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天上的街市》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解析第20课《天上的街市》一、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主编作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
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黄海中的哀歌》中写道:“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浪,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
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于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来收入《星空》。
20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20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标题:20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一、生字注音缥缈(piāo miǎo) 定然(dìng rán) 珍奇(zhēn qí) 闲游(xián y óu)二、重点词语解释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表示肯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
闲游:悠闲地游玩。
三、课文分析《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在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
诗人以天上街市为背景,通过对星空的想象和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节:描述了夜幕降临后,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的场景。
诗人通过明亮的街灯和闪烁的明星,营造出一个充满浪漫和梦幻色彩的夜晚。
第二节:诗人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诗人巧妙地将这一传统元素融入到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渴望。
第三节:诗人通过描绘流星划过夜空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流星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诗人借助这一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第四节:诗人以自己的想象为主线,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的渴望。
四、重点语句分析“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街灯比作明星,形象地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的景象。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天上街市的想象和向往,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和梦幻色彩的世界。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星赋予了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这句话巧妙地融入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想天上的人们定然很幸福,因为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天上人们的想象和向往,描绘了一个充满幸福和美好的世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天上的街市导读:天上的街市和太阳船分别是郭沫若和吴望尧的两首诗。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中国新诗奠基人。
(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二)文章主旨这首诗,作者通过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天上街市繁华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四幅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表现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三)文体知识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四)重点内容1.第一节中的“明”“闪”“现”“点”等词语好在哪里?前两句都用了“明”字,联想自然。
这两个“明”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动词,点亮的意思;后一个是形容词,明亮的意思。
状写明星用“现”,显现的意思,描摹了星星闪现的过程,用词准确。
“闪”与明星搭配,“点”与街灯搭配,都十分妥当。
2.第二节中的“我想”和两个“定然”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为什么?这几个词语表明这节中所写的景物是诗人的想象,如去掉就变成了写实,这样不仅不合事理,诗的韵味也消失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下注释】爵(jué)士华盖【读读写写】笨赐(cì) 聘(pìn) 炫(xuàn)耀称(chèn)职愚蠢(chǔn) 现款妥(tuǒ)当理智呈(chéng)报钦(qīn)差滑稽(jī) 圈(quān)定狡猾陛(bì)下头衔(xián) 勋(xūn)章袍(páo)子不可救药骇(hài)人听闻随声附和(hè)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下注释】缥缈(piāo miǎo)【读读写写】定然陈列闲游第21课女娲造人【课下注释】莽(mǎng)莽榛(zhēn)榛抟(tuán) 务剧(jù)力不暇供(xiá gōng) 絙(gēng)【读读写写】揉(róu) 荒(huāng)凉寂寞(jì mò)蓬勃(péng bó) 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 huo) 非凡气概(gài) 灵敏(mǐn) 泥潭(tán) 绵延(mián yán) 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méi)开眼笑第22课寓言四则【课下注释】溉汲(gài jí) 躇(chú)步跐(cǐ)蹈舍(shì)然【读读写写】雕像庇(bì)护爱慕(mù) 虚荣较量(liàng) 凯(kǎi)歌杞(qǐ)人忧天【本单元词语补充】忙碌御聘称赞(zàn) 装模(mú)作样灯笼(lóng) 疲倦(pí juàn) 兴高采烈枯藤泥浆溅(jiàn)落踪迹(zōng jì) 枝繁叶茂牵强附(fù)会归巢荒诞(dàn) 陶冶(yě) 框架弥散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芭蕉栩(xǔ)栩如生桀骜(jiéào)不驯钉耙(pá) 阐释披荆(jīng)斩棘荞(qiáo)麦独树一帜(zhì)词语理解1、词义理解(1)常考两字词语①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历史学家。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二、故事背景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这样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理解词义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四、问题归纳1.“天上的明星现了”,诗中的“现”字有何表达效果?形象地表现出“明星”出现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看到星空时的惊喜之情。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写出了天上怎样的生活?从街市上陈列的物品都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来看,天上的街市是繁华富足的,天上的生活是无比美好的,在诗人的想象当中,“天上”有比“地上”更美好的世界。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的“朵”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本题运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
“朵”字用得绝妙。
我们知道“朵”字作为量词使用,通常用于云、花等,如“一朵白云”“一朵鲜花”,很少有人说“一朵流星”。
但诗人没有写“那颗流星”,而是写“那朵流星”,不但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流星”犹如鲜花、白云般美丽可爱,而且陡然降低了流星的速度,使它可与“走”同步。
