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校园里的植物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自然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特征。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植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校园中常见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生长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植物。

3.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下不同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花朵的形状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讨论哪种植物最让他们感兴趣。

5. 表达与创作:学生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植物的喜爱,可以创作一幅植物画或写一篇植物观察日记。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问:“你们认为校园中的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并记录下来。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及特征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3. 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校园植物分布图。

2. 植物观察记录表。

3. 绘画或写作材料。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植物保护活动,如植树、绿化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了解校园内不同区域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知识。

《校园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3.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特征。

2.难点:用正确的方法观察植物。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记录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问学生:“你们知道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吗?”
2.引出课题:校园里的植物。

2.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植物,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植物。

3.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1.教师示范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地点。

2.让学生自己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4.分享观察结果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分享观察到的校园里的植物。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校园里的植物丰富多样,我们要爱护它
们。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发现新的植物并记录下
来。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2、学会细致观察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掌握给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能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难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植物的图片和PPT文稿。

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回顾上次课让学生分享对周围植物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校园里的植物。

2、展示自己对植物的观察,与学生交流。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植物,并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整体上观察植物:1、出示PPT,介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概念,让学生对植物的高矮有了概念。

2、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整体特征。

三、局部观察植物: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2、重点讨论树干、叶、花等部分的不同点。

3、小结:植物世界丰富多彩。

4、教育学生要爱护学校里的植物。

5、交流讨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6、观察和讨论叶的生长形式。

7、鼓励学生大胆汇报自己的发现,体验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1、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2、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如根、茎、叶等。

3、从其它方面认识植物的特征。

五、对植物进行分类:1、介绍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2、让学生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了植物世界的多样性,掌握了细致观察植物并描述它们特征的方法,学会了给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同时,也养成了爱护植物的好惯。

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植物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6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本课将综合运用前5课学习的观察方法,走出教室,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这是对前几课学习的整体回顾。

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能够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描述其特征。

通过观察,养成良好的记录为惯,提高交流汇报的能力,学生增强探究植物的兴趣,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探索版块是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

研讨版块,学生整理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特征以及室外观察到的新信息,交流观察到的植物和遇到的新问题。

拓展版块是引导学生课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包含了我们吃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长在泥土里、有的生在水里、有的是无土栽培,通过种植植物等活动知道了植物会生长变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

这节课是学生第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一年级学生会很兴奋,难以自我约束。

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分好小组,明确任务,着重强调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须及时答疑、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地、有效地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对常见的植物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校园里的植物》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从整体认识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生长环境里的植物名称……(可以写也可以画)(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生长特点高矮排队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古人云:“三冬之时,宜采薇补补虚。

”薇能益气补虚,自古医药学家就高度赞誉它。

自古以来,中草药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保健方法中。

在现代社会,他们仍然是非常受欢迎的。

校园里也有许多值得了解的植物。

以下是一个关于校园植物的简短教案。

一、植物简介植物是指所有可供观赏、使用或吃的植物,蕨类和苔藓也在这个范围内。

植物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它们可以是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中生长。

除了食物、药物和工具制造,他们也是景观美化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来源。

二、校园植物介绍1. 樱花校园内的樱花是春季的代表花。

它们以美丽的花朵和浪漫的气息,让每个人都陶醉其中。

樱花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

它们所产生的芳香物质能够促使人体产生舒适感,并改善睡眠质量。

2. 梅花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开放时间比较短,一般在春季的初期就已经完全开放了。

梅花的花瓣很薄,能够承受严寒的冬季气候。

它们生长于校园内时刻提醒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生命依然存在,期待在春季获得新的生机。

3. 枫树枫叶是加拿大的标志之一,而校园内有很多枫树。

枫树的树干和枝干上独特的纹理和花样,尤其是在秋季落叶时,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

枫树中所含的化学物质能有效地治疗一些和肝功能有关的疾病,枫糖浆、枫树叶茶等也是常见的健康食品。

4. 向日葵向日葵属于秋季花卉,因为它们的特点之一是向太阳转向。

这些大花如同太阳一般的存在,是校园里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

向日葵同时富含营养物质,具有对人体的种种有益效果。

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生物学知识。

2. 使学生了解植物在保持环境平衡中的角色。

3. 帮助学生鉴别不同种植物,并知道它们的区别和特征。

4. 向学生传达关于植物生长、繁殖以及各种用途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组成,生物、地理、生长适应性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2. 透过对校园内特定植物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用途,枫叶的特点、梅花的生长方式、食用植物的种类等。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征。

2. 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适应性。

3. 校园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2. 讲解法:对观察到的植物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校园植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观察校园植物: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3. 讲解植物特征:对观察到的植物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校园植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深入了解校园中各种植物的分布、生长状况和保护情况。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知识。

3. 开展校园植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中的美丽植物,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度。

七、教学资源:1. 校园植物分布图:为学生提供校园中各种植物的分布情况,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2. 植物标本:展示各种植物的标本,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征。

