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ppt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 地震波
学生合作探究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 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有。 (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2)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 成的相关信息。 (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 热资源。 (4)遥感技术 (5)其他的手段
平均17km
洋壳(6km)
陆壳(33km)
33km
2900km
地幔 地核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
厚2800千米
33km
上地幔 900km 下地幔
地幔 地核
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壳
地
核
地 核
厚 3400 千米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
3、地球的内部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 1000 米 2000 3000 0 3 6 9 12 15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速度有什么特征?
莫霍界面 A
E
F
横波 地幔 纵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地壳
4000
5000 6000
B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想一想: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纵波
地震波
横波
学生合作探究 二: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思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27张ppt)(共27张PPT)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 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上 地 幔
岩石圈 软流层
下 地 幔 外 核
地 幔
地 核
内 核
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2.水圈 3.生物圈
• 某一学生:由外向里共分三,蛋 白次之,蛋黄最厚…… • 学生哄笑。 • 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 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特 点
分 类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 念 组 成 其 他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 气体层 由各种水体 组成的外部 圈层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总 称
气体、悬浮 物
厚度2000— 3000M
水 圈
三态;地表 水、地下水、 连续但不规则 大气水、生 物水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分布于地壳、大 气圈和水圈中; 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
地 核
外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2900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 请根据图1。27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 • (1)你认为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 各自的范围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 (2)请列举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 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
电影中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
• 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 表叫人(阳)间,而地表之下部分,叫阴间。阴 间又分18层,所谓18层地狱么……你认为我们住 的地底之下真的有18层吗? • 那我们的地球内部到底是怎样的呢? • 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意思。想听听我老师的猜想 吗? • 我认为地球内部结构就象一个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你相信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5张PPT)

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叫不连续面。
名称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下深度
33km 2900km
波速变化
横、纵波明显增加 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3km
莫霍界面
地壳
2900km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核
地幔
图1.2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在请莫推霍测界地面幔和和古地登核堡的界物面质,状地态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地题幔?是固体,物外质核组是成液或体状态发生了变化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的球体。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地
横波(S)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震
波
纵波(P)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分类
横波 纵波
传播速度
较慢 较快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固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 而改变
思考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 上的人会感觉到( A ),附近的飞鸟 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 C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
33 薄,大陆部分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2900 的主要源地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 通过;温度、压力和 密度很大
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气体 和悬浮物 组成 的复杂系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6张PPT)

共同点
固、液、气体 固体
速度都随所 通过物质的 状态而改变
2、不连续面
6 定义: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7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不连续界面
不连续面 深度(km)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左右 2900
该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消失。
8
读图思考:
3
挑西瓜
啄木鸟找虫子
1、探测手段——地震波 4
地震发生时, 地下物质受到强 烈的冲击发生弹 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 就叫地震波。
5
纵波(p波):震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s波):震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
分类 传播速度
纵波 (p波) 较快
横波 (s波)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相互影莫霍界面以下( A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15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16
3. 岩石圈是指( B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 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 源地。
古登堡界面
地核 至地心
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可能 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外部圈层 组成
其他
13
大气圈 气体、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 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生物圈 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共32张PPT)

答案:(1)B (2)B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情景导入] 科技中的地理 “蛟龙”号 2013 年 9 月 9 日在西北太平洋采杞海山 下潜满载而归,取得近底水样 8 升,富钴结壳 6 块,
冷水珊瑚 1 种 2 个片段,海绵 3 种 3 个片段,7 腕海 星一个,海百合 1 种 3 个,藤壶 1 种 2 个。这是“蛟龙” 号首次取到藤壶样品。 思考探究: “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 哪个圈层? 提示:该位置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2 800多
3 400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活学巧用] 1.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 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自主学习] 1.地震波
(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 叫地震波。 (2)分类:图中 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A波:传播速度较慢,只可以在固态中传播 (3)特征B波:传播速度很快,可以在固态、液态和 气态三态物质中传播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 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 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 少?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情景导入] 科技中的地理 “蛟龙”号 2013 年 9 月 9 日在西北太平洋采杞海山 下潜满载而归,取得近底水样 8 升,富钴结壳 6 块,
冷水珊瑚 1 种 2 个片段,海绵 3 种 3 个片段,7 腕海 星一个,海百合 1 种 3 个,藤壶 1 种 2 个。这是“蛟龙” 号首次取到藤壶样品。 思考探究: “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 哪个圈层? 提示:该位置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2 800多
3 400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活学巧用] 1.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 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自主学习] 1.地震波
(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 叫地震波。 (2)分类:图中 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A波:传播速度较慢,只可以在固态中传播 (3)特征B波:传播速度很快,可以在固态、液态和 气态三态物质中传播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 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 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 少?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6张PPT)

6. 地核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三圈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分 类
特
传播速度 快 慢
点
共同点
物质状态 固、液、气 固
纵波 (P)
横波 (S)
都随着通过
物质的性质 而改变速度
1、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鸡蛋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它有几层? 2、联想:那么,地球是不是也是分层的呢?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整体感知:
1. 大气圈 2. 水圈 3. 生物圈
六 个 圈 层
外三圈
4. 地壳
5. 地幔
内三圈
地 球 圈 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据此回答2~4题。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 )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
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A.下地幔 C.外核
B.内核 D.软流层
4.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2、地球的外部圈层
高层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轰后所 发出的光的前面色不一样。例如氧被激后发出绿光红光, 氮被激后发出紫色的光,氩激后发出蓝色的光,而极光就 显得绚丽多彩,变幻无穷。 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使高层大气 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
2、地球的外部圈层
8.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共25张PPT)