4.“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在想象中,又巧妙地引入了“灯笼”,将“流星”比喻为“灯笼”,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得自由和幸福,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5.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与神话中的“牛郎织女”有什么区别? 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原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团聚;而在诗人的笔下,牛郎织女团聚,过着“在天街闲游”的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20课天上的街市(学生版+解析)

第20课 天上的街市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3.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点01 诵读。
【即学即练1】(一)、诵读诗歌,扫清文字障碍。
了解文体知识。
【知识点一】:字词。
缥缈..(pi āo mi ǎo ) 灯笼.(long ) (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珍奇:珍贵而奇异。
(5)闲游:悠闲地游玩。
【知识点二】:文体知识。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学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知识点三】:读准字音,读好韵脚。
(1)本诗的韵脚有“星”“灯”“市”“奇”“广”“往”“游”“走”,这样的押韵有什么好处?参考示例:押韵使诗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书面笔记

《天上的街市》笔记一、课文背景《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所作的一首抒情诗。
本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了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课文结构1.第一节:诗人远望星空,通过街灯与明星的联想,描绘出天上街市的景象。
2.第二节:诗人想象天上的街市,陈列着珍奇的物品。
3.第三节:诗人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团聚生活。
4.第四节:诗人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社会理想。
三、重点词汇和短语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珍奇:稀有而珍贵。
3.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
4.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5.浅浅的:形容天河不深。
6.不甚宽广:不很宽广。
7.那朵流星:那颗流星。
8.提着灯笼在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四、主题思想《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人通过对天上街市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无奈。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世界,也可以更好地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五、艺术手法1.联想和想象: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街灯与明星、天上的街市与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奇妙而美丽的画面。
这种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押韵和节奏:诗歌采用了押韵和节奏的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流畅、优美。
押韵和节奏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美。
3.象征和隐喻:诗人在诗中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天上的街市”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牛郎织女”隐喻着人类对于爱情的追求等。
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4.对比和反衬: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如将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和珍奇;将牛郎织女的团聚生活与地上的生活进行对比,强调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主题:《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景象和神奇物品的故事。
2. 故事情节: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看到了种种奇异的商品,比如卖着眼泪的摊子、卖着闲言碎语的小贩等。
在街市中,主人公还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主人公这是一个供应人间所有需求的地方。
主人公被呼唤醒来,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3. 故事主题: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天上的街市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俗人情的总结,以一种诙谐的形式倡导人们要摒弃市井琐事,追求真理。
第二部分:课文语言点分析1. 文言语气:《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其语言古雅清丽,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成语、对偶句和排比句,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修辞功底。
2. 修辞手法: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对偶句“人或兽,草木或土石,无不荷载,供求殊多”,排比句“商品满街,珠玉金银,美玉菱花,一一玲珑剔透,钏环环、奇巧无伦,真是珠泪飞入、帘上翠黛”的使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3. 句式特点:《天上的街市》中文句清丽流畅,句式结构简洁明快,运用了大量的并列句和长句,体现了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收获1. 对于学生来说,《天上的街市》作为一篇古代文言文读本,语言难度较大,但通过学习和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 在课文学习中,老师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情景,启发学生对《天上的街市》的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远离市井之累,追求真善美。
第四部分:课文学习方法共享1. 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可以选择默读或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天上的
街市》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目标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
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他的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
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赏析、解读全诗
.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讲解节诗。
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这节诗中哪两处运用了联想?
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
在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
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
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讲解二、三、四节诗。
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
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节描写的天河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天河:自由。
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第四节写牛郎织女欢聚,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都用“定然”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朵,本来形容花,这里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美丽。
五、总结全诗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