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灸疗法
空间医学火灸疗法

空间医学火灸疗法空间医学火灸《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火灸疗法最大效应地发挥火、药、酒和操作手法的作用,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火灸疗法是有着久远的历史和祖国的文化特色。
《扁鹊心法》亦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自发现和应用火以后,由火的烧烤继而发展到以艾叶为施灸材料。
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结晶,灸疗产生在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之后,灸疗也”指出灸疗就是用火烧灼的意思,借灸火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达到治病的作用效果。
是传统中医学中众多疗法的一种。
郭志辰恩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与不断完善,创立了空间医学,在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又出现了我们的特色火灸疗法;以郭志辰老师精心研制的药酒为原料,充分利用了酒、火、药的作用,在外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在内可调节人体内部压力,使内部产生压力差,促进自身调节。
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为目的。
空间医学特色火灸疗法以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足、尾闾、右肩胛等为治疗重点。
当然,如果有需要,其他部位也可以做火灸,例如女性的宫寒、妇科疾病都可以做腹部解决问题,一些类风湿、关节炎扭伤等都可以灵活应用。
下面我就说说火灸各部位的功效与功能,在我们做火灸之前应该加以按摩疏通,更好的使药酒发挥疗效。
火灸作用机理火灸疗法可以疏通和创造人体空间,促使人体整体能量循环与更新,以推动人体空间能量沿公转路线统一运行,从而改变人体物质、能量之积聚或不足。
火灸是借以特质泡制药酒与火的特性相结合,即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让您体验火神与我们身心的贴切呵护。
火灸是身体寒热双向的调节器,火酒的阳刚温热快速补充人体能量,它活血运行深度渗透净衡脏腑,由内而外的改善机体,助活强化内脏功能,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状况及一些病症的恢复,按一定部位进行重点施术,进行调理疏导、协调气血、清胃、利水、助脾运、健脾气,使体内蕴积的脂肪消解。
火灸(1)

桑杰嘉措
药 王 山 医 学 院
《晶珠本草》
植物
帝玛· 丹增彭措 (公元19世纪)
动物
矿物
药材
味道 功能 性质 产地 用法 词藻 标本图解ຫໍສະໝຸດ 是藏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
六、振兴时期
自八十年代以来藏医学在教育、科研、制药等方面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县级藏医医疗机构50余家 藏医药专业人员一万一千余人 科研机构十余家 藏医药教育已成体系 制药企业几十家
四、争鸣时期
在15世纪中期,藏医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学派争鸣的 局面,其中以强巴学派和苏咯巴学派的影响最大,也称为 南派和北派。
学
派
南 派
年尼多 杰 南杰札 桑
北 派
争
祖先口述
鸣
金巴医著
五、繁荣时期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藏 医学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而藏药学的成就体现 在藏药巨著《晶珠本草》的问世。
《苯医四续》
二、奠基时期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巨 著《四部医典》
九大名医之一 宇妥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年)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三、发展时期主要成就
小宇妥·元丹贡布对《四部医典》进行评注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昌狄· 降贝桑布和昌狄· 班旦措西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和人体解剖 学做出重大贡献 俄金巴·仁钦华翻译《水银泡制经》、《耳传卫本》等医学典籍,其 门徒根据用药经验著成《药名之海洋》 唐东杰布创制出平衡人体功能的灵丹妙药洁白丸和治疗疫病的良药 红丸
