国早期长故事片的代表性作品有()。 A、《庄子试妻》 B、《黑籍冤魂》 C、《阎瑞生》 D、《海誓》 E、《红粉骷髅》 11、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是()。 A、新民公司 B、华美公司 C、明星公司 D、幻仙公司 12、明星公司三巨头是()。 A、张石川 B、郑正秋 C、黎民伟 D、周剑云 E、洪深 13、影片《孤儿救祖记》的编剧是()。

A、张石川 B、郑正秋 C、黎民伟 D、洪深 14、上海影戏公司的创办人是()。 A、汪煦昌 B、但杜宇 C、王元龙 D、邵醉翁 15、20世纪20年代以《梁祝痛史》等影片掀起古装片拍摄浪潮的是()。 A、明星公司 B、上海影戏公司 C、大中华百合公司 D、天一公司 16、被称作武侠神怪片鼻祖的影片是明星公司拍摄的()。 A、《火烧红莲寺》 B、《火烧平阳城》 C、《火烧七星楼》 D、《火烧青龙寺》 17、中国电影早期的“四大名旦”指的是:() A、王汉伦 B、严珊珊 C、张织云 D、宣景琳 E、杨耐梅 思考题: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印象。 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 3、《孤儿救祖记》对早期民族电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电影都有哪些类型?它们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讲 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三大电影制片机构是()。 A、明星公司 B、大中华百合公司 C、天一公司 D、长城画片公司 E、联华公司 2、联华公司的创办人是著名的电影事业家、编剧、导演()。 A、张石川 B、郑正秋 C、罗明佑 D、但杜宇 3、影片《故都春梦》的导演是有“诗人导演”美誉的()。 A、孙瑜 B、卜万苍 C、陆涵章 D、程步高 4、体现“国片复兴运动”创作成就的代表性作品有()。 A、《劳工之爱情》 B、《西厢记》 C、《野草闲花》 D、《恋爱与义务》 E、《桃花泣血记》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 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的起源与早期电影的表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掌握卢米埃尔、梅里爱与早期电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电影的起源(一般) 1.识记: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2.理解:视觉滞留,摄影术和放映术的发展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次重点)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档案考研复试真题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类型 《文艺理论》试题(150分)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 例如: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3题,共15分) 例如:情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2题,共50分) 例如:试论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电影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 例如: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为(),终结的画面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3题,共15分) 例如:场面调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2题,共50分) 例如:“作者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中外电影史》试题(150分,中外各占一半)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 例如:()导演的影片《小城之春》是()影业公司1948年出品。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6题,共30分) 例如:“孤岛”电影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4题,共100分) 例如:有人把我国新近崛起的一些青年导演称为“第六代”,试比较第五代导演与他们的创作特点?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复试: 1.笔试:影片分析 2.面试 备注: 1、复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科目为影片分析。 2、各研究方向录取名额,根据考试成绩确定,并可相互调配。 【补充资料】 先锋电影理论: 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理论,阿莫斯?福杰尔发表的《电影作为破坏的艺术》,被视为先锋电影美学理论的经典,认为整个电影史就是自我破坏和破坏资产阶级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及政治、宗教、伦理等模式的过程,与现代主义的其他流派相比更为政治化,形式也更为开放,然而在破坏传统电影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第2章30年代电影 (1932年~1937年) 2.1 复习笔记 一、电影的变革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变革。广大观众厌恶了那些脱离生活的商业影片,向电影界发出了救国的劝告。与此同时,电影创造人员也产生了在题材和形式上创新以寻求出路的愿望。 2.发展历程 (1)初期的兴起 ①电影公司 1932年夏天,明星公司的老板请进步作家组成了编剧委员会。几乎同时,田汉、阳翰笙等人也参加了艺华、联华等公司。在这些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电影小组。1932年至1933年前后,在瞿秋白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五人组成的电影小组,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a.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如夏衍、田汉、阳翰笙等党的文艺工作者以

编剧的身分加入电影公司,在创作的同时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拍摄影片。 b.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如组织动员了应云卫、沈西苓、袁牧之、吴印咸等优秀的创作人员。 c.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例如学习了表现革命思想的经验以及蒙太奇的电影思维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 d.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批判有毒素的影片,宣传进步电影。 (2)曲折的发展历程 ①1932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 左翼电影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姊妹花》、《渔光曲》两部影片为代表。但是部分影片的艺术表现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如《女性的呐喊》,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严厉的镇压。 ②1933年后,左翼电影的低潮时期 1933年11月,一群暴徒捣毁艺华影片公司,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一些反动文人鼓吹“软性电影”的主张,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此后,左翼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坚持左翼电影阵地,代表作有《神女》、《桃李劫》等。 ③“国防电影”的新高潮 a.背景 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出现了“国防电影”新高潮。

