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共22页

合集下载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共28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共28张PPT)
内核(固)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海妈妈有许多可爱的小水滴宝宝。
有一天,他们想去旅行,妈妈答应了。小水滴 请太阳公公帮助他们。他们变成了水汽,向空中飞 去。小水滴飞到云妈妈的怀里,云妈妈带着小水滴 到处旅行。 一阵风吹来,小水滴变成了雨,离开了 云妈妈。变成雨的小水滴,落到了生物圈里。他们 沿途见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生物。 他们边看边玩,就来到了北冰洋,那里 实在太冷了,差点变成了冰。所以 他们只好再请太阳公公把他们送 回家。最终,他们又回到了大海 妈妈温暖的怀抱。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2:37:1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1)填出地球内部圈层C、E、G、H的名称: C 地壳 ;E 地幔 ;G 外核 ;H 内核 。
(2)填出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 D 莫霍界面 ;F 古登堡界面 。
3、读下图,回答问题:
(3)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横 波,判断的 依据是 波速较慢 。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
31
小结
内 地壳 地 部 地幔
莫霍界面 岩 石
球 的
圈 层 地核
古登堡界面圈 生


层 外 大气圈

结部
构 圈 水圈

.
32
基础提升
1、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C (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下部
2、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
A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叫岩石圈
软流层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 状态,它们相对地壳 流动,可能是地球磁 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
20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两个界 深度
特征

(km)
地壳 大陆地壳 岩 石 圈
大洋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上地幔 软流层
平均17 17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古登堡界面 2900
内核
6370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硅、铝)
.
27
海洋水


大气水
冰川水

地表水
河流水


陆地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下水
.
28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
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 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 的十万分之七。
.
29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
30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生存环 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 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地球结构精选课件PPT

地球结构精选课件PPT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2021/3/2
12
•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S)横波,B (p)纵波。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
了C 莫霍面 不连续面。
•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A 完全消失

B 突然减小 。从而发现了D 古登堡面 不连续面。
• (4)C面以上为 地壳 ,C面和D面之间为 地幔 ,D面以下为 地核 。
•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2021/3/2 E为液态.F为固态
13
3地壳: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 2)结构:
硅铝层(上层):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大洋缺失 硅镁层(下层):密度较大,分部连续 3)厚度:
2021/3/2
15
5地核: 1)成分:铁.镍 2)结构: 外核:液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固态
2021/3/2
16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遥感技术
其他
2021/3/2
19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021/3/2
20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 念
•大气 圈
•水 圈
包裹地球的 气体层
由各种水体 组成的外部 圈层

高一地理必修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9张PPT)

高一地理必修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9张PPT)

软流层在此!
注:可以将蛋壳和蛋白间的
膜连同蛋壳一起看作岩石圈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 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 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P28[活学巧用]1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联想: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
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 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
我们怎么办???
1、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地圈震层来了的,依陆 据
(1)概念:
地上的人先感
(2)分类:
觉到什么震动, 后感觉到什么
震动?海洋上
纵波VS横波
的人呢?
primary
sec快ondary固、液、气 上下震动划分依弱据

固态
左右晃动 强
速度都随物 质性质的变
化而变化
纵波横波 波速都明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显增加
1000
深 度 2000
横波

米 3000
莫霍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 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 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 是液态。
思考?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古登堡界面:地下

约2900千米处,纵
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不连续面附近波速变化特点及说明的问题
速度(千
米/秒3)3
2900
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
P21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所通过物质状态(组成和密度) 可能发生了变化。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什么?
阅读课文P21第一、二、三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传播特点? 3、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准确说
出什么叫做不连续面? 4、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在它们附近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什么明显变化? 5、在不连续面附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幔物质是固态(P波和S波都能传 播);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体或 气体,因为在古登堡界面附近横波完 全消失,说明横波不能继续传播,而 纵波虽然波速忽然下降,但仍可以继 续向下传播。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地下深度
地下(大陆部分 )33千米处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特点 该界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在该界面附近,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2张PPT)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2张PPT)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莫霍 界面 古登堡界面
组成 分层
最活泼 的圈层
19
练习:
1、〔2008年上海高考题〕地震波横波 〔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20
练习:
〔一〕地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 地 壳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局部,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结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 构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16
(三)生物圈 地球外表有生命的地带被称 为“生物圈〞。
问: 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 生物圈和生物的区别?
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环境〔空气、水、 岩石、土壤等〕
17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 是地球自然环
组成的包围地球的 物质,主要成 境的重要组成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地壳
下地幔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
活动
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 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地震波
纵波: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 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
地震波
海洋(6km)
平均17km
地壳 上层地幔
下层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表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物质组成及特征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地壳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 莫霍面 平均17
上地幔 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
下地幔
主要源地
古登堡面 2900
地核
外核 内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可 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水汽和杂质
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 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水
生物水 陆地水
海洋水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
陆地水体类型
江河水
地表水 湖沼水
空间分布
冰川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潜水 (深层地下水)承压水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组成
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等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类可以说是地球的主人,你认为人 类是地球唯一的主人吗?这给你什么启示?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气 物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土壤
活动: 地球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圈层组成? 又由哪些要素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 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 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的结果。
这次救援,创下了世界上最久的地下生存并最终 获救的纪录,写下了历史。
地壳(Curst)
地幔(Mantle) 地核(Core)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震波与界面
活动:
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初中我们学习过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你 能据此总结出我国陆地地壳厚度分布的大致特点 吗?你认为本地的地壳厚度在我国属于较厚的还 是较薄的? 2.你认为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 球内部的压力和物质密度是如何变化的?
(二)地壳 3.地壳内部结构
地壳结构示意图
活动: 1)地壳厚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幔
1.概念和岩石圈
地幔是地球内部介 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的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称 岩石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幔
2.分层和软流层
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 (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 之间),这里温度很高,超 过物质熔点,岩石物质处 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 生熔融流动,该层在地质 构造学中称为软流层。一 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之一。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三)地核 1.概念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
2.物质组成
地核的组成物质,可 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 铁和镍。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壳
1.地壳概念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 下、莫霍界面以上 的固体外壳。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壳 2.地壳物质组成
地 壳 中 主 要 化 学 元 素 平 均 含 量 百 分 比
活动:用谐音的方法,试着记忆地壳中八大元素的名称。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谢谢!
21
22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下列关于莫霍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矿工被困69天后成功获救
经过一天多夜以继日的作业,当地时间13日晚间, 32名智利籍矿工和1名玻利维亚籍矿工在智利圣何塞 铜矿深达700余米的矿井中被困69天后,全部以良好 的状态平安升井。
这是一个令世人鼓舞的生命救援奇迹。矿工们自 始至终坚强的生命信念,智利政府、矿工家属以及其 他各方永不言弃的倾力支持和救援,让奇迹成为现实。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 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铁、镍),可能是地球磁场产 生的主要原因。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活动: 阅读课文,结合第9页《普通而特殊的行
星——地球》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重要性,并 讨论以下问题。
1.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划 分有何不同的地方?这说明外部圈层之间存在 什么样的相互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震波与界面
地 震 波
纵波与横波的性质
名称 传播速度
通过介质
波速变化
纵波(P)

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介质中
横波(S) 慢
固体
速度不同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震波与界面
地 震 波 与 界 面
活动:横波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波速分别有什么变化?根据 波速的变化,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哪几层?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大陆地壳 地
壳 大洋地壳莫霍界面地 上来自幔软流层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平均17 33
2900 6370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 氧、硅、铝)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平均厚17千米 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 层:硅镁层)
3.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 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D.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生物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 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