02中医火灸疗法

02中医火灸疗法中医火灸疗法火灸是一种集传统中医火灸与本人经多年临床摸索的经筋平衡法而推出的特殊推拿点穴手法与一体的新型疗法,它不仅运用了灸疗的经络热效应作用加之特殊推拿点穴又综合中医的贴敷法,再加上多年研究的药酒配以人体几个关键部位?--头、足、腰骶尾闾、颈肩上背部、肾区及腰骶部、腹部肚脐膝关节。
通过手法推拿点穴、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酒火,控制酒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药气在酒火的作用下进入人体经络当中、借助医生手法的渗透力使药物成份通过肌肤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激活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药火灸的作用: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运用火灸技术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2、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寒者喜温?,?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火灸疗法通过逐渐加温?,?可使热力达到体内深层?,?敷药后达到病灶?,?温气而行血。
因此,本法具有良好的温通经脉,散寒除湿。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
火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差,补中益气?---“上气不足,推而扬之”。
火灸对气血运行能起到“推而扬上”的引导作用。
如:温百会穴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5、回阳救逆?---火灸法治疗疾病有回阳复脉之功,临床上对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用火疗灸技术治疗,能达回阳救逆的功效。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人以阳气为本,得其所则体强而寿彰,失其所则体弱而寿天。
火灸能温阳,如用足三里、关元、神阙、大椎等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治病,延缓衰老,强身益寿之功。
中药火灸的功效火灸疗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手法加药酒在酒火的作用下对人的肌体进行理疗,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养生、美容减肥的功效。
火灸疗法

火灸藏医火灸,帝玛·丹增彭措的《火灸教诲明示·白晶鉴》和居·米旁的《医学全集》中载:“火灸种类二十三种之多。
”可见藏医火灸种类较多。
但粗分则为二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灸法。
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法,简介如下:1.艾灸法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的一种峻治法。
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1)艾叶种类:《晶珠本草》载:“艾草有野艾、草艾和小艾三种。
其中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花黄白”。
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
草艾分大小两种。
其中小艾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于做艾炷。
(2)艾叶采集时间: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
每年七、八、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3)艾绒制作方法: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绿色。
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
根据用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燃烧的艾炷。
(4)艾炷大小: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豌豆粒大小为宜。
火灸-本世纪新型疗法

火灸-本世纪新型疗法火灸疗法传统中医火灸疗法,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记载。