3. 植物保护宣传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安全:1. 提醒学生观察植物时要保持安全,避免触摸有毒植物。

2. 在户外观察植物时,注意学生的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3. 避免学生到陌生或危险的地方进行植物观察,确保学生的安全。

九、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6课 校园的植物
时间
1课时
主备人
教材解读
本课是关于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 “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课主要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选择一棵你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再把孩子在观察记录的中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难点:交流观察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创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植物宝宝并且学会了如何做记录。这节课老师将带小朋友们一起到校园里认识更多的植物朋友,大家想不想?
2.不过老师要先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已经学会了怎么观察一棵植物并学会记录了。
3.PPT呈现一张大的香樟树图
(4)选定一棵植物,并把它画在记录单里。
(5)用图画表示。
3.全班分组观察要求:
(1)每个小组跟随组长一起行动,观察完一种植物再观察另一种植物。(课前和小组长进行沟通,激励他带领好其他小朋友)
(2)约定集合时间和集合地点。观察时间20分钟。
板块三: 拓展延伸,实际应用。
1.教师组织学生排队有序地回教室。
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
4.教师介绍:这是校园里的一棵香樟树,这是树干,这是树枝,这是大树的叶,还有埋在土壤里的根。
板块二:实验探究,梳理知识。
1.哪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你会怎么观察这棵大树?
(可以先远远地站着观察,然后把高度和形状画下来,再走近观察树干和树叶。)
追问:怎么把这棵树的这些部分画下来呢?
2.汇报交流:
(1)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请学生描述画下来的植物特征,说说在哪里发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校的生物园展开认识植物之旅,让更多学生认识和了解身边植物的名称、形态结构及生长特点等,并利用一定的标准对校园植物进行科学分类,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参观生物园”,了解生物园里的各种植物。

第二个活动是“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描述它们的异同,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常见的分类方法。

第三个活动是“学做植物标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常见的分类方法,通过植物标牌的制作,鼓励学生对校园的植物进行一次调查,了解校园中主要植物的种类、外形特征、分类常识、生活习性等,知道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形态各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前五课的观察、对比等学习活动,了解了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植物的种类是多样的,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可以通过对植物的科学观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植物。

此外,学生对植物的观察方法和对比方法也有了丰富的经验,能展开有序的观察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发现植物的主要辨识特征并进行分类,认识更多的植物。

3.通过对校园的植物种类的调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感受生物的多种多样。

4.产生观察植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观察,发现植物的主要辨识特征并进行分类,认识更多的植物。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校园常见植物的实物或图片、植物标牌、纸卡、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校园常见植物的实物或图片、植物标牌、纸卡、《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在校道边上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遮阴的榕树,有整齐鲜艳的大红花,还有错落生长的狗尾草。

问题:校园里的植物真多!你都认识它们吗?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或经验进行表达。

任务:在校园里生长着许多的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它们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参观生物园
介绍:校园里种植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

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
出示:教科书上的插图。

任务:观察学校生物园里的植物,说说你所认识的植物种类。

问题:开展实地观察前,要在教室内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我们的观察任务是什么,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校园植物,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活动:分小组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指导:观察的目标、方法和记录要点等方面,对学生给出相应的要求。

活动:组织学生到生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要求:了解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并制作成小卡片。

2.活动2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
任务:利用植物小卡片,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

讨论: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活动:分小组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分类。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可以根据植物的高度、颜色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植物是否开花进行分类,可以根据秋天是否落叶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叶子的形态进行分类,等等。

引导:可以根据“茎的特点”进行分类。

任务:按“茎的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活动。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有的植物高,有的植物矮;有的具有明显的树干,有的则杂枝丛生。

根据茎的特点,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几类。

3.活动3学做植物标牌
讲述:在植物园或公园里,植物的品种非常丰富。

很多学生对花坛里的常见植物常常不知其名,也无法通过简单的查询方法快速地了解植物的信息。

为植物挂标牌,就相当于给植物编制“身份证”。

我们可以通过挂在植物上的标牌,来认识更多植物的名字、习性、特点等内容。

出示:植物标牌的图片或实物。

问题:植物标牌有记录了植物的哪些信息?
活动: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记录。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标注植物的学名、别名、科属和原产地等简要且必须的信息。

植物标牌要求简单清晰、准确易懂、轻巧美观和经久耐用。

任务:在校园里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植物设计标牌,介绍这些植物的特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植物,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维护校园植物资源。

要求:对于标牌中的植物信息一定要再三确认是否准确,还可以通过专业的植物书籍或网站核实植物标牌的信息。

活动:分小组进行设计和制作。

展示:分小组展示制作的植物标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评价:植物标牌是否简单清晰、准确易懂、轻巧美观和经久耐用。

挂牌:在不破坏校园或社区绿化的整体美感基础下,给植物悬挂标牌,并向师生或居民普及植物知识,帮助他们辨认和了解更多的植物,让身边的校园、社区绿地成为自然植物科普园。

七、板书设计
(编写游月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