北影考研-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汇总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院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介绍: 该研究方向培养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兼具“电影艺术本体研究”(Film Art Reseach)和“电影研究”(Film study,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在聚焦于影像、造型及声音等本体的基础上,拓展至文化、历史与产业研究领域。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业务课一介绍: 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文化与创作综论 业务课二介绍: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该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情况,即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要素、规范及规律的了解情况,同时,考察对电影研究(史论、文化与产业)的掌握情况。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电影基础理论》陈晓云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 《艺术概论》赵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广播电视编导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艺术技巧 答: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提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塑造形象、运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 2.细节 答: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3.漫画 答: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绘画,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4.古典音乐 答:泛指过去时具有典范意义或有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 5. 人物类专题片 以记叙和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从凡人到伟人,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他们的人生命运,生活状态、思想情感、道德情操,卓越贡献为主的电视专题片。 6.电视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分析评论等。消息包括动态新闻和综合新闻。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述评新闻。通讯包括一般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和散文体通讯。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7. 事件类专题片 深入挖掘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奇、特殊的事情,注重展现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具体生活情状的电视专题片 8.电影时空的特殊性 电影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电影作为时空艺术区别于单纯的时间艺术,也区别于单纯的空间艺术,而且还区别于其他时空综合艺术,其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时空综合性,即它是一维时间二维空间的特殊三维艺术。 二观点辨析 1.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 答:题中所述观点正确。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1)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2)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3)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

2018-2019年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就业、学费、难度解析、报考建议

现阶段如何学习---育明教育小李老师: 很多考生问现在应该复习到什么样子,按照我的想法,应该是明天就能进考场的样子最好。当然正常的一个进度应该是:政治选择题搞定80%左右,英语阅读理解不管是做真题也好,还是做张剑的黄皮书也好,应该至少一轮了,作文呢不要求说背个十篇八篇,最起码得抄个十篇八篇的,而且最好是在正规的答题纸上,需要的可以联系我。专业课部分九月份应该过了至少一遍且有个自己的笔记(笔记部分有的学生是在书本上做,有的是自己写在笔记本上,这个随心而动),等到九月份之后就该开始大量的背诵,并且开始做测试了,如果现在连一个测试都没做,那可能稍微慢了一些。尤其是十月中旬就开始报名了,那么你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选好专业,因为他们的初试分数真的千差万别(,那么怎么选择好呢,就是多做几次全真模拟测试,对自己有个判断,如果你不知道咋办,可以来找我。现阶段真题也该搞起来了,还有别人的笔记,最好多借鉴一些,取其精华部分,挺关键的。给大家整理了很多资料以及我们专业课一对一的辅导,希望能给迷茫的你带来一些指引! 一、培养目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暨中国电影资料馆)招收攻读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电影研究、教学、创作及其它工作能力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育明教育小李老师解析:好多考生对中国电影资料馆不是很了解,这个学校招生以硕士和博士为主,不开设本科方向。硕士主要以学硕为主,读研期间也是针对电影的研究。所以喜欢电影学的考生,完全可以考虑这个学校,初试都是纯理论的考试,三跨考生也完全可以备考。 二、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育明教育独家专做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

电影知识竞赛题目

电影知识竞赛 (本次竞赛题目由文学院电影协会提供) 时间:2011-4-12 单项选择题: 一、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新儿女英雄传》 二、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诞生于: A、北京胡同巷B、北京故宫C、北京长城D、北京的丰泰照相馆 三、中国第一部的有声电影是 A、《马路天使》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新儿女英雄传》 四、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电影是: A、《神女》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生死恨》 五、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的同名小说《飘》改编的电影,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多项奥斯卡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女主演费雯丽凭借其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请问这部影片的名称是: A、《罗马假日》 B、《乱世佳人》 C、《魂断蓝桥》 D、《窈窕淑女》, 六、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请问卓别林的经典形象是什么? A、无知,善良,滑稽的小童工形象 B、爱幻想,疯狂而可笑的正直骑士形象 C、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形象。 D、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公子形象 七、《月球历险记》、《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黑客帝国》、《阿凡达》请问这些影片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开创了新的故事题材 B、展现了进步的科技时代的一面,运用特效营造出极具视觉效果的画面。 C、开创了一种新颖的拍摄方式 D、体现了电影发展的过程。 八、李小龙,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用33岁和四部半电影缔造了不朽的东方传奇。请问是哪四部电影: A、《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 B、《人海孤鸿》、《精武门》、《猛龙过江》、《青蜂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