《扁鹊心法》亦指出:“人於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餘年寿矣”。
火灸疗法,是集传统中医火灸与空间按摩手法於一体的新型疗法。
以郭大夫精心研製的药酒為原料,以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疗重点,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疗时,按摩师首先对治疗部位进行按摩、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火作用於人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部位,借助酒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味和热,借助按摩师手法的渗透力,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
第一节火灸疗法基本原理火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调整人体空间能量,也就是创造能量、创造物质混化异化的空间,从而调整人体空间压力、浓度,创造空间新动力点,推动空间能量流动,并沿公转路线统一运行,从而改变人体物质积聚或不足。
人体物质的统一点為会阴部,能量的总出口為百会。
这就形成人与自然统一的总路线,即百会至会阴的中心空间通道。
这两个空间通道的畅通,则為人体整体细胞开合运动正常创造条件,这就是“调功能,祛其疾”。
第二节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第一、以扫火為佳。
其特点:温度中和,易观肤色之变(肤色之变,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灵活作用。
火灸作用区,温度均匀,能量散补均衡,此法最為舒适。
第二、用火后期,餘火有力,则以毛巾敷之,气功效火力增加,压力浓度加强,味沉厚,可加强细胞开合。
由於此法散热慢,火力强,极易伤其皮肤,损其正气。
故,不宜时间过长,常见用於火灸结束期。
以上两法,需辨证施用,灵活把握,自然疗效极佳。
火灸各部位之功效一.头部醒脑开窍,醍醐灌顶,天人相应,心身康健。
火疗的操作流程

火疗的操作流程
火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灸热或火热刺激穴位,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起到温通经络、消除疲劳、舒筋活血的作用。
以下是火疗的基本操作流程:
1.确定火疗的穴位。
首先需要根据火疗的治疗目的确定所需治疗
的穴位,火疗的穴位与针灸的穴位有所不同。
在针灸中,一
般使用细针刺入穴位,而火疗则是将火烧热的灸炷或燃烧的
艾条放置在穴位上。
2.准备火疗的工具和材料。
准备好灸炷、艾条、火针等火疗工具
和备用水杯、灭火器等消防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3.检查患者的体质。
火疗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皮肤
病等疾病的患者是禁忌的,因此需要对患者的体质进行检查,
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状。
4.帮助患者就位。
在进行火疗前,需要帮助患者就位,使其舒适
地躺在治疗床上,并保证其安全。
此时需要告知患者整个治
疗过程,并告知患者如何呼吸和放松自己。
5.点燃灸炷或艾条。
点燃灸炷或艾条,并将其放置在患者的穴位
上。
一般情况下,火疗时间在20分钟左右,但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6.完成火疗后,要求患者休息片刻,补充水分,缓解身体的疲劳
和不适。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受到灼伤或损伤,以便及时处理。
藏医火灸疗法简述

床, 疗 效显著 。尤其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 明显 的疾病 , 有
独特效果 。艾灸是 火灸 中的主要灸 法 , 主要治疗 神经 系统
疾病 、 风湿类疾病 、 心血管病 、 妇科病 、 胃肠病 、 肝 胆病 、 呼吸 系统疾病 等 , 并有强身保健 、 延 年益 寿之功效 。“ 凡 用他法 不能 治愈的疾病 , 灸法一般 皆可收效 ” ; “ 药之不 及 , 针之不
种适 当的 良性 刺激 信号 , 这种刺激信号 即不针 对病 灶 , 也
不针对组织 器官 , 而 是通过 穴位直接 送到病 变部位 。这种 来 自人 为的超强刺 激信 号 , 迅速 传递 到 三 因素 ( 隆、 赤巴、
培根 ) , 对失调与病变部进行 对症性 调控 , 对原 来失调 的病
雄是古代吐蕃文化发源之 中心 , 也是 松赞 王之前 多代藏王 执政时期本波教发展 的主要地 区。可见火灸 的最早起 源地
为, 灸之所宜 。 ” 这是古人对灸法 的精辟 总结 。
1 火 灸 疗 法 历 史
施灸参数包括 时间、 强度 、 深 度等。因患者年 龄 、 体质 、
病情 、 部位 、 火灸 的种类不 同给与不 同的施灸 参数。
