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中医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

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甲亢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它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快乐奋病症和眼部病症。

关于甲亢的治疗一般以药物为主,再加上手术治疗。

当然还有其特别的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甲亢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剂如下:1、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用法用量:生石膏先煎好备用,取知母,甘草,生地,山药,太子参,萸肉,麦冬,生牡蛎,五味子,玄参,香附,丹皮。

加水进行煎服,每天使用一剂。

成效主治:对于甲亢患者有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的成效。

适宜人群:比拟适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的甲亢患者。

2、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用法用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枸杞子,生地,山药,萸肉,白芍,香附,制首乌,生牡蛎,甘草。

用水煎服,每天1剂。

成效主治:这具有益气养阴,平肝潜阳的成效。

适宜人群:一般适用于患者表现出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等气阴两虚的甲亢患者。

3、复方甲亢膏用法用量: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蛎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数疗程。

成效主治:本方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适宜人群:轻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对硫脲类药物过敏的甲亢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不能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缓解后的稳固治疗。

甲亢的中医辩证类型甲亢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当代医家及时总结甲亢的病机变化,重新评估各种辨证的价值,认为甲亢的证型演变具有规律性:病初以肝郁痰结多见,以邪实为主;中期那么见耗气伤阴、痰凝血瘀,虚实夹杂;后期为虚中挟实,以阴虚火旺为主。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甲亢,什么是甲亢呢?甲亢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中医治疗甲亢的方法(1)一般治疗: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者可服用一些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等;心悸及心动过速者可用心得安、氨酰心安等药;保证足够的休息;增加营养;营养包括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较正常人需要量增加。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主要用硫脲类的抗甲状腺药,如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和他巴陛唑、甲亢平。

其它抗甲状腺药物如碳酸锂、过氯酸钾等已很少用。

用药的适应证: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较小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②年龄在20岁以下;③手术前准备;④甲状腺手术后复发且不能做同位素131碘治疗;⑤作为同位素131碘治疗的辅助治疗。

(3)甲状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毒性弥漫性中重度甲状腺肿,长期药物治疗无效;②甲状腺很大,有压迫症状;③胸骨后甲状腺;④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⑤毒性甲状腺腺瘤。

(4)同位素131碘治疗的适应证:①毒性弥漫性中度甲状腺肿,年龄在30岁以上;②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治疗无效;②不愿手术或手术后复发;④毒性甲状腺腺瘤。

(5)中医治疗:本病多为阴虚肝郁,肝阳上亢,心阴亏损,采用滋阴平肝潜阳为治疗原则,兼予养血安神之剂。

近年来,含碘的中药已少用,因为摄入碘多时甲亢病情加重而且治疗不易控制。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甲亢临床上多见为烦躁易怒,恶热多汗,心悸失眠,口渴引饮,多食善饥,便频量多,目赤肿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主要有疏肝清热。

肝郁火旺证病因:忧思愤怒,肝失疏泄。

临床表现:烦躁易怒,恶热多汗,心悸失眠,口渴引饮,多食善饥,便频量多,目赤肿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疗原则:疏肝清热。

食疗处方:柿子蜂蜜膏原料:青柿子1000克,蜂蜜适量。

烹制方法:将青柿子去柄、洗净,捣烂绞汁,放入锅中煎煮浓缩至黏稠。

加入蜂蜜1倍量,继续煎煮至黏稠,离火待冷,装瓶备用。

食用方法:每日1汤匙,以沸水冲服,每日2次,连服10~15天。

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总结针灸和中药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总结针灸和中药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总结针灸和中药的效果如何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甲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针灸和中药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针灸和中药在治疗甲亢中的效果。

一、针灸治疗甲亢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甲亢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穴、太冲穴、合谷穴等。

针灸治疗甲亢的优点在于疗效明确,作用迅速。

许多甲亢患者在针灸治疗后可以感到明显的减轻症状,如心悸、口干、烦躁等。

此外,针灸疗法无需服用药物,避免了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然而,针灸治疗甲亢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针灸治疗需要寻找合适的针灸师进行操作,而且针灸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其次,针灸疗程较长,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针灸治疗甲亢并不适合急性发作的患者,或者对针刺治疗方法抗拒的患者。

二、中药治疗甲亢中药治疗甲亢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中医的理论,甲亢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引起的,中药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治疗甲亢。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贝、黄芪、半夏等。

中药治疗甲亢的优点在于疗效持久、副作用小。

相比于西药治疗,中药不仅可以缓解甲亢的症状,还可以调节全身的各个系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使用。

然而,中药治疗甲亢需要个体化的配方,并且剂量和煎煮过程需要严格控制。

不同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证候类型,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

此外,中药疗程较长,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三、综合治疗策略针灸和中药在治疗甲亢中的优势互补,可以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一方面,针灸可以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迅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另一方面,中药则可以持续调理整体体质,保持甲状腺的功能平衡。