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15、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16、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8、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
•
21、“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习”的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
这里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如幼儿在挨烫后才知道热火炉不能摸,这是他习得的知识,而如果他从大人口中得知热火炉不能摸,这是学得的知识。上面是孔子所认为的学习,
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4、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
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希望就在面前。5、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
思考1: 地震发生时,在陆地上的人们. 首先感到房子上下跳动,是_纵__ 波造成; 其次感到房子左右摇摆,是_横__ 波造成。
思考2: 地震时,在水中潜泳的人感觉是怎样的?
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1、地球的内部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7km 深度/km
2900km
地核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玩蹴鞠?而我要告诉你,我的快乐就是:学习。32、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日光倾城而下,时光摆上的印记在身后层层腐朽。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 ppt课件

部 分薄,硅铝层不延续分布
莫霍面
1、上部存在软流层〔能够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
古登堡面
圈组成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形状。
温度、压力很大
2、内核能够呈固态
;
思考
人类的生存,与地球外 部的哪些物质息息相关呢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讨论:看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讨论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气体 和 悬浮物 组成的复杂系统。
;
水圈
地球
表层水体
构成的延
续但不规
那么的圈
层,处于
不延续的
;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命活动浸透到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因此,生物圈成为地球;
思索:他们觉得这三个地球外部圈层有什么关系吗?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 相互联络、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
;
80千米
图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构 造
1.27
33千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由岩石组成
的巩固外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平均17千米。
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能 够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 温度、 压力和密度很大。
;
地壳
第一章 ·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
疑惑
神奇的地球内部,终 究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 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 部的构造的?
;
一、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划分根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遭到剧烈的冲击会发
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播,这种 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
A波:传播速度 ,通过物质:
B波:传播速度 ,通过物质:
(2)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a.在地下33千米处(大陆部分):
b.在地下2 900千米处:A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2)界面:图中C为
(3)圈层:图中由内向外E+F为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 深度 续面 (km)
特征
地壳
(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厚度不一(陆厚海薄)
上地幔
地 幔 下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莫霍界面 17 古登堡界面 2900
(1)固态 (2)上部有一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 构成岩石圈
(1)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 (2)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核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2)、地震波
项 不同点
两面三层
九、课后探究
• 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 2、
要求
上网或找书籍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并 提交作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纵波横 波波速 都明显 增加。
纵波波 速突然 下降, 横波完 全消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五、教师释疑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三、学生合作探究
• 探究点2:地球内部圈层
圈 层 名 称 不连续面 地壳
深度 (km)
特征
地 幔
地 核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三、学生合作探究
• 探究点3:地球外部圈层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四、学生成果展示
1、学生上台展示、表演 2、学生纠正 3、师生交流达成共识
它是大气圈、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 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六、练案检测
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 )
A、上下颠簸
B、左右摇晃
C、先摇晃,后颠簸 D、先颠簸后摇晃
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 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 统
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
气体 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
各种水体
特征:连续但 不规则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地 球大 的 圈气 层圈 结 构
地核 地壳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研究地球内部圈层 中的应用
2、能通过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说出内部圈层 结构及各层特征,准确判断岩石圈的范围
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性
分类: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三、学生合作探究
探究点1: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快 慢
纵波 横波
可通过介质
共同点
不连续面 深度(千米) 地震波波速变化 莫霍面
古登堡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地震波
目 速度
纵波(P波) 横波(S波)
较快
较慢
可通过介质 固液气态 固态
相同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作用 上下颠簸 前后左右摇晃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 质而变化;都可以通过固态物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地震“黄金12秒”主要是指
A. 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的平均时间
A
B. 是人在地震中躲避所用的最短时间
C. 人从感觉地震到意识地震的时间
(1)地震发生时, 地下物质受到强烈 的冲击会发生弹性 震动,并以波的形 式向四周传播,这 种弹性波就叫地震 波。地震波有纵波 (P波)、横波(S 波)之分。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体介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地壳
➢由岩石组成,坚硬 ➢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地幔(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其余组成是固态
地核(内、外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外核是液体,内核是固体
注意:岩石圈和软流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2、横波:速度慢,只可通过固态 3、岩石圈包括地壳,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
地
4、地球表层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生 物圈、大气圈
软
莫霍面33km
流
层
古登堡面 2900km
1、看波速变化情况定两 个不连续面
2、据两个不连续面位置 定内部三圈层界限
3、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岩石圈、水圈、生物 圈、大气圈,不断进 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共同组成了自然 环境。
C. 太平洋 D. 四川盆地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C.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D.通过卫星遥
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
• 4 、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C )
• A.2个
B.3个
C.4个
和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3.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
。
、
、
。
。
,B波
。
的变化。
,D为
。
,G为
,H为
。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组成。
组成,主要成分是 但
、水圈的
和
。
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和岩石圈的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 四章 节第 地四 球节 的 圈层地结球的构圈课层件结3 优构秀pp课t件 课(件共22张PPT)
D.5个
• 5、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B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B )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 C.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 7、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 C.地壳就是岩石圈 •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D
七、整理反思
• 1、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 2、组内对学互查 • 3、抽查学生收获
八、课堂总结 知识体系
方法能力体系
1、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