6 火 灸 学 作 用 原 理
藏医火灸疗法是藏 医学 中一项 独特 的治疗 方法 , 历史 悠久 , 其渊源可追溯 到公 元前 1 0 0年 。行 世 于公元 8世纪
4 施 灸方 法
特 点。大部分疾 病也 完全 可 以靠火 灸达 到预期 治疗效果 ,
火 灸能否独 立治愈某一种 疾病并 不重要 , 重要 的是火 灸能
否在临床实践中最大程度 地发挥其 优势 , 如何 真正探 明揭
示 发挥 其优 势的病谱 或治疗机理最为关键 。
火疗的操作方法

火疗的操作方法火疗是火灸疗法的简称,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在人体上燃烧熊熊大火对人的肌体进行理疗,那么火疗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
火疗的操作方法火疗准备工作:纯度为95%医用酒精,过敏者用75%医用酒精;纯棉加厚毛巾;火龙精油,阿是精油;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手套(做头部用);打火枪(打火机);纸巾(左眼睛与耳朵用);盆和温水做法是:先烧阴,后烧阳腹部为阴,有4条阴络,50个穴位背部为阳,有6条经络,130个穴位先烧腹部,再烧背部,称为小周天、烧全身称为大周天烧背部最大的要点就是要让做火疗的人;头或手或脚心出汗。
失眠、多梦火疗先揉太冲穴,再做肝经火疗,最后做头部火疗;各种感冒症状的调理先用阿是精油胃经与大肠经的主要穴位,再在四肢外侧火疗,打通胃经和大肠经,排除寒气即可。
火疗是否可以治疗宫寒火疗可以减肥,驱寒,化解疲劳,对肾阳虚、胃寒、风湿疼痛、痛经、宫冷、宫寒等症状非常有效。
火灸的方式只适合风寒性体质及阳虚的人,热征、阴虚者,则由于体内火旺,做火疗的话可能会加重内热而导致上火。
一般来说,常常手脚心发热、怕热的人属于阴虚,肯定是不宜做火疗的。
而阳虚的人正相反,手脚发凉又怕冷,这类人可以做火灸。
而且有烫伤的可能。
所谓宫寒,是指妇女因先天的体质或风寒引起的肾阳不足,常出现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等症状。
宫寒要及时细心调理,否则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妇科疾病。
可以做拔罐治疗。
对于持续性的宫寒,可以用拔罐进行调理,效果很不错。
拔罐可以把体内毒气逼出来,既能解除宫寒之痛又没有副作用。
主要是在腰腹部正对着的背部进行拔罐,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
每次拔罐要持续20--25分钟,每天拔两次,连续3天就能使宫寒症状明显减轻。
避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如果有宫寒症状一定不能吃生冷食物,包括一些寒性的蔬菜水果也不要多吃。
辛辣的食物也避免吃,以免加重病症。
最好多吃一些发热暖身体的汤类,像小米粥,羊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灸療法
傳統中醫火灸療法,又稱火療、灸療、灸法,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堪稱世界醫學中的一朵奇葩。
《靈樞·官能》中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
《扁鵲心法》亦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空間醫學理論指導下的火灸療法,是集傳統中醫火灸與空間按摩手法於一體的新型療法。
以郭志辰大夫精心研製的藥酒為原料,以人體的幾個關鍵部位——頭、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療重點,以暢通人體空間、推動能量運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療時,按摩師首先對治療部位進行按摩、疏通。
然後,點燃藥酒,通過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將火作用於人體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關鍵部位,借助酒在燃燒過程中釋放的味和熱,借助按摩師手法的滲透力,增強藥物的滲透作用,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作用。
第一節火灸療法基本原理
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是調整人體空間能量壓力、濃度,創造空間新動力點,推動空間能量流動,並沿公轉路線統一運行,從而改變人
體物質積聚或不足。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開合運動正常創造條件,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第二節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