综合治疗策略的具体操作包括:针灸治疗和中药的配合应用,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甲亢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为特征,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

中医学中将甲亢归属于“瘿病”、“心悸”、“消渴”等范畴。

中医针灸治疗甲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甲亢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 情志失调:长期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

2.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3. 肾阴亏损:肾阴不足,水火不济,阴虚火旺,热盛耗气,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4.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影响甲状腺功能。

三、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调和阴阳,调整气血。

(2)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3)补肾填精,滋阴降火。

2. 针灸取穴(1)主穴① 百会: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具有调和阴阳、镇静安神的作用。

② 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

③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具有调和气血、安神宁心的作用。

④ 气海:位于腹部,脐下1.5寸。

具有温中补气、调和脾胃的作用。

⑤ 神门:位于腕部,掌侧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具有安神宁心、调和气血的作用。

⑥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具有滋阴降火、调和肾气的作用。

(2)配穴① 肝郁气滞:加肝俞(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期门(位于胸部,锁骨中线第四肋间隙)。

② 脾胃虚弱:加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③ 肾阴亏损:加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髁后缘)。

3. 针灸方法(1)采用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深度约为0.5~1寸。

甲亢的治疗方法探索草药和自然疗法对甲亢的治疗效果如何

甲亢的治疗方法探索草药和自然疗法对甲亢的治疗效果如何

甲亢的治疗方法探索草药和自然疗法对甲亢的治疗效果如何甲亢的治疗方法探索:草药和自然疗法的效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由甲状腺素过度分泌引起。

虽然西医药物治疗是甲亢的主要方法,但草药和自然疗法也被许多患者尝试并声称对甲亢的治疗效果不错。

本文将探索草药和自然疗法在甲亢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一、传统中草药的应用1. 降火清毒类草药: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草药。

例如菊花、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可以缓解甲亢引起的炎症症状,减轻病情。

2. 调节气血草药:通过调和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而起到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例如党参、当归、黄芪等草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有助于缓解甲亢的症状。

3. 祛瘀活血类草药:适用于甲亢引起的心悸、气短以及产生的心肌纤维化等症状。

如丹参、川芎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甲亢引起的心脏相关症状。

4. 养阴清热类草药:适用于甲亢引起的口干、咽干、多汗等症状。

例如知母、麦冬等能够为体内提供水分,缓解因甲亢过度代谢带来的症状。

草药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二、自然疗法的应用1. 饮食调理:甲亢患者应遵循低碘、低脂、低热量的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例如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应避免食用。

2. 放松心态: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甲亢的症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压力过大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适度锻炼: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缓解甲亢的症状。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产生不适。

4. 中医养生:利用针灸、推拿、气功等传统中医疗法,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状况,促进身体自愈。

然而,这些方法需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草药和自然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轻甲亢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药物治疗。

在选择草药和自然疗法时,需遵循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和个人体质的原则,并与主治医生相互配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甲亢的中医治疗疗法

甲亢的中医治疗疗法

甲亢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一、甲亢概述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

但中医学瘿病的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的当属忧瘿与气瘿。

二、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

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

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

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

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

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

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

有人统计365例甲亢发病因素,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因素,本病之发病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一则可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可化火生热伤阴,三则可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终则痰热瘀互结为患,结于颈前则为颈缨肿大(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征,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

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

所谓外邪侵袭者与现代所称感染诱发本病相似,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内伤脏腑,生痰致瘀,上犯缨脉,结聚颈前,则成本病。

甲亢眼睛肿中医治疗方案

甲亢眼睛肿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亢眼睛肿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甲亢眼睛肿属于“瘿病”、“眼突”范畴,病因病机复杂,治疗原则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以下是一篇关于甲亢眼睛肿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肝郁气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脉络不通,导致眼周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眼肿。

2. 脾虚湿盛:脾气虚弱,运化水湿无力,水湿内停,溢于眼周,致眼睑水肿。

3. 瘀血内阻:气滞血瘀,瘀血内阻,脉络不通,导致眼周气血运行不畅,眼睑水肿。

4. 肾阴虚火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火邪上炎,灼伤津液,致眼睑水肿。

三、诊断要点1. 眼球突出,眼睑水肿。

2. 伴有甲亢的其他症状,如易怒、心悸、多汗、手颤等。

3. 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

四、中医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2)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3)滋阴降火,调养肝肾。

2. 中药治疗(1)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丹参15g,红花10g,牛膝10g。

(2)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0g,薏苡仁15g,黄柏10g,栀子10g。

(3)滋阴降火,调养肝肾方: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菊花10g,甘草6g。

3. 针灸治疗(1)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取穴:肝俞、胆俞、太冲、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操作:每次选3-5穴,用毫针刺入,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2)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取穴:脾俞、胃俞、中脘、水分、足三里、阴陵泉。