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創造能量、創造物質混化異化的空間,從而調整人體空間壓力、濃度的變化,同時,這也是人體的新動力點,利用這個原理推動人體空間能量流動,並沿著公轉路線統一運行來改變物質運動。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正常開合運動創造條件。
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
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
第一、以掃火為佳。
其特點:溫度中和,易觀膚色之變(膚色之變,
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靈活作用。
火灸作用區,溫度均勻,能量散補均衡,此法最為舒適。
(見下圖)
第二、用火後期,餘火有力,則以毛巾敷之,氣功效火力增加,壓力濃度加強,味沉厚,可加強細胞開合。
由於此法散熱慢,火力強,極易傷其皮膚,損其正氣。
故,不宜時間過長,常見用於火灸結束期。
以上兩法,需辨證施用,靈活把握,自然療效極佳。
(見下圖)
火灸各部位之功效
一.頭部
醒腦開竅,醍醐灌頂,天人相應,心身康健。
頭為眾陽之匯,精髓之海,用意之舍,為人體周身能量出口,
火灸可減輕人體整體壓力,從而引動腹腔會陰能量向上運動,對人體整體細胞都有推動更新的作用。
(如圖一)
(圖一)
二、肩胛
開門通路,清肺利心,扶正祛邪,清降清升。
肩胛為胸腔能量出口,左心右肺,為了增強心臟動力,加強心臟血液回流,只灸右肩胛,來帶動全身血液的運行。
同時,可改善肝、門靜脈、縱隔的能量物質轉化。
(如圖二)
(圖二)
三、尾閭
入海歸元,彩虹搭橋,陰陽轉換,生精補氣。
人體的原動力統一於會陰,尾閭為外焦與會陰的橋樑。
火灸尾閭,
可以增強會陰細胞運動,回收外焦能量物質,充實人體原動力,促進髓液歸腦,公轉暢通,故人體健康。
(如圖三)
(圖三)
四、足部
行動之根,減壓之所,助動之本,養生固精。
雙足為人體循環末端,乃人體物質能量升降沉浮的壓力重點,火灸雙足可減輕整體壓力。
即,從頭至足,路線中脈。
這樣就會加強血液輸出力量,從而反向推動物質運動,加強人體動力。
(如圖四)
(圖四)
第三節火灸中思維意識的運用
火灸之用,以火攻克。
人之疾病乃能量物質之瘀,化其瘀,以火攻為最強。
用火者,必淨心無我,方可與藥、火取用相通,此為作用行法之根本。
從而心意作用,火之功效方作用於內。
用心之法,視火為幻,以疾為影,以幻和影,幻影相合,能量散之。
藥火之功,全仗心意,心意相通,則為功力。
此火有功,形動內空,縮影全息,乃生奇妙。
幻幻相破,零零相通,層層深入,綿綿細細,入微化影,身心空淨。
此為用心之境界,妙不可言。
幻為火灸之神,作用人體頓感周身溫暖,內空外松,有疾自解。
第四節操作規程與注意事項
a)妥善安置藥酒,遠離易燃物品。
注意控制火勢和溫度。
熄
火時,用器皿蓋住火苗,自行熄滅,不得吹滅。
b)主意溫度調節和安全。
施灸時,對方要暴露身體某些部
位,應注意安置好屏障,並鋪好毛巾,防止藥酒弄髒衣物。
同時,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通風。
c)火灸頭部後,可自然晾乾,使藥物慢慢滲透並得以吸收,
以加強療效,也可使用電吹風吹幹。
天涼時,要注意頭部
和頸部保暖,以免受風寒。
治療結束後,應提醒患者及時
補充水分。
d)操作時應專心致志,手眼並用,勿掉以輕心,草率從事,
防止灸不好,徒傷皮肉。
e)治療可採用坐位、側臥或仰臥姿勢,具體可根據病情靈活
選擇。
治療過程中若出現胸悶、氣短、心慌、出汗等現象,
應立即停止治療,讓病人平臥,觀察情況。
f)若出現灼傷情況,或因多次治療皮膚受損,可塗紫藥水或
香油,或用敷料保護,以免感染。
g)火灸後皮膚可能會出現濕疹,說明體內濕熱表到皮膚。
還
有的會出現出汗、發燒等現象,是因為火灸加速人體公轉
運動,能量高速迴圈、統一運行,而導致的現象。
第五節火灸對胸水、腹水的治療腹水者,乃水積而不化,上無透氣之處,下無助水之力,水瘀腸胃之間而不化,抽水者再生,只有上有透氣之處,下有化水之裏,腹水乃愈。
正常情況下,能量在人體內部,以“水汽”的形式存在類似氤氳狀態,物質能量相互轉化正常,人體內部猶如晴朗的自然天空,空氣潤而不燥,若高能量長期積聚,無法與物質相互轉化,人體空間得不
到淨化,水汽濁度過大,導致腹水,胸水產生,常言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蠧,道理與此相同。
薰蒸頭部是積聚的水液重新參與汽化運行,同時打通能量運行出口,釋放人體多餘的能量。
能量是人體之寶,通常情況下,使其在運動中加以更新和替換,但腹水胸水多出現在癌症晚期,給治療帶來了更多的困難,此時可以打通人體內部能量通路的辦法加以疏散,對控制胸水腹水有良好的療效,也為癌症的療爭取了時間。
第六節火灸禁忌症
嚴重的皮膚病患者,如牛皮癬、疥癬、紅瘢狼瘡,以及體力極度虛弱者,不適合接受火灸療法。
患者的具體情況不同,效果不同,慢性病、疑難病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治療。
第七節火灸後的自然反應
火灸後皮膚可能會出現濕疹,說明體內濕熱散發到皮膚。
還有的會出汗、發燒等現象,是因為火灸加速人體公轉運動,能量高速循環,統一運行,而導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