操作:每次选3-5穴,用毫针刺入,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滋阴降火,调养肝肾:取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太冲。

操作:每次选3-5穴,用毫针刺入,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4. 饮食调养(1)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

甲亢的中医针灸治疗

甲亢的中医针灸治疗

甲亢的中医针灸治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也经受着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电磁波辐射等困扰。

尤其是当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会出现失眠易怒、心悸多汗以及暴食等问题。

大部分人并没有引起重视,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这些症状可能是甲亢的表现,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甲亢疾病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疾病,会严重损害人体身心健康。

接下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甲亢疾病以及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一、甲亢基本介绍(一)甲亢是什么在临床上,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主要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从而引起甲状腺毒症,影响机体各组织。

主要是导致组织代谢加快,氧化速度加快,这对于正常身体组织来说是十分大的危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二)甲亢的临床症状甲亢的临床表现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眼部、手部以及情绪几个方面。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甲亢的临床症状,希望大家对这些症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意观察自身身体变化。

1、双手震颤甲亢患者的双手五指会呈现快而细微的颤动,这种颤动在五指伸直张开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但大部分患者的手部颤动不是持续性的,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颤动。

2、身体乏力、多汗低热大部分甲亢患者在早期发病时都会有身体乏力的感觉,即使没有特别劳累也会感到异常疲惫。

并且在常温环境下也会觉得燥热难忍,经常大汗淋漓。

1.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甲亢患者的情绪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出现很大的波动,这是因为体内氧化能力很强,就很容易过度亢奋、情绪急躁。

一点小事就能够点燃患者的情绪,经常发脾气。

除此之外,患者夜间难眠,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幻觉。

1.食欲亢进、腹泻便秘由于甲亢患者的代谢加快,所以患者的进食量会突然增大。

但是针对与老年甲亢患者来说,在发病初期食欲是逐渐下降的,严重者还会腹泻便秘,无法正常饮食。

1.眼部突出,严重失明甲亢疾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眼球突出,主要表现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怕光、流泪、眼部疼痛、视力减退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亢中医治疗方法
甲亢中医治疗方法
1、气郁痰阻
【主证】: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因情志波动有关,苔薄白,脉弦。

【病理】:气机郁滞,痰浊壅阻颈部,故致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故胸闷,太息,胸胁窜痛,且病情常随情志而波动。

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理气解郁。

咽颈不适加桔梗、牛蒡子、射干、木蝴蝶等利咽消肿
之品。

2、痰结血淤
【主证】: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病理】: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行不畅,血脉淤滞。

气、痰、淤壅结颈前,故瘿肿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

气郁痰阻,脾失健运,故胸闷、纳差。

苔白腻、脉弦或涩,为痰结
血淤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山甲片、丹参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
瘿散结的作用。

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
草、丹皮、玄参以清热泻火。

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茯苓、淮山
药健脾益气。

3、肝火旺盛
【主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柔软。

烦热,自汗,多食易饥,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等症。

肝火亢旺致胃热炽盛,故腐熟过甚,而见多食易饥。

火热迫津外泄,故自汗出。

肝火上炎;
风阳内盛则致眼球突出、手指颤抖。

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亢旺
之象。

【治法】:清肝泄火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

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可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火。

凤阳内盛,手指颤抖者,加石决明、
钩藤、白蒺藜、牡蛎平肝熄风。

多食易饥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热。

4、心肝阴虚
【主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病理】:痰气郁结,故见瘿肿。

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烦少寐。

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则倦怠乏力。

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则眼干目弦。

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手指
及舌体颤抖。

舌质红,脉弦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

【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胁肋陷痛者,可信一贯煎加枸杞子、川楝子养肝疏肝。

手指及舌体颤抖者,加钩藤、白芍平肝熄风。


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健运脾胃。

耳鸣、腰酸膝软者,酌加龟板、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


久正气伤耗、精血不足而见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男子
阳痿者,可酌加黄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等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针灸治疗
传统的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对一些甲亢也有较好的效果。

由于医家对病情认识的辨证不同,各家采用的治法也有差别,疗效也不相同。

以下简单介绍部分方法:
1、阳气暴脱证:
【症状】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息微唇绀,体温不升。

舌淡,脉微细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

【灸法】足三里、关元、气海,用艾条灸20分钟,有回阳救逆
的作用。

2、真阴衰竭证:
【症状】神恍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身热心烦,四肢温暖,舌光无苔,脉虚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

3、阳竭阳脱证:
【症状】神志恍惚,大汗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呼吸微弱,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敛阴固脱。

【方药】参附子汤合参脉散加减。

温馨提示:西医与中医的斗争,也是病人选择之间的斗争,病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